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喜欢第二个故事,你呢?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3 05:40:18人气:0
千与千寻

视频千与千寻状态:BD1280高清原声|国语中字版年代:2001

主演柊瑠美入野自由夏木真理菅原文太更新时间:2020-08-06 18:38:27

千寻在和爸爸妈妈去郊外新家的林中小路上,爸爸将车意外开到了一个古老的城楼前,城楼下面有长长的隧道。好奇的父母带着她走了进去,结果隧道的那边是另外一个世界,父亲却误以为这是以前经济泡沫未破时盖的仿古游乐城。父亲循着诱人的饭香来到了空无一人的小镇上,屋子里摆满了可口的食物,父亲和母亲迫不及待的大快朵颐。但是过一会后当千寻再看父母时,他们已经变成了猪。这时渐黑的小…

在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关于如何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保持内心的干净。它让我想起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剧作家普莱卫说过的一句话:生活的信心只有在超越种种磨难之外,在与儿童目光的相接中获得。说得多好啊。看到这句话,我才恍然明白了《千与千寻》。它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的冒险,却给了我这个成人某种生活的信心。这种信心,就来自孩子清澈的眼光,来自一种未经世事的无畏和诚实。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小镇。这个小镇有着中世纪的风格,那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镇上没有人,只有黄昏时分颓败的街景。我们的主人公荻野千寻,是个刚满10岁的少女,在随父母搬到乡下的途中,她偶然闯入了这个小镇。千寻是个特别普通的孩子,不十分漂亮,也不过分聪明,有点娇生惯养,爱哭,脆弱,和我们每个人的儿时,没什么两样。我原本以为接下来的故事,将会非常顺理成章地讲述千寻的成长和蜕变。这当然也是这个故事的题中之意。但另一方面,我惊讶地发现,这个故事不只是面向孩子,教会他们勇敢的。它更是对每一个成年人的劝慰,告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曾有过一种东西,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寻回并守护。那种东西,就是:向善的本能。看千寻在这座物欲横流的小镇游荡,就像是看一滴清水,投入一滩泥水,不知最后是化作污泥,还是泥水变得更清澈了一点。这座小镇,像是梦境,实际却是现实的写照。它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实际却有着不可动摇的运作规则。比如在这里,你必须要吃这里的食物,不然就会人间蒸发;可是,你又不能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否则就会变成猪。在这里,你必须要找一份工作,证明你存在的价值,而寻求安逸的人将会变成动物,被永远放逐。在这里,你要忍受人类才是异类,那些怪物随时可能会走到你面前,给你一句:他身上的味,可真臭!在这里,金钱仍是被众人趋之若鹜的至高存在,为了钱,神明们也可以争得头破血流、尊严扫地。……瞧瞧,这和现实世界又有什么区别呢?戳破它华丽的衣裳,仍然是一具借尸还魂的腐朽躯体。而千寻将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高度抽象的现实世界。可是,她并没有站出来挑战这些腐朽的规则,或是成为改变世界的英雄。相反,她接受了。为了生存,她在汤婆婆的澡堂里,找了一份工作,安定下来。这就让整个故事,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只能接受既定的社会规则,成为这场游戏的一部分。而区别在于,有的人,被那规则驯化出一种懦弱;而有的人,却始终有底线地活着。千寻身上的「天真无畏」,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当满身污浊的河神来到澡堂,所有人都在退却,只有千寻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努力为它冲洗着层层叠叠的泥垢。那不是职业精神使然,而只是一种本性的驱使。也正是这个动作,令众人对她刮目相看:这个小姑娘,真不简单。是啊,在这个习惯了退缩和逃跑的世界,哪怕一点点的承担,都像是莫大的道德。千寻肯定不曾意识到,她的率性而为在别人眼里,竟是值得被仰视的。她不过是凭着一个孩子的直觉,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个小镇是被一对双胞胎婆婆掌管的。汤婆婆和钱婆婆。她们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也代表着这个世界最底层的两种规则。一种叫等价交换,一种叫因果报应。这些规则并不是她们创造的,而是天然存在的,她们只不过是规则的执行者。在汤婆婆那里,千寻得到了一份工作,得以在小镇存身,可作为交换的,是渐渐忘记自己的名字,进而失去自我。而在钱婆婆那里,千寻的朋友白龙因为偷了钱婆婆的印玺,将被夺去生命,千寻要补救白龙的罪,救他回来。在整个故事中,千寻始终不曾超越这个小镇的规则,而是处于规则之下,依然勇敢率真地活着。也恰恰是这份真,使她不至于迷失自我,并最终拯救了朋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宽慰又惭愧的少女。怪不得,那个幽魂一样的「无脸怪」,自第一次见到千寻,便被莫名地吸引,始终默默地追随着她。那不只是因为寂寞,更是因为一种向善的本能。无脸怪——没有性别,没有面孔,没有情绪,象征着一种普遍的人性。而那近乎一见钟情般的誓死相随,多少让我们对于人性的回归,有了一点点的信心。尽管,无脸怪也会一时糊涂,为了博取他人的欢心,去出卖自身最珍贵的黄金。但他仍然愿意,把最多的黄金,留给千寻,以赎买内心的罪恶。无脸怪的故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在向善与贪婪之间挣扎,等待救赎。最终,无脸怪吃下千寻的药丸,吐出了满腹的欲望之水,变回从前的模样。他随着千寻,穿过干净的河流,找到了安详的归宿。其实,从影片一开始,宫崎骏就为我们揭示了,穿越这座小镇的钥匙。还记得吗?当空气中飘来食物的诱人香气,千寻的父母早已迫不及待地冲上去,大快朵颐,直到把自己吃成了猪,早早地沦陷。而那时的千寻,却不为所动,甚至露出鄙夷的神情。也正是这种来自孩子的天然的拒绝,让她拿到了小镇的钥匙,她得以徜徉其中,受人喜欢、敬佩,并最终有尊严地离开。她并不是超人,也不是英雄,而只是一个保留了本真的孩子。而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孩子。那种向善的本能,无需外寻,只需回看,并与曾经的自己对望,便可获得。这不就是《千与千寻》,最令我们宽慰的部分吗。以上,就是第一个故事。而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收藏着第二个故事,它更简单,也更干净。在这第二个故事里,没有邪恶,没有幽暗,而只有一个少女,面对终将逝去的童年,所作的一次告别。这场告别,是从一次「搬家」开始的。别忘了影片的开始,千寻是因为随父母搬家到乡下,才遭遇了那个神秘的小镇。看到这处情节,我不禁暗暗叫好。因为我至今仍然记得少年时代的搬家经历,第一次回家时,走在完全陌生的街道,那种惶恐不安的心情。是啊,不被大人们理解的是,「搬家」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次冒险。而这场冒险的底色,是告别的忧伤:告别过去,告别熟悉,告别童年。因此,那个神秘的小镇,或许只是千寻在脑海中构建出来的一个「实体化的童年记忆」。她要用这种方式,在来不及告别的遗憾中,为自己完成一次华丽的悼念。她要再次徜徉在往事里,再次遭遇那些人和事;她要让它们重现,虽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由潜意识幻化出的另一个样子:锅炉爷爷,或许就是在现实中已经死去的,那个有着三头六臂、嘴硬心软、愿意时刻保护她的爷爷。因为在小镇里,锅炉爷爷也曾经说起:“她是我的小孙女。”汤婆婆和钱婆婆,或许就是现实中千寻的外婆形象,时而恶狠狠的,时而又善解人意,就像孩子成长的过程里,总会发现原先以为的不近人情,到头来,竟是温柔可人。而无脸怪,或许只是学校里某个暗恋千寻的男孩,他默默地追随着千寻,暗暗地对她好,愿意把心中的黄金只留给她一个人。直到分别的一刻,才一个人归于沉默。而那个来洗澡的河神,也只是千寻的儿时记忆,她家门前,或许真的有那样一条被污染的河流,她曾眼睁睁地看着,这条干净的河,被人类投入了无数的杂物、泥垢,于是她要在想象里,恢复它的清澈。至于白龙,同样是千寻已经丧失的一段儿时记忆。小时候,她曾经掉进琥珀川,险些丧命,又奇迹般地获救。而在小镇里,救她的男孩幻化成了一条白龙,成了千寻的守护者。还记得白龙第一次见千寻时说了什么吗?“在你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你。”…………于是,小镇里发生的一切,在顷刻间,变的纯粹。那是一种莫名的牵绊,是不愿长大的执念,也是终将离开的过往。还记得《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那句动人的旁白: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前行,但遗憾的是,我们总来不及好好告别。在经历了一场比《少年Pi》还要奇幻地冒险后,千寻终于迎来了与童年作别的时刻。只见,在波涛散去的平原上,回家的路就在前方,白龙对千寻说:“去吧,记住,一定不要回头!”两人就此分手。那一刻,碧空如洗,有大片的流云飘过,千寻踏过青草与沟壑,穿过隧道,在现实世界里和父母团聚。而白龙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不要回头!不要回头!”因为,根本已无法回头。就像是一家人回到来时的车前,看见满车的落叶,母亲说:“一定是有人恶作剧吧。”其实,恶作剧的不是人,而是时间。而那个叫作童年的小镇,就坐落在时间的原点。它将永远矗立在记忆的平原上,目送着渐渐长大的千寻,一步步走远。不必等她回来。因为时间是一列有去无回的列车,穿行在忧伤的海洋里,向着一个叫未来的地方,决绝地驶去。但也不必绝望,就像片尾曲《永远同在》中唱的那样:纵有数不尽的悲伤,去往之处一定与你相会。所以,我还是更喜欢第二个故事,你呢?copy;本文版权归作者子戈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