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地久天长状态:超清年代:2019
主演:王景春咏梅齐溪王源更新时间:2022-09-28 19:50:16
影片讲述患难与共的两个家庭因为一场有隐情的意外被迫疏远,他们在时代洪流下历尽伤痛与不安,人生起伏跌宕,最终选择面对真相,坦荡向前的故事。 年轻的刘耀军和沈英明两家人本是挚友,两家儿子沈浩和刘星在郊外嬉戏中,耀军的儿子刘星意外身亡,此事彻底改变了两家人的命运。刘家夫妇远赴南方。多年后,容颜已老的他们再次相聚,隐藏的真相终将因为年轻一代人的坦荡而揭开。岁月流逝,…
映后有观众提问
齐溪和阿美,导演为什么给本片起名地久天长,两人没有给出特别好的答案,大抵是说影片里包含着时空的跨度与情感的绵长。我想到一个更好的解释:儿子,你走以后,我们在地上的每一天都像一辈子一样漫长。是的,漫长,正如本片3个小时的片长一样,八十年代走过来的那一批人始终生活在隐忍与不断的受锤中:儿子死了,只能捧着照片深陷悲伤;二胎被强制堕胎,伸出拳头抨击体制,最终只能发泄到墙上,攥着受伤的手坐回妻子身边;下岗潮被下岗,默默流泪,接受,离开;得知星星的死与浩浩有关,原谅,回避,离开;就连外遇都不是自己选择的,是茉莉一次预谋已久的投怀送抱......电影里的主人公就像浮萍,丝毫没有自主性,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进。为什么同样是死了孩子,美国人拍出的是《三块广告牌》,一个坚强的母亲为了给自己死去的女儿一个公道不屈不挠地与社会抗争的故事;而中国拍出的却是《地久天长》,一对失独夫妻不发声、不反抗,在儿子去世后数着漫长的悲伤度日如年?首先,《地久天长》人物处于中国80、90年代,那个年代活在体制内的人对集体主义深信不疑,后来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浩浩荡荡的下岗大潮使得人物对集体主义的美好幻想坍塌,他们第一次被迫站起来对自己负责,当然感到对未来的惶惑、恐惧;其次,中国传统观念受家庭主义和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国家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每个家庭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这时独生子的意外身亡使得又一个精神支柱的坍塌,此时的人物对国家、对家庭都失去了依靠,信仰崩塌导致了人物的悲剧命运。这是本片想要探讨的主题之一。王小帅的镜头是理性的,回忆部分海浪般轻微摇晃的手持和现实部分大量的固定镜头;叙事的情感是克制的,只有一次情感的宣泄是在儿子抢救无效后耀军和丽云在医院走廊景深处与背光中的无声痛哭——这是好的,艺术作品的倾向性隐藏得越深艺术价值越高。然而矛盾在于,本片对人物的设置过于理想化,这或许来自于王小帅的精英主义视角,他以一种怜悯的姿态看待那个时代中的每一个人,于是每一个人都被刻画得尽善尽美——耀军与丽云受了那么多苦,却从未愤怒、反抗,反而以德报怨,于是得到我们怜悯;计划生育主任逼丽云堕了胎,但也只是完成工作,最终因负罪感抱憾终生,于是得到我们怜悯;浩浩对星星的死有责任,但他那时还小,在父母的包庇与溺爱下成长起来后,竟仍是个懂得请求他人原谅的事业有成的医生,于是得到我们怜悯......每个人都没有错,是什么错了呢?能怪的只有时代了。王小帅把责任一股脑儿抛到了时代和体制身上,促使银幕前的观众流下煽情的热泪,观众只看得到对时代的指责,却看不到人物自身的反思,情感的天平倾斜到了个人那边。但人物真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吗?比如耀军夫妇,因为失独情感无处寄托就找来一个不知道打哪儿找来的孤儿
王源顶替他们的儿子刘星,多么可笑、懦弱的选择?王源当然应该愤怒应该叛逆,他才是全片最可怜的角色,十多年全然以一个别人的身份活着,就是饿死,死外边,也不该吃他们一口饭......如果说电影前三分之二部分对于那个时代还有一定的纪录价值,电影的结局可真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大型煽情了。和解,不断的和解,友谊地久天长,用欢快的曲调掩盖永不能磨灭的伤痛。害死自己儿子的浩浩也有了儿子,失散了的朋友还能重聚,离家出走的王源重新归来,夫妇二人电话里依然把他们唤做星星。这么多年了,梦还没醒,还在自我安慰、矫饰,仿佛在说,时代给你们带来了伤痛,但最终你们都会痊愈。那么之前对于时代的批判又去了哪里呢?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大团圆没有看出一点点荒谬和讽刺,反而热泪盈眶,你就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那颗伪善与自作多情的心了。毕竟现在已经是2019年了,那个时代下的人物改变不了的命运,你或许可以改变;他们没有思考过的东西,你或许应该思考思考。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地久天长、岁月静好,都是懦弱者才会用的陈词滥调。我相信一桩悲剧的诞生,与社会与个人都脱离不了关系,王小帅的过于仁慈导致本片最终成了一部用理性的形式包装起来的温情片。真正的理性应该学布列松,一把冰冷的刀子直直地插入你的内脏,不留一声呜咽。本文版权归作者薯本华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