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虎!虎!虎! 状态 :BD年代 :1970
主演 :马丁·鲍尔萨姆 山村聪 杰森·罗巴兹 约瑟夫·科顿 更新时间 :2018-11-10 21:11:41
这是一部真实的电影,真实展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历史。美军插手太平洋战场,日军最高将领山本五十六(山村聪 Sô Yamamura 饰)认为美军实力强大,应速战速战,不宜和美国人打长久战。于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偷袭珍珠港行动正式启动了。 虽然美军从此前截获的日军密电中得知了日军可能进行突袭的消息,但多数人都对此不屑一顾,密电的内容也没进行上报。即使在突袭当天美军一个士兵发现了…
今天正好是偷袭珍珠港69周年。夏威夷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了18小时,所以现在仍然是属于69年前那个“最长的一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战争片,或者说史诗类战争片基本上从银幕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视角下的整个战争。不能说这种形式就不好,但是那样需要强有力的剧本和无以伦比的人物剧情调动能力,而且篇幅不能小。兄弟连是典型,但是那需要用20多个小时才能从一个连队的角度展现出盟军伞兵部队在西线作战的磅礴全景。同样是偷袭珍珠港这个题材,2000年迈克尔·贝拍摄的《珍珠港》就相应的成就了一个反面的典型。历史事件完全成了几个在这个事件中根本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三角恋的一个背景……所以,当现在,又一个(也是每一个)太平洋战争开展日来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电影,就是这部1970年美日合拍的《虎!虎!虎!》。作为狂热的二战历史迷,特别是太平洋战争迷,加上电影迷。《虎!虎!虎!》毫无疑问是我心中的经典,没有之一,如果说余下的时间只允许我看一部电影,那么就是《虎!虎!虎!》。这部影片是为数不多的全景展现二战历史事件的精彩之作。虽然片长达到了两个半小时,但是丝毫没有拖沓之感,前半部那种大战降临,风雨欲来的强烈压迫感让观众,至少是我,喘不过气来。后半部的海空大战不管是从场面,道具,烟火,特效乃至模型,都几乎是完美的呈现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那种战争形态。虽然现在电脑科技已经几乎能把任何东西都搬上银幕,但是不得不说,任何特效,在真正的飞机面前,都是浮云。哪怕是用AT6之类的教练机改装的九七舰攻……福克斯为了拍摄本片而改造的庞大飞机编队甚至超过很多中小国家的空军规模。直到30年后,好莱坞还在用这批飞机来拍摄珍珠港。而相应的是,珍珠港中,居然用退役的福来斯特级航母挂上日本军旗倒车行驶来“假扮”舰桥在左舷的联合舰队赤城号航母。可见,对于类似于军舰之类的大型武器来说,一旦拆毁了,想要重现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虎!虎!虎!》也有大型军舰的问题,影片采用的手段是模型拍摄,在日本拍摄的一系列右翼样板戏中,这早已是常用桥段了。所以《虎!虎!虎!》在这方面还是略有瑕疵的,毕竟模型无论如何模拟不出几万吨的战列舰……(这一点在珍珠港中倒是通过电脑特技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是背景中,新港级坦克登陆舰和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上腾空而起的火焰又让我吃了苍蝇。)但是南云机动部队的几个夜间镜头拍的相当不错。《虎!虎!虎!》在我看来,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前半段对偷袭的铺垫,这种铺垫采用的是一种加速方式,最开始的轴心协定是几年前,然后随着时间临近12月8日,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出场的人物也越来越多,就好像战鼓敲得越来越密集一样。一方面,美国这边种种情报汇集在一起,周日遭到袭击的可能性越来越明显,但是长期的孤立主义情节使得从上到下很多单位或个人对这种危险的来临有种天生的忽视。另一方面,日本在不断的加紧着战备,从山本的决策到黒岛的制定计划。从联合舰队的争论到源田渊田等人的闪亮登场。这一段如果有什么缺陷的话,就是对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形势交代似乎不太明显。看似是日本在把战争绞索套在美国的脖子上。其实这是美国为首的ABCD包围圈对日本遏制所形成的必然结果。日本要想继续吧侵华战争继续下去,必然要挑战美国和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不过这当然是日本的咎由自取。美国对日本动用石油禁运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向日本宣战。如果影片能更好的交代这个背景,那么前半部分的铺垫环节就更加完美了。马上下班了,先写到这里吧。晚上继续。再谈谈影片中的角色,作为一部史诗影片,出场人物众多是必须的,每日双方在这里出现了几十个人物,对于普通观众,可能仅仅能区分哪个是美国的,哪个是日本的,所以,识别剧中人物和历史人物,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另外因为美日部分导演不同,所以人物的塑造也有明显的差异。美国方面的人物延续60年代战争片以来的一贯风格,他们就像是从最长的一天,从遥远的桥当中走过来一样,同样,日方人物也有当时日本海军电影的鲜明特点,虽然没有《啊!海军》中平田一郎那样个性鲜明的有点变态的人物,但是从渊田,山口等人身上,还是能明显的看出和美国人的不同。从高层说起,美日双方的国家元首都没有出现,美国方面出现的是国务卿,国防部长,参谋长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诺克斯等几人。可能是因为剧情需要的原因,会让观众感觉因为诺克斯的原因,没有及时通知总统,因为马歇尔早上骑马,也没有及时联络……珍珠港遇袭完全没有防备,作为军队高层当然是要负责的,但是美国在这方面还是显得比较宽容,出了倒霉的金梅尔,似乎战后没人为此过于倒霉。另外美军的两个情报军官在前半段戏份很多。特别是海军情报官,感觉只有他一个人在真正的重视情报,可惜他军衔有限,影响力也有限。军队方面,海军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还是在自己的权限下努力提高珍珠港的战备,而且当他看到舰队终于遭到灭顶之灾时,那种绝望,还是相当到位的,给我的感觉就好像一只老母鸡,看到自己的孩子都被杀害那种感觉。另一方面就是陆军,肖将军一方面为了防备渗透,将陆军飞机集中停放,造成了后来在空袭中的惨重损失,另一方面有力推雷达站的建设,可惜,最终因为著名的泰勒中尉,没能起到作用。另外哈尔西也在片中有不少戏份,“前所未有的好命令”“他这是驴头对马嘴,根本对不上”都是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虽然没有珍珠港里面神勇的开了外挂一样的杰夫和丹尼,但是沃德号年轻的舰长,疏散出去的飞行员,都在空袭的前后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们是未来太平洋这个战场上真正的主角,联合舰队注定在这些人的手里灰飞烟灭。再看看日方的人物,因为导演不同,所以双方人物的那种对立,格外的明显,这点也算是本片最吸引人的地方了。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就是就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
山本五十六 (山村聪 饰) 大奖,因为身为条约派代表人物,兼之在海军中的巨大声望,山本就任联合舰队司令可以看成是日本海军走向对英美开战之路的重要一环。山本的扮演者
山村聪 已经去世十多年了,虽然不是御用的三船敏郎,但是山村在外形和气质上还是很接近山本的,就是个子有点高,另外也比山本英俊一些。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绰号剃刀的陆相东条英机,那种飞扬跋扈,不把政府,海军甚至天皇放在眼里的嚣张劲,表现的很到位。特别是他站在太平洋地图前,伸手一抓,好像日军就已经席卷东南亚了……再就是海军一线人员了,着力描写了机动部队的指挥官,南云忠一。其实南云这人出身水雷战部队,本身又不太懂飞行,开战之初仗着日军精心备战,精锐尽出,也算是席卷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时之间成了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猛将,连山本都觉得“南云这老小子,终于开窍了……”其实这都是表象,他的缺陷从偷袭珍珠港就能看出来了。此人用来防御作战还可以,他的第一要务不是歼灭敌人而是保存自己,典型的存在舰队学说。也正是他的原因,第三波袭击被取消,珍珠港的海军油库以及修船厂得到了保全,也算是为日军最终战败的棺材钉下了第一颗钉子。等到中途岛惨败后,就只能落得个守岛切腹的下场了。还有一个人物就是看成昭和海军第一变态的黑岛龟人参谋,绰号“甘地”的他堪称超级工作狂,偷袭珍珠港的具体计划就是他指定的。最后,不得不提一下
渊田美津雄 (田村高广 饰) 了。作为偷袭珍珠港的空中总指挥,又全程参与了从开战知道中途岛的全部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的作战,又幸运的活到战后,还在美国游历当了传教士,?当传教士有点无厘头……他的经历对于后人研究太平洋战史特别是珍珠港事件来说,太重要了。影片从日机编队起飞后,那些情景基本上都是再现渊田回忆录中的情景。而渊田和源田实等航空参谋,在影片总也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和活力焕发。从那一声,“队长回来了!”开始,那种日本右翼样板戏的感觉是那么的强烈,好像影片又变成了《啊!海军》变成了《联合舰队》。现在又很多女性也开始关注战争片,我觉得她们如果观看这部影片,应该会很欣赏渊田这个角色。从他展示山本的电报,说,“可能是我干的不好吧……”(其实这是典型的降级使用,让他这个业务骨干带队)开始,到他带队疯狂训练,到出发前和源田实的基情告别,到返航后的迷茫愤怒,都把这个人物烘托的那么高大……这也算是史学界对渊田做出贡献的肯定吧?最后说说战斗场面和道具吧……战斗场面,由于拍摄时间原因,1970年的战争片战争场面当然无法像2001年珍珠港那么火爆,战机凌空爆炸啦,战舰桅杆砸倒在镜头前啊,著名的炸弹视角啊,这些全都实现不了,而且轰炸时一些水面舰艇的镜头看起来还是像模型。但是本片战斗场面也还是有一些亮点的。首先,就是画面比较严谨,由于珍珠港事件距离影片拍摄不过20余年事件,很多亲历者都可以给出参考意见,也有很多的资料可查,所以日方空中编队的组成,甚至到每一架飞机的编号都能轻松查到,日方的进攻过程也有很详尽的介绍。影片当然无法面面俱到,但是大场面交代的还是很不错。比如黎明时分的起飞,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镜头中出现飞机的编号,基本上符合历史,特别是渊田指挥机的红黄相间的垂尾。还有机动部队起飞前的种种流程,旗语,口令等等。起飞后的队形排列。飞赴珍珠港途中的队形,可以很明显看到战斗机在上方掩护,鱼雷机,轰炸机排着整齐的队形。相对于后来的珍珠港那些乱飞一气的飞机,档次高了不止一星半点。-------------------------------------------------------------------------------------------------------------------------------------2016-12-9更新有意思的是,本片也是用美国航母来扮演日本航母,只不过埃塞克斯级好歹也算是二战航母,哪怕改的他妈都不认识了。空袭发动的时候正值早上8点,按照渊田回忆录,他用信号弹来表示实行的作战方案究竟是奇袭还是强攻,但是因为让战斗机看明白,他打了两次“单发”信号弹,事后还埋怨高桥“小贼”。不管怎么说,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同时开始了进攻。影片中表现的是战斗机扫射先开了第一枪,然后就是轰炸机低空掠过内华达号战列舰,岸上的两名军官还表示要处罚这个违反安全条例的飞行员,结果接下来就是炸弹爆炸。这事两人冲入大楼发出著名的“珍珠港遭到空袭,这不是演习”的电报。这里有典故,因为战前珍珠港经常发布广播“珍珠港遭到空袭,这是一次演习”。所以真正遭到空袭也必须要解释清楚。空袭的战斗场面基本上是60-70年代战争片的平均水准,现在看起来节奏稍微有点慢,烟火爆炸也没有那么强的冲击力。不过也可能爱屋及乌,我觉得虎虎虎做得还不错,同时期的一些古代战争片,比如62年的斯巴达300勇士,打斗一点也不走心,和小孩过家家感觉差不多。和后来的珍珠港过程差不多,当然我觉得迈克尔贝一定必须看了本片。空袭大概的过程是轰炸/雷击战列舰,军舰上水兵的对空作战,内华达号的航行,空袭机场,B17误入战场,幸存的飞行员反击这么几段。当然,虎虎虎没有像珍珠港那样表现亚利桑那号的弹药库大爆炸和俄克拉荷马的倾覆。估计用模型拍也拍不好。内华达的航行一段拍的不错,起码很清楚的表明有一艘战列舰在航行战斗。因为根据很多老兵的回忆,在那天上午,内华达号在港内的航行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空袭机场一段也能分清轰炸的分别是陆军的机场和福特岛的海军机场。比如镜头中能看到写着福特岛字样的消防车,还有台词解释福特岛上的消防水管被压断无法灭火。至于陆军机场,也许出于成本考虑,被轰炸的战斗机一水都是P40.其实当时夏威夷还有很多P36和P26,当然,表示出这么多型号没啥意义。但是这些P40一打就着,马上散架,看起来像是纸糊的一样,应该都是木头搭建的布景,真正的飞机应该不多。有几架飞机顶着炮火前仆后继的强行起飞,却全部被击毁在跑道上,头几次看,这些场景很是震撼。现在看怀疑有的飞机就是地面牵引,然后爆破掉。机场一段还有个镜头据回忆是拍摄现场真的发生了爆炸,所以跑开的工作人员是货真价实的在逃命。而B17机群误入战场拍得也非常精彩,其中领航长机右起落架放不下来单轮迫降出自战时拍摄的纪录片镜头,仔细看能看出画质的些许变化。终于有两架飞机起飞迎战,这两人就是后来丹尼和雷夫的原型吗?总之两架P40取得了一些战果,随之空袭也基本结束。返航的渊田迫切的希望发起第二波进攻,其实应该是第三波。如果有第三波攻击,也许海军船厂和油库就完蛋了。但袭击珍珠港毕竟是一次奇袭,从凌晨到接近中午,在距离大本营那么遥远地方漂了那么久,估计南云此时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既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战果,就赶紧收手。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增援威克岛返航的企业号其实距离机动部队已经不远了,只不过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实际上一旦互相发现,估计企业号就要当场悲剧,增援任务完成后本来飞机就少,当天上午企业号还根据惯例,在进港前放飞了所有的舰载机,让飞机先行返回珍珠港,然后航母再进港。现在美国海军航母也是如此,入港的航母往往空空如也。所以如果渊田返航后机动部队能接触到企业号,那么……而且倒霉的是企业号上的舰载机到达珍珠港上空时,空袭结束不久,地面高炮部队正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状态,所以这些没有武装的美国飞机损失惨重,好在飞行员人员伤亡不大。不过这事肯定不能在电影中表现出来。最后的影片以山本在长门号上的沉思结束,这一段在我小时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如评论区有人说的一样,用马后炮的精神,山本反省了日本的战略决策,对未来表示了担忧,其实我们知道,有什么好担忧的,反正肯定战败……本文版权归作者半日光辉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