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80年代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4 12:26:38人气:0
打工皇帝

视频打工皇帝状态年代:1985

主演许冠杰泰迪·罗宾徐克王祖贤更新时间:2022-09-28 16:19:37

面包厂的阿忍(许冠杰饰)和拖车厂的阿神(徐克饰)、阿庆(泰迪罗宾饰)因一场小车祸双双丢掉工作。阿忍面对抚养自己长大母亲只得谎言应付,阿庆则跟随好友阿神回家,暂时住在同一屋檐下。 所谓不打不相识,三人因此事件却成为了好朋友,最终进入皇帝面厂工作,但上班第一天便遇到了麻烦。车间主任(吴孟达饰)和厂长任人唯亲,颠倒黑白,为包庇一个犯错的女人企图开除三人顶包。多亏董…

记得80年代的香港吗?对于80年代的香港印象,我全从电影里得知。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封存了那个时候香港的样子。如同《新难兄难弟》里的春风街,是香港60年代的样子;《半斤八两》,是七十年代;这部《打工皇帝》,也封存了香港80年代的样子。这部片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主人公的一帮朋友,去到老板别墅,为他营造有钱人氛围,“做一天的有钱人”。戏谑之外,其实心酸;有钱人可以住豪宅,请十个佣人,打工仔只能每天赚吃饭钱,工厂莫名倒掉就算白干。许冠杰没钱的时候去打黑拳,打黑拳的象征简直太显而易见:要么放下尊严去赚钱,要么保留尊严走人。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以前的香港电影单纯,不要看到那时的表演做作,道具简陋,社会不如现在发达就觉得那时的电影也简单,其实人家讲明白的道理和手段,比现在的电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的导演看得明白,手段也高明。戏谑背后,把人间的百味给点出来了。片中那么多小人物,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是片中徐克的女朋友,刀子嘴豆腐心。片中的角色都能立起来,从剧本到演员都显功力。这不是地方大钱多就能烧出来的,这是有专业化的流程在培训这些人;邵氏被称作是当年电视行业的“少林寺”,活多钱少干几年却能样样精通。这是有团队,流程在加持电影行业。那个时候的香港,伴随着法制的逐渐坚固,还有从英国回流的本土人才,再加上第一批资本家的资本加持,香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人人都做工,底层在工厂,中层在公司;香港的楼盘那时还可以被打工族接受,只有做工,就有房住。我记得从去香港拼搏的音乐大师胡伟立的传记里读到过,80年代末,他购进一套房,到97前他要移民准备搬走时,房子涨了好几倍,堪称是他在香港最得意的投资和最大的一笔收入。可惜的是,随着住房价格的轰然升起,香港电影随着周星驰带来的最后高潮,进入了沉寂。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打垮了城市的冲劲儿,也打垮了香港电影的精气神。爱80年代的港片,是喜欢里面的真实感,没有沉重的政治氛围笼罩,城市在向着美好发展欣欣向荣之时,人人有钱赚,人人可以说想说的话。小人物的悲欢,真正的降临在小人物之上,而不是与某种社会形态和体制相绑定关联。如今的时代,最能反映得清楚的我觉得反而是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一路顺风》。社会无论怎样前进,总有底层,总有贫困,向上攀爬总有壁垒,金钱是永恒的问题。只是社会前进,互联网发达,体制在完善,基础建设完备,底层不到关键时刻可能感觉不到自己是底层:这是这个社会的问题。如同《头号玩家》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大,穷人却并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可以沉浸于虚拟世界里,吃外卖,住廉租房,有手机仿佛就能联通全世界;这种幻境直到人生面临刚需的时候才会被击溃,看病没钱,买房没钱,最可怕的是没钱就没有尊严。因为人人看起来都有钱又他妈都想赚钱,都他妈疯了,所以没人好好拍电影搞创新了。最近十年能看到好电影难,除非社会遇到大变革。电影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更离不开电影人的坚持。内地和香港的社会环境浮躁,电影人束缚亦太多,徐克袁和平这种导演都出来拿老作品玩票赚钱,还指望老一代能有怎样大作为?好电影还得看明朝(zhao)。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