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派vs体验派就是个伪争论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2 23:47:56人气:0
很多人望文生义地把“方法派”误解成了“使用技巧”,而“方法派”恰恰是强调真感受的。说个真段子,方法派代表人物达斯汀·霍夫曼和“由外而内”派大佬劳伦斯·奥利弗主演《霹雳钻》,有场戏背景是男一号三天没睡,霍夫曼就真的三天没睡,奥利弗揶揄他:“我亲爱的娃,你怎么不试着去演呢?”《我就是演员》是个不错的切磋和探讨演技的节目,几位导师与表演者之间频频提到两个词儿,“方法派”与“体验派”,很快也在微博上成为热门话题。不幸的是,节目从未对这两个术语进行过定义,我猜测微博上参与讨论的很多观众未必懂它们的含义,我甚至怀疑其中有些演员是否真的理解这两个词儿,认为“演戏是假的”怎么就成了典型的方法派理论呢?鉴于这两个词儿都是舶来品,那就先从西方戏剧说起。在西方戏剧界,对表演理论的重大分歧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著名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狄德罗的那篇《演员的悖论》(Paradoxesurlecomédien),在这篇文章里,他探讨了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伟大的演员在舞台上到底是应该真实地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还是应该完全抛弃感受但给观众造成真实感受的假象?狄德罗是支持后者的,他的理由是:作为舞台表演,演员不可能做到真实地重复同一种感受和情绪,相反,依赖感受的表演可能是不稳定的。演员应该运用理智而非情感把这个角色给研究透彻,这样才能保证每次演出都是成功的。由此,就出现了演员角色塑造上的一个基本分野:一派被称为“技术”、“由外而内”、“身体驱动”,他们认为演员既不需要体验角色的感受也不需要调动自己的情绪来融入角色,不动感情我也可以流出眼泪;一派被称为“方法/体系”、“由内而外”、“情绪驱动”,也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的表演方法论,而“体验派”和“方法派”皆属于这一派。最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他的体系的时候,把自己的表演方法称为“artofexperiencing”(就成了中文“体验派”的来源),与这种方法相对立的被他称为“artofrepresentation”(中文“表现派”的来源)。这两种方法,在排练阶段,演员都要把自己融入到角色并吃透角色,唯一的区别是,到了舞台上演出时,“表现派”就不再投入情绪,而是把在台下已经塑造好的角色形象搬到舞台上即可;“体验派”则继续全情投入到每一场演出。当斯坦尼的体系传入美国之后,受到广泛推崇,他的徒子徒孙分别吸收了这个体系中的不同侧重点,加以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LeeStrasberg、StellaAdler和SanfordMeisner三个人分别发起的三大支派,广义上,把这些支派的表演方法统称“methodacting”(中文“方法派”的来源),狭义上,特指Strasberg的表演方法。注意,三派之间存在着重大分歧。比如公认的方法派大神马龙·白兰度,其实是Adler的学生,他就公开表示过不认可Strasberg的方法。Strasberg发展的是斯坦尼体系中对“情绪记忆”的重视,要求演员提取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来与角色走得更近。从这个角度而言,“方法派”与“体验派”并不存在本质区别,只是前者从表演方法出发非常强调心理层面,而后者属于斯坦尼创造的一个完整体系。反倒是斯坦尼在晚年,重新把“身体动作”纳入了他的方法,即在规定情境下角色如何做出行动。这一点成了他跟Strasberg方法的重要区别。而从“身体动作”出发,则指向了一开始提到的“由外而内”派,这不是一个统一的流派,而是后来人进行的划分。比如斯坦尼早期的合作者VsevolodMeyerhold,德国的BertoltBrecht,法国的Jean-LouisBarrault等,都有各自相应的表演理论,他们强调演员的动作本身在表演中的重要性。梳理完毕,体验派和方法派同为主张真情实感投入的两种表演方法,它们除了名称不同,具体的训练方法上有区别之外,是不存在什么本质区别而值得拿出来探讨的。我的一个合理推测是,有些专业演员以及观众说起“方法派”时,他指的绝不是methodacting,而更像是在说狄德罗支持的那种表演方式,演员通过事先排练并精确算计的动作反应来达到以假乱真的表演效果,而内心实际上不起波澜,大概可以称之为“技巧派”(英语里有technicalacting的说法,但不常用)。如前所述,“技巧派”与“体/方派”确实存在本质差异。它对应的是心理学中一个经典问题:我们到底是因为感到悲伤而流泪,还是因为流泪而感到悲伤?“体/方派”大概站前一种看法,而“技巧派”站后一种看法,后者经过训练可以做到只流泪而不悲伤,只要观众通过演员的泪水和表情能够感受到虚构的悲伤就行了。话说回来,不是说只要使用了技巧的就是技巧派。方法派演员也会在表演中使用技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华盛顿邮报》,斯特里普和汉克斯都是公认的方法派名角,但其中好几场重头戏,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俩老戏骨压根就没怎么入戏,他们只是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驾轻就熟地完成了规定表演,尽管演得很到位,但会看戏的人能看出他们并没有“用心”,如果用心了,可以演得更痛快。综上,所谓的“方法派”与“体验派”之争更像是翻译上的误会,关于表演真假,实乃TechnicalvsMethodActing。其实对非学术研究的演员还是观众而言,纠结于术语和概念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演员该做的,就是无论用什么方法,总之演好自己的角色,观众期待的,就是甭管你用什么方法,请你击中我的心。本文版权归作者私享史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