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想打出全垒打,还是提高自己的打击率?——《烏野高校VS白鳥沢学園高校》第四集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10 07:58:09人气:0
视频:排球少年 中配版状态:更新至27集年代:2022
主演:村瀬步石川界人日野聪细谷佳正更新时间:2022-09-28 15:43:13
小时候,日向翔阳从电视上看见排球比赛,乌野高中的一名小个子在球上的英姿,简直就是个“小巨人”,对此非常深刻,并开始迷上排球,一直想成为“小巨人”一样的人。初中时排球社不够人数,...
近日研读《心理学与生活》一书,读到《动机》这章的时候,一张棒球选手的挥棒照片和附在下面的句子,完全吸引到了我的观注————*“**期望理论**如何解释有些运动员的选择更偏爱本垒打,而不是追求更高的击球率?”*其是今天观看完第四第月岛的惊艳表现后,决定写写这个期望理论。打击率gt;打击率是棒球运动中,评量打者(击球员)成绩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式为选手击出的安打数除以打数。一般而言,职棒选手的打击率在.280以上,被认为是一个称职的打者,.300以上是一个优秀的打者,而打击率.400以上,则被认为是一名伟大的打者。由于打击率颇能反映出打击者的打击能力,在不论短期赛或长期职棒赛,都把该队打击率最高的球员视作打击王,并设奖项鼓励。近年来棒球统计不断发展,打击率在评量打者优劣的指标上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不少。本垒打gt;棒球运动中,本垒打是一种打者可环绕所有垒包一周的安打。除了打者跑到终点本垒时,可自力得到一分之外,所有已经在垒包上的跑者每人皆可得到一分。棒球运动普及率有点低,做做科普,以上解释引自维基。棒球中不是每个安打都能得分的,打击后成功上垒,则视为安打。本垒打则是确确实实的可以得分的打击。虽说打击率和本垒打数量都是评量打者的重要招标,而且优秀的打者确实可以做到两个指标都很好,但是打者确实地以两种指标来标定球员特点。有一部分球员以高打击率知名,而同时另一部分球员则以强大的本垒打数量名振四方。(做为一个棒球盲,我这么瞎编真的好么?本段没有任何理论、数据或经验支持,我只是根据其它的运动经验推理的)给球员打上这种”标签“,一方面是受限于先天身体条件,力量或身高的限至,很多球员是打不出本垒打的,例如《王牌投手》中的岛田大神虽然技术超神,但是身高所限,不能击出本垒打,作品中也有大神一记精彩3垒打,但是队友无人能击出安打,以至于不能得分的悲伤场景。另一方面,排除先天身体条件,形成这种球员特点的原因则是每位球员的内心自主选择。说的通俗点,本垒打自己”爽“啊,观众看得也”爽“啊,我打个普通安打,最后得分的也不是我啊。当然,思考不能停留在这么浅显的地方,以下结合脑中一团浆糊的心理学知识和乱七八糟的想法,尽量理理顺,回答一下文章开头的问题,喜好本垒打的球员的内心选择是如何发生的。gt;**动机**(motivation)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是对所有引起、指向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统称。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会趋向于某些刺激和活动而远离其他的刺激活动,这由它们的喜好决定。动机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用来联系心理活动与外在行为的工具。最知名的研究动机的理论要数马斯洛的五维需求理论。当然此外的解释不是运用这个。运用**动机**这个概念,开始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运动员更偏爱本垒打,而不是追求更高的击球率**的动机是什么?gt;**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假定当工人期待他们工作上的努力和成绩会产生理想的结果时,他们就会受到激励(Harder,1991;PorterLawler,1986;Vroom,1964)。换言之,人们会从事自己认为有吸引力(产生可喜的结果)和有成就感的工作。简单的说期望理论描述了行为过程与结果联系的强弱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行为与结果联系越紧密,人们越趋向于这种行为。棒球运动中击打——得分——获胜是一连串因果相连的行为或者说事件,而本垒打则是天生与得分紧密相连的行为,打者可以获得最高的成就感,对打者的激励也最高。虽说如果把打率和本垒打与获胜的次数作数据分析,也许打率和获胜的相关性更高,但是比起本垒打完后比分变化这种显而易见的因果相关性,这种依据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对打者的影响力就太小了。终于可以绕回来了。本集月要超神了。gt;若是能够直接拦死或者打破三人拦网,确实很帅气,也容易调动氛围,不过,你们可千万别妄想如是这般一招终结,我明白越是陷入苦战,越渴望一球终结,**一次触球,反弹球···**不要忘记时刻想象下一球该怎么打,所有的动作都将紧密连接在一起。别嫌我啰嗦,没有直接得分的球之后也会发挥作用的。可以说,第二局前的两队的选择也许就是整个比赛的缩影,乌野暂停时教练的布置,月的不断的一次触球,反观白鸟泽的选择,天童还在实践着预测拦网,进入追分阶段时,二传开始将球集中向牛岛。这是球员和教练的选择,其实更是球队的性格所决定的,不是靠着临场应变改变得了的,更不是一句“白鸟泽是强调个体的队伍,乌野是强调配合的队伍”可以描述的。其中这集月岛成了整个球队的旗帜,据我的不完全统计,2局后半至少完成4次一触,其中两次还是牛岛的,依靠这些给了白鸟二传足够的压力,以至于造成2局最后一球的失误。被月成功抓住,拦下牛岛的重扣。连队友也被月的冷静的超理性分析震惊。再看看天童,除了一记回扣,这集完全没有任何表现。绕回来说说**期望理论**。其实查阅资料的时候就发现,这个理论是源于管理学实践。大部分的理论推演的结论就是,公司管理要给员工足够的成就感,要让员工相信或者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工作和得到的回报有着直接的关系。换个维度,这个理理论其实也可以用于自我激励。人们的选择是受激励影响的,人们更愿意选择行为与结果联系紧密的行为。开专车完成一单,就能拿到收入;游戏打完这个任务,就获得成就感;甚至是一些概率事件,比如下了注,就也许能赢得别人的筹码···而另一些行为与结果没有那么明显的联系,虽说社会统计可以显巨大的相关性。你就算努力学英语,考试也不一定考得好,更别说与你未来的收入产生联系,但是实际的数据统计,英语水平确实与个人收入有着相关性(具体数据,资料待查,只是有印象···)。跑步与身体健康的联系也是相当微薄,所以你更愿意葛优躺,刷刷娱乐八卦。再举个反向坚持的例子,抽了下一根烟,也不会立刻死掉,但是抽烟的愉悦与行为的因果联系确实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gt;背单词的时候,或者更一般地说,在做任何一种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分享过他的做法。在当他终于搞明白自己要拿到奖学金就得有GRE高分的时候,他被单词量要求吓了一跳。他说,他用了两天时间才想出办法说服了自己:这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他是这么算的——一共要搞定20000个单词,而因此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是每年40000美元左右,并且连续5年没有失业的可能;当时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差不多是1比8,所以,这就大约相当于每年320000元人民币;如果一年的税后收入是320000元人民币的话,就相当于税前赚了差不多400000元人民币;这样一来,每个单词大约值20元人民币——这只不过算了一年的收入而已。想出来这些,他终于让自己明白:背单词是非常快乐的。他每天强迫自己背下200个单词,在晚上验收成果,每当在确定自己已经记住的单词前面画上一个勾的时候,他就想象自己又拿到了两张10元人民币的钞票。他每天睡觉的时候总感觉心满意足,因为今天又赚了4000元!我的这位朋友显然是一个有能力运用心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人。尽管在许多人眼里,他的想法简直天真可笑,但这恰恰是他最终比别人获得更多成就的根本原因。他不仅是个有能力自律的人,还是个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他用自己心智的力量给抽象的目标赋予了实际的意义,并从此拥有了比那些无法感知抽象事物的人更多的动力。坚持不懈是什么来着?策略加上重复。他的策略使他比别人重复得更轻松、更愉快,所以,最终他属于那些成功的少数派。给自己要做的事情,赋予明确的意义,这是李笑来给出的坚持的答案。但是,其实月给了另外的解答。曾经的迷茫,本是社团活动的排球,都在这一球后找到了答案。如果当一瞬间来到,那就是你迷恋上排球的瞬间。配合着镜头的摇动,拦下这球完全没有bgm,但是恰好彰显了月的冷静。思考的有点大脑短路了,最后分析一下动画吧。最后这球作者的铺垫真是足。一条明线是有给对方二传的压力,另一条线索是若利的攻击。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