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台前幕后】关于情怀,关于SASCRW,关于宁录行动,关于电影人物,关于这一切……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5 06:34:07人气:0
六天

视频六天状态:正片年代:2017

主演杰米·贝尔马克·斯特朗艾比·考尼什马丁·肖更新时间:2023-12-29 12:42:44

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80年伊朗驻伦敦大使馆遭六名恐怖分子袭击,而SAS(特种空勤团)战士等和恐怖分子的对峙持续将近六天,第六日最后的反击开始。

套用那句几乎人尽皆知的莎士比亚名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看过豆瓣上各路影评家对电影《六天》种种评论,本人也深以为然。虽说影片显得小众,但看到那些摸不着头脑的评论,总有不吐不快之感。鄙人不才,也就流水帐般地说说自己的感受吧。要说“情怀”这俩字,现在确实是谈烂了。在信息爆炸,文化娱乐像快餐式产出的今天,各种圈子都讲究情怀,好像谈了情怀,时不时再怀旧一下,自己好的那口儿就不是下里巴人了。不过笔者同样烂俗,看过《六天》之后,原本就埋在心中的情怀破土而出,只得娓娓道来。笔者第一次知道SAS,那是小时候在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了关于伊朗大使馆人质解救行动的文章。那个时代,不同于现在,没了手机就无法生存。94年才接入互联网的内地,打“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广告的瀛海威都没几个人知道,上网对于普通人家是很奢侈的事,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Internet是啥。不像现在,裤兜里掏出手机按下SAS一搜,在海量信息垃圾下,一堆又一堆的标题让人阵阵懵圈儿。何况当时的我,作为一个八线城市郊区的村炮小屁孩(现在老了,八线城市郊区的农民工……),平常娱乐无非是看杂志报纸电视,当一袭黑衣的SAS队员形象映入眼帘时,内心还是很震撼的。心中那种触动,不亚于录像带光碟时代,青春期的我第一次接触邵氏三……这个就不详细讲了。后来村里条件好了,有电脑了,通小水管网了,村里的孩子都会去烟雾缭绕的小网吧玩CS。我玩CS选“警察”的时候,当然是选第三个SAS形象啦,因为情怀啊。当钱攒到16000的时候,我还会坚持用MP5的情怀……那是不可能的!钱多了,要买把“重阻”装X,这点我还是不会被情怀所迷惑的。再往后,接触面广了,其实是会上网了,原来只是杂志看看SAS,买些关于SAS的地摊书籍,还有电视上军事节目里一闪而过的SAS纪录片画面,早已不能满足求知若渴的我。高中时用小水管看各种军事网站特种部队资料,SAS的形象也变得更立体了,后来洋文学的能看懂ABC了,慢慢也就能区别各种地摊真假消息源。初中时租碟片,租到一部封面标题为《SAS特种部队》的VCD,多年后才知道这是盗版的港台地区上市译名的电影,原本是1982年的英国电影TheFinalOption,还有个名字就是SAS的座右铭WhoDaresWins(这里说个题外话,陈嘉上拍的94版《飞虎雄心》的英文名也是TheFinalOption)。内容是参考了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杜撰的情景,虽然里面一些桥段照搬真实事件,还有当时的SASCRW支持拍摄,但情节还是落了俗套,男主是SAS卧底,为了混进恐怖分子团伙,勾搭美女恐怖分子约炮玩感情(这情节我记忆犹新啊……年少无知的我觉得当SAS队员真鸡儿爽啊……),最后还是亲手突突了女猪脚(年少无知的我觉得他拔X无情啊……)。后来又看了一部讲SASCRW的英剧《极度权限》(UltimateForce),那时候逛SC等等一些军坛,DBoy这些大佬们也是鼎力推荐该片,本人也非常喜欢,毕竟前SAS队员ChrisRyan参与编剧和拍摄,当然经典仅限于前两季。SAS特种部队(1982)暂无评分1982/英国瑞士/动作/IanSharp/刘易斯·柯林斯朱迪·戴维斯不过一直觉得有个遗憾,这么多涉及SAS的影片,为什么SASCRW的成名战没有拍成电影呢?直到2015年夏天,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本片正在筹备拍摄中,而且有当年参战的SAS老兵指导。当时真的是眼前一亮,唯一担心是知道这是小成本电影,怕拍成B级片那种。后来看到剧照和预告片,顿时那种情怀又被调动起来,就是这个味儿啊!最近把成片看完后,顿时觉得了却了多年的一个心愿。耐着性子读到这,有朋友会嘀咕,你特么前面关于情怀简直是废话连篇啊,讲太多了吧?废话!谈情怀能不讲废话吗?下面说说正题吧……关于电影中出现的SASCRW的来龙去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笔者年初写的一篇文章保卫不列颠的暗影——英国陆军第22特种空勤团反恐分队。我在这里截取文章中最核心的部分作为说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SAS出于任务需要,已经在部分队员中开展室内近战(CQB)与要员保护(VIPBG)训练,而CQB来源于60年代也门危机期间,SAS队员在在亚丁驻地军营中研究的一种室内突击和解救人质的战术。1971年,进入SAS一年且刚刚成为分队指挥官的安德鲁·马塞上尉(AndrewMassey)认为,根据国内外形势有必要在SAS中建立一支反恐分队,不过这个想法在当年并没有引起重视。第二年,虽然新的SAS指挥官彼得·德拉比利埃尔中校(PeterdelaBillière)就任后,认可马塞上尉的建议,但国防部的官僚们还是认为国内反恐根本没必要动用SAS,那是警察的事。然而世事难料,几个月后,1972年9月发生了慕尼黑惨案,发生在西德的血的教训震动了英国政府,回过神儿来的时任首相希思要求SAS立刻成立一支专门的反恐分队。惨案结束的第二天,英国政府批准一项计划,被称为“宝塔行动”(OperationPagoda),即成立由SAS负责的一支特别专项小组(SpecialProjectteam),当然SPteam是英国政府在政府文件中的掩盖性说法,SAS内部则称为CRW——反恐分部(CounterRevolutionaryWarfarewing,译注:按照时代背景,RevolutionaryWarfare在当时英国国内实际也是对恐怖主义的另一种称呼,或者说是对恐怖活动的另一种描述,若按字面意思翻译为“反革命战争”或是“反暴乱”难免显得突兀,所以本文涉及CRW一概称为“反恐”)。于是,德拉比利埃尔中校顺理成章地把建立CRW的任务交给了马塞上尉。CRW建立之初,马塞上尉从各个作战中队中挑选了20名经验丰富的队员组成反恐分队,由于行动代号缘故,CRWtroop也被称为宝塔分队(Pagodatroop)。后来随着CRW的发展,CRWtroop不再是固定编制,SAS要求每个作战中队的队员都要进行CRW训练,并且各中队轮流备勤,每个中队作为危机警戒部队(crisisalertunit)备勤时间为6个月。而在国内执行任务,命令则是直接由被称为COBRA的英国政府内阁办公室简报室(CabinetOfficeBriefingRoom)来下达。在执行CRW备勤时,反恐分队(CRWtroop)会被分为红队(redteam)和蓝队(blueteam)轮流战备值班,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每一周一轮换。一队在行动时,另一队会处于待命支援状态,根据作战任务需求,必要时也会一同行动。本片的剧情想必也不用剧透,因为完全是按史实改编,之前的各种书籍和纪录片也很多。既然要讲情怀,当然就要说说电影和现实里的一些区别,比如道具啊,人物啊,事件细节,历史背景什么的,当然主要是谈SAS队员,不然怎么体现情怀的逼格。道具方面,称不上100%完美,但在笔者看来也是很用心了。去年这张剧照出来时,笔者就感觉制作人员还是有诚意的。当年的黑色罩帽连体服,还有现在军品收藏市面上根本见不到的Mk.1型猪皮背心,没有用现在大量可见的Mk.2和Mk.3型替代,区别最明显的是早期Mk.1是照片中光滑皮面,后期变为翻毛亚光皮面,影片中的背心可能是道具组自己做的。Mk2型(上)和Mk3型(下)MP5略有槽点1980年的SAS用的MP5A3还没有消焰器,第一张剧照里左边那哥们的枪托是后来HK公司专门给法国警察设计的一种伸缩枪托,后来大量应用到后期型号上,可以明显看到有一段向前延伸的贴腮板,被称为法国托(FrenchStock),这也是那个时代不存在的,金属护木倒是符合时代特征。电影中出现的弹匣都是弯弹匣,其实当年不少SAS队员还用的是早期的直弹匣。现实中突袭伊朗大使馆的SASCRW队员,可以明显看出当年使用的MP5和电影道具的一些差别最让人困惑的应该就是MP5上的大电筒了,当年骗了无数人,都以为什么高科技,夜视仪、热像仪之类的,哈哈哈哈哈哈~~其实是美国产Maglite牌大手电。SAS有个专门负责CRW装备和技战术开发的部门,叫“作战研究组”(OperationsResearchUnit),为了让SASCRW队员在黑暗的CQB环境下有光照条件,同时又不影响射击,就土法上马用适配MP5的瞄准镜桥夹,与Maglite牌大手电搭配,算是现代战术枪灯的雏形了。顺便一提,SAS在行动中大量使用的G60闪光弹,也是该部门在1970年代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闪光弹。曾经ebay上有人拍卖SAS使用过的MagliteDCell型手电筒片中SASCRW队员使用的手枪均为勃朗宁大威力9mm手枪(BrowningHiPower),这点还原的倒不错。1970年代到80年代末,SAS一直使用该型手枪,后来换成了SigP226。现在的SAS嘛,当然是地球联邦手枪格洛克啦……至于胳膊上那把匕首,其实是英军飞行员割伞绳用的伞刀(AircrewReleaseKnife),SASCRW队员用它来割绳子或缠绕物之类的。尼龙套早期是缝在衣服袖子上臂,后来是缝在Mk2和Mk3型猪皮背心的右肩位置。电影中出现的的PyePocketfone70型无线电对讲机麦克风,还原度比较好的亮点之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是SASCRW队员的标配单兵通信器材。当年行动中使用过的对讲机产品说明书PyePocketfone70型无线电对讲机全套加皮套,生产商Pye在1988年倒闭了,这个牌子也就没了电影中防毒面具道具也是当年SASCRW队员使用的S6型当年参与解救行动的SAS队员PeteWinner佩戴的S6型防毒面具看过这部电影,有些人可能会有个疑问,为啥影片里SAS的主线人物是RustyFirmin这个毛头小伙?因为电影是导演ToaFraser根据当年参战老兵RustyFirmin写的纪实文学作品Go!Go!Go!:TheDramaticInsideStoryoftheIranianEmbassySiege改编而成,而且专门找来RustyFirmin作为本片的顾问之一,所以里所应当要吹嘘拔高一下RustyFirmin啦!2010年RustyFirmin写的回忆录出版后,还专门拿着书到“王子门16号”故地重游了一番RustyFirmin和在电影中饰演自己的英国演员JamieBell合影影片开头恐怖分子进入大使馆后,在killinghouse里训练中的RustyFirmin等SASCRW队员接到警报,立即就出发了。实际上当天RustyFirmin并不在基地里训练,而是在家休息,他的传呼机接到警报时,他正在喝咖啡。那天是RustyFirmin所在的B中队刚刚从D中队手中接过CRW备勤的任务没多久,而当天在训练的是红队,蓝队大部分人在休息。片中的军士长Roy,现实中就是B中队的军士长RoyThomasson,没有找到真人照片,他退役后和人合作出了一本关于SAS追踪技术的书:SASGuidetoTrackingRoy拿出传呼机看接到CRW部署任务警报信息,片中并没有给出传呼机屏幕上显示的细节。实际当时的SASCRW警报代号很简单,一串数字:9999片中的JohnMac,想必不用详细说明了,太出名了,就是JohnMcAlecee,玩过《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游戏的都应该知道,是普莱斯的原型影片中RustyFirmin和JohnMcAlecee是好友,现实中也确实如此,2011年Mac葬礼上Firmin是抬棺材的人之一(右)片中在内阁办公室简报室作为军方代表进行汇报是22团指挥官MichaelRose中校而真实的情况在座的人应该是SAS主管PeterdelaBillière准将,Rose中校在人质事件发生后,就一直待在苏格兰场在现场所设立的临时指挥所里,也就是影片中警方谈判组待的地方。而SAS发起突袭的代号“宁录行动”(OperationNimrod)也是由PeterdelaBillière确定的。MichaelRosePeterdelaBillière这里说明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MichaelRose当时是22SAS指挥官,而整个SAS还包括预备役本土军的两个团,21团和23团,以及一些SAS的支援和保障单位。PeterdelaBillière是当时的SAS主管(DirectorSAS),这个职位设立于1969年,替代1964年只管理SAS作战部队的SAS上校(ColonelSAS)职位。1987年英军特种部队(UKSF)成立后,被整合进UKSF的SAS、SBS和现在SRR的前身陆军第14情报连,由特种部队主管(DirectorSpecialForces)负责,相当于英军的特战司令。2009年UKSF一次重大改革后,DSF这个职位目前是由一名少将来负责。在现场进行行动指挥的HectorGullan少校,因为他是时任B中队指挥官,而当时进行CRW战斗值班的正好是B中队,所以他作为现场行动负责人,直接指挥突击行动。笔者没有找到他真人照片。片中HectorGullan指挥SAS的前几次行动,最终并没有执行,并不是导演和编剧为了营造电影的紧张节奏而瞎编的,当时SASCRW队员就像电影中演的,一部分人被部署在隔壁的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执行IA任务,就是“即时行动”(ImmediateAction),是指不考虑预案的情况下,在出现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时,会立即出动。影片中的红队队长TomMorrell军士长,笔者没有找到真人照片TomMorrell就是突击行动时,绳索出现故障,导致挂在窗户边,还被闪光弹引燃的窗帘火焰烧伤的那位。当年TomMorrell被困的现场照片排头这位,片中外号叫Snapper,本名PeteWinner,和Rusty一样很高调,退役后到处走穴,同样拿自己曾经在SAS的代号Soldierx27;Ix27;,出了本回忆录:Soldierx27;Ix27;:ThestoryofanSASHeroPeteWinner的当年出书后的签售活动饰演Tak的演员是新西兰毛利人电影中这位一看就不是白人,片中被称为Tak的SAS队员,同样是Rusty的好友,本名SekonaiaTakavesi,斐济裔英国人。现实和片中一样,他确实是队里的老鸟,老资格军士长,在1972年阿曼的米尔巴特之战(BattleofMirbat)中受过重伤,伤愈复出后依然能归队执行任务。一次聚会中SekonaiaTakavesi(右二)与Rusty(右一)等人的合影左一站着的也是当年参与突击行动的SAS队员,叫Petequot;TheMinkquot;Morrison,就是电影中模拟大使馆室内突击训练中,Rusty指挥他上楼梯叫他“Mink”那位,电影中导演的镜头甚至没有给这位龙套一个正脸…电影中脱掉防毒面具,去隔壁清理障碍帮队友开门,并且进入藏有人质的电讯室击毙两名恐怖分子的SAS队员,名叫TommyPalmer。后来因为击毙即将引爆手榴弹的恐怖分子这个举动,被授予乔治奖章,可惜他本人于1983年在北爱尔兰被爱尔兰共和军的汽车炸弹炸死。前些年,他的家人因为经济压力,还把他的勋章放在拍卖网站上拍卖。TommyPalmer当年现场照片里脱掉防毒面具的TommyPalmer下面说一些影片中没有露脸的SAS队员近况BobCurry,当年突入大使馆的蓝队队员,此人现在变得神叨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照片里他捧着的,是他在2014年出的一本书叫《心灵战士》,说他在亲人去世后,突然有了一种可以和去世的人交流的能力……2015年他也拍卖掉了自己服役期间的勋章。BobShepherd,也是当年的蓝队队员,现在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和战地记者,经常出没于热点地区。FrankCollins,现实中第一个冲进大使馆的SAS队员,可惜他本人于1998年自杀。MelParry,退役后专门搞了个野外生存培训的公司,自己还和人合作研究制造野外生存刀具。RobinHorsfall,退役后也是比较高调,开过安保公司,写过书,经常上电视节目和纪录片里走穴。最重要的是,哈哈哈,我为什么要大笑呢?本来这人应该出现在电影里的,但他和本片的主角Rusty有过节,原因是他抢功啊,他曾在很多场合说楼梯上击毙Faisal是他,但是多方证实其实他是补枪的那个,这个细节电影里没出现,倒是有PeteWinner拿枪托磕Faisal这个细节。-----------2017.9.7.更新补充,9月5日《每日邮报》发了一篇采访RobinHorsfall的报道,里面RobinHorsfall把本片喷地体无完肤啊,哈哈哈哈哈哈哈……报道链接JamieBellx27;sHollywoodmovieofIranianEmbassysiegeisax27;laughableinsultx27;tothememoriesofthedead,saysREALherowhoshotdeadterroristindaringSASraid-----------最后说个人,幸存的恐怖分子FowziNejad,08年假释出狱后留在了英国,至今为止,他啥都不干不说,英国政府每周都会给他几百英镑的生活补贴,简直爽的不要不要的。对比前阵子英媒透露的,也是曾经参与宁录行动的前SAS准尉IanWhite,因为贫困而卖掉自己服役时期的勋章,实在让人唏嘘不已。英国太阳报的狗仔今年初盗摄外出的FowziNejad电影中还有不少没有出现的历史细节。比如当年为了打洞安装监听监视设备,又怕声音引起恐怖分子警觉,专门要求天然气管道公司在使馆对面施工,还让降落希思罗机场的飞机降落前在使馆上空低空掠过。人质危机的第一天,苏格兰场代号D11的神枪手队,就是现在苏格兰场的特警部门SCO19,在C13反恐分部监听到一次人质呼救后,D11差点发动突袭,那时候SASCRW还没到现场,行动被现场谈判组拦了下来。不过想来,那时候苏格兰场还没专业反恐队伍,CTSFO在2014年才成立,动真格还是交给专业的SASCRW吧。六名恐怖分子为何要制造绑架事件,而且背后有伊拉克情报部门支持,这点片中已有交待。影片一开头就是恐怖分子直冲进大使馆,其实之前他们在伦敦待了一个月摸清情况,行动当天去了影片中间讲的伊拉克情报局第16行动处在伦敦的安全屋,从化名萨米·穆罕默德·阿里的伊拉克情报人员手中拿到由外交包裹寄来的武器。在他们用伊拉克护照进入英国前,已经在伊拉克受训过一段时间。撒切尔夫人在宁录行动结束的当晚9点,就来到SASCRW队员的临时驻地摄政公园兵营表示祝贺。当时列队完毕,一阵寒暄过后,队里的一些老军士长并不买账,很2B地吵吵道:quot;什么时候给我们涨工资啊?quot;还有更2B的老鸟在后面陪同内阁大臣们看回放录像时,喊道:“前面那个臭婆娘挡到我视线啦!”至于撒切尔夫人为何能如此坚决,让SAS打击恐怖分子,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1970年代到1980年代末的欧洲大地,准确地说是西欧,和今天一样,也是恐怖主义到处滋生蔓延。和今天单一的极端恐怖势力不同,当年各种门派到处生根发芽,背后都有各国情报机构的影子,不同门派的恐怖分子甚至可以合流干票大的买卖。当时英国还受到北爱问题困扰,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保守党政府刚刚上台,自然不想表现出软弱,即便和刚刚发生二月革命的伊朗关系不好,也不能让其他恐怖分子为此而效仿。将历史事件搬上大荧幕,一直是电影拍摄的难题,不少名导都毁了好题材。之前和有的朋友聊,有人会拿此片和《黑鹰坠落》《猎杀本拉登》等特战题材的电影比较。我觉得要求太过严格了,毕竟导演ToaFraser不是什么名导,片子也是小投资小制作,还原到如此程度,并且找来多名SAS老兵当顾问,演员也接受了当年那套CRW训练,足以可见导演的诚意。影片情节平铺直叙,通过三个主线人物的视角,来还原历史事件。表现手法称不上出色,不过演员的演技还算可圈可点,并没有那种一上镜一开口就会让人出戏的错愕感,年代感也算有模有样。非要我给本片打分的话,10分我给7分,但是我会鼎力推荐。因为,如果你也是一个曾经有SAS情怀的人,当听到SAS这三个字母时,脑海里就会冒出一袭黑衣,头戴防毒面具,拿着MP5突突突的形象。那么,请你不要错过此片,它完全能勾起你久违的情怀,而不会让你大失所望。本文不接受任何无偿性质的商业转载,媒体、商业机构和个人转载请联系本人。copy;本文版权归作者NeptuneSpear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