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荐
  • 推荐
  • 还行
  • 较差
  • 很差
此处与彼处

此处与彼处

清晰:HD中字

主演:让-吕克·戈达尔

类型:战争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让-皮埃尔·戈兰GroupeDzigaVertov安娜-玛丽·米埃维尔

年分:2012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评论:当前有0条评论,

更新:2020-08-09 11:47:06

简介:其实,作为左派的戈达尔,早在1968年从传统电影体制撤出来后,就以同情心关注着巴勒斯坦问题。他的吉加.维尔托夫小组在1970年于约旦实地拍摄关于巴勒斯坦解放运…

给影片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还行

手机扫一扫轻松观看

此处与彼处

播放地址:
展开全部

视频下载2

  • 此处与彼处HD中字

更多>>最新资讯

此处与彼处剧照

AD2

已到第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AD3
AD1

已到最后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AD3
1/30
上一个
  • 此处与彼处第1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3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4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5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6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7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8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9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0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1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2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3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4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5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6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7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8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19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0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1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2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3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4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5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6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7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8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29张图片
  • 此处与彼处第30张图片
下一个
  • 此处与彼处第1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张图片(1/30)

  • 此处与彼处第2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张图片(2/30)

  • 此处与彼处第3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3张图片(3/30)

  • 此处与彼处第4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4张图片(4/30)

  • 此处与彼处第5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5张图片(5/30)

  • 此处与彼处第6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6张图片(6/30)

  • 此处与彼处第7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7张图片(7/30)

  • 此处与彼处第8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8张图片(8/30)

  • 此处与彼处第9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9张图片(9/30)

  • 此处与彼处第10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0张图片(10/30)

  • 此处与彼处第11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1张图片(11/30)

  • 此处与彼处第12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2张图片(12/30)

  • 此处与彼处第13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3张图片(13/30)

  • 此处与彼处第14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4张图片(14/30)

  • 此处与彼处第15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5张图片(15/30)

  • 此处与彼处第16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6张图片(16/30)

  • 此处与彼处第17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7张图片(17/30)

  • 此处与彼处第18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8张图片(18/30)

  • 此处与彼处第19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19张图片(19/30)

  • 此处与彼处第20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0张图片(20/30)

  • 此处与彼处第21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1张图片(21/30)

  • 此处与彼处第22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2张图片(22/30)

  • 此处与彼处第23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3张图片(23/30)

  • 此处与彼处第24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4张图片(24/30)

  • 此处与彼处第25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5张图片(25/30)

  • 此处与彼处第26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6张图片(26/30)

  • 此处与彼处第27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7张图片(27/30)

  • 此处与彼处第28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8张图片(28/30)

  • 此处与彼处第29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29张图片(29/30)

  • 此处与彼处第30张图片

    此处与彼处第30张图片(30/30)

此处与彼处剧情简介

  其实,作为左派的戈达尔,早在1968年从传统电影体制撤出来后,就以同情心关注着巴勒斯坦问题。他的吉加.维尔托夫小组在1970年于约旦实地拍摄关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直至胜利》,后来因为客观历史事件而被迫放弃。而这部未能露面的电影也成为吉加.维尔托夫小组电影试验的高峰。接下来的1974年,他与玛丽.密耶维尔在他们位于格勒诺勃城的声影制作室(Sonimage)完成了《此处和彼处》。      援引戈林.麦凯波在《戈达尔:影像、声音与政治》一书中所述:这部影片包含了《直至胜利》一片的部分片段,以及有关当代法国社会的影像。戈达尔将两者排列组合在一起,是想捕捉巴勒斯坦革命(彼处)和法国消费社会(此处)两者之间的差距。连接此处“和”彼处的这个连接助词“和”才是本片探索的焦点所在: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存在(法国)与那里的斗争(巴勒斯坦)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

此处与彼处当前共有92条评论

上一页
  • 12-21 18:33

    如此甜蜜
  • 12-21 18:33

    DA ⭐️
    DA ⭐️ 信息,意義,蒙太奇
  • 12-21 18:33

    996
    996 散文电影课参考电影2
  • 12-21 18:33

    SKY
    SKY 一直加零的算法
  • 12-21 18:33

    dfgdgdfgdfg
  • 12-21 18:33

    943109828
    943109828 “并没有什么简单的画面,只有和画面一样被驯顺了的单纯的人。”最重要的既不是此处(lci)也不是彼处(ailleurs)而是中间的那个与(et)(与……与……与……)。
  • 12-21 18:33

    llxcml
    llxcml “为了听到彼处的声音,先学会在此处去看”,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 12-21 18:33

    gtrtfrte
    gtrtfrte 用巴勒斯坦作参考点。但却并不真正关照巴勒斯坦的战役。尽管诚实地表达,他知道他询问,影像能做什么?影像能反映战争吗?死亡是静止的影像,无声的影像把人变成死人。但戈无形之中也在做差不多的事情吧(self-consciously
  • 12-21 18:33

    darkfire
  • 12-21 18:33

    好好
    好好 看东西要多方面去看
  • 12-21 18:33

    小涛专属
    小涛专属 时空的多维使战火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并存,二者有什么联系?此处与彼处重要的是“与”,联系无非是“我”而已。 经济就是无限的填0,全都是泡沫~
  • 12-21 18:33

    cheqidouwei
    cheqidouwei 一部还没看的时候就知道感受的电影。更加明确我看的是「画面、结构、穿插、关系、方式、呼应、旁白、自反性」,不是情节。
  • 12-21 18:33

    zxjzxj
    zxjzxj 高达对画面声音字幕或者说影像本身的关心,在电影里常常体现的远远大于内容,该片就是一个例子
  • 12-21 18:33

    承諾昰欠吓滴
    承諾昰欠吓滴 YouTube节选。看了三个片段,如有机会想要看完。很有意思,几乎是电影化的视频艺术了。声音和画面的运用非常出彩,但不太喜欢过多的画外描述语言。加法确实可以显著改变影片,但如果少些独白也能维持效果,应该会更好。
  • 12-21 18:33

    天天那么爱你
    天天那么爱你 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援助,戈达尔以图像和声音将法国和巴勒斯坦两者之间对照,审视两地的不同生存的空间和现实状态。
  • 12-21 18:33

    、若如初见°
    、若如初见° 某平台上整合的资源标题和字幕名称都显示是中字,结果下载下来居然是英文字幕,观影过程很折磨人。感觉从70年代开始戈达尔就丧失了创造新影像的兴趣,他似乎更倾向于用原有影像进行组合拼接来形成新影像,电影的故事性完全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扑面而来的巨量信息。
  • 12-21 18:33

    暗紫yyy
    暗紫yyy 别被此处现实遮蔽,更远的地方还有彼处
  • 12-21 18:33

    窗外风景
  • 12-21 18:33

    骑白马的青蛙
  • 12-21 18:33

    嘉陵江边的鱼
    嘉陵江边的鱼 究竟是不是纪录片
  • 12-21 18:33

    sdfsfsf
    sdfsfsf 戈达尔特色的影像拼接与剪辑,聚焦巴勒斯坦革命
  • 12-21 18:33

    jayant
    jayant 前一半五分,后一半四分,平均下来四分
  • 12-21 18:33

    491166348@qq.com
    [email protected] 以巴勒斯坦為主題的紀錄片理應很容易發揮,想不到戈達爾卻將之拍得不知所云,反而像是一部莫測高深的晢學片,好在片長將近一小時,浪費的時光還算少。除非是戈達爾的粉絲,否則更就無需觀看。
  • 12-21 18:33

    thhyth
    thhyth 看完整个人大便通畅神清气爽!想起mla“是唱政治的歌还是政治地唱歌”,在疙瘩这儿就是“政治地拍电影而非拍政治的电影”。此片有必要反复观看。
  • 12-21 18:33

    路漫漫
  • 12-21 18:33

    15927002358
    15927002358 冲着戈达尔镜头下的巴勒斯坦看的,当然是没怎么看懂…诗意会让我们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吗?或者诗化的表达对战争来说根本是残忍的?
  • 12-21 18:33

    甜品
    甜品 运动影像:运动的固定切面与不可分割的时间绵延。二元法则的消解:此处与彼处的无限相关性。一种充满差异的重复:并不是独裁式的复制,而是要在不断地重复中生成真实,拥有无限敞开性的真实。
  • 12-21 18:33

    老D
    老D 或许是1967没去成越南1970就实地了趟巴勒斯坦(实则还跑了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其实目的地与时间并不重要这本的题眼即ET即关联.影音叠加就是排列更改记忆于是法兰西在1789阿拉伯在1917希特勒在1936五月风暴在1968左翼的Godard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清晰警醒着对人民力量的信任/怀疑/批判拼接实验影音这本也玩出了新花4.5
  • 12-21 18:33

    mu5iove
    mu5iove @2019-03-1909:16:09
  • 12-21 18:33

    用户名或昵称
  • 12-21 18:33

    gty
    gty 睡前催眠居然失败了。应该是戈达尔中后期最好懂的一部了,甚至在结尾归纳了一下中心思想。某些画面剪辑应该被挪去现代艺术展单独陈列,结果还是被拼在了一起。隔一段论述就放个shocking画面这种形式在我看来非常传统电影,真想解构的话不如放弃这手段,催眠效果也更好。
  • 12-21 18:33

    Valentine
    Valentine 70年代法国政治现代主义电影。让吕克戈达尔与安妮-马利米耶维尔。声像工作室。把政治上激进的主题同题材与美学上激进的形式结合起来,把巴西新电影和古巴后革命电影的冲击力向前推进了一步。爱森斯坦、维尔托夫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以激进批评的名义改变了人物的主体性、反身性和暧昧性。类似于《一切安好》中男女对话那样的技巧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又回到吉加-维尔托夫小组的组配形式,但却以画外音反思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并对影像和声音的再现问题加以讨论。纳入了录像带影像,允许对影像、声音和书写文字的形式进行更多样化的并置。未看
  • 12-21 18:33

    cwz8766
  • 12-21 18:33

    卐
    1789—1917—1936—1968|解放巴勒斯坦
  • 12-21 18:33

    xiaoliway
    xiaoliway 54分钟的哲学随笔;实验纪录片
  • 12-21 18:33

    tghjnhtgy
    tghjnhtgy 【MUBI】本片原是ArabLeague委托DzigaVertovGroup的一部关于巴勒斯坦自由斗士的作品,但因为黑色九月计划被打乱。戈达尔加入和AnneMarieMieville接手,平行于原本故事基础上加入法国一家。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政治,地缘,经济,文化等等)因为本片被并置(甚至交叉)一起。是研究戈达尔左派时期和DzigaVertovGroup的必看作品。手法上,戈达尔对于画面片段的截取很有意思,从影像之书看过来往回看得观众估计会会心一笑。
  • 12-21 18:33

    chichi
    chichi 每次看戈达尔必会心情大好,因为他的创作就是有magic,把人迷得神魂颠倒!这一次又将视野并置,通过影像与声音各自的自立性,展开了犹如『远离越南』主题一般的中东议论。说白了通过电影手段来解构中东密码,甚至电影本身也跟着被解构,而无论是图像、视频、声音,拼贴还是编集,结构的成果,让我们不得不注意「手段本身」,那就是媒体的属性!戈达尔果然就是牛逼,现今看来媒体的影响,似乎让画框早已变味(不管立体还是二维,以及多平面),然而它早在70年代就被戈达尔所实践!
  • 12-21 18:33

    魏丽聪
  • 12-21 18:33

    thbhnjy
  • 12-21 18:33

    零点761
    零点761 与,ET,第三世界革命社会与第一世界消费社会之间的图像政治
  • 12-21 18:33

    dfghtj
    dfghtj 排列组合看与被看此与彼需要倒推
  • 12-21 18:33

    。。潴潴
    。。潴潴 左派的戈达尔对近代战争的图像解析
  • 12-21 18:33

    fuck
    fuck 影像的能量,媒介的作用和运用以及扩大
  • 12-21 18:33

    888
    888 原来他早就有概念了。看电影的重要性,anydailyimagewillalsobepartofavagueandcomplicatedsystem,wherethewholeworldentersandleavesateachmoment
  • 12-21 18:33

    666
    666 彼处-巴勒斯坦革命/此处-法国消费社会;戈达尔的图像政治(一篇论文
  • 12-21 18:33

    xiyuan
    xiyuan 好先进的叙事方式,现在看来依然值得借鉴
  • 12-21 18:33

    thrthrt
    thrthrt 待重看前卫的表达 左派思想
  • 12-21 18:33

    扬帆启航
  • 12-21 18:33

    猪哥
    猪哥 以看穿一切的拼贴,加上比《第二台》更暴戾的多屏叙事,创造出高度明确的对照组。比起《我们的音乐》这种成佛时期的三重协奏曲,这或许是七十年代最具煽动性的战歌之一,携带着所有年轻气盛的热情。
  • 12-21 18:33

    忘情&忘你
    忘情&忘你 itseemsmostlikelythatwedon39;tknowhowtoseeorlistenorthesoundistooloudandcoverthereality
  • 12-21 18:33

    yuutcfz9
    yuutcfz9 从中东世界出发,戈达尔和他的维尔托夫小组思考着1970年代的纪录影像......而2010年代的这种影像,和本片中呈现的,本质又会有何不同?世界依旧被无限量的噪音和垃圾影像包围着,而也有一小撮人用小型摄影机器,背对着兜售他们的资本家,来纪录着改变和革命,戈达尔甚至又将中东摆到了其新作的中心地区,无疑也证明了这部影片的卓越眼界,两个时代,此处与彼处,关于影像的历史轮回仍旧继续着。
  • 12-21 18:33

    zhx0
    zhx0 连滚带爬看了两遍。几乎以为要被虐开悟了
  • 12-21 18:33

    alex
    alex essayfilm至难了
  • 12-21 18:33

    shuangyun
    shuangyun “为了听到彼处的声音,在此处学会去看,为了看到别人所做的事,互相之间学着去听,他人就是我们的此处与彼处。”
  • 12-21 18:33

    呼吸旳节奏▂²º¹¹
    呼吸旳节奏▂²º¹¹ “在每个瞬间,世界都截然不同,成为暧昧而又复杂的系统的一个部分,不管是什么画面。”-“为了忘记工厂,他看色情杂志。”-“你想以时间来占据空间?”--此处与彼处的连接点是什么?为什么此处能到到达彼处?我将如何到达彼处?此处为何及如何变成彼处?戈达尔:把世界一分为二太简单了,这是错误的。
  • 12-21 18:33

    秦时于归化明月
    秦时于归化明月 阶级对立之于声画关系,电影和明天的本质就是革命。虽然知道不能脱离极左政治分析他此时期的作品,我还是愿意把它当成一种新语言结构来观赏。
  • 12-21 18:33

    虫子
    虫子 这不是在拍政治的电影,而是政治性的拍电影。
  • 12-21 18:33

    lovewwdong
    lovewwdong 7.5,纪录影像与戈达尔的理念似乎不很贴合,因而只能在素材再利用(呼应)和割裂声音上下工夫,即使意义上能得以补全,观赏性是受损的。但通过纪录/伪纪录影像再创作以变更素材指向的形式,或许影响了后来的德帕尔玛等人,也启迪了人们关于纪录影像真实性的思考
  • 12-21 18:33

    天黑、说晚安
    天黑、说晚安 维尔托夫小组时期最对我胃口,高达在此片中详细进一步阐述了它的音、声和图像三位一体蒙太奇技术的构成和原理。
  • 12-21 18:33

    zjd708986023
    zjd708986023 以巴勒斯坦七十年代的反抗为议题,但实际上是一部讨论在第三世界革命社会与第一世界消费社会之间的图像政治,此处在法国,彼此在巴勒斯坦,第三世界如何被制作成影像,通过电视来影响消费社会的人们对第三世界的政治情感。对戈达尔来说,重要的是讨论图像政治,而不是政治表态。
  • 12-21 18:33

    醉清风
    醉清风 战争与和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传媒的骗局与战争的危害。左翼青年戈达尔
  • 12-21 18:33

    giiy001
    giiy001 Thebiggestsinforhumansisignorance,andtheignoranceofyourignorance.Godardinthefilmcallsattentiontotheignoranceofpeopleundermassmediaandcapitalism,theignorancetowardstheThridWorldandothers39;suffering.
  • 12-21 18:33

    1793885901
    1793885901 打开戈达尔的钥♂匙;以前看贝托鲁奇关于卡门的采访,他说他们不想错过这个向戈达尔致敬的机会,虽然卡门比起他之前的作品已经比较好莱坞化了。彼时作为一个高中生无法理解卡门哪里好莱坞了,如今看了这个豁然开朗....
  • 12-21 18:33

    cattleyasus
    cattleyasus 此处与彼处,无声与有声,时间与空间。
  • 12-21 18:33

    99
    99 挺有意思。戈达尔用自己1970年拍的电影Jusqu39;àlavictoire的影像构件了一部新电影。感觉从具体政治课题转向了人如何看、理解和使用文本和影像。
  • 12-21 18:33

    淡淡的二滴
    淡淡的二滴 基本上是一堆碎片,戈達爾還是那個永遠的左翼憤怒青年和存在主義哲學家
  • 12-21 18:33

    aiba
    aiba 以前的电影是一段一段的
  • 12-21 18:33

    现实狠ぺ扯淡
    现实狠ぺ扯淡 我们永远无法拯救他人的痛苦。只能旁观。"每个人,都是他人的此处的彼处。"(法国这帮左翼还真是左得很傻很天真。)
  • 12-21 18:33

    adgtuo
  • 12-21 18:33

    dfsfsdf
    dfsfsdf 我一直以为电影就应该这么拍的。。。大概就是我从来对故事片疑惑而隔膜的原因吧
  • 12-21 18:33

    我要哈哈
    我要哈哈 1、戈达尔“维尔托夫小组”作品之一。2、它当然不是故事片,但是也绝对不是纪录片,戈达尔是电影史里的裂隙,正如他试图在本片中揭示电影自身的断裂一样。3、葛大爷(如果译成葛大耳的话……)越老越战越战越勇,牛逼二字就是这么写的。电影的成规惯例语言语法在他看来都是扯鸡巴蛋,甚好。
  • 12-21 18:33

    kkwong1216
    kkwong1216 20-11-20097:30pmspacemuseum
  • 12-21 18:33

    泉州住哲-蓝琪科技
  • 12-21 18:33

    慕竹清风
    慕竹清风 时间与空间的探讨,这部短片触及了电影本体。
  • 12-21 18:33

    hacker
    hacker @FASPtheconscienceofcinema
  • 12-21 18:33

    tianzun
  • 12-21 18:33

    小晴天
    小晴天 亦是多年前在法国电影学校看的,还没字幕,为此完全没看懂(估计有字幕也一样),但倒很喜欢整部片的气息。
  • 12-21 18:33

    幻梦叶
    幻梦叶 这还叫电影么?
  • 12-21 18:33

    kdy
    kdy 戈达尔早期作品集盛佳简9日版 中盛D5日版
  • 12-21 18:33

    三哥
    三哥 左翼哀歌不会走路了(汪荒139)
  • 12-21 18:33

    etaoma111
    etaoma111 8.0/10。①围绕巴勒斯坦解放运动这个主题展开的电影。②一种带着尘土感的「激情(契合文本)而又不失优美」的氛围。③通过摄影、台词、声音、剪辑、多重曝光、多屏画面、异媒介信息/历史影像资料插入等影像元素互相之间的「对位」(类似声画对位那样)谱写了一种超越理性的、完全旋律化的诗意。④有些地方表意太具体,有些地方又抽象地如后期戈达尔,这种拼凑导致影片“四不像”。
  • 12-21 18:33

    吃饭
    吃饭 左派的戈达尔.....................
  • 12-21 18:33

    heisenberg447
    heisenberg447 没有context的此处看电影的彼处正如电影里的此处看彼处般含混朦胧……
  • 12-21 18:33

    逍
    84/100强调电视媒介、录影技术、影像的生产及它与“我”的主体性的关系,辩证、分解、理智地看待影像、看待电影(声音与画面)蒙太奇作为政治武器的依据。“声音太大了”,大到能够蒙蔽,让人无法“看见”影像本身。此处与彼处,归根到底两者之间的存在与沟通才更为重要。
  • 12-21 18:33

    啊实打实
    啊实打实 巴勒斯坦革命在彼处,法国家庭在此处,巴以和法国,通过电视连接在一起,电视里充斥着色情和足球。通过A“和”B,太简单地将世界一分为二了,人们也总是简单地思考和概述世界。人民的意愿、武装斗争、政治工作、延长战争、直到胜利——这些过程是那么生动和残酷,媒体影像不仅不能给我们呈现全貌,且在其中强加时空的因果。电视媒体扮演着唯一的渠道,而这一渠道是失真和简化的。站在镜头前的永远是被指挥的人,而真正的想法总躲在镜头外,似乎镜头成为了宣传工具。重复,重复导演的话语,宣传,宣传革命思想,巴勒斯坦妇女无法做到像机器一样重复,因为她会感到无聊或者坐立不安。
  • 12-21 18:29

    gfhrfhtyj
    gfhrfhtyj 我建议别看戈达尔自己找罪受
  • 12-21 18:23

    花之夫
    花之夫 还不错看,不太是蒙太奇的魅力,更加依赖于对政治事件的敏感和直觉。
  • 12-21 17:42

    robber2019
    robber2019 19号在内部放映。此处是中产阶级家庭,彼处是巴勒斯坦gm。此处是我,彼处是被操纵的影像。令人想起克里斯马克的红在革命蔓延时。喜欢国际歌音量忽高忽低的镜头。
  • 12-21 17:25

    理由
    理由 不太明白但不知怎么的气氛和情绪都感受到了……
  • 12-21 16:45

    翱翔广告印务
    翱翔广告印务 /戈达尔-影象声音与政治_P17 使用录影技术、强调主体性与生产,是戈达尔在这段时期几部影片的一贯特色,密耶维尔划是他的共同合作伙伴。第一部,也是最有规划的一部是《此处和彼处》(1974),这部影片包含了《直至胜利》一片的部分片段,以及有关当代法国社会的影像。 戈达尔将两者排列组合在一起,是想捕捉巴勒斯坦革命(彼处)和法国消费社会(此处)二者之间的差距。连接此处“和”彼处的这个连接助词“和”(et)才是本片探素的焦点所在: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存在(法国)与那里的斗争(巴勒斯坦)二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一个电影工作者又如何创造出能够街接二者的声音及影像呢?
  • 12-21 14:22

    Think
    Think 用意深远,将第三世界的革命图像(彼处)与第一世界的消费图像(此处)并置,实际效果却接近于「斯万家那边」与「盖尔芒特家那边」,而社会运作于各种二元之间的虚假对立之上(由此延伸出1和无数个0的论点很有趣,此处的穷人是彼处的富翁)拍电影即搭拱桥,政治性拉满。以state/国家的形态来解蒙太奇的链状「规划」实质,爱森斯坦的序列就在此处与彼处的差异间破裂,通过声响和从维尔托夫解放的蒙太奇实现自由间接话语;如此一个个体在与另一个图像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图像,是结构性的,控制论的,也是知觉重构的过程(读书改变过去也是同理,因为细节和当时不可能知道的外延都在现时的尖点上重构)如何重构,通过自我认同、另一个和“我”相似者的凝视,还有尚不在场的第三者(镜头的凝视),每张图像都是三方协议的达成。
  • 12-21 12:44

    飞天猪
    飞天猪 戈达尔在此处搭建了一套足以解释政治,意识形态,影像,时间,空间等等万象的公式,即34;与34;关系,公式两端的成分可以任意填充替换,但二者的联系是确定的,并且不被我们所认识。34;此处34;不仅仅是电影片段或政治朗诵,它代表着我们能够认知的范围,而34;彼处34;则是一个更加抽象的概念,它是另一个34;此处34;与自身34;此处34;的交集,正如影像是空间在时间上递进的结果,后一帧画面赶走前一帧画面并将时间以记忆的形式储存,但画面之间是互相分离的,如果说存在某种交集的话也是在彼处的观众赋予其的联系。所以34;此处34;和34;彼处34;暗含着个体认知与群体认知的关系,戈达尔通过电影媒介的自反揭示了这种包含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他反叛的创作道路。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