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声之形[普通话版]状态:超清年代:2016
主演:入野自由早见沙织悠木碧小野贤章更新时间:2022-09-28 17:20:01
西宫硝子(早见沙织饰)生来患有听觉障碍,要依靠助听器和外界交流,口语发音也因此格外的古怪。小学时,硝子转入了一所新的学校,特殊的生理缺陷让她成为了班上引人注目的独特存在,她因此收获了坚实的友情,却也遭到了以男生石田将也(入野自由配音)为首的小团体的孤立和排挤。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心或有意的恶作剧渐渐升级,最终演变成为了无法挽回的伤害,硝子永远的消失在了众人的眼…
从加害者角度出发的电影,绝对不会是反欺凌的电影。这篇文章已经重写过了,经过考虑决定将重写的版本替换掉之前的版本。重写的版本首发于微博: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49768375929282前言重写这篇文章的契机是朋友给我看了还未上映前微博上的一些发言。比如说,明明出问题的是制作组,批评却集中攻击西宫硝子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那时候电影还未在内地上映,只有一部分人看了网络先行版,然后另一部分人根据这部分人的转述和评价对声之形做出了判断,我写这篇文章,是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的看待声之形,即使我真的非常不喜欢甚至讨厌它。如果要批评它,那至少自己要看过才行。而现在电影在内地上映了,便借着整理观后感的由头,重新梳理了一下电影声之形的问题。当然,网络先行的完整版和国内正式上映的删减版我都看过了。首先我要对之前就使用的“来自健全者的傲慢之作”这个标题进行解释与致歉。解释是,在我盛怒之下写出这个标题时,我并未想着要攻击所有给声之形好评的人。我知道有些观众确实很喜欢声之形,因此看了这个标题觉得被我冒犯了,在这里向这些观众道歉:对不起,没有考虑到你的心情。而我还是要说,会喜欢声之形的、觉得这电影的价值观没有问题的人,大概对欺凌一无所知,或者本身是潜在的欺凌者。当然,世界那么大,真的有被欺负过了还原谅对方、甚至和对方成为好朋友或者伴侣的人吧。尊重你们的选择。那么前言到此结束。part1.助听器相关的技术问题第一部分,我来向各位解释一下,声之形里面关于听障者和助听器的部分,出了什么技术问题。1.在女主角西宫被毁掉四对合计八个助听器以后,西宫妈妈才找来学校,要求学校对此进行调查并给个说法。那么这里有什么问题呢?拿我自己举例。2005年左右我配了第一个助听器,单侧佩戴,耳挂式,锂电池供应,可调4倍音量,盛惠人民币2000一只。助听器这么贵,是因为它是精密的高科技医疗用品。助听器研制成本很高、制造成本也很高,它不是橡皮那样的廉价物品。如果一个小学女生五个月内遗失八个橡皮,家长也许会不当回事;但如果一个小学女生五个月内遗失八个助听器——只要是社会意义上的正常人,都不会对大额财产的损失毫无表示。我没有在日本生活过,不清楚那边助听器的价格水平,但不会便宜到哪里去的。如果剧本符合生活常识,在西宫第一对助听器被石田毁掉之后,家长就会来学校讨要说法、要求调查了。自我发表观后感的三个月来,不断有观众跟我解释说八个助听器不是硬伤、可能是西宫太善良了隐瞒了自己被欺负的事实、是西宫妈妈故意纵容等等等等,理由五花八门。如果你觉得八个助听器不是硬伤,那么请看下一段话:【
[email protected]←这是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按我最早的2000一只的助听器来算吧,2000(元)x8(个)=16000(元)。如果你觉得八个助听器不是硬伤,请给我这个陌生人打16000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知道肯定不会有人给我打16000来证明他们所说的“八个助听器不是硬伤”,因为即使这些人很愚蠢,他们至少还是社会意义上的正常人。没人会坐视大额财产的损失而毫无表示。如果这些人不给我打钱,这些人就应该能理解这一点。而如果这些人不给我打钱,那么就请不要再坚持“八个助听器不是硬伤”这个弱智观点。拜托,拜托了。但要是真有人给我打了16000以坚持“八个助听器不是硬伤”这个弱智观点,OK啊,现在起这个人就是神选之子啦。】2.剧情里设置,石田拽掉了西宫的助听器,导致西宫流血了。这个剧情设置又有什么问题呢?西宫一开始戴的那种助听器,声音是通过蘑菇耳机头来传导的。蘑菇耳机头是什么?你可以自己搜一下图片看看长什么样。之后西宫戴的助听器呢,是一种耳挂式和耳内式结合的助听器,这种助听器首先会给佩戴者做一个耳道的模型,然后翻模,把要放在耳内的部分做成贴合佩戴者耳道形状的形状。重点是,不管是哪种助听器,都不会拽出血的。因为助听器就是塞到耳洞里固定而已,它上面没有胶、也没有棱角,不可能因为硬拽就让耳道出血。实际上我每天戴助听器的时候还要担心它会不会太松而掉下来,毕竟它只是松松的插在我的耳道里罢了。如果你不信,戴上你的蘑菇头耳机,使劲拽出来,看看会不会出血。石田能拽西宫的助听器拽到西宫出血,这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除非他拽的是西宫的耳垂,那倒是很有可能会出血,但是电影里也不是这么拍的。尤其血都流到西宫的胳膊肘了,耳垂哪里来那么多血啊。3.虽然我现在佩戴的耳内式已经不会啸叫了,但在佩戴耳挂式助听器的时代,如果这种助听器没有关闭而直接拽出的话,是会啸叫的。大概是小学到初中这段时间,有一次上生物课,上课之前有同学对我的助听器非常感兴趣,借去玩了,上课前才还回来。同学把我助听器的声音调到了最大档。我没有检查,直接带上去了。当时就被震到耳鸣,拔下来的时候全班同学包括老师都在看我,因为就是那么的响而且令人不适。而电影里石田拽西宫助听器时完全没有啸叫。4.助听器只有特定型号是防水的,一般助听器不做防水。所以当西宫跳进河里去捡笔记本,她的助听器应该已经因为进水而坏掉了。虽说可能就是买的防水型吧,不算一个真的bug,不过不知怎的,我觉得制作组制作这段剧情时应该完全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之后的部分进行解答。5.电影里一群人去游乐园游玩,还带了西宫去坐过山车。这里缺乏一个必要的细节。助听器是很轻的,佩戴助听器时不应进行剧烈运动,包括但不限于跑步、跳远、坐过山车。我听说有固定助听器用的耳夹,但还没见过实物。即使能固定助听器,那也应该把助听器关了,因为会有风噪。你可能觉得对于这种细节扣扣索索的我是吹毛求疵,但在我个人看来,如果一部电影以听障者为主角,那么这些细节就是必要的。你可以不同意这点,但我坚持。6.我们的语言能力和听力息息相关。如果你遇到一个全聋者,那么他一定不会说话,即使他的声带没有受损。我们需要通过听力来学习语言。因为我是听障,所以学汉拼的时候就很费劲。这么多年过去,还是有一些常用字我记不住用拼音怎么打,因为我没有掌握这个常用字的发音。而相对的,讲话也含糊不清,和家人讲话的时候好很多,但面对家人之外的人,常常把话讲得很含糊。在电影里,西宫戴的是助听器。那么理论上来说,她还是可以进行口头交流的,即使这个交流不那么顺利。但不会是电影里表现出来的那样。如果她的听力损失的非常严重,那么也不应该戴助听器了,而是应该做人工耳蜗,做了以后也可以学习口头交流。总之像西宫这样既戴助听器,又基本不讲话,讲话时非常含糊,通过手语和笔谈交流的,我第一次见。在我看来,西宫戴助听器时的表现,和她没戴助听器时的表现一模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大家可以猜测一下。7.以上的种种技术问题分析,是基于我个人的经验和常识推断的。如果读者里有从事相关职业的医生,希望你能检查一下我有无哪里说错了,如果有的话,我会改正并为自己做出误导而道歉。PATR2.人物、剧情和价值观第一部分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部分,来分析一下声之形的人物、剧情和价值观。说实话,我不是很想谈这部分,因为我其实并不擅长做人物分析。所以我想还是把人物和剧情结合在一起分析吧,这样写可能会容易一点。声之形试图讨论很多话题。校园欺凌、听障、不作为之恶、群体行动、自我认知、青春疼痛、自杀、赎罪等等等等。令人遗憾的是,在我看来,这些题材,一个都没有处理好。1.先说西宫吧。她的遭遇太让我难过了。当我看着电影前端植野掀开她遮挡助听器的头发时,我已经感到很愤怒了。因为不想将助听器示人,我至今也留着过耳的头发。植野的这种行为,就是在大街上当众扒下一个人的裤子。这种行为,粗鲁、无礼、令我个人难以接受。但西宫什么表示也没有。西宫十年如一日的温柔。西宫不会责怪植野。西宫会对欺负自己的石田道歉。为什么西宫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因为西宫是大型道具人。为什么说西宫是大型道具人?因为剧情需要西宫怎么做,西宫就怎么做。西宫没有个人意志。西宫唯一的人性展现,是她咬石田的那一口。是她对石田的踢蹬。除此之外没有了。(国内的删减版甚至还雪上加霜的删掉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为什么西宫在学校遗失/损毁了八个助听器,西宫妈妈才出面让学校调查吗?因为不毁掉八个助听器,这故事就没法继续下去了。请你想一想,小学的孩子,有那个能力去瞒骗家长八次之多吗?我很肯定的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石田不毁掉西宫八个助听器,如果西宫去找家长和班主任告状,故事就无法继续下去。石田的欺凌行为会更早的得到制止,他可能不会变成新的欺凌对象,他可能学会了要向西宫道歉、学会了不要欺负他人,甚至西宫也可能不会转学。总而言之,后面的种种剧情都可能不会发生。就是因为剧情需要,西宫变成了没有自己的怒的大型道具人。只要你从“如何推动剧情发展”这个角度去看西宫,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说,因为需要石田有机会向西宫赎罪道歉,所以当石田在手语班遇到西宫时,西宫表现得十年如一日的温柔,仿佛欺负自己且欺负自己最深的人从来都不是石田将也。小孩子对于恶意是很敏感的,你真的觉得西宫会察觉不到欺负自己的人就是石田吗?你真的觉得人们对于欺负自己的人能有西宫那般的温柔吗?为什么西宫是这样的表现?因为剧情需要西宫这样表现。再比如说。石田需要一个真正的、像王子拯救公主那样(此处应有嘲讽的笑声)拯救西宫的机会,于是西宫自杀了。我不是说西宫自杀这件事不合理,只不过这件事太“刚刚好”了而已。整个电影里,西宫根本没有得到对于来说合理、足够的自杀事件铺垫。不是说没有铺垫,但是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整部电影的目光都聚焦在石田身上了(此处应有嘲讽的笑声),自然分不出篇幅来好好的铺垫西宫自杀的事件。因为石田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让西宫欠石田一笔的机会,所以西宫自杀了,而石田拯救了西宫(此处应有嘲讽的笑声)。万岁!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拯救、一笔勾销了。是的,这思路很八奇,我承认。这种剧情的设置给我什么感觉呢?给我一种“我都做到这样了就原谅我吧”的感觉。很像施舍。当然石田自己肯定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施舍,只不过剧本写成了这样而已。关键是,在石田救了西宫一命后他才原谅了自己,导致整个事情看起来都十分微妙,因果关系被颠倒了,拯救西宫这件事看起来是“有利可图”的。我不否认这样的想法很阴暗。而这样的人物塑造是没有问题的吗?西宫作为一个角色是失败的而且平面的。两小时下来观影者对于她除了“温柔可人又可怜”之外大概没有别的印象了。我们不了解这个西宫这个角色怎么想的,电影里所有关于她的描写只是展现了她的特殊性,而没有展现她和其他人一样的部分。这很失败,也很刻板印象。2.来说说植野。我身为女性,很讨厌对自己同性进行荡妇羞辱。但见识到植野种种行为之后,在喉咙里上下翻滚了两个小时的“婊……”还是骂出来了。植野直花,是个100%的bitch。毫无添加剂成分,毫无杂质。这种骂法实在很不女性主义,我要对此道歉:“对不起,植野直花,不应该这样侮辱你。但你依然是100%的bitch,即使我选择不这么严重的骂法,也不会改变你所作所为的恶劣性质。”令人悲哀的是,好些观众被京都著名女演员的皮囊迷住了,连植野这种立派的bitch都能真心实意的喜欢上还为她洗地,对此我只能说:没救了。日本动画里角色的脸谱化如此严重,以至于当植野粉丝看到植野直花这样一个美人时,发现不了她其实是个恶角。或者他们不在乎。说实话,我没法理解植野这个角色。我没法理解她是怎么恶成这样,又对自己的恶心安理得的。我知道植野在电影里是喜欢石田的,但我不觉得这种喜欢能够完全的支撑起植野所作所为的动机。剧本花了很多篇幅去展现植野的恶,但是这是什么目的,又起到了什么效果呢?有些观众回复我的时候,告诉我他认为:“声之形中对于恶的不加掩饰的还原提醒了观众们这种校园欺凌不是骇人听闻”。但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如果声之形真的想要去好好的讨论校园欺凌和听障题材,那么就不应该从欺凌者的角度出发去拍一部电影。在我看来,声之形是京都动画想拍自己拿手的青春校园题材,然后用欺凌和听障题材去包装它,但包装得太烂了。京都动画没有驾驭欺凌和听障题材的能力,这就是真相。当然也有观众来跟我说植野塑造得很好。对此我要说:植野作为一个100%的bitch被塑造得很好——也许吧;现实里就是有植野这种人——也许吧。塑造植野,并不是为了诚实的展现人之恶,而是为了通过她,以及其他的恶角——塑造出让西宫跳楼自杀然后石田去救西宫的环境。就是这样,仅此而已。他们只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存在的角色,这种情况下谈他们塑造得很好,没有意义。而如果想要表达反欺凌、反校园暴力、善待听障者的主题的话,植野就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我这里说的代价,可不是什么出车祸之类“自有天道”的愚蠢代价,而是诚心实意认识到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再诚心实意的去向被自己伤害了的西宫道歉。即使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无法弥补,形式上的道歉永远是必要的。而不是去学了手语然后对西宫比划“笨蛋”两字就算一笔勾销了。不是。……Fuckit,fuck.对不起,想起来这段恶心的互相理解剧情于是情绪激动了,请原谅我的脏话。为什么这个形式上的道歉这么重要?因为这电影被日本文科省决定要向中小学生推广,教导中小学生不要欺凌,要善待听障者。但是声之形怎么可能教会小孩子不要欺凌,要善待听障者呢?除了石田以外的欺凌者完全没有向西宫道歉啊!我一想到这点就要疯了!想想看吧,“欺负同学也不要紧,因为是被欺负的人自己的错,而且我欺负她她也不会反抗的!”——真是疯掉了。我甚至还没加上“小学欺负女生也不要紧,高中时她就会喜欢上我的!”这一段呢。后面还有植野、西宫妈妈、西宫、西宫妹妹、石田妈妈齐聚医院天台撕逼(这个词很难听,但没有更合适的说法了)的场景,植野还他妈的直接上脚踢西宫了,后面植野还和西宫妈妈打起来(这100%bitch到底凭什么心安理得的揍了女儿还和妈妈打架啊!),最后西宫还去找植野道歉,我他妈的一想起这恶心剧情就气得要爆炸了。3.班主任、川井、石田这些人我都不太想提。班主任和植野一样没付出什么代价,为师不尊,甚至还能心安理得的继续教导学生呢。让这种纵容欺凌、出事了就推锅学生的人渣继续当教师,我真的搞不明白编剧在想什么。想宣传不要纵容校园欺凌,结果人渣班主任什么代价都没有付出,而解决班级里的欺凌现象本来就是他的责任。川井和植野一样恶心,都是100%的bitch。而关于川井的部分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最后那种“拥抱世界”的台词居然是让这个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100%的bitch说出来的,折了千纸鹅就当对石田赎罪了。最后川井抱着西宫说“大家都在担心你啊!人生在世,痛苦之事十有八九,不过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所以必须克服苦难也要向前迈进。”——这100%bitch到底如何心安理得的对自己欺负过的人讲出这种话而且毫不脸红、丝毫没有感到羞愧、仿佛自己真的没有欺负过西宫一样,还是个未解之谜。至于植野和川井哪个更恶心一点——你真的要强行对比出是伪君子好一点还是真小人好一点吗?醒醒,两个角色都是人类渣滓。4.再分享一个小彩蛋好了。漫画里川井对石田说:“学会手语并不能算是赎罪喔?”然后电影结尾里植野学了手语,跟西宫比划了笨蛋两字,她们就和好了,还当上朋友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不是很好笑啊?不好笑。一点都不。声之形另一个问题是,它要描写欺凌、描写听障者,但它采用的视角不是被欺凌者&听障者的西宫,它采用的视角是欺凌者&健全者的石田。这种设置其实是很奇怪的。你看,如果你看到宣传说有一部讨论校园欺凌、以听障者为主角的电影,你去看了,然后你发现电影其实在说欺凌听障者的人是怎么赎罪以及接纳自己的——这是货不对板,也是挂羊头卖狗肉。而且要拍一部听障题材的电影,怎么说也应该在视角上更顾及到西宫吧,这才是人之常情。声之形把视角摆着石田这儿我觉得太奇葩了。而且从石田视角来叙述故事、制作电影,也导致了制作组根本没有从西宫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看待自身。没有想过说,如果自己是西宫,那么要怎么办。为了让石田自己的故事顺利的进行下去,为了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是“合情合理”的,西宫的个人意志被刻意的忽视了。我不否认确实会有人喜欢上欺凌自己的人,西宫选择原谅石田、喜欢石田都是她的个人自由,但当剧情让西宫一并原谅植野和川井而这两个100%的bitch甚至她们都没有和西宫道歉的时候——整部电影都非常的诡异。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对石田来说,故事合情合理了。但对西宫来说呢?这样的发展,是正常的吗?你觉得呢?西宫确实是有问题的,她的问题不在于她有听障,而在于她对于自身的自卑。是的,你没有看错,我觉得西宫的听障不是问题。我们总能靠科技手段(助听器、笔谈、手机打字、手语)来解决交流的问题,但我们不可能靠科技手段来解决一个人自我认知、自我定位的问题。但是,制作组专注的去解决石田的问题,而避开了对西宫自身问题的解答。石田的问题是什么?自我封闭(但不是自闭症)、愧疚、自杀心理。这些问题在电影内被很好的解决了——以西宫成为大型道具人的方式。一些观众看到石田的问题被解决了,就觉得这电影很好,而忽视了从头到尾受伤最深的西宫。我觉得这种忽视或者说漠视是非常伤人的。如果声之形打算好好讨论欺凌和听障题材,对于西宫的心态开解是必须的。但是成片里是怎样的呢?成片里,西宫的想法几乎没有任何描述。她的声音不被听见。欺凌者们得到了救赎,西宫原谅了所有人,而没有人来体谅她。这种剧情设置,让我非常的愤怒。我没有看见电影里有哪个片段,描述了西宫“拥抱世界,泪流满面”。“拥抱世界,泪流满面”的只有石田将也和被这电影感动了却没有发现电影有问题的观众们。没有西宫硝子。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被屠的人呢?西宫呢?现实生活里被欺负的人呢?如果你就是被欺负的人,你看到声之形里面欺凌者的嘴脸、看到声之形里面欺凌者随随便便的就被原谅了、看到你自己成为了石田、植野、川井所屠的人,你会开心吗?你会释然吗?你会觉得这是好电影吗?我不会。说实话,所谓的接纳自己,尤其是遇上不幸的人如何接纳自己,是非常难拍的题材。京都动画没有魄力去认真的做这样的电影。京都动画选择了用欺凌和听障题材去包装一个少男少女的青春校园电影。令人失望,而且令人不齿。京都动画选了这些题材做动画电影,然后交出了声之形这样恶心的答卷。我不会说京都动画消费欺凌和听障题材,但京都动画蹭了欺凌和听障题材的好处——这事显而易见。当一些观众给声之形洗地说“这不是讲述欺凌和听障的电影,是讲述沟通交流主题的电影”时,我只能说这是真的不要脸。我们看到声之形这样的宣传,第一反应肯定是觉得这部电影要严肃的去讨论欺凌、讨论如何对待听障者等等等等很现实的问题。但声之形没有。声之形拿着欺凌题材和听障题材,去拍了一个少男少女的青春成长故事,甚至带了一点三角恋要素——这完全不对。如果、如果你要如使用一个题材来写自己的故事,你当然而且你必须要对这个题材有所尊重,不是吗?你要用欺凌题材、你要用听障题材,那你就得尊重题材。尊重是什么?尊重是不淡化欺凌造成的影响,因为现实生活里真的有被欺负的人!尊重也是不忽视听障角色本人的痛苦,因为现实生活里真的有听障者!你不尊重你用的题材,你会伤害到现实里的人!这就是原因!声之形真正要做的事情,石田真正要做的事情,是告诉西宫硝子,她可以接纳自己。是告诉西宫硝子,她没有做错事情。是告诉西宫硝子,如果像她这样的一个人,努力、诚恳、认真、包容、不伤害他人,这个人就是100%的好人。是告诉西宫硝子,不要为自己的缺陷而自卑,对真正的朋友和家人来说,听障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的障碍。是告诉西宫硝子,她有很好的家人和朋友,她有奶奶,有妈妈,有妹妹结弦,有朋友佐原美和子,还有朋友石田将也。是告诉西宫硝子,她应该从内心真正的喜欢上自己。不是在电影里暗示西宫硝子是个麻烦、所有的事情都是她的错。在S1和坛友们交流的时候,有位坛友说了这样的话:“老实说把残障人当成正常人对待本来就是不正确的,不管是残障的本人还是周围的人都应该认识到残障就不是正常人这件事,要不然大家都会很痛苦”。这话挺不动听的,但说得很对。接受自己的不同,而不是强行去做客观上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才是明智的选择。淡化欺凌的影响绝不是正确的做法。从加害者角度出发的电影,绝对不会是反欺凌的电影。PART3.制作组的态度声之形里,有一段剧情是植野直花把西宫硝子拽上了摩天轮,对西宫进行了语言暴力。而这一段剧情,能很明显的向我们展示声之形制作组的态度。问题是:“当成正常人对待”和“像正常人一样对待”的区别是什么?身体缺陷是一种客观的情况,因为缺陷,会有做不到或者要做到也很难的事情。比如说,腿脚不便的人,难以和健全者一样健步如飞。把腿脚不便者当成正常人对待,就是会要求他以和普通人一样的步速行走甚至跑步,这当然是强人所难了。在声之形里,植野在摩天轮上和西宫的对话就是这么个情况。西宫的听障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而西宫戴上助听器不意味着一定能听见、听清植野在说什么。植野所谓的“把西宫当成正常人对待”,就是觉得只要自己好好说,西宫就一定能明白她的意思——这当然是傲慢。而且是彻彻底底的健全者的傲慢。如果植野把西宫像正常人一样对待,即考虑到西宫自身不便的客观原因,选择和西宫进行笔谈/手机打字,我想这才算得上是一场相对的交流。但当西宫向植野递过笔记本,希望和植野进行相对平等的交流时,植野拒绝了。我的心也随着植野的拒绝而沉甸甸的坠落下去了。问题是,从导演的访谈里看,导演自己都没有分清楚“当成正常人对待”和“像正常人一样对待”,所以导演才会说、自己制作声之形时平等的对待了西宫;所以导演才会说、植野是最为平等的对待西宫的人——这完全是错的。令人不安的是,导演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连带着一些观众也混淆了这点,或者说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这其中的区别,看了声之形之后也完全没有学习到。精雕细琢而是非观有问题的作品比起粗制滥造的垃圾作品有时候更为可恨。因为后者的粗制滥造,观众更容易看出问题;而前者的精雕细琢——总有人会被吸进画面里,而忽略了作品内容上的巨大问题。也许就是这一点,使得很多观众没有意识到声之形对于受过欺凌的观众、对于是听障者的观众来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连制作组都是这种态度,声之形怎么可能是一部传达要友善对待听障者的电影?声之形怎么可能传达出要友善对待听障者、不要欺凌自己的同学玩伴这样正面积极的意义?不可能的。第一部分我举了很多助听器相关的技术问题,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虽然制作组和原作者大今良时对于听障者有接触、对于助听器进行了调查,但完全没有深入。因为没有深入,才会出现这种细究起来完全说不通的技术错误。有些观众还很喜欢拿大今良时对听障者描写细致入微来说事,但让我们看看大今良时的维基词条:【家族构成为母亲、一个姊姊和一个哥哥。母亲从事手语通译的工作,其连载的漫画《声之形》中手语的描写则是由她的母亲协助取材,姊姊则担任她的助理。】这段词条揭示了什么呢?揭示了大今良时本人并非从事和听障者接触的相关职业。有一个从事手语翻译职业的母亲是很方便的,你可以在作品里加上很多母亲转述的细节,而自己不必很深入的去接触自己要描绘的群体。也就是说,能唬人,但遇到了解内情的人就暴露了。大今良时本人肯定接触过听障者,但这种接触有没有像她在作品里表现出来的那么深入,就要打个问号。不管大今良时如何,声之形制作组没有下足够功夫这点,我是看得很明白了。而制作组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声之形在日本上映的第一周,没有配字幕。是的,一部使用了听障题材、用听障者作为女主角的电影,第一周,没有配字幕。第二周配了字幕,但只有每天一场,固定同一时间。在豆瓣的观后感评论页面里,真的有人觉得这样没有问题。对方辩解的论点是,日本电影院的日语片基本都不配字幕。这确实是事实。但是,日方制作组在宣传声之形的时候,特别提示配有字幕场。然而在推特上,我们却能看到听障观众倾诉自己坐在影院里之后发现没有字幕,只得失望而回的不快经历。这样一部备受听障群体关注的电影,在宣传片中就放入了手语场面的电影,本应该比其他电影更有责任考虑到观众的构成,考虑到听障观众的情况。给一部电影多设置一些字幕场,绝不会让制作组付出难以承受的商业代价。这种情况下,声之形第一周没有设字幕场的原因只有一个——制作组觉得听障观众是不需要字幕的。制作组觉得第一周来看声之形的听障观众是不用被纳入考虑的。而声之形第二周只设了每天一场的字幕场的原因同样只有一个——制作组觉得听障观众只需要每天一场、固定时间的字幕场。而如果这固定时间的字幕场和听障观众的行程发生了冲突、导致一整周都无法来电影院观看的话,也是完全不要紧的事情。这不是来自健全者的傲慢,什么才是?告诉我,如果这不是傲慢,什么才是?虚伪至极。一部以听障者为主角的听障题材的电影上映第一周完全没有配字幕——真是个绝佳的笑话,和“学会手语并不代表赎罪喔” “笨蛋(手语比划)”一样好笑呢。再插一个对比吧。有部电影叫thelittledeath,中译名是爱的那些性事。里面有一个角色,是听障女性,她出场的时候,画面没有声音。然后她戴上了耳挂式的助听器,画面开始有声音。之后她调大助听器的音量,画面的声音也随之变大,变到普通音量的1.5倍左右,是会让电影观众感到轻微不适的音量。而我自己戴耳挂式助听器时也确实需要把声音调大得比让我舒适的音量更大一点,否则听不清楚。这很真实。thelittledeath用画面和声音向观众展现了听障者的感受,而且难得的是它做得非常自然。而这就是声之形所缺乏的东西。PART4.题外话打了这么多字已经很累了。不过还有些话想说出来。我觉得电影对于社会是有责任的。尤其如果电影使用了敏感题材,那么有责任要好好对待这些题材,也要考虑敏感题材上映之后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可惜在声之形里面我没有看出有这种考虑。它原本可以是一部优良的作品,但现在除了画面、分镜、和配乐之外什么都没有。在粪便上堆积再多奶油、做出再漂亮的造型,最后入口的仍然是粪便的味道。这就是声之形。从来都不是说,作品只要有画面就好了。如果作品只要有画面就好了,我们只会得到更多的粪作。对于价值观有问题的电影,批评是必须的。这也是为了让自己能看到更好的作品而做出的努力。我也花了很多精力、打了很多字来证明,声之形制作组没有做够足够的功课。我不会说,这电影消费欺凌和听障题材,因为我无法代表全体,觉得声之形很好的听障者,肯定是存在的。但我一定要说,声之形消费了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这么在乎剧本里出现的硬伤和技术问题吗?因为这些硬伤和技术问题说明了制作组和作者大今良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过听障者和我们的生活。我和你是一样的人。是的,我有听障,我成绩很差,我曾经自残、也曾想过用自杀解决问题。但我仍然和你是一样的人。我看这部电影,我希望人们能了解自己的生活。但这电影没有做到。对西宫的刻画集中在了她的特殊性上,而不是她和你我一样的地方。无论有没有听障,无论受没受过欺凌,被伤害时,我们都会痛。声之形对西宫特殊性的刻画,在我看来是暗示西宫很麻烦。是的,我是比你特殊一点。但给周围的人造成麻烦,从来都不是我的主观意愿。我的痛苦,是真实的痛苦。我的痛苦,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我曾经流过的眼泪都是真的,即使这些眼泪不会变成珍珠。但是在声之形里我看到了什么呢?我看到自己的痛苦被当成青春片的调味料。我很生气。我又哭了。纯然是被气哭的。“他们怎么能这么做呢!怎么能呢?这样是错的,绝对是错的。”即使我的表达能力还没好到能让所有的人都理解这件事情,我仍然知道京都这样做是错的!声之形制作组这样做是错的!返厂保修的东西不再是新的。破碎的心被粘起来以后也是有裂痕的。大今良时、山田尚子、声之形制作组、京都动画,他们没有权力这么做。三个月内不断的有人在豆瓣的评论底下回复,其中有一些真的搞到我心情很差。比如说认为我是“残疾人傲慢”的,再比如说坚持认为声之形人物就是反映现实的。但一想到朋友鼓励我说要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还是坚持下去了。也要谢谢我的朋友们在长达三个月内的时间里不断听我抱怨今天又遇上了什么样的奇形种。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对他人来说的异类。没有人是真正的健全者,无论是先天发育不良,还是后天遭遇灾祸,都是很普遍的事情。所以一个更包容的世界,对于自己的意义就是,如果哪天自己遇上了不幸,不会被歧视。近视其实也是不健全,以前戴眼镜的人还会被嘲笑是四眼,近年来这种嘲笑很少见了,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对我来说,我更希望声之形去展现西宫和你我一样的地方,而不是异处。对人类来说,相同的地方总该比不同的地方更重要。可惜它没有。PART5.拓展阅读1.http://www.anitama.cn/article/8ed871d3761bf02f;作者谢枫华。该文章内容是日本声之形上映时的字幕版本排片情况,以及听障人士对声之形的意见。意见主要集中在声之形的字幕版本提供和放映问题上面。意见通过推特发表,文章作者进行了翻译。想知道日本听障人士怎么看声之形的,可以点进去看看。这里摘抄几段:佐佐木自己身为一位听力残疾人,在电视上最初看到《声之形》的广告的时候,甚至连那是什么东西的广告都看不出来,直到最后画面上出现电影的标题,她才知道“啊,这是《声之形》的广告”。由于广告没有字幕,广告里讲的是什么,佐佐木也完全无从知晓,只能看懂最后女主角西宫硝子用手语打出的一句“谢谢”。由于广告的最后,西宫硝子用手语表达“谢谢”的时候并没有配音,所以很多听力健全人都无法理解手语的含义。这令不少听力健全人深受感动,觉得可以通过自己无法理解手语这种体验,来体会听力残疾人听不到声音的不便之处。这种自作多情的感动,在听力残疾人看来,却十分可笑。佐佐木说,他们残疾人想要的,不是让健全人了解自己听不到声音每天有多不容易,而是和健全人一样便利的生活。就算健全人知道了“哎呀你们过得真不容易呀”,但只停留在这一步的话,就毫无意义。健全人在体验了听力残疾人的苦处之后,将这种体验落实到“保证听不到的人也能获得信息”的行动上,才算有意义。然而这个CM搞得不管是听力残疾人还是健全人谁都看不懂,除了增加不懂的人之外,没有带来任何正面价值。2.https://site.douban.com/211330/;译者兔子山。这个地址是声之形的周边访谈,内容包括原作者、导演和配音演员对角色们以及作品本身的看法。大家可以点进去看看原作者、导演和配音演员是怎么想的。看看这些人的想法后,再回头体会一下电影的情节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们,看完周边访谈,我觉得更愤怒了。愤怒的同时,倒也理解了为什么声之形会是这样一部剧情拧巴、是非观颠倒的电影。同样摘抄几段:在山田导演看来,欺凌的描写不应该做得耸人听闻,那终究只是因为登场人物之间的阴差阳错而引发的事情。所以山田导演才说“感觉那是非常天真无邪的东西”,她所注重的是“做成一部观看后令人心情舒畅的电影”。本质上这是一部非常温柔的作品。因为患有听觉障碍,因为有暴力场面,所以为了追求娱乐性就将焦点对准这些地方——那不是这部作品的本意。——读原作时,有几个人物让我在想“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要如何在影像中表现呢?”。比如川井。小学时,她时而参与对硝子和将也的欺凌,时而抨击施以欺凌的同学,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导演您具体是如何理解的呢?山田:她关注的东西与周围的人都不同,仅此而已,我觉得她真的是个表里如一的人。小学那时候也是,虽然她说过“事实”,但其实没做过“坏事”。感觉她是那种天生的修女(圣女),有着奇特的审美与反常的不设防,是个纯净透明的人。——不是作品的“创造者”,而是“观察者”“拍摄者”般的视线吗?山田:《聲之形》中的角色我全都喜欢。比如喜欢着将也的植野虽然十分笨拙,但不管怎么说,她是用最平等的态度去对待硝子的人……那一点真的非常帅气。推荐看完访谈全文。3.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776049/作者:myarms。一位友邻写的声之形分析文章。文章从技术角度上对声之形进行了分析,比如说镜头的运用、剧本逻辑分析、剧情立意分析等等。在对电影的分析上,他十分深入,我个人觉得这篇影评是价值是非常高的,因此1000‰推荐。因为所有的部分都写得不错,难以做摘抄,因此希望各位直接点进链接阅读原文。就这样,《声之形观后感——来自健全者的傲慢之作》一文到此结束。为了把方方面面解释清楚,写了一万多字,如果你能耐心的看到这里,我表示很佩服。当然,即使已经写了一万字,肯定还有没有顾及到的方面。如果各位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里提出,我会以长微博的形式来回答,因为评论写不下。fend,2017/9/8欺凌者没有救赎谢谢各位对这篇观后感的支持,几个月来我也收到了很多“热心”评论,其中有一些评论我觉得有必要单独拎出来谈论一下。不管是豆瓣评论,还是微博评论,都有一类人,先说自己被欺负时是如何的可怜,然后描述自己欺负别人时是怎样的,最后说自己看了声之形觉得被治愈了,认为声之形是好电影。我看到这种评论,是真的很想吐的。原来这就是欺凌者的嘴脸,第一次那么直观的认识到。为什么我想吐?来分析一下这些欺凌者说话有什么问题吧。问题是,不管这些人渣被欺负时是如何的悲惨,他们最终都做出过欺凌他人的行为。毫不客气的说,当一个人欺负过人,就没有任何资格代表受欺凌者发言了。这些欺凌者,这些人渣,同时站在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立场上,用自己加害者的身份享受着声之形带来的好处(对自己负罪感的慰藉),然后用自己受害者的身份来洗声之形的扭曲价值观问题——这道德高地站的,只能说真他妈不愧是人渣。可悲的是,声之形让这种人渣觉得自己是可以被理解的。这些人渣们啊,其中有一个,是这样说的。“初中时我和我的男生朋友们欺负过一个女生,我给这个女生取了最难听的外号,沿用至今。当时的我为了和群,就和我的男生朋友们一起笑,我觉得那个女生没有理由在意这些,因为我们是‘朋友’,开开玩笑嘛。那时真不觉得有啥,很久以后的后来觉得自己可恶至极。之后我断了和这些男生朋友们的联系,因为机缘和那个女生还有来往,至今我都没能道歉,真的很惭愧,看完电影我真的很愧疚我曾经恬不知耻的成那个女生为我的朋友,下次见面一定要郑重的好好道歉。”看起来很动人是不是?欺凌者看了声之形,感到愧疚了,要放下屠刀了,要去道歉了。人渣说自己觉得很愧疚,为自己没能道歉感到惭愧,然后决定“下次见面一定要郑重的好好道歉”。下次见面。下次见面一定要郑重的好好道歉。这就是欺凌者的态度。这些人渣想欺负人就欺负人,想道歉就道歉,决定道歉了还要等“下次见面”,全然不顾自己以前对受害者们做过什么事情,也全然不顾自己的“道歉”会不会对受害者们造成二次伤害。只要自己想,就去做了。不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为了自己的舒服,而去欺负他人;又为了自己的舒服,去向受害者道歉;甚至为了自己的舒服,来我这里给声之形洗地。至于受害者本人的心情,这种人渣是不会考虑的。被声之形伤害到了的观众们的心情,这种人渣也不会考虑的。他们眼里只有自己。有些人终其一辈子都不会做出欺负他人这种事情。我们过于看重所谓的“浪子回头”,所谓的“罪人赎罪”,却没有看到,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的人们,比回头的浪子要伟大得多。坚持不欺负他人的人们,比为自己欺负过人而感到愧疚的人渣们要伟大得多。声之形让这些人渣觉得自己被救赎了,觉得自己可以去向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了,觉得自己可以拥抱世界泪流满面了,觉得自己可以被理解了,觉得自己可以被原谅了——这是错的,也是错觉。欺凌者不存在救赎。声之形为什么可恶?因为声之形向欺凌者贩卖赎罪券。欺凌者的赎罪券,等价于一声之形的电影票。fend,2017/9/24本文版权归作者fend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