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犹大有多难?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8:38:03人气:0
视频:第九日状态:年代:1995
主演:乌尔里希·马特斯奥古斯特·迪赫毕碧安娜·贝格更新时间:2012-09-07 05:50:25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豪集中营,人间地狱。受尽非人虐待的天主教神父亨利·克莱默(乌里奇·马特斯UlrichMatthes饰)身形枯槁,与同囚室的人一起秘密举行着弥撒祷告。在无尽的折磨与摧残下,度日如年。一日,克莱默母亲去世,而纳粹发现了他的用处,便趁机借克莱默母亲去世之名,“仁慈宽容”的允许克莱默回卢森堡奔丧九天。回到家中,克莱默很快便发现了纳粹的阴谋。一方面,盖世太保中尉…
1942年,达绍集中营,卢森堡天主教神父亨利·克莱默尔因为在法卢边境从事抵抗纳粹的活动被关在关押神职人员的营区,饱受折磨,形销骨立。忽一日,他被释放了,释放得毫无来由。回到卢森堡之后,他才知道,这次释放其实不是真正的释放,而是一个短暂的只有九天的“假期”。在这个九天的所谓假期中,纳粹要求亨利运用他的影响力完成一项任务,即说服卢森堡红衣主教接受纳粹的“新宗教政策”,从而在欧洲树立起一面“合作”的旗帜。而红衣主教是难以说服的,因为自从纳粹占领卢森堡那天起,他就闭门不出,采取不合作态度,而且每天都敲响教堂的钟,向卢森堡人民宣示上帝的声音。纳粹冲锋队长格布哈德是这个行动的负责人。在一番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唇枪舌剑之后,亨利虽然见到了红衣主教,但却没有拿到纳粹想要的签名。格布哈德转而逼迫亨利以个人名义发表公告,表态拥护纳粹的“新宗教政策”并公开批评红衣主教。在内心的痛苦挣扎之后,亨利交给格布哈德一张空白的信笺,坦然回到达绍集中营,并最终见证了纳粹的失败。这就是德国电影《第九日》的故事大概。电影是德国国宝级的导演施隆多夫2004年的作品,根据卢森堡大主教让·伯纳德的真实故事改编。施隆多夫与法斯宾德、文德斯和赫尔措格并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作为德国新电影的大师之一,他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他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铁皮鼓》,曾经获得1979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1980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他的代表作。施隆多夫的电影我看得不多,除了上述两部之外,还有1983年的那部《斯万的爱情》。在这里,我既不想说施隆多夫,也不想说《第九日》。这部电影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亨利和格布哈德之间关于犹大的对话。在《圣经》中,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是千夫所指的罪人。在一般的教徒眼里,犹大是背叛和邪恶的化身,不齿于人类。但是,神学院出身、曾任祭坛副主祭的纳粹军官格布哈德,却对犹大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应该重新评价犹大,认为没有犹大就没有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因此是犹大成全了耶稣。格布哈德之所以会这样评价犹大,目的在于让亨利接受他的观点,成为另一个“犹大”,完成纳粹想要他完成的任务。于是,这个故事就成了一个信仰与背叛、诱惑与反诱惑的故事。亨利在这个过程中是很有一些挣扎的,集中营的经历让他面临艰难的抉择,在觐见红衣主教的时候,他坦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无数次问过良知、祈求过主,都没有答案”。集中营里,的确没有上帝,祈祷无济于事,甚至亨利自己也曾经被艰难的处境榨出了囚服下藏着的“小”——在集中营里没有水喝的日子里,他找到了一个滴水的出水管,依靠那里的滴水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但却没有把这水与难友们分享。但是,在内心的煎熬和挣扎之后,亨利最终还是选择了做“耶稣”,他回到集中营,当影片最后一个镜头里,他把偷带进来的一根香肠切成等份的一个个小片,与难友们分享的时候,他的耶稣式的牺牲得以最终完成,看上去很美。没有人愿意做犹大,因为那是一个道德的沉重负担。但是,我所感兴趣的,在于2004年拍摄的这部电影中,居然有对犹大的正面评价,虽然这个评价出自于一个纳粹军官之口。这与2006年4月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公布的《犹大福音》残片中对犹大的描述如出一辙。《犹大福音》指称犹大其实是耶稣最喜爱的门徒,他之所以出卖耶稣,是出于耶稣授意,为的是要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这与《圣经·新约》的四福音书的观点截然相反。而有意思的是,在《圣经·新约》的四福音书中,对犹大的描写不尽相同。有专家说,那是因为四福音书的成书过程在时间上有先后,所以对犹大的描写也是渐进的。对于犹大的评价,仅凭《犹大福音》难以重新完成,毕竟犹大的叛徒形象已经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宗教也是讲究“政治正确”的,因此,虽然对犹大的重新评价很有意思,但是,想让人们扭转千年以来形成的观念确乎很难。退一步说,假如犹大真的像《犹大福音》描述的那样,是成就耶稣的关键,那么,他和耶稣之间的两人交谈,势必使他的出卖行为在耶稣钉上十字架之后面对其他门徒的误解和后世的唾骂,这样的牺牲是巨大的,也是艰难的。无论是《圣经》中的犹大,还是《犹大福音》中的犹大,做起来都是困难的,其中的内心挣扎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对于哪一个犹大来说,其心灵的折磨差不多都是一样的。犹大最终并没有花掉他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个银币,他甚至后悔他的行为导致了耶稣的死,他想把银币还给罗马人,但是被拒绝了。犹大最终选择了自杀,那么,自杀之前,犹大心里究竟想过些什么?在《第九日》里,我们可以看到亨利在犹大和耶稣之间的角色选择,看到过那种心灵的痛苦挣扎,这让我们知道在信仰和背叛之间、在良心和道德感之间,选择是多么的难,做一个犹大是多么的难。《新约·马太福音》中说: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的。”他们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这是血钱,不可放在库里。”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所以那块田直到今日还叫做“血田”。做一个犹大,真的好难。而做耶稣基督,看来反倒更容易些。那么,假如亨利选择了做犹大,又会怎样呢?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