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对于第二季的一些看法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1 14:53:54人气:0
经典咏流传 第二季

视频经典咏流传 第二季状态:更新至11期已完结年代:2019

主演撒贝宁康震廖昌永朱丹更新时间:2022-09-28 17:52:28

诗言志、歌永言。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打造的高品质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在去年春节为全国人民奉上一道文化大餐,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打造出“1 N”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传播模式,引发社会各界及海内外的热烈反响。 在全媒体时代大趋势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怀揣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推动文化传承与融合传播…

没有什么预告,节目第一期突然就播了,甚至连官微都是开播当天才公布的开播信息,显得有点仓促。但是看完第一期之后觉得虽然定档仓促,但节目内容并不仓促。首先要说的是文化感。第二季节目在文化感上依旧保持了一定的文化高度。虽然很多节目(尤其是文化节目)很难保持在第二季依旧水准持平,但是经典第二季虽然没超越,但我觉得至少至少是持平的,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文化不是一座高山,是通过更加通俗的方式让更多人去读懂。开场康震老师对诗词的解读是新加的流程,这个流程设计得很好,解读也很通俗,使诗词文化不至于阳春白雪,更易于让人去接受。同时在听歌之前也更加使观众读懂了诗词本身的内在含义。这一点是要点赞的。第二是包容性。在节目的宣传片中我看到了许多外国面孔或元素,克丽丝叮、包括第一期里的罗杰斯女儿、五种语言的登鹳雀楼,这意味着这一季不再局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而把目光放得更广阔,对世界文化的文化互融共鉴有了包容态度,这种格局的提升对于这样的舞台是不容易的。(尤其在文化节目泛滥,各家始终沉溺于传统文明无法自拔、善于煲传统鸡汤的今天)新鲜的血液是值得表扬的。第三是情感向。第一期节目印象最深的就是《乡愁》。这张情感牌打得很好,不得不说赵照是有才华的,重新作曲的《乡愁》配上齐豫倾诉般的嗓音,让本就老少通吃的诗句,更像一把柔软的刀子直戳人的内心。听着听着,甚至还没反应过来,眼泪就已经流下来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乡愁”,这个“愁”不只是对“乡”的愁,而是一种对于过往时光的牵挂。节目组很聪明,在临近春节的小年夜放《乡愁》,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本就让人难以自控,会让每个人都将自己代入,这样一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第四是对“经典”的再定义。细心的人应该已经发现,第二季节目不再局限于传统诗词,把现代诗也加入进来了。就比如刚刚谈到的《乡愁》还有谭维维的《山高路远》,虽然会有人对选取现代诗的行为是否配得上“经典”持保留意见,但是个人认为,这些现代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说明它们已经经过了、扛得住时间的打磨。“经典”本就是跨越古今的,从《诗经》到唐诗,从元曲到现代诗,古诗也好、现代诗也罢,在每个年代,每年都有许多人在创作“诗”这样的体裁,大浪淘沙之后,能够让人记住,就已经是它们的能耐。在这一点上,节目对于“经典”的重新定义,显然更加准确了。第五是科技创意。第二季玩了一个“读诗成曲”,还蛮逗的,扫一扫,读一句屏幕上的诗句,就可以转化成自己声音的歌,据说是用了AI,这个创意还挺有意思的,也应该是这一季跨界传播的亮点。我玩了玩这个东西,感觉挺逗,但是希望界面可以更简化并美观一点,生成的歌曲再长一点,曲库再丰富会更好。第六来说说时代价值。谈央视节目这一点是绕不开的,大家也都知道央视节目总喜欢“上价值”。相比第一季,这一季的价值输出其实还蛮自然的,把价值嵌套到入歌中,比如五种语言演唱《登鹳雀楼》,作品做到了做歌、诗、人物故事的统一,不至于生硬,这一点是个进步。最后我们来说说问题。当然,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珠宝。就算再好的东西也是有瑕疵的。第二季节目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访谈过程节奏略慢的问题,很容易让人恍神,这一点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比较危险,因为大家会调台。对于带有音乐属性的节目来说,大家可能更愿意听歌。所以听听解析、听听歌、简单听听鉴赏团评论就挺好的了,个别朗诵、评论的节奏还可以再简化。综上所述,第二季节目还是有进步的,对于撑到第二季这件事来说,能够在第一季的口碑、传播都很高的前提下做到再创新,大胆突破,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希望节目组能够继续改进,毕竟刚刚开始,后续还有许多进步空间。本文版权归作者野往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