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personalivehasadream.Everybodyneedssomemagicintheirlives,evenifthey’reallgrownup.”——lt;UnicornStoregt;如果身边的一个朋友突然兴冲冲地告诉你,她要有一只独角兽了,你会怎么想?“WTF?”“她疯了吧?这都什么鬼?”“你是不是没睡醒?”布丽拉尔森就扮演了这个即将拥有独角兽的女孩——凯蒂。不同于《房间》中吃尽苦头的母亲,更与《惊奇队长》中的强大毫不沾边,《独角兽商店》里的凯蒂只是个努力长大、步入现实世界的女孩。一如曾经的你我。0127岁,30未至凯蒂是个成年人了,与同龄人的不同在于她相信世界上有独角兽的存在。她喜欢画画,喜欢用五颜六色装点她的梦想,她将彩虹也独角兽画在一起,她相信既然彩虹是真实存在,那么独角兽也可以。凯蒂的父母是很温柔的存在,爱着凯蒂,也能接受她小孩子一般的幻想,除了独角兽这件事。他们希望凯蒂能长大,能好好上班,做成年人该做的事,而不是始终像小孩子一样玩过家家,沉迷于与自己的幻想朋友玩耍。凯蒂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迫于压力找了一份正当工作——文印。结果碰到看似亲切的老板,其实只想着如何脱光她。“独角兽商店”的突然造访拯救了凯蒂即将对现实的沮丧。“你有机会得到属于你的独角兽!”独角兽是凯蒂从小就想要的,于是她开始证明自己有资格养好独角兽。独角兽需要爱,需要充满爱的环境。这是销售员告诉她的。事实上,凯蒂证明自己有资格的过程,也是她成长的过程。她以为父母对她有太多要求,事实上是她太过专于自己的事,而忽略了其他。她的周围没人相信她的独角兽,其实她从没考虑过是否是自己太多自私而不在乎别人。她认为自己充满爱、充满自信,但她还没意识到自己才是缺爱的那一位。凯蒂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认为一切就像独角兽一样美好,她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同时也是旁人眼中“不懂事的人”,她没有做好长大,进入这个不美好世界的准备。她把自己的想象力放到了她的吸尘器上,只可惜她高估了公司的“趣味”,老板对她的态度也都是逢场作戏而已。如果不能赚钱,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不如小孩子的玩具。“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即使对象是成年人,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一些奇幻。”凯蒂不理解,当时或者现在的我们依旧不理解。为什么成年人不能接受奇幻、不能接受天马行空、不能承认“扯淡”的梦想?也许因为成长之后就不需要这些,想要长大就必须接受自己曾经的想法被现实一个接一个打碎,那些“不理解”要么被理解,要么就把他们藏起来。凯蒂最后也明白了这些,所以她才会把独角兽留给了另一位需要它的女士。她觉得那位女士会更需要她。也或许是凯蒂觉得自己是时候成长了。“所谓的成长,是建立在失败之上的”“你真的是坐电梯上来的吗?”只可惜凯蒂永远都不会知道答案了。02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只论电影的话,我觉得只算一般,但因为我喜欢这样的故事,加上演员我很喜欢,所以豆瓣给了4星。电影能让人产生共鸣,理由之一必是与现实产生共鸣。倘若把凯蒂放到真实世界中,或许会更惨。不务正业,不好好找份工作,每天只想什么有的没的独角兽。不好好工作,居然想耍小心思勾搭老板。做个提案汇报搞得跟儿戏一样,这样的员工要你干嘛?最后一条倒是跟电影很贴合……如果一个产品不挣钱,那公司为什么要花时间和金钱去做?如果没有利益可得,那对于公司没有任何意义。“公司不是学校,不是让你来学习的。”这话是我之前面试的一家公司负责人说的,作为对我的上一句“我可以学”的回应。话糙理不糙,社会中就是这样。公司可以认可你的学习态度,但不太可能接受给你钱还教你东西,如果你是应届生,或许还有商量的余地。对对错错重要吗?重要!可是在成年人的利弊面前,对与错只能算弟弟靠边站。截图来自《后会无期》最近一直在看《我们与恶的距离》,快看完了。推荐大家看,正好看看一个海峡的距离,让我们的电视剧水准相差了有多少。到剧里中期有这么个情节:得知哥哥被处决后,妹妹李大芝借病回家,乔安发现李大芝的真实身份后,便团队跟着李大芝进行拍摄。当自己与父母上了电视后,大芝气愤找来跟乔安对峙。来自《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什么是对错呢?新闻的底线是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她哥哥是凶手呢?作为媒体人,让公众知道事实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乔安才会第一时间找团队去跟拍。这是对的。但未经当事人同意就拍摄并放送出去,对于大芝他们来说这就是坏。我们可以认为乔安在这件事中是有自己的情绪在里面,毕竟自己是受害者家属,但是这样也就使得自己也成了“杀人犯”,大芝口中的“杀人犯”。截图来自《我们与恶的距离》对与错的界线很模糊,电视剧中的绝非个例,观众都心知肚明,现实中存在的多之又多。成年人为了个体利益或是集体利益,可以考虑放弃很多,利益至上这话并非毫无道理。当彻底将利弊变成价值导向,这部分人最终能走向何处?或许是倡导996、为公司肝脑涂地的商业大佬,或许是大精力粉饰太平的一些人……这部分话题展开就太多了,不如再回到眼前,想想大人们的价值观与孩子的对错观相碰撞后,都发生的那些事吧。03从小就被告诉,这个世界不公平推特上有用户发了这么一条:我很小的时候打破了一个瓷勺子,被父母劈头盖脸的骂了一整顿饭,怎么这么不小心,家长花钱给你糟蹋东西,做事为什么这么慌里慌张,布拉布拉。时隔多年有天午饭,我爸打破了一个一样的瓷勺子,我当时就非常紧张。但全家没有一个人说他“怎么这么不小心”、“糟蹋东西”。我才意识到错的不是做这事,而是我。如果反问家长:你不是也这样做吗?这时,家长就会跳起来揪着你的耳朵说:你也敢学我?这样的经历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甚至上一辈也会有,而这样的“不公平对待”也会成为习惯。领居家的奶奶有一回不小心摔了个碗,爷爷立马就破口骂了,奶奶不说话。后来爷爷自己把碗摔了,下面的晚辈应和“这回你怎么摔碗了呢”,爷爷笑笑并不说话,就这么过去了这事。你看,都一样,没有区别。只是这种事情没法反过来。前不久有条新闻,17岁的男孩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在回家的路上被妈妈批评,跳桥丧生。视频里,男孩从下车到跳桥,不到5秒,十分坚决,几乎没有留给母亲反应的时间。意料之中,网络讨论的热点变成了对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上,能将一个17岁的孩子批评到自杀的地步,孩子的心里是得有多痛苦。截图来自微博孩子究竟是什么感受,现在谁也不知道,只知道这事真挺让人难过的。教育方式、观念的不同,不可避免的会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产生变化。当父母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认知,一下子以“为你好”的由头加于孩子的想法上时,发生的冲突就大概率成了“语言暴力”。“语言暴力”几乎是让很多人忽视的存在,尤其是父母这样最亲近的人之间,而这中间产生的语言暴力往往使最狠的。一个孩子如果被“惯坏了”,遇到事会先去对付别人,而不会伤害自己。在痛苦的时候首先选择伤害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是“惯坏了”的,全都是缺少爱。截图来自《房间》其实孩子他们真没必要提前多少年了解你们大人的那套想法,他们需要知道的就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之前看完《过春天》,我评价写“过得了春天,也难过青春”。青春是道门槛,过去了就半只脚踏入了成年人的世界,丢失了过去的一些自己。来自《过春天》剧照虽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带着一丢丢“幻想”去过大人的生活,但似乎最后真成了“幻想”。倘若能有,那可真的很棒。如今我们反感父辈们的种种“不妥”行为时,等到我们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能不能就保证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复错误呢?似乎很难,而随着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的成家生子,甚至二胎,加上家中有意无意的“提醒”,说心中没有半丝波动都是假的。那么一丢丢丢丢吧~蹊跷的是,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家里的孩子,也没有人教过父母如何做好父母。他们的经验,大都是他们自己的经验而已,对错无可比较。因为没有准确模板,这一切也就成了各种模仿与自我摸索学习。做父母很容易,两个人激情之下就可以,但想做好好父母,想想都觉得很难。至少现在的我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一点。谁会不想要一只独角兽呢?可以陪她长大,跟她下棋,与她交流心事,带她一起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独角兽商店(2017)6.32017/美国/喜剧/
布丽·拉尔森/布丽·拉尔森
塞缪尔·杰克逊我们与恶的距离(2019)9.42019/中国台湾/剧情/林君阳/贾静雯温升豪房间(2015)8.82015/爱尔兰加拿大英国美国/剧情家庭/伦尼·阿伯拉罕森/布丽·拉尔森雅各布·特伦布莱过春天(2018)7.72018/中国大陆/剧情/白雪/黄尧孙阳本文版权归作者son沐风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