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动画——浅谈《听到涛声》的表现方式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2 20:34:02人气:0
听到涛声

视频听到涛声状态:正片年代:1993

主演飞田展男坂本洋子关俊彦荒木香惠更新时间:2022-09-28 17:43:13

高二那年夏天,美丽的女孩武藤里伽子(坂本洋子配音)随母亲离开大都会东京,来到了古朴幽静的高知。聪慧美丽的里伽子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如此靓丽,引来了男孩们的爱恋的目光,而她孤高的性格又让女孩们颇多微词。与她同班的班长松野丰(関俊彦饰)偷偷喜欢着她,而松野的好友杜崎拓(飛田展男饰)似乎也对里伽子颇为关注。在黄金周中,里伽子约上拓一同返回东京,拓也第一次感知到这个看…

从小说到动画——浅谈《听到涛声》的表现方式日文名:英文名:TheOceanWaves原作:氷室讶子导演:望月智充作画监督:近藤喜文制作:德间书店、日本电视放送网、吉卜力工作室出品时间:1993年吉卜力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部《听到涛声》。《听到涛声》曾是刊登在德川书店小说志的青春文学,原作是氷室讶子,擅长写青涩男女间淡淡的爱情故事,《听到涛声》是其风格的代表作。小说共出版了两卷,由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根据小说第一卷内容改编成动画版。《听到涛声》不但是吉卜力历史上第一部TV动画影片,也是其历史上第一部由宫崎骏和高畑勋以外的人(监督:望月智充)担纲指导的影片。结果不负众望,这部制作精致风格清新的作品大受好评。《听到涛声》的成功,我认为,在于其出色的表现方式上。下面让我来尝试就此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作画监督近藤喜文说在《听到涛声》制作十周年的一个纪念特辑上说:“第一次听到要将《听到涛声》拍成动画时蛮火大的。尽管原著的插画是我画的,可是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将这部作品拍成动画,因为我认为它是一部最难用动画来表达的著作。”氷室讶子的小说原著,属于散文风格,情节并不突出,甚至没有什么主题,作品重在读者自身的细细体味,而非情节或动作的精彩。面对这样不以情节来支撑故事的原著,用近藤的话说,即“从未想过这样的剧情也可以拍成动画,这个作品画画插画就已经够了”。就连编剧中村香也说,“与其改成动画脚本,不如写成真人版的电视脚本。”不过,导演望月智充则看出《听到涛声》动画版的潜在可能性。他认为如果是拍成真人版的电视剧,会拍下很多累赘的东西,好比演技以及背景都会影响到质感,动画的优点恰好可以把这些累赘去除掉。“如果观众说我们剧中的高中生非常写实,就表示我们画的东西成功了……很多地方是只有动画才办得到。”“只有动画才能办得到”,《听到涛声》正是出色地将动漫的优点运用到作品本身的表现上。比如说作品中的画面,无论是光与影的对比(如美术室、商业街)还是多变的色彩(桥边的树荫、高知的马路),都可说是吉卜作品中最值得赞许的。基于动画色彩的上述特点和色彩元素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动画色彩的设计决不能是简单的生活色彩的照搬,而是需要设计者依据剧情发展的变化精心设计出带有揭示主题,渲染气氛的艺术化的色彩。这些色彩具有创造性的视觉与艺术的欣赏价值。并且要服从于整个作品的节奏和基调的连贯、协调。在这个方面,《听到涛声》做得恰到好处,大量的亮色系,整部作品都泛动着淡淡的色调,透露出一种少年在成长中的懵懂感,同时充满了回忆的韵味。对此,作画的近藤说,“正因为有人以及背景等如此单纯的主题,才能成就那么完美的画面。简单地说,就是作品本身要求我们这么做的。这与时间的长短无关,因为这个作品的特色,我所想到的只有这种表现方式。”《听到涛声》用的是与宫崎骏、高畑勋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这部片的原著本身也确实完全没有他们俩的味道。如果要求做得跟宫崎骏一样,作品反而会变得糟糕。由于《听到涛声》由新时代团队为制作班子,其年龄跟剧中角色相仿,作品中把年轻人的世界描写得非常写实。如果改由宫崎骏或高畑勋来做,一来年龄上的差距,二来作品很有可能会比较理想化,表现出来的会是中年人眼中的年轻人世界。据说宫崎骏在看完《听到涛声》的试片之后火冒三丈,认为作品没有忠实地呈现男主角的内心世界,比如他说跟女主角一起搭飞机去东京那一幕,怎么可能自顾自地看杂志,以及住旅馆的时候男女独处照例说男生应该会把持不住的等等。而这些批评意见恰恰暴露了宫崎骏对于这类题材的把握上的无力。正如吉卜力社长铃木敏夫说:“他(宫崎骏)会火大是因为他自知这种东西他做不来。”实际上,对于搭飞机一幕,就连小说原著上也是这样的写的——“我一边用耳机听音乐,一边将机上杂志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地认真看了一遍……”正是一句话也不说,才真实地表现了男主人公的当时的羞涩,紧张,表面上漠不关心,其实内心不知如何是好,以及想要说话却又不知说什么的复杂心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动画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动画电影表现原著时最难的一点。突出的例子是故事末尾男主人公拓与好友松野重新聚首,冰释前嫌的一幕。小说把这一幕安排在松野去接拓的飞机,送他回家的车上进展开。拓下车之后直接回家,两人就此分别,使得这一幕戏的分量稍嫌过轻。而动画版则将其改成下车之后,拓没有马上回家,而是邀请松野到海边散步,之后两人在海边释怀相对,重归于好,把故事推向一个高潮。这段场景的处理并没有什么对话交织,伴随着开阔、缓慢的旋律的,是松野寥寥数语的感叹,以及海边夕阳西下、霞光万道的美丽景色。镜头通过交替全景、中景、近景,简单说明了环境。释怀的音乐使得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美丽的海滨场景。两次对两个人物的侧脸特写,伴随阵阵海风吹起的头发,挂在嘴边浅浅地微笑,寥寥几笔清楚地交代了两位好友的前嫌尽释,重归于好。配乐与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说,动画版《听到涛声》忠实于原著内容中那种青涩男女间的懵懂以及少年的单纯,也把原著所要烘托的那种充满回忆的散淡气氛控制得很好,同时它又能够根据动画自身的特点,对原著进行必要的改动,选择最佳的表现方式,使动画既忠于小说,而本身又是一个独立的杰作。这里着重介绍故事的最后男主人公拓在月光下回忆女主人公里伽子的一幕,这也是动画对原著改编最大的一个地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上大学之后便在一个庆祝会上邂逅,然后断断续续地联系,中间还插入另外一个女角色——津村知沙(这个角色在小说的第二部里可以说是第二女主人公,不过,动画根据是第一部改编的,重点放在拓和里伽子上,便直接把这个人物给去掉了,这样一来避免了对主题的干扰)。故事最后,小说和动画的安排同是在月光下仰望高知城,但不同的是,小说是两个人,动画是一个人。小说到这里,是第一部的结尾,此时男女主人公已经在一起了,两人一同欣赏夜色中的城楼,浪漫动人,但未免过于"圆满",少了点回味与想象的空间.而相比之下,我以为动画的安排要略胜一筹。动画中男女主人公自从毕业之后便再也不曾联系。同学会上,里伽子也没有出现。观众都不免替男主人公感到失望。同学会结束后,拓和年轻时的一帮好友重新来到了熟悉的高知城下,点点星光与古城交相辉映,这时候,拓从同学口中得知女主人公里伽子为了自己而偷偷考回了东京,恍然大悟的他不禁想起和她一起时的那些画面,不停闪回的回忆画面与告知的夜景重重叠叠、虚虚实实地交织着,画外音则是一句句她曾对他说过的话,令人不禁和拓一起回到从前的记忆里,引起共鸣。这段场景,通过对高知城的一段中景拉远,交替回忆的画面,一方面以和缓感动的主旋律为背景,另一方面不断折叠上武藤以往与男主角的对话加上回响,成功传递出一种胸中感慨、心中悸动的情绪。最后,出现了现在的武藤的想像画面,加上明确的人物配音,美丽大方而又含蓄地表示出对男主角的眷恋。通过仔细比较本场景中开始处和结尾处男主角的侧脸特写,可以分辨出杜崎心中细微的变化——这是终于确认彼此的一种充盈感、满足感,是一种定格的浪漫。同样地,这段场景的旋律与配音的配合很好的调动了观众的情绪,随着主角的回忆一起起伏,曼妙而动人。这是整部片子中最为闪光的地方。回忆这一微妙的过程,用文字很难贴切地描写出来,大多只能提及回忆的一个个具体内容事情。而动画的特点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失。甚至可以这样说,电影手法很适合用来描写回忆。利用闪回的表现手法,可以将一个个回忆的画面如在眼前般重现。正如老师曾经说过,“电影是开拓性的,而不像小说有封闭性,超越了语言的局限性。”相比宫崎骏的作品中精彩华丽的画面与剧情,《听到涛声》未免显得平淡。但这部作品本身动人之处恰恰在于其朴素的本质、平淡的故事情节。这种平淡是每个人都熟悉的,甚至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人生历程,它让现实生活中一度行色匆匆的我们不禁驻足细想:生命中曾经有没有过那样一个人?有没有过那样一段岁月?那样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此时此刻,回忆如同阵阵涛声,在你我心中轻轻地、缓缓地回响……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