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暴怪诞又何妨——由赫尔措格的《侏儒流氓》想到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0 21:37:42人气:0
视频:侏儒流氓状态:年代:1970
主演:HelmutDöringGerdGickelPaulGlauerGiselaHertwig更新时间:2014-08-21 17:08:58
影片描述了一种反抗和犯罪的幻想、一种冲破束缚和摧毁一切的渴望。导演Herzog创造了一个全部由侏儒组成的奇异的革命世界,每个居民都是侏儒,当他们的朋友被富有的当权者挟持为人质时,大家决定要解救他,决定要反抗这个体制。随着时间的推进,整个行动从开始的解救行动渐渐变得混乱和暴力。看色情画报、放火、打坏东西、折磨动物,甚至把一辆汽车推入悬崖。随着侏儒们愤怒的大破坏和挂在…
德国著名导演赫尔佐格的早期作品《侏儒流氓》(auchzwergehabenkieinangefangen)也译为《侏儒也是从小事做起/侏儒也是同样长大/侏儒叛逆记》,拍摄于加那利岛的兰察罗特,讲述了一所教养院里侏儒们的故事。整个影片充满着诡异、变态的气质,但同时又对现实世界做了既主观又客观的高度概括,展现出赫尔措格独特的个人风格。一、暴徒心理的展现影片中的侏儒们展示出一种近乎暴徒的心理。他们似乎长期受着压抑,既无法实现个人欲望,也没有空间自由,被禁闭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教养院”里,被管理者限制了各种权利。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反抗的情绪,当他们抓住了机会,就不可抑制地掀起一场“暴动”,尽管动机可以理解,但手段是非理性的、结果是非建设性的。整个暴乱都是“以众欺寡”——当然,暴乱者们曾经也是被欺的“寡”,如今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个体欲望的满足是最先表现出的,显得尤其迫切。他们高喊的口号中有“我们要逛妓院”,做的事情首先包括促婚(把同伴中他们认为应该撮合的凑到一起,偷窥,有点儿“闹洞房”的意思),有位女士的个人爱好就是收集昆虫标本并给他们做衣服、让昆虫也做婚礼状。他们开始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流窜作案”,让自己踏上以往不被允许进入的各种“广阔天地”,并且努力破坏所能破坏的一切,似乎这样就算是“大有作为”了。然而暴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们的话很有意思:“我们守规矩的时候没人注意,一犯坏就有人知道。”暴乱可能是通过与当权派的斗争争取自己的自由与权力,即使不成功,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动静,凭借这个来吸引当权派的注意,赢取自己存在的意义。行为中隐藏着一个悖论: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肯定,而是要在极端的情况下靠对立面的认可或关注来实现。没有了“对立面”,也就没有了自己。而这种“个人价值的实现”又是通过非理性和非建设性的暴乱来实现的,这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暴乱的原因是什么?起先似乎还有个缘由:营救被缚的同伴。后来发展成了为暴而暴、以暴取乐,狂欢。看不到有组织、有长远目的的举措,谁也管不了谁,捣乱的时候集体折腾,但没有自我约束的意图。吃饭前一个女人想带着大家做弥撒之类的祷告,说的都是好词,希望降福于饭菜、保持纯洁美好——但这些美好的愿望似乎不是大家的共同理想与追求,她的祷告刚开了个头,场面又混乱了。(男声音乐)。他们只能乱,并不能控制局面的发展,并且没有真的“斗争精神”,随时可以屈服,比如开头时众人乖乖地坐成一排。网上有评论称这些侏儒代表着“边缘人”在反抗强权,我不能认同“边缘人”的指称,原因下面再谈。而且当反抗强权的最终目的还是建立强权时,这种反抗本身也没什么可过多颂扬的,只是完成了某种更替,谁也不比谁更正义些。“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然后过两天自己又建了一个”,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二、人物设置上隐含的关系:本质是一样的,势力此消彼长统治者/当权派/管理者/指望警察/收容所白墙白房/校方(教师、校长、其他管理人员)/西装革履被统治者/受压迫者/怕警察/被收容囚禁的对象们/深色的破旧衣着影片中出现了两组人物,呈明显对立关系。但如果能从情节内容中跳出来整体看的话,这两组人物的关系又隐含着一个置换/对调。在片头和片尾很有限的篇幅中,统治者们占强势地位,暴乱的侏儒们被完全镇压;片子中间的绝大部分篇幅则是侏儒们肆意作乱,统治者缺席受审,仅有的一个人躲在屋里毫无作为。如果全片去掉首尾部分,那么震撼力就减半了,这对置换也就不复存在了。从结构上看,这种首尾呼应、循环往复的结构也是赫尔措格常用的手段。刚开始看时,大家都觉得这些被审判的囚徒那么弱势、那么可怜,但是看到之后他们的行为就觉得是暴徒、该千刀万剐;开始时统治者/审判者并未出场,只有声音出现,冰冷、强制性的口吻,直逼的镜头,让人觉得霸道,带有当权派/统治阶级的强势,但在整个影片过程中始终缺席受审,唯一一个权力代表还被“囚禁”在屋里,束手无策,饱受“欺凌”和恐吓,时时做出试图妥协(与被绑缚在椅子上的人不断交流)又不甘于示弱的纸老虎样子。我起初还以为这些收容院里的侏儒是社会所不容的异类,是少数的,直到一个开车经过的侏儒女士下车问路,我才意识到这个影片里所有人都是侏儒——这一病态的、畸形的形象在片中成了普遍性,作者没有标明双方的任何外在区别,甚至内质也没有区别。双方斗争的焦点是统治者最为看重的秩序/纪律,这也正是反抗者最想破坏的,表面上看是对具体物品打砸抢烧,实际上是对现行秩序的打砸抢烧。被困在房间里的教师对暴动的人群提出的要求是“井然有序、恢复秩序”,暴动者报以爆笑和更加疯狂的破坏行为。想镇压对方,但如果没有“武器”、“人多势众”这两条就毫无可让对方惧怕之处,这一点双方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双方蛮横和恐慌的双重心理。在影片中,当权派与反动派都是一体两面的,本质都是一回事。“革命、反革命都是中性词”,是对立的一伙人。这样的判断和表述是赫尔措格的态度,但也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既主观又客观”,貌似边缘怪诞,其实讲述的全是社会常态。三、残暴的声画组合在这场没有真正的正义和非正义的混乱里,影片用强对比的明亮的黑白影调,辅以赫尔措格擅长的写意的自然风光,却是用来配合残暴变态的情节。侏儒的声音都不太正常,听起来像变调的童声,像KTV里用遥控器变调后的效果,笑起来更是声嘶力竭干嚎一般。原本就让人觉得很病态的侏儒形象再配以刺耳的音色,更显得诡异奇怪。影片的配乐很有特色,并不丰富多样,只呈现为固定的两三段,全是带有民族特色的器乐加男女人声合唱/独唱。花样不多,但反复出现不少于15次,贯穿全片始终。音乐与残忍的镜头频频结合,例如鸡啄食死鸡、杀猪后小猪崽围在死了的母猪身旁依旧想吃奶、烧毁盆花(男声音乐)、打鸡蛋、砸打字机、剪布、烧树、拉倒电线杆、砸车、鸡追着啄另一只少一只脚的鸡(女声音乐)、斗鸡(混乱的烟雾中女声音乐,环境音效渐渐消失了最后仅剩下音乐)、在十字架上绑上猴子模仿耶稣受难(男声音乐)、砸房屋、攻击盲人、让骆驼下跪等等。本来就让人看到忍无可忍的残暴镜头偏偏配以单调固定的音乐,简直不可理喻。浏览了中外多部讲述世界电影史的著作之后发现,赫尔措格并不是特别受重视的一位,尽管他是如此之著名,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之一,尽管每一本书都不同程度地提到过他。而在这位略被冷落的著名导演的诸多作品中,《侏儒流氓》又重复了赫尔措格的命运,更加地被淡忘和忽略。此片在《德国电影经典》中没有入选,在《电影的故事》、《世界电影史纲》、《世界电影史思潮》、《西方电影简明教程》、《世界电影史》等书中虽然都罗列过赫尔措格的一些知名作品,但此片也都没有被提及过。在网络上搜索的话,关于《侏儒流氓》的网页也不多,即便是在文艺青年扎堆的“豆瓣”网上,也只有百余人表示“看过”。这一切或许就是赫尔措格想要的,媚俗、讨好大众、以牺牲自我意志换取他人关注从来不是他的行为。他始终自编自导,作自己电影的绝对作者,不与别人合作,与同时期的那些德国导演关注问题的角度、表述方式、风格面貌都不一样,他的特立独行是绝不肯打折扣的,在别人批判现实分析历史时他则专注于疯狂、扭曲、变态、偏执、没有出路的人物形象。尽管作品不卖座,尽管生存需要妥协,但绝不妥协的偏激往往更能创造出极致的艺术品,怪诞的赫尔措格和他怪诞的作品就是例子。参考资料:1、《德国电影经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北京第1版,虞吉等著2、《电影的故事》,[英]马克•卡曾斯/著,杨松锋/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3、《世界电影史纲》,黄文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4、《世界电影史思潮》,范志忠/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5、《西方电影简明教程》,潘天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6、《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作者:李群)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