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略有缺陷,但瑕不掩瑜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2 05:14:00人气:0
蒙哥湖

视频蒙哥湖状态:DVD中字年代:2009

主演TaliaZuckerRosieTraynorDavidPledgerMartinSharpe更新时间:2020-08-06 21:23:58

2005年12月的一天,帕尔默一家四口在澳大利亚阿拉拉特山脉附近的水库休闲度假,然而厄运突然降临,帕尔默家16岁的女儿爱丽丝(塔莉娅·扎莫TaliaZucker饰)在游泳时突然失踪。此后不久,搜救队找到了爱丽丝的尸体,帕尔默一家度过了一个充满悲痛、永生难忘的圣诞节。悲伤尚未退却,恐怖的气氛却又肆意弥漫。在爱丽丝下葬后的第10天,诡异现象开始在帕尔默家频频出现。他们能够感觉到,死…

影片主题是反映家人之间的隔膜和疏离,灵异只是一个壳。所以看到最后,其实已经不关心是否真的存在鬼。不过演职员表播放时插入了一些此前的视频图片,我个人感觉有点画蛇添足。因为这带来了一些设定上的小缺陷,从而破坏了影片苦心为观众营造的代入感。演职员表中插入的视频图片中,出现疑似Alice的人影,暗示Alice的鬼魂出现次数比正片中所描述的要多。但其中一份插入的素材有问题——Matt伪造的照片。从最后的特写可以看到,Matt伪造的照片上,除了有伪造的Alice形象之外,在一个角落里还有另一个疑似Alice。按道理,Matt伪造照片时需要对照片做仔细处理,理应率先发现照片上不妥当的地方。根据影片描述,这个质疑可以反驳:Matt只是用机器把Alice的影像合成到后院照片上,没认真观察照片似乎说得过去。然而还有第二个质疑:Alice灵异照片对家人冲击这么大,大家肯定会仔细研究照片,正如他们在发现录像不正常后也研究过所有录像。大家一起仔细研究之下,伪造照片上的真正鬼影理应被发现。我们作为观众,一般镜头特写哪里就观察哪里,所以观众直到最后演职员表时才发现后院照片中有真正鬼影,这可以理解。然而代入影片中的角色来看,他们对灵异照片的研究一定不会像观众那样只关心镜头特写的区域。假如他们反复观察照片,真正鬼影不可能会被忽略。Alice死前,没有人理解她;Alice死后、闹鬼事件出现时,她的家人在挥之不去的阴霾中,寻找Alice存在的痕迹。影片显然想通过Alice的悲剧揭示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背后的压抑与不安,但影片并没有直接怪责其他家庭成员自私、冷漠、保守,而是指出家人沟通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大家各自习惯了一种压制自己情感的状态(尤其是June和Alice母女),导致沟通机制长期失灵,家人之间看不见的裂痕逐渐加大。作为观众,我能清晰感受到这种裂痕。Alice与邻居私通、Alice在父母床前的崩溃、Matt自以为能用灵异照片解决母亲的偏执、June的母亲讨论她与June的关系……这些桥段都在强化影片的主题。影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固然都有自己的缺点,但他们并非完全的大奸大恶或者麻木不仁,只是意识不到危机的存在,最终陷入悲剧。影片的原意在于强调一种无力感:爱的本意再真诚,也会因为疏于表达或表达方式错误而引致悲剧。简单来说,家人们“爱而不懂爱”。然而伪造照片中出现真正鬼影,破坏了主题的表达:假如家人仔细观察照片,都发现不了真正不正常的地方,那就坐实了这些“家人”,确实根本不关心Alice;Alice的悲剧,就不是“表达、沟通”的问题,而是家人彻底的“麻木”的问题。这时候,家人“爱而不懂爱”的设定就被打破了。当然,瑕不掩瑜,我很喜欢伪访谈形式所带来的代入感,也灵异元素的整体拿捏。而即使我认为最后的灵异照片桥段导致了设定缺陷,但毕竟已经是片尾,不影响我对影片的整体观感。我认为,在演职员表中插入灵异内容特写,这个手法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只要素材中不包括Matt伪造的灵异照片即可。因为演职员表中的其他灵异素材都是视频,从动态的视频中发现鬼影,显然比从静态的单张照片中发现鬼影难。我可以理解人们没有从视频中发现更多的灵异现象,但不相信对着一张大家都关注、两三个巴掌大的照片看半天,还会找不出照片上的异常。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