不该被遗忘的英国原版煤气灯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11:14:34人气:0
遗产2017

视频遗产2017状态: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年代:2017

主演AntonWalbrookDianaWynyardFrankPettingell更新时间:2020-08-06 19:18:19

Twentyyearsago,oldMrs.Barlowwaskilledinherhomeat12,PimlicoSquareforherpricelessrubies.Themurderersearchedthewholehousewithoutfindingthem,thendisappeared.Thehousehasbeenemptysincethen,butnowPaulandBellaMallenmoveintotheapartment.BellaMallensuffersfromforgetfulnessandnervousness-atleastthatiswhatherhusbandtellsher.An...

提到《煤气灯下》,很多中国影迷第一反应就是1944年的美国电影:库克导演,英格丽褒曼主演(男主角为查尔斯鲍耶,第一男配角为约瑟夫科顿)。——并且还想当然地根据女主角是褒曼,而自行脑补出《煤气灯下》是希区柯克导演的作品。实际上这部1940年就出品的英国同名电影才是原创,1944年的版本,充其量叫做翻拍。两部电影基本情节很相似:都是谋财害命的凶手男主角,行凶杀死一个贵妇人后,当场寻找贵妇人生前的名贵珠宝不成;多年后该凶手与一普通女性结婚,并搬进当年他行凶的老宅居住。由于凶手始终要瞒着妻子偷偷进入老宅阁楼中翻找当年没找到的珠宝,加上能证明自己真实身份的一封信无意被妻子发现(收信人即是凶手本名鲍尔,英版名为路易鲍尔,美版名为塞吉斯鲍尔);为掩人耳目,他就采取了以攻代守的办法,不断人为地制造物品转移的事件(画像被藏,胸针失踪,丈夫怀表跑到妻子手提袋里),以嫁祸于妻子,给深居闺房、没机会接触外部世界的妻子造成不自信的心理暗示,以为自己失去记忆,从而掩盖丈夫已经暴露的马脚,并为丈夫继续进行的罪恶扫清障碍。当妻子孤立无援濒临绝境之时,主持正义的侦探及时介入,帮助妻子恢复自信和记忆,找到凶手的重要物证,并当场制服凶手。两版电影相同相似之处颇多。这里谈一些两版不同之处。一,t被害人身份不同。英版中的贵妇是凶手本人的姨妈,美版中的贵妇则是妻子的姨妈。这个不同,造成的结果是:最终知晓真相的妻子所能做出的反应不同。美版妻子对丈夫的痛恨程度显然要更高,因为丈夫既欺骗了自己,又杀害了自己的亲人;英版妻子则不包含第二层恨意。从逻辑上讲,凶手杀死自己长辈而谋财的可能性,小于杀死一个与自己不沾亲带故的长者。但是,美版并没把丈夫带着妻子重新入住当年他行凶的房子的原因解释清楚。英版则由于原因简单,无需解释:这座房子与妻子毫无关系,她当然不知道自己丈夫曾在这座房子里干过什么,这座房子的原主人,与她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美版的创作手法,是为了让情节更跌宕起伏,更引起观众情感的起伏,而追求复杂的情节,但技术上无法自圆其说的风险也因此加大了。二,t侦探的定位不同。英版的侦探是个五十多岁的胖子,与妻子没有私人交情;美版的侦探则是英俊的正派青年(即约瑟夫科顿扮演的卡麦龙先生),与妻子居然是从小就有缘,而最后果然成为妻子的暗线恋人。负责破案的警方人员,要不要与涉案的受害人尤其女性,发生爱情交集——这个涉及到商业化思路。美版的设计更商业化,英版的设计更符合一般生活逻辑。不过受伤的女主角到丈夫归案后,总得有个好男人负责安慰她的心灵创伤,所以英版特意增加了一个人物,就是妻子乡下的表哥。而美版由于侦探本人身兼情人身份,就没有这样一个多出来的配角。三,t整个故事叙述的视角不同。英版从头到底采取的是客观镜头,美版则大量使用了妻子为视角观察丈夫言行的主观镜头。当然二者都尽量用了一些侦探躲在屋子外围,偷看观察屋子内部的视角,但这毕竟不能经常采用。侦探不是这户人家的常住人员,靠门外偶然的偷听偷看,获得的信息终究是很有限的。怎么才能让观众尽可能仔细看清反面主角丈夫的丑恶嘴脸呢?两个办法:一,直接用镜头对准丈夫拍,英版就是这样;二,通过妻子的目光和视角去拍丈夫,美版是这样。我觉得美版的技巧要高于英版,因为透过一个正面人物的视角(妻子显然是广大观众一开始就给予信任的正面人物),去观察反面人物,比导演直接给反面人物过多的正面镜头,要好得多。这表明编导的立场是很鲜明地站在正面人物这一边的,而并非事不关己的。当然这一来,两部戏的第一主角就有所不同了。英版的第一主角是沃尔布鲁克扮演的丈夫,美版的第一主角则成了褒曼扮演的妻子。四,t丈夫的角色定位不同。英版里的丈夫,从外形到言谈举止,比较脸谱化,即一看就是反面人物:尽管演员相貌堂堂,但留着八字胡,轻浮,好色,傲慢,凶悍,霸道。尤其是对待妻子的态度,从头到底几乎没好过。美版的丈夫,则是性格非常丰富,立体,多样化,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人前人后表里不一的特点非常突出。也就是除了上述基本性格外,美版丈夫的性格里还多了一层更可怕的东西:伪善。美版反复铺垫了丈夫对妻子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以及“庄重承诺”,与他后来的真实面目形成的反差,足以惊心动魄。而且即便阴谋败露,丈夫也被警方控制住,居然还能巧舌如簧在妻子面前替自己辩解。这些情感元素,都是英版所欠缺的。五,t妻子的角色定位不同。英版妻子(戴安娜温亚德扮演的角色)性格比较内向朴素传统,美版妻子(褒曼的角色)则是活泼开朗但有点神经质。从情节的设计看,英版妻子的戏份不多,而且多为被动的反应镜头;美版妻子由于身兼导演视角的任务,不仅镜头多,而且角色的主观意志体现较多。也就是说:英版的故事里,丈夫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妻子始终是步步后退被动应对;美版故事里,则经常是妻子主动发起事端,却被丈夫加以压制,妻子不甘心而有所反应,却再次被丈夫予以压制。美版非常好地营造出了夫妻之间互动飙戏的戏剧冲突效果。英版的戏剧冲突味道,就淡多了。六,t女佣人角色定位的不同。心怀鬼胎的丈夫,若想在封闭的家中,实施对妻子的全面掌控操纵,必须得有一个不交底的得力助手,而这个助手,最合适的对象就是某一个年轻风骚又不本分的女佣人。女佣人的火上浇油和自作主张,能起到丈夫亲自出马也达不到的某种压制妻子的效果。英版里的女佣人与丈夫的关系,完全是真情人关系,丈夫完全是真好色而去勾引女佣人,这就把丈夫的性格刻画得太简单化了。美版里的丈夫虽也有当着妻子面和女佣人调情的镜头,但很明显,实质上是女佣人一厢情愿想讨好男主子,而丈夫的本意并不是真的要勾引女佣人,只不过是用这种手段拉拢女佣人成为自己的帮凶,以及拿女佣人当挡箭牌去扰乱妻子的注意力,以掩盖自己搜寻珠宝的真正阴谋。美版里丈夫与女佣人的不正常关系,回味起来才是真正可怕的。七,t英版篇幅较短,只有84分钟;美版长得多,长达113分钟。而故事的基本内核是一样的。这就涉及到不同的导演讲故事的方式。英版导演只负责把故事本身讲清楚了,所以电影篇幅也就不长;美版导演则除了讲故事外,还着重塑造刻画人物,尤其是把丈夫,妻子包括侦探这三个角色的鲜明个性,通过各种与情节关系并不太大的大量台词对话,在观众面前塑造了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同样是受骗后的反应,戴安娜温亚德没说几句就沉痛得失语了(当然此时妻子话多与不多,对观众而言已经不影响了解情节走向了,关键是给观众精神上的冲击力大不大),褒曼则是半真半假神经质絮絮叨叨地通过独白式台词,把妻子内心的精神状态表现了个淋漓尽致。美版的做法,叫做商业片的双赢甚至三赢:一,观众看了妻子的大段发泄独白,觉得解气;二,演员能通过这种表演,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增加演员获奖的概率;三,作品能通过这种设计,提升文艺档次,增加作品获奖的概率。还有,在妻子先通过侦探的提示,得知丈夫是多年前的杀人凶手后,妻子的反应,美版也明显优于英版。英版妻子的反应很木讷,只是呆呆地对侦探说:“你不明白,他无论过去做了什么,毕竟还是我丈夫。”直到侦探提醒她:你的丈夫现在还正在和女佣人在外鬼混呢。妻子这才醒悟过来,并自愿充当了侦探的帮手。也就是说,英版里的妻子,变成了一个置身事外协助警察办案的群众身份,这对观众的心灵冲击力就远远不够大了。这样愚昧的妻子,会让观众觉得本身就不怎么值得同情。而美版的妻子听完侦探的话,则是情绪完全陷入了半幻觉半真实的恍惚状态。一会儿自言自语,一会儿和应着侦探的问话,一会儿突然毫无征兆地歇斯底里大发作;而最令人揪心的,是美版妻子那种不敢相信眼前事实的无力的反问。比如她听了半晌,突然对侦探用很真诚的语气说:“你弄错了,你一定是搞错了。他是我丈夫,我们一起在这个家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你确信你所说的人,是和我同床共枕的那个人吗?”——这种内心独白式台词,所产生的虐心效果是极其惊人的。美版妻子始终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放置于戏剧冲突的核心位置,而不是让自己暂时摆脱出沉重的冲突呆在一边喘口气,这是比英版突出的优势。八,t英版唯一的优势是:语言简洁,演员惜字如金,边说话边做动作方面,结合得比较好。例如:妻子在画像风波中,面对丈夫咄咄逼人的追问,惊愕间手拿着的画像随着丈夫的恶言而怦然落地(美版中没有这样的细节再现,夫妻俩对话时似乎纯粹是在斗嘴);妻子在音乐厅怀表风波中的反应,比美版更丰富,也更自然,尤其是眼看着丈夫把怀表从自己手提袋里掏出来的一瞬间,发出了本能的倒吸一口凉气的惊叫声,美版里褒曼则一开始的反应没那么强烈迅猛(只是目瞪口呆的表情而已),是过了一会儿才忍不住当场抽泣的。在表现丈夫骨子里的霸道性格时,都有丈夫粗暴打断妻子正在持续的说话的场面,美版用的是咆哮 拍桌子动作,英版用的是咆哮 猛力扣压照片镜框动作。九,美版有一个突出的毛病是:给观众多余煽情或洗脑的内容太多。比如美版凭空设计了一个无事生非喜欢登门拜访的老太太角色,最终收尾也是在老太太看到女主角与侦探在阳台上的对话后,对着镜头来了个well。感觉这个老太太是硬塞进去的导演视角之一,与整个故事不契合,是游离于故事情节以外的所谓“观众视角”。案情结束后,妻子与侦探在阳台上的那段对白,也很明显有把导演意图说给观众听的味道。倒不如英版结尾:妻子无言地望着前来打算安慰她的表哥,把匕首一丢,独自走过去打开窗帘,走到阳台上眺望着楼下一如往昔的宁静街景,——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观众的回味余地显然更大。本文版权归作者大力王亨利188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