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枭雄片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2 18:41:13人气:0
视频: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状态:年代:1992
主演:吕良伟郑则仕徐锦江刘嘉玲更新时间:2012-09-15 16:01:51
小贩陆云生(吕良伟饰)常为邻里抱不平,被租界总探氏黄金荣(郑则仕饰)妻阿桂姐(斯琴高娃饰)所赏识。未几,陆破获宋教仁被刺案真相,令黄名声大噪。黄对陆赏识,却招侯飞妒忌。陆、黄出面调息了军阀袁啸军劫取法国鸦片事件,发了财,变为大亨。由于黄误打了督军卢永祥之子,陆又去东北军军长毕树政处求情,还搭进了名妓老六(刘嘉玲饰),无奈卢、毕进一步勒索,被陆寻机反击。1927…
看完了麦当雄公司出品的《上海皇帝》,忽然想借这个机会聊聊香港的枭雄片了。什么叫枭雄片,我觉得这个类别可以算是香港独有的一个片种,算是传记片的一类,又以时间的大跨度和对一定历史背景的联系而显得有一点史诗片的味道,但常常港味十足,跨度有余,而厚度不足。主角往往挑选些黑帮中的真实人物,但跟生活真实又保持着暧昧的距离,比如《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还有这部《上海皇帝》。常有人说香港电影有佳句而无妙章,枭雄片可谓其中的代表。其所选题材,往往本身就颇具戏剧性,但常常流于粗制滥造,有些章节令人拍案叫绝,但总体上来讲,很难逃离看了就忘的娱乐模式。以这部实际上是讲杜月笙及上海黑帮三巨头的《上海皇帝》为例,很可以分析一下:第一,总线大体真实,细节大体胡闹。杜月笙的发迹线,这部电影保留得还是不错的,从当初的梨贩到后来入黄金荣门下,一步步发展势力进而超越黄金荣,电影里都保留下来,甚至一些个别事件的安排,比如对革命党的帮助和四一二中起的作用,也都确有其事。但问题在于,每当具体事件出现时,电影采取的处理手法就是香港人喜闻乐见的胡闹化。这种胡闹化有多种体现,比如在每个小事件出现时,基本都可以从电影中分割出来,看成是跟所谓的史诗基调完全不符合的小闹剧——哪怕是有剑拔弩张的场景,也会尽量以嬉笑怒骂的手法处理掉。还有,在这类场面出现时,角色的台词和举止,就会几乎完全脱离当时的背景,再怎么鬼马怎么符合当下时尚的话都可能会跳出来。比如片中上海总工会里面,居然是一派文革气象,与其说是增加历史味道,不如说利用港人对大陆暧昧的取笑心态来加点佐料。这一根“史诗”的糖葫芦棍上串的每个小山楂,其实都是现在的香港小情节剧。当然,还要稍微保持点分寸,不能过分无厘头,虽然可以加入很多不合时宜的喜剧要素,但还是要跟纯粹的港味闹剧或者文艺片拉开些距离。第二,角色性格基本单一。这些枭雄片,主角基本都算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够残忍、够狠,但往往比较讲义气,总会重情义,最后会在情义原则与个人欲求之间痛苦挣扎。基本上只要讲主角往这个路数上去塑造,影片就不会失败到哪儿去,但也显得很单一了。除了主角之外,必然还要设立一个或几个对其一往情深的红颜知己,一个或几个好兄弟或者喽罗(通常其中会有为他死的,也会有他不得不干掉的),一个提携他的boss,一个始终的对头——此人肯定是小人。你看你看,这个其实跟007设计也差不多嘛。从上面两部分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其实这样的电影,结构是很松散的,往往事件与事件之间,不会有太复杂的联系,甚至只要角色能有个同一性,事件上的同一性都可以稍微忽略。还记得当年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魏不是说当时他选了多少多少典型事例,后来又筛选掉多少多少吗?拍这样的电影,最关键的就是你得有老魏那样的眼光,都挑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编对——典型事例,将已经预设的性格不断重复,递进与否都无所谓了,只要跟小布什的辩论策略一样,不停地强调,然后再把事情说得好玩一点,观众就会跟着你跑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往往因为题材本身的诱人,影片能在一开始,就构筑一个相当的格局,但这个大架子是空洞的,里面其实还是一派小打小闹,看到一半就失去了原来的魄力,看到最后更是让人觉得虎头蛇尾。所谓史诗性,不过是噱头而已。我并不怀疑这些编导们的能力和水准,只是香港的电影业太功利了,观众们也根本没有好好品一部电影的耐心,久而久之,本来可以做大菜的厨师,也只能去kfc炸鸡而已。这类枭雄片最盛的时候,恰好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港片最盛的时节,镜头上和叙事上都散发着一阵遏抑不住的浮躁和夸张的味道,对于怀旧的人来说,这种味道在港片中已经是久违了,但换言之,从这种味道中倒也不难理解,港片后来的趋向萧条。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