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却是西边的故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13:43:43人气:0
东方The East

视频东方The East状态年代:2013

主演布里特·马灵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艾利奥特·佩吉托比·凯贝尔更新时间:2014-07-23 16:23:35

莎拉·莫斯是一个前FBI的探员,从FBI退休之后,她来到了席勒·布鲁德公司工作,这是一个私人的安保公司。这个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保护一切他们的客户所要求要保护的东西,其中的成员都是个中精英。可是这个公司目前却遭受着挑战--一个叫东方的神迷组织让这个公司非常烦恼。席勒·布鲁德公司的头子沙朗亲自把莫斯从员工中挑选了出来,让她渗透进了东方之中。 东方是由一群无政府主义者自…

不用谈什么主义,也不要把这部电影上升到人文的高度,因为《东方》的故事只能是西方人干出的事。有几个问题,必须问一下。第一,你会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去为难你亲爹吗?理由是这个素不相识人因你亲爹的工厂排污而死。第二,当你所谓正义的报复慢慢变成了革命,你该怎么办?第三,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第四,人如何向这个世界妥协。如果你看过《色戒》,你就应该知道愤青的下场,以及革命在一个学生眼中的性质。《东方》和《色戒》在某种程度上惊人的相似,大家一开始都是玩儿票,当然,这种玩儿票有是一定情怀的,但是玩着玩着,死人了,于是,学生们的情怀开始体现在了面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患得患失的情绪中。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一定会有人退出,于是,学生们开始反思,一旦学生们开始反思,整个组织离解体的时间就不远了。回看整个过程,学生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很单纯的,但是,这种温和人文情怀的出发只能保证他们在有限的范围内逞一时之快,当事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他们因胜利义无反顾开始扩大规模的时候,当初所谓的正义就开始向革命发展了。革命,这种东西的后果是学生们无法预估的,是他们不能承受之痛,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只是希望社会注意到一些东西,进而希望社会去改变这些东西,这是典型改良派温和的表现手法,一旦被社会漠视,这些改良派往往会转化为盲目的激进派,而这种激进派距离真正的革命者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真正的革命者,一开始就是抱着“彻底”二字的,他们不会讨论如果失败了自己会判几年,这些人立场及其坚定,性格也往往非常坚韧,在他门之中,没有精英知识分子的软弱,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要彻底改变,我必然要获得最高的权力,这就是要想获得革命的幸福,必先承受革命的残酷。革命就是这样,不是极右,就是极左,最后都免不了失败,但是失败的结果十分耐人寻味。西方体制建构的合理性让这种失败显得非常无奈。而这种逻辑总是陷入到所谓的“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去,体制绑架了大多数人,使得少数人成为体制废料的牺牲品,学院派的改良者立志惩罚那些垄断公司的CEO,用他们的话来说“这个社会已经崩溃了”,而他们解释的原因是因为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个只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些人发现,他们的社会正在变的麻木不仁,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又显得无可奈,逼自己的父亲跳进致癌物的污水池有什么用呢?他只是体制建构过程中的一枚棋子,但是,如果漠视那些被污水残害的人,我们还有人性吗?《东方》其实突出了人面对社会机械化合理性的一种恐惧,游离在外的组织用一些极端的方法还原人们朴实的生活方式,他们想逃离,逃离那个可怕的体制,但是,体制不会放过他们,就好像那句著名的无奈之语“当你无法逃离一个地方时,那个地方才是真正的监狱。”如今,西方的革命其实就是人面对理性崩溃的自我救赎,合理的社会最终无法包容人与生俱来的感性意识,于是,我们面对这样的社会,不管是极左,还是极右,都会无奈的妥协,这完全是西方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作为东方人,我们无法体会西方人面对合理的恐惧,因为我们的体制还为达到那种程度的合理,在我们看来,牺牲一两个,造福咱大家是很合理的,这种合理建立在主权大于人权的东方,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舍小家保大家;而在西方,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搞死自己的亲人,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是人权大于主权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在西方,人是第一位的,在东方,大多数人是第一位的,这个“大多数人”并不泛指具有生命人,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被我们演绎成了国家、集体、等等一系列组织,葛优在《不见不散》中说的好:中国人把姓放在名字的前面,显示对家族的尊重,美国人把名字放在姓的前面,显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说,我们无法理解西方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和他们在思想上本质的区别,因此,《东方》的故事只有在西方才能发生。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