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影评】罗宾汉起源:英国狙击手之侠影之谜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7 13:06:05人气:0
罗宾汉:起源 [原声版]

视频罗宾汉:起源 [原声版]状态:正片年代:2019

主演塔伦·埃哲顿杰米·福克斯本·门德尔森伊芙·休森更新时间:2022-09-28 18:43:53

用现代思维重新书写绿林英雄罗宾汉的传奇故事。原本富庶的贵族罗宾为家国大义奔赴战场,见识过战争的残酷与惨烈后回到故乡,不想等待他的竟是心爱的女人被抢走,家产被侵占的噩耗。在逃避现实之时,罗宾曾在战场上救助的神秘男子突然出现,带领他学习无敌箭术,罗宾一边受训一边调查摧毁自己人生的元凶,线索逐渐汇集到诺丁汉郡长身上。于是,那个西方最著名的传奇英雄—罗宾汉就此诞生,…

新版《罗宾汉》是这样一种电影:意外但不惊喜,走肾但不走心。如果不是因为在服化道上还算下了功夫,这部电影的最大贡献,就只剩下为担任出品方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洗洗钱了。作为英国经典民间传说,现代观众较为熟悉的罗宾汉形象,就包括1973年迪士尼动画的动物之森版,1976年肖恩·康纳利和奥黛丽·赫本的解甲归田版,1991年凯文·科斯特纳和摩根·弗里曼的意气风发版,以及2010年雷德利·斯科特和罗素·克劳的强行史诗版。尽管“罗宾汉”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故事,但这一传说的核心始终是相同的:一个自我赋权的民间英雄,代表贫苦大众反抗压迫和不公。来自《黑镜》的电视导演奥托·巴瑟斯特在捕捉传说的核心上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令人沮丧的是,《罗宾汉:起源》在现代改造上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贯穿始终和明显的现代社会政治色彩,大量穿越感极强的现代细节,都表明了这是一部刻意迎合现代多元化观众的工业产品,倾向于以架空历史和幻想风格来搭建一个“超级英雄式”的嘈杂舞台,并不想以任何“精度”来呈现哪怕一丁点的实感。如果在剧本上能够真正下一点功夫(但只找了两个几无经验的新手),如果在摄影和剪辑上能够真正花一点心思(但常年在剧集上工作,慢镜滥用节奏失衡),可能会是另一部“后现代激情篇”《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这也很可能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最初打算。但在眼馋超级英雄这棵摇钱树的狮门影业的操作下,不过是完成了黄金屎粪作三部曲(《神战:权利之眼》《超凡战队》)而已。如果忽视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罗宾汉:起源》在某种程度上与凯文·科斯特纳的1991版之间有着类似的故事线索。但当古代戏完全当成现代戏来拍,十字军东征变成中东反恐的时候,这不是现代化改造,这不是朋克混搭风,只是一味地漫画化游戏化,妄图讨好喜爱漫威式快餐的年轻观众:东抄一点《刺客信条》,西抄一点《黑暗骑士》三部曲。为了“时尚”的观感,热情地拥抱了浩如烟海的时代错误——玛丽安化着2016年的烟熏妆?没问题;高级西装和定制皮夹克?没问题;弓箭手变成狙击手?只要为了票房,就算变成星尘十字军也不是问题。但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去年好歹打着魔幻的旗号的英伦大导盖·里奇《亚瑟王:斗兽争霸》惨案历历在目,1.75亿投资只换来1.48亿的全球票房;而模仿惨案的《罗宾汉:起源》连旗子都不打,1亿成本血本无归已成定局。这就是当一部电影不是从好的故事出发,而是将臆想之中的流行元素拼凑起来的结果:故事推进生硬,充满了现代格言和政治口号的台词格外尴尬和假大空,借用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言论,无时无刻不在煽动和提醒观众们要和主角一样,利用仇恨和暴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这就是失去了历史语境的结果:在罗宾汉传说的历史阶段,暴力不是翻着跟头耍酷的理由,而是没有选择之后的最后手段;但在《罗宾汉:起源》中,架空的时空观念摧毁了暴力行径合理存在的语境,让暴力仅仅是暴力,没有任何象征意义。一切以快餐为主,戏剧冲突如同纸板人,角色无新意,反派拿来主义,续集暗示蹩脚。与去年的《亚瑟王:斗兽争霸》相比,《罗宾汉:起源》更类似2011年由保罗·安德森执导的《三个火枪手》:在对西方传统故事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同时,剧本没能找到挖掘角色关系的新方式,美学设计上也令人困惑。最终,《罗宾汉:起源》代表了一整类有钱无脑的现代大片,屈服于漫威的淫威,模仿又不得要领,最终搬石砸的还是自己的脚,和自己的钱。本文版权归作者CydenyLau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