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忆苦思甜的标准主旋律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10 08:12:01人气:0
万家灯火

视频万家灯火状态:更新至20220922期年代:2019

主演刘桦刘金山金雅琴冯千更新时间:2022-09-28 15:43:05

故事围绕金鱼池胡同大杂院和筒子楼的拆迁,以及居民安置工作展开。 何老太太一家人挤住在金鱼池大杂院里,虽然家长里短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一家人的相处还很融洽。何家老大原来在工艺品厂当顾问,由于和新来的领导闹矛毒,一气之下辞职在家。他的妻子很早去世,女儿何月在一家公司当职员。何家老二从木器厂下岗以后,业余爱好就是淘些便宜的古旧家具。何老二的妻子刘玉兰在百货公司卖鞋,…

熟悉中国电影史的影迷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那十几年摄制的电影中,有一个相当经典的叙事套路,那就是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来凸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无比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无比美好,我们姑且称之为“忆苦思甜“模式。几十年来,在N多部电影的创作实践下,“忆苦思甜”逐渐成为主旋律电影创作中一个简单易行、屡试不爽的“万金油”套路,“苦”和“甜”的对比不仅能应用在新旧社会的对立上,同样能应用在新社会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比如梦魇般的文革十年与万物复苏的80年代作对比,人民生活条件略显拮据的八九十年代与物质、文化产品极大丰裕的当代相对照。总之,“忆苦思甜”模式套用在新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鲜活地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光明,从而完成主旋律影片所肩负的宣传使命。作为新中国60周年献礼影片的《万家灯火》走得就是标准的“忆苦思甜”套路,影片以90年代北京金鱼池地区危旧房改造为题材,通过居民们前后住房条件的对比,展现出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舒适美好,从题材到剧情再到主题,都是典型的主旋律模式。以过往的文艺创作实践来看,“万家灯火”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出彩的题材,因为社会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和谐有序一直中国传统文化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万家灯火”这一词汇所代表的生活情境在中国有着极为深厚的大众认知程度,几年前,一部以“万家灯火”为创意的金龙鱼广告扬名国际广告节,60多年前,一部以“万家灯火”为片名的电影成为中国影史上的传世经典,那么,如今这部主旋律版的《万家灯火》质量如何呢,从整体的效果来看,影片具备某些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所应有的特质,但受限于主旋律的宣传使命,创作上显得急功近利,主题先行,使得整部影片的成色打了不小的折扣。对于《万家灯火》这种生活流的电影,导演安战军也算得上是行家里手,早先创作的影片《看车人的七月》和《胡同里的阳光》都在讲北京平民阶层的故事,尤其是《看车人的七月》,以沉稳内敛的现实主义笔触道尽了城市社会中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无助与尴尬,问世之后博得一片赞誉,男主角范伟更是凭借对“看车人”这一城市小人物的精准演绎获奖无数。这次的《万家灯火》同样是京味十足,主人公们依旧是生活在北京四合院里的一群普普通通的小市民,不过,不同于《看车人的七月》重点揭示小人物生活的苦涩与无奈,《万家灯火》作为主旋律的献礼片,在情绪基调上要乐观积极的多,片中的小人物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最终享受到了美好的幸福生活,而不像“看车人”那样因为生活的逼迫走向了绝路。对于我们这代见惯了鸟巢、水立方、见惯了大剧院、“大裤衩”的年轻人来说,《万家灯火》展现的90年代初北京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足以令我们惊出一身冷汗:一家几代好几口人挤在低矮破旧的四合院内,碰上下雨天就四处漏水,屋顶甚至会塌陷;小小的筒子楼内居住着上百号人,每家每户的生活空间狭小而透明,毫无隐私可言,楼里的电路经常因为超负荷运载而崩溃,一旦断电,各家各户倾巢而出,场面壮观犹如监狱暴动。在对北京底层生活环境的展现上,安战军充分体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镜头调度流畅自然,摄影机灵活自如的穿梭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以及筒子楼里,向观众描绘出了一幅展示北京平民生活的生动画卷。当然,对于90年代北京底层生活环境的精彩展现并不能掩盖影片在创作上由于急功近利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前面说过,由于是新中国六十华诞的献礼片,《万家灯火》采用得是主旋律电影经典的“忆苦思甜”模式,“忆苦思甜”本身并不存在先天性的不足,但问题是《万家灯火》里的“忆苦思甜”过于主题先行,过于粗暴直接,不仅很难真正地打动观众,同时也使自身的艺术质量跌了好几个档次。影片的叙事基本是被简单的分成了两个部分,前十分之九的内容都是在“忆苦”,讲述当年北京金鱼池地区居民们艰难的生存状态,后十分之一的内容集中“思甜”,颂歌般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配合上当代北京迷人的城市风光,基本就相当于一个宣传北京魅力的MV,如此急功近利的主题先行,如此直截了当的忆苦思甜,根本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其实,《万家灯火》若是能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讲好一个关于市民生活逐渐变好的故事,做出时代变迁的年代感与沧桑感,绝对能更好地将观众引入全片的叙事进程之中,进而在不知不觉之间打动观众的心灵,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确实是在越过越好。但遗憾的是,我们在片中感觉不出任何的年代感与沧桑感,也见不到那些能够表征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90年代以来,北京发生了那么多的大事,《万家灯火》竟然全部视而不见,却“误入歧途“般地埋头致力于简单粗暴的“忆苦思甜”,从而严重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质量。另外,片中还出现了一些直白的歌颂“党和政府”的台词,对于年轻一代的观众,听着或许会很不舒服。总之,作为一部主旋律献礼片,《万家灯火》算是规规矩矩,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应有的宣传任务,但从纯粹的电影角度来看,影片的问题多多,只能用“及格”、“可以一看”来定位,浪费了一个大好的题材,确实有些可惜。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