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故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01:43:21人气:0
狙击生死线

视频狙击生死线状态:24集全年代:2008

主演傅浤鸣孙逊程愫何达更新时间:2020-08-06 20:01:36

严林(周惠林饰)是狙击手训练队的总教官,手下有两个优秀的学生——韩光(傅程鹏饰)和蔡晓春(孙逊饰),他们即是患难与共的兄弟也是竟争中的对手,而且还同时爱上了军医赵百合(杨舒饰)。在一次行动中,蔡晓春因违犯军纪被开除军籍,赵百合和他一起离开了部队,后来听说他出国沦为雇佣兵。五年后,已是功勋狙击手的韩光转业到滨海,他的专用狙击枪神秘被盗,而赵百合则被这支枪猎杀,…

真走运,一按遥控键,竟碰上《狙击生死线》中最精彩的枪战场面。哇,怎么咱的电视剧一夜间就赶超《黑客帝国》了?接着,年轻男人们的面孔显现在荧屏上,居然没有那种习常的土炕席味儿立时扑溢出屏外,相反,个个都是现代气质的清秀,这下我真是耸耳而惊了。待认真一看,台词超雷人,直逼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业》的水平;文戏也是场场都麻得人起疹子;铁血男儿们还是不免国产影视品的老病根儿,遇个事儿爱哭……即使如此,我依然有预感,《狙击生死线》作为一部开山之作,将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乃是中国影视作品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经典,会有着一批又一批的粉丝不把它忘记。它的贡献是立体性的,就我个人的兴趣点来说,其最大的贡献,乃是第一次在国产作品的影像中成功呈现后工业化社会所特有的视觉质感。须知今天的中国人集体的对于“质感”没有丝毫知觉,因此你随便拿一块化学染色的廉价红绸布宣称这是中国传统,他们也会信。然而,《狙击生死线》破天荒的用镜头去瞄准、复制以及再造世界的坚实的物质性,并且,非常具体的,它所瞄准的是人类登月以后的“这个”世界的物质性。不喜欢此剧的人想必会批评它脱离中国的现实,不过,说这话的人应该记住,所谓的现实主义也不过是诸般艺术样式的其中一种而已。比如刑警队长唐晓军的家居然有璀璨的水晶吊灯在玻璃镜面中映影,英式的细瓷杯里盛满红茶,根本就是在意大利电视剧中才该出现的画面,但是,这个雅调的氛围其实扣合着全剧深藏的一个主题:年轻男人们是一个族群能够献给世界以换得生存的最美的祭品。这一点在剧末唐晓军的悲凉境遇中即展露无疑,只不过剧中很爷们儿的用“炮灰”置换了“祭品”一词。所以,焦点在于,创作者刘猛敢于坚信,中国,应该是他剧中的那个样子。相形之下,现实并不重要。说实话,在今天的世界,有这种胆气的文艺工作者不多。因此,也许最该与刘猛争论的乃是剧中的意识形态。然而,不论对其中宣扬的观念怎样的不以为然,我还是忍不住欣喜于它终于塑造了“中国的”圣殿骑士团,并且还是几乎快要登陆尼布甲尼撒号的圣殿骑士团!咳,坦白从宽,我招了吧——千辛万苦活到如今这么大,终于碰上了一部合自己胃口的国产电视剧,容易吗——我欣喜的,是它能那样彻底的全盘西化,把发展得至为精美的西方枪战片、犯罪剧、悬疑剧乃至军事片等等的成果整体迁移过来,而编、导、演们居然把这些拿来的成就行云流水的演成了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刘猛似乎对于西方类型片迷恋至深,以致他可能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塑造了一对经典的“施虐/受虐”组合。蔡晓春是以受虐心理为借口,而无时无刻不在行暴力施虐之实;韩光则是在掩饰得完美的阳光外壳之下,深藏着一个超常的受虐人格,并有着把一切人与事都转化成供自己受虐的情境的异秉。因此,观众一般不能察觉,在男性崇拜的高亢基调之下,作品实际提供了一层暧昧的快感体验,因而形成双重的魅力。同样重要的是,创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模仿与乱真,而是努力地有所创新。比如,刘猛试图把“侠之大者”的古老观念与现代杀手形象相嫁接,让杀手片走出狭隘的个人主义范畴。这种尝试或许很荒诞,不过,艺术家与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一样,有着任意想象与实验的权利,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一样,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实际上,《狙击生死线》的一重贡献正在于,它再次证明,艺术不仅应高于生活,而且可以先于生活。当然,艺术也可以像《金婚》之类作品那样,后于生活。这仅仅取决于创作者的激情点所在,并无高低对错之分。然而,全部的艺术史其实已经预告了,假如《狙击生死线》恰好占得天时地利人和的话,中国,以及中国的男人们,真的会照着它剧中的样子去奋力成长的。也因此,它的观念才尤其值得重视,值得争论,乃至最激烈的抨击。因为我坚信,基本上,一个时代的文化精英能够讲给人民什么样的故事,很快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人民。当然,这么说是忽视了人民的能动力量,人民也会对精英提供的故事进行筛选、改造、再创作。但是,人民是根据故事去认识和思想的,始终如此。因此,相比理论抨击,更好的办法,是艺术家们以同样精彩的作品,提供出与《狙击生死线》并峙的多种故事,让人民在具体的历史境遇中进行选择。我也坚信,一个时代的人民允许什么样的故事在他们当中流传,那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在这一点上,我绝对是二十四史作者们的历史哲学的信奉者。(《北京青年报》文艺评论版2009年8月27日)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