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电影一起摇滚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01:36:27人气:1
视频:摇滚校园状态:BD超清英语中字年代:2003
主演:杰克·布莱克亚当·帕斯考卢卡斯·帕佩利亚斯克里斯·斯塔克更新时间:2022-09-28 16:50:31
杜威•费恩(JackBlack杰克•布莱克饰)是一名已过而立之年,却仍在为理想打拼的摇滚音乐人。他不屑于那种粗制滥造、充满向商业谄媚味道的虚伪乐曲,一心追逐真情实感的纯粹摇滚乐。为此,他和无数支乐队分道扬镳,至今事业无成,还面临被房东赶出去的窘境。 杜威的男房东兼老友内德•斯尼勃利(MikeWhite麦克•怀特饰)此前曾是狂热躁动的死亡摇滚乐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居家好男人以…
当看到杰克•布莱克饰演的杜威•费恩以一种难以理解的痴迷状态沉醉于摇滚乐时,恐怕每一位观众都会忍俊不尽,尤其在影片《摇滚校园》的开头他自我陶醉的夸张表演方式很能令人发笑。没错,这是一部喜剧,但同时它也是一部摇滚电影,只不过以并不太正统的方式表现着一种摇滚精神和对它的那份执着热情。 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一样,演员杰克•布莱克在真实生活中也是一位狂热的摇滚乐迷,他甚至有着自己的摇滚乐队。也正是因为这种源自真实生活中对摇滚的那份热爱,杰克•布莱克才能够恰如其分的演绎出杜威的那份热情和痴迷,在这样一部喜剧影片中被他夸大后,于是便成为了我们眼中的笑料和乐趣。 为数不多的成功摇滚乐队是建立在大量地下乐队奋斗的基础上面,而正是那些狂热的乐迷们组成了那些众多的地下乐队,他们渴望成功、追逐梦想。而影片中的杜威费恩便是其中一名,但事实上他并不成功。或许他并不具备足够的才华,而且他离自己的梦想遥远并且有可能越来越远,但是摇滚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当他的室友最终选择务实而远离摇滚乐,他似乎仍然象个孤独的斗士独自追赶梦想。你可以笑他执迷不悟,但这就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同样的,在地球的另一面也有着象杜威费恩这样的铁杆摇滚乐迷,张元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是当初的他的确没有如现在这样出名,作品同样也没有如现在这般商业。当年他曾以粗糙的影片《北京杂种》纪录了中国地下摇滚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实质。《北京杂种》在现在看来毫无一点功利色彩,它和当时的中国摇滚一样几乎没有出头的日子,比之杜威费恩的环境何止恶劣百倍。它真实展现了崔健、窦唯、臧天朔当时近乎穷途末路似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契而不舍对摇滚的追求。当人们现在有机会看到浮上水面的崔健、臧天朔,以及后来的汪峰、郑均、许巍。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对摇滚的执着和曾经旷日持久的痛楚呢。 当我在1991那一年第一次与异邦的音乐遭遇,在我上海的表哥家中。听不懂歌词,更不明白它向我表达的意思,但它确实令我的肾上腺素上升,这样的相遇却是一见钟情。从此以后它的存在影响或改变了我人生的某些部分,如此潜移默化,不易察觉。当其他的孩子仍然沉侵在港台糜糜之音时,我却和几个朋友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且可以骄傲地鄙视那些孩子。 我们是如此卓尔不群,拥有如此不一样的品味,甲壳虫、涅磐、齐柏林、平克佛洛依德这些乐队的声音都令我们有着无限膨胀的自信心。摇滚就是具有如此魔幻般的蛊惑力,让我们为此疯狂,为此着迷。在我的家乡,这座南方的小城中没有摇滚得以滋生的丰沃的土壤,而我也只是一个沉迷摇滚的乖孩子。因为环境还是其他原因,我最终也没有成为像杜威费恩这样终其一生追求摇滚的人。也许我会选择其他,但摇滚在心中却是不可磨灭的印记。 摇滚从来就不只是一种音乐,作为真正的摇滚乐迷想必是知道的,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它覆盖的可能很多很多,并不仅局限于音乐的形式,至少我这么认为。影片《摇滚校园》中的杜威•费恩教会了孩子们说NO,学会自己思考自己选择,坚持自己的喜好,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才是摇滚乐带给保守模式束缚下的孩子的真正改变,这也是杰克布莱克作为一名真正摇滚乐迷用表演赋于了这样一部喜剧电影不一般的东西。 在流行音乐的世界中,每一首歌曲都是通过演唱者来展现,歌星是歌曲音乐的灵魂。而在摇滚乐中却远非如此简单,主唱未必是乐队真正灵魂,出色的摇滚歌曲来自于他的歌词、作曲、以及演译方式、它的精神内核。曾经有一部并不算非常出名和成功的电影确实对此探讨了一下,它是由《偷天换日》里的马克•沃尔伯格和《老友记》里的詹妮弗•安妮斯顿一起主演的《摇滚巨星》。 马克在影片中饰演的也是如杜威费恩一样的狂热摇滚乐迷,他是重金属乐队钢铁龙的忠实FANS,他甚至在自己的乐队中也不停模仿着钢铁龙的歌唱方式,最后他和杜威一样被乐队扫地出门。不过他比杜威幸运得多,一个偶然机会居然令他成为了钢铁龙乐队的新一任主唱。他轻而易举地享受着乐队的成功和无上的荣誉,直到有一天他尝试着自己去创作了一些作品,但遭到了乐队其他成员的嘲笑。从那一天开始他方才明白原来他实际上只是钢铁龙乐队的一个发声器,根本没有机会成为乐队的灵魂,当他终于从美梦中醒来他选择了离去。哪怕没有昔日的声名,他也甘愿在小俱乐部中弹唱自己的歌曲。 这只是摇滚的精神,摇滚的存在意义。摇滚不仅是歌唱,不只是发音,他是一种叛逆和自我的文化宣扬。当脱离了精神实质,剩下的只是空洞的歌唱,也就不称其为摇滚了。影片中马克的最终离去也是对摇滚精神的最好诠释。 《摇滚巨星》影片并不算深刻,两位演员的表演也不算出色,但是它仍然触到了摇滚的某些实质,但是由于仅仅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分的深入,所以最终仍然留于浮浅。不过正因为它那唯一对摇滚实质的触动才让我记住了这部不算成功的电影。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有像杜克威恩这样的死忠摇滚音乐人,所以中国现在才会有自己的摇滚。崔建就象是中国的摇滚教父,引领一群同行者守望理想。我第一次是通过录象带看的《北京杂种》,影片是杂乱拼凑的纪录片形式,让我映象深刻的是崔建、臧天朔这帮人哪怕打架,偷窃,发泄,不停地在生活中挣扎,但仍然矢志不愉的坚守着摇滚阵地。现在看着荧屏上频繁露面的那些个摇滚乐队,不免感慨良多。台上曝光的那些个摇滚乐手们已不再喊叫,只是换个方式来翻唱民歌。 当朋友从北京带回一张在酒巴里同何勇的合影,那个当年的愤青早已面目全非,时间已经让一切改变得让我们不可理解。恍若当年辉煌一时的魔岩三杰,如今都已低调的淡出我们的视野,或者淡然、或者拮据、或者风格炯异。 现在的我面对摇滚更多的是回忆,在脑海中翻涌起的更多还是昔日的名字,就好比是甲壳虫乐队,那保留下来已经苍老但却年轻的声音。 甲壳虫乐队是摇滚史上的伟大传奇,我可惜于自己不曾和它处于同一个时代,但这并不阻碍我对这个传奇的热爱。在电影里我们能了解到关于他们的一些动人故事,影片《披头岁月》就是他们传奇背后的不为人知的关于友谊关于激情关于热爱的故事。成名前五人的甲壳虫尚未成名,但却可以看到他们的年少轻狂和对摇滚的激情。史剑终究不属于摇滚,不属于甲壳虫,他的离去只是成全了乐队最后的成功。乐队慢慢的越走越好,前途一片光明,四人的BEATLES比之五人的BEATLES反而更好。这是一段伟大传奇背后的一段伟大的友谊,与摇滚无关与爱情无关。 如果《披头岁月》是还原了甲壳虫最初的真实,那么《黄色潜水艇》则是一部神化甲壳虫和摇滚的艺术动画,充满了波普的风格。音乐和画面完美溶合,创造出一个奇幻的想象空间,一种最简单的梦想释放,好比面对摇滚最朴素的情感,没有杂念。 对于摇滚,不止于音乐,需要的是一种热情,一份感悟,一种精神、或是一段真正的记忆。没有这些如何能够将它来表达,尽管《摇滚校园》只是一部喜剧,但是杰克•布莱克依旧能展现出摇滚的精髓所在,因为他拥有那些东西。而卡麦隆•克洛能够将《几乎成名》拍得有声有色,也正是源自于他少年记忆深处的某段真实经历。影片中少年威廉徘徊在传统文化与叛逆文化的夹缝之中,目睹摇滚鼎盛年代下一代人的迷失与挣扎,我却止不住的羡慕少年威廉的幸福历程,同样在他身上寻找着自己曾经的影子,似曾相识,渴望着替换之。 相隔多少个年代,相隔着整个太平洋,巨大的文化差异,却没有影响到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不明白摇滚的人同样是不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的,是不能去体会我对它的热爱。 《几乎成名》是一部值得我经常拿出来重温一番的摇滚电影,因为它总是涌动着一股含蓄的能量,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能够不由自主的兴奋。爱摇滚同样爱电影,一部部电影用画面来将摇滚的故事延续。如果不是一位摇滚乐迷,没有那一份激情存在,便不会有这样的一部电影的存在。卡麦隆克洛作为一位受到摇滚影响波及的一代人,他将那份感受拍给了每一位乐迷看,只有乐迷才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 虽然我只是停留在当初的摇滚世界,但那个远离的世界带给我的影响却是弥衡久远,直到如今仍然左右着我的某些思想。当那些充满激情的电影让灵魂中的某些东西复苏,我很是感谢同是乐迷的电影人们。我是一名影迷也是一名摇滚乐迷,所以在能够热爱电影的同时热爱摇滚是件何其幸福的事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