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童年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2 21:01:24人气:0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视频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状态年代:2012

主演李书晨王琛卫永邵毕东林更新时间:2013-12-24 21:55:03

“我与好朋友在小学毕业之际,为了庆祝自己长大成人,决定离家出走,去好朋友的老家。我给父亲留了一封信,说我去奶奶家了。来到好朋友家后,我有机会见认识好朋友家的一些的亲戚;这些亲戚有的人赞美我聪明,有人则不。我开始把他们与我的家人做比较。我更喜欢我的外婆,我想去外婆家,好朋友答应只要我陪他去看看他的姐姐,他就让他父亲送我去我外婆家。好朋友的姐姐是他妈妈生下的大女…

小学三年级的暑假,一个人在姥姥家。好动的小孩儿总会在燥热的夏天,趁着大人午休,一个人悄悄地爬出家玩耍。就在我爬出家要溜的那个时刻,看见了隔壁一个也被父母搁在长辈家的小姑娘。长大成人后,对她的具象性的模样已经记不起,只记得两个小朋友手挽手在路上溜达;去商店去买吃的;一起去河里逮鱼却逮出一四只脚的爬行动物,吓得两个人哇哇大叫;还遭遇一群小男生的泼水调戏,截住我们回家的路。那天玩得非常晚,姥姥在天黑前找见我的时候,我的衣服还滴着水,就被黑着脸的姥姥拖着回家。我赶紧扭头和她约好明天见。第二天去隔壁邻居家找她,隔壁的奶奶说没有这个小姑娘。我心灰意冷地回姥姥家,在路上才想起来,还不知道小女孩叫什么名字。一天在姥姥家都郁郁寡欢,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致。第三天、第四天,我都在河边等着小女孩,但是整个暑假过去也没见着小女孩儿,就像没有这个人存在一样。在以后几年的岁月中,每回去姥姥家的时候,还是会往隔壁看两眼,内心期待着扎着辫子的小女孩突然从某个角落里窜出来。而真正成长的岁月冗长,长大后的自己,对小女孩、对那天的友情彻底没了记忆。这是看完杨瑾的电影《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想起自己的一段童年记忆。当我们谈论童年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导演杨瑾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一段童年的经历。小学毕业那天,小县城娃杨瑾去了黄河边娃小波家,和小波住了几天,后被家人找见接了回家的故事。简单的力量从叙事上讲,电影《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不同于中国任何一部电影。它的故事非常简单,没有过多复杂的情节,没有寻找母亲(《菊次郎的夏天》),没有寻找父亲(《雾中风景》),甚至没有借用大人的视角来讲述放逐与自我认同(《中央车站》),也没有纠结于个人成长中的残酷体验(《雾中风景》)。全片就这么风轻云淡地讲述了一个暑假的小杨晋的见闻,甚至可以说是五年级刚毕业的小朋友写的暑假日记。我昨天做什么了?今天做什么了?明天要做什么?一个暑假过去了,对于小杨晋来说,一切似乎没有变,一切又有变化。但导演是真正地把自己搁置在童年时光里,灵魂进入了一个儿童的身体。人类的童年大抵都是相似的。这是一部真正的儿童电影,它不仅仅能当下的孩子感同身受,而且让我们这些游走在生存线上苦逼得没了菱角的圆滑大人开始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这也是简单带来的力量。想象力视觉化电影里木讷老实的小杨晋和机灵好动的小波那些执拗而可爱的对话中跳跃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导演把孩子们的想象力视觉化,变成略带怀旧感的动画:晚上成群结对的蟹排队爬上岸、二郎神杨戬大战孙悟空、姥姥的管制、杨瑾和妹妹被蜜蜂带着飞起来等等,这些影片中的闪光点,让人在回味旧时光的同时,内心阵阵欣喜或者是窃喜。没错,小时候的我们,就是这样,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总是爱吹牛皮,而在和人炫耀的时候,童年时候的自己不觉得自己是在吹牛皮,而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自己真的曾经是二郎神,真的和猴哥大战,真的是在夜晚的时候看见螃蟹排队上岸。而已成大人的我们,早就疲惫得没有了想象力。从这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又不是儿童电影,更像是一部70后、80后怀旧的电影。影片看完后,不是没有发现缺憾的地方。如动画制作比较粗糙、演员表演生硬,尤其是小波奶奶和杨晋的姥姥,但还是阻止不了我热爱这部低成本、小清新的电影。好的电影,在于讲述,剩下的是让受众自己去体验,而导演的用心我能感受到。当我们谈论童年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我们是赞美圆白菜,赞美罐头,还是赞美圆白菜和罐头是一对?1999年,国际A类电影节,当充满童真的《菊次郎的夏天》遇上感人的《中央车站》。一个适合儿童观看,一个适合成人观看,结果还是“儿童”输给了“成人”,因为这是一个成人定规则的时代,也这就是我们成为大人的遗憾。当我们谈论《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时,我们可以说它是中国电影叙事的另一种可能性,没有政治,也没有对所谓复杂人性的刻意揭露,简简单单,不具有野心地讲述美好,对中国电影来说,对中国电影人来说,何尝也不是一件方式,一种解脱!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