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才是病根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14:19:19人气:0
![兄弟Brothers](https://static.sqjxzz.com.cn/Uploads/vod/2012-09/504881ae004a8.jpg)
视频:兄弟Brothers状态:年代:2009
主演:托比·马奎尔杰克·吉伦哈尔娜塔莉·波特曼山姆·夏普德更新时间:2014-12-26 10:25:27
三十多岁的美军军官山姆·卡希尔(托比·马奎尔饰)与他的弟弟汤米·卡希尔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山姆是一个各方面看起来都堪称完美的男人,山姆拥有坚定的信仰,国家与荣誉他看得非常之重,而他的家庭也同样顾及,妻子格蕾丝(娜塔丽·波特曼饰)自打高中起就和山姆青梅竹马,两人还有着两个可爱的小女儿。而山姆的弟弟汤米则截然不同,虽然汤米从小便很聪明,但他却有些玩世不恭,对哥哥…
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哈...与其说这是一部有关战争创伤的电影,不如说,这是一个心理片。为了活着,为了回家,为了见到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女儿们,Sam亲手杀掉了Joe。如果不是美军后来轰炸了恐怖分子隐居的基地,Sam仍有可能最后也被虐死,如同Joe一样。那盘记录一切的录像带,最终会被流传到美国,那样的震撼更为残酷。其实,在那种情况下,Sam只不过是争取了一个机会而已,他并不怕死,却也不再那么渴望生。他最后意外获救,得以生存,种下了他心魔的第一个种子。杀过人的Sam从此变得抑郁,多疑,敏感。死而复生的他,不得不面临一个没有他的世界。虽然家里的床依然温暖,但厨房是新的,妻子和女儿们似乎也变成了新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弟弟,于是,他执着地追问Tom,你是否和Grace上过床?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得到肯定的答案,就意味着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唯一让他活下去的理由,将变成不堪一击的齑粉。他不是没有做过努力。Grace坦白了与Tom的亲吻,Sam也在墓地里反省了很长时间。但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只有是“活着就好”,这是我们常常用来劝慰别人的话,可没有心地活着、失去灵魂地活着、怀着愧疚地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心魔继续播种,蓄势待发。在Maggie的生日宴上,护士Tina(这个角色的职业设定凸显编剧的意图,救死扶伤与杀人形成鲜明对比)在仅有的一场戏里成为剧情转变的油门。先是两次强调Grace的漂亮,又对战士是否被训练杀人大发言论,这两点都刺激着Sam的神经(实在难以忘记Tobey那滴溜溜乱转的眼珠),多疑的Sam在女儿Isabella的刺激之下终于爆发。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无情戳破,回家之后的他打砸厨房、在室外咆哮,都是心魔酝酿的风暴。风暴之后的平静其实更耐人寻味。在康复中心门口,Sam说出了自己的秘密,也正是影片结束的时候,恰恰却是生活的真正开始:iveseenthedead,butwilliliveagain?也是电影留给所有人的一个巨大问号。电影对Sam的心理轨迹刻画得非常充分,层层推进,如同心理学的教科书一般。而且Tobey本人也准确把握了这个角色的情感变化,每一场都交足内心戏,不论是后来的歇斯底里,还是之前的隐忍克制,Whatagreatperformance。其实,大家对他的蜘蛛侠谈论甚多,以至于怀疑他的表演,但别忘了1999年的《苹果酒屋法则》,那时候才25岁的他就表现出惊人的文艺片潜质,在Brothers中的表演日臻成熟,获得金球奖提名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到《苹果酒屋法则》,题材和Brothers有点像,也是男人从战场回来后发现老婆和别人搞在一起,不同的是,Tobey在《苹果酒屋法则》中扮演的是搞别人老婆的那个,与Brothers中的角色正好相反。对比Tobey的戏剧张力,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属于写实派。相对来说,角色设定给了Tobey更大的表演空间,因而也就映衬地其他角色的表演显得不那么突出,但实际上这样表现平淡生活的表演才更见功力。Natalie和Jake自然不在话下,新晋奥斯卡提名影后CareyMulligan也小露了一脸,甚至连扮演Isabella的小姑娘,其表演的爆发力也令人赞叹。可惜啊可惜,Jake这次塑造的Tom这个角色,有点扁平,没有更深的内心挖掘,当然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编剧并不打算赋予这个角色更多的自我个性,只是把他当作情节发展的重要棋子而已。毕竟这个片子的绝对主角是Tobey扮演的Sam。回过头来说Sam。我一直在怀疑Sam到底爱不爱Grace。他在那封希望永不寄出的信中对Grace说,他唯一能确认的是,我爱你。但这种时刻在口头上表达的爱情,反而更不像是爱情。作为成功人士的标本、父亲的骄傲、女儿的榜样,Sam其实是不自由的。所以妻子的爱就成了他的唯一,只有在Grace的爱里,他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于Sam而言,Grace与其说是自己的爱人,不如说是他唯一的心灵归宿。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作为众人眼里的明星,Sam为何还会承受这样大的压力。其实,这与Sam的家庭密不可分,他与弟弟Tom、父亲Hank之间的关系,作为影片展现Sam心理变化的依据,充分完成了任务。弟弟Tom:我觉得Sam其实是无比羡慕Tom的,因为Tom敢于反叛父亲,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Sam完全做不到。他沿着父亲设定的轨迹循规蹈矩,成长了出色的海军陆战队员,但内心里却有些嫉妒这个弟弟。影片并没有过多表现Sam对军队的忠诚,而从种种迹象(包括影片开始时Sam在办公室的懒洋洋)表明,他并不是那么想当兵。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很向往弟弟的不羁、甚至有些嫉妒弟弟能够逃离父亲的掌控,如果说坐牢也算的话。他爱这个弟弟,但回到家里,面对家人,尤其是父亲时,他又不得不做出兄长的样子,对弟弟谆谆教诲,叫他“别惹麻烦”。更重要的一点,似乎他一直知道弟弟Tom对Grace是有感觉的,毕竟三个人在高中时就在一起,如此美貌的Grace当然也吸引过Tom,Tom也说Grace当年很难追。所以,潜意识里,Sam是将Tom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总是与他竞争,与他争夺父亲的爱,与他争夺心爱的女人,当然最后获胜了,父亲为他骄傲,Grace成了他的妻子,但他却更因此感到失落。剔除他的战士身份,其实Sam是一个很敏感、很内向的人,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妻子的忠贞,但这恰恰是他最无法控制的东西,这也是他对Grace的感情中占绝大部分的东西。Sam和Tom的竞争,暗合里影片的另外一条不断发展、并最终推动剧情发展的隐线:Isabella和Maggie。这两个小姑娘其实也是在竞争,尤其是Isabella,简直就是当年的Sam。两个小姑娘争夺父母的宠爱,这种显性的剧情其实是映照和展现着Sam和Tom的童年。有很多细节可以佐证。第一次全家聚会,Tom把青豆全部撇在一边,Maggie说“我也不爱吃青豆”,Sam让她必须吃,Isabella则迅速接话:“我喜欢吃青豆”。可见大女儿多么渴望父亲的认可。还有,Tom带着一家人去滑雪,Maggie得到陌生人的喜爱,和Tom走在一起的Issy就酸溜溜地说,Maggie更招人喜欢。Tom则说Issy继承了她父亲的优点(再明显不过的暗示),也安慰了Issy(促成了Issy对Tom的依赖)。这种若无其事的交代,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情节,直接促使了最终Isabella对Sam的反叛。影片表现了两次生日,一次是Grace的,作用是让Tom和Grace产生了暧昧;一次是Maggie的,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而Isabella的生日,则一次也没有。这种缺席反而更成了一根刺,刺痛了Issy,使她不停地摩擦着气球,最终爆发,点燃了高潮情节的导火索。至此,这条隐线完成了任务,与主线合而为一。有意思的是,Sam最终的转变竟也和Isabella一样,却和Tom成了鲜明的对比。Sam出事后,Tom担起家庭的担子,努力变成哥哥的样子,成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别人眼中的成熟男人,成了以前的Sam;而心魔露出狰狞面目后的Sam则转变成为了以前的Tom,和反叛后的Isabella。曾经的废柴努力向世俗靠拢,曾经的完美却在瞬间崩塌。而这一切都与父亲Hank脱不了干系。父亲Hank作为一个父权的符号,虽然出场不多,但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他对Sam和Tom两兄弟的影响,是两位主人公心理变化轨迹的起点。他一手炮制了Sam,也一手毁掉了Tom。他对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标准,所以Sam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Tom是不合格的,所以他不喜欢。当Sam“死”后,Tom开始学着承担责任,也慢慢靠近着Hank的标准,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得以改善。而最终Sam和Tom两人互换,作为权力象征的父亲全然没有了主意,还是柔弱坚韧的母亲告诉了他解决的办法:报警。影片仅有的两场餐桌群戏非常值得注意。作为家庭成员聚会的重要场合,这两场戏将影片所要展开的每一个点都顾及到了。第一场聚餐戏是迎接Tom回来。这场戏不仅交代了主线情节,还交代了父亲对两个儿子的影响,甚至顾及到了Isabella与Maggie的争宠。作为一个“外人”,Tom的回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家庭聚餐最终以父亲离开而匆匆结束;第二场聚餐戏是Maggie的生日宴。这一次,又是外部力量的介入,打破了原本就已岌岌可危的平衡,之前的所有主线、支线、隐线情节都在这场戏中达到高潮,造成强烈的冲突,最终在Sam的爆发之下不欢而散。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两个温馨的场合,餐桌上的话题却永远是冰冷残酷的。第一次他们谈的是杀人,第二次他们谈的还是杀人。影片对于战争、对于军队的描写其实并不多,也就更没有明确的观点和倾向,只是通过这两场餐桌戏,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编导的意图,并不是下结论,而是提供一个个案让观众自己进行思考,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什么。写了这么多,我发现我竟然没有给美丽的Grace留一块地方,请Natalie原谅,这个角色真的没啥好写的,就是一个贤妻良母,美貌与善良并存。Anyway,我说这么多,就是想盛赞一个导演和编剧,尤其是编剧。因为这个剧本写得实在非常出色。我查了一下DavidBenioff,他是个作家,之前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代表作,但这一部Brothers,其戏剧结构之精巧严谨,堪称好莱坞编剧之模板。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