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恨与愤怒被看见,他们就不需要真的杀死妈妈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25 14:38:44人气:0
视频:恶行状态:更新至8集完结年代:2019
主演:帕特丽夏·阿奎特乔伊·金科洛·塞维尼安娜索菲亚·罗伯更新时间:2022-09-28 18:27:50
Hulu正式预订真实罪案诗选剧《恶行TheAct》,该剧由NickAntosca(《零异频道ChannelZero》主创)和MichelleDean创作﹑首季由LauredeClermont-Tonnerre负责执导。 本剧的每一季都将聚焦于一起特殊的案件,首季将根据MichelleDean在Buzzfeed上发表的真实故事文章《DeeDeeWantedHerDaughterToBeSick,GypsyWantedHerMomToBeMurdered》改编,…
(这篇文字来源,我的微信公众号:吴晓芬。作者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当我在看lt;恶行gt;第一季,更新到第五集左右时,就开始新闻出现北大才子吴谢宇被抓到这事.都是弑母.真实案件改编的一部美剧lt;恶行gt;第一季,母亲和女儿的故事,还原度极高,演员的演技真好,记录片lt;死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gt;里面的女儿(吉普西本人),演得特别像.声音都几乎一样.两个故事相同之处是,现实中女儿借男友之手杀了妈妈,男孩(疑似,因为未定罪)亲手杀了妈妈.女孩从小单亲,跟随母亲生活.男孩经历过父亲去世.女孩从小就被母亲严重控制.男孩呢?吴谢宇到底和母亲生活中是如何相处的细节不可得知,但从行为上看,他从小就表现出强大的自我控制的能力.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他有个“极其强大的超我quot;.其它孩子做不到的,他都做到了,因而,他的最大的特点是“完美”.他的母亲是个教师,而且自我要求极严格.很难不让人想到他人格中有一部分是内化的严厉苛刻的内在父母.而这样的性格的人,一般来说,平日里主要是由quot;内在父母quot;主导的.男孩和女孩有相似之处:从来不会和妈妈吵架.(邻居的观察)给别人的感觉是:相亲相爱的母女(母子).他们在杀死妈妈之后,都将妈妈的遗体留在家里.吴谢宇用活性炭和塑胶布包了一层又一层,像个木乃伊.装了摄像头24小时可观看.吉普西把空调开到最低温度.作案后逃离家之后的第一天,她就很想念自己的家和妈妈了.他们都是主动让别人发现母亲的遗体的.吉普西担心没人发现妈妈的遗体“不想她一个人孤零零呆在那里”,直接用推特发布,连定位都没有取消,这智商......智商也跟社会经验和知识结构有关系.她其实很聪明,但很多方面她确实是个小白.这不能怪她.这个施害者同时是一个二十多年的受害者.警方马上就找到她了.吴也是用类似自我暴露的方式,让舅舅去发现,不过这时已经三年过去了.我想或许从吉普西的内心可以了解一部分吴谢宇的内心:他们是很冲突的.因为他们对母亲:深深爱着,同时也深深恨着.其实我比较偏向于认为,深深恨着的部分是潜意识的,意识层面是几乎没有的,这才有了极端的行为.如若成长中意识层面有恨有愤怒,就并不需要有极端行为--极度的愤怒怨恨如果有个出口,就不需要通过行为来表达,不需要极端地爆发.因而我更倾向于认为:他们的意识层面更多是只有对母亲深深的爱.那份深深的恨而产生出来的杀意,是因为被控制压抑到了绝望窒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存在其它人认为的:你离开就可以了,你从心里杀死你的母亲就可以了.从家里逃出去就可以了.那种“母亲与我是一体”,母亲没有我活不下去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感同身受?能感同身受就不会站着说风凉话了.她从来都不曾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活着.一个孩子从小需要承载着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而活着,这个重量有多沉?你不要想象一个小孩背负着一个大人前行的画面,你可以想象一个小种子,从小被当作是一个容器,上面压着一棵树,这个小种子要长出来,可是没有任何阳光,也吸收不到水份.它反而需要供给头上的植物营养.它若勉强长出来了,这棵树一定会保证它长不大,且只能依附着它缠绕着它.因为树长在那种子的嫩芽的头上.而别的种子都是和大树有一定的距离,能呼吸到空气,享受到雨露,晒得到太阳,打雷时能得到大树的保护,但枝叶可以伸展出去......那些幸运得以后者的方式长大的人,自然是不能理解前者的命运和感受的.对这个女孩来说,精神上的手脚已被折断,而且身体已经和另一个人绑在了一起.这个人是妈妈.妈妈就是自己的手和脚.不,妈妈还是自己的嘴巴,帮自己说话,帮自己吃东西.妈妈是自己的大脑,自己不需要脑子,妈妈帮自己思考和决定了一切.孩子对母亲的爱是天性.就算在监狱里,就算在最后的最后,吉普西依然会认为:quot;妈妈是爱我的”,在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最爱我的.这让我感到心酸,我宁愿吉普西看清妈妈是如何毁了她的一生,宁愿她是恨妈妈多过于爱妈妈的.如果看清发生在之前,不需要真的杀了母亲.感受会有个出口.如果看清发生之后,她的自我会趋向于完整清晰.但我又理解她,因为二十多年来她只有妈妈,她和妈妈共生共存,妈妈已经成为她的一部分,她也是妈妈的一部分.妈妈也内化成为她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妈妈不允许吉普西做一个正常的孩子,从婴儿时开始.妈妈极度焦虑,因为妈妈在女儿出生之后就完全把“糟糕的不好的自己”投射到了女儿身上,而且极度需要在女儿那里寻找到存在感和自恋的满足--“我是好的,有价值的,我是有用的,我是被需要的,我是重要的,我是被爱着的”.因而不允许女儿做一个正常的婴儿,正常的小孩.所以孩子在婴儿期开始就当作是个弱小有病的小孩被滥用药物,吃奶吃不饱,妈妈表现得极度焦虑.不被允许像一般孩子一样出去和别人一起玩耍.妈妈会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感:就好像孩子不在她掌控的范围内孩子就会死掉一样.事实上她传递给孩子的一直是这样的信息.这里提一下,焦虑的妈妈全部的注意力表面上是在关注孩子,但事实上,极度焦虑的妈妈只在自己情绪感受的世界中,完全看不见现实中的孩子,完全感受不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的.因为这个时候--焦虑的妈妈的世界只有自己.婴儿是不被看见的.婴儿能体验到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婴儿会很焦虑.正常妈妈会和婴儿同频.因而可以潜意识就能捕捉到孩子的需求并给予满足.但焦虑的妈妈与婴幼儿是不在同一频道上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有些母亲会无意识地伤害了孩子,伤害了婴幼儿.致其身心的受伤或死亡.因为母亲的潜意识其实是排斥憎恨孩子的,或是把孩子进行自我的投射而无意识地攻击孩子.吉普西后来不被允许站立.不被允许吃饭.吃任何东西.不被允许看电视,看电脑,上学......插着胃管“输送药物和食物”,只坐在轮椅上,永远只能剃光头,扮成一个可怜弱小的残障儿童.看电视只能看动画片.每天睡前永远是一个洗脑的故事:这个世界上,妈妈爱女儿,女儿爱妈妈.女儿的朋友只能有一个,妈妈.母女以何为生?以贩卖女儿的残障来博取慈善款和援助为生.依靠扮可怜弱势为生.依靠着母亲精湛的演技和谎言,她们看起来过着挺不错的生活.卖惨为生.开始的时候吉普西是相信妈妈所有的话的.长大之后的吉普西发现了真相之后--其实她没有妈妈说的那些病,她可以行走可以吃东西,没有糖过敏,她吃一口奶油不会死掉.了解真相之后她默默地配合着母亲的谎言.因为她知道她妈妈需要她这样.从被迫共谋到有意识地共谋.妈妈一边剥夺吉普西的一切,一边抱怨,和女儿抱怨和邻居朋友抱怨:看,照顾这样的一个孩子多苦多累啊.而且为了她我都拒绝了追求我的男人.我的生活都只有吉普西.我的一辈子都奉献给孩子了.是啊,因为孩子是永远受自己控制的,弱小依赖的,不会反抗,永远爱着自己而且不会离开不会背叛,也不会让自己不高兴的.另一个成年人,任何一个“别人”,都无法替代.在那样的关系中,无法感觉到自己是如此全能而且充满力量.关系中弱小的一方总在滋养着另一方的强大.而弱小的一方仍要因为被给予而充满了愧疚和负罪感.[妈妈为我牺牲付出如此之多,妈妈多不容易啊.我还能要求什么呢?][妈妈的选择是妈妈自己的选择,妈妈的选择不需要孩子来承担.妈妈有义务有责任养好孩子.孩子生来不欠妈妈的.你有权利要求自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像一个普通的孩子那样生活和长大.]如果女孩的母亲是要求孩子quot;永远弱小无能(永远不够好)quot;我猜想和女孩相反,男孩的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是“永远不能不好”.吉普西从小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残缺有严重问题的孩子”,不能正常进食只能靠胃管,身体对糖不耐受(意味着吃点含糖的东西就会过敏死掉,但这是她妈妈编造的)智力只有七岁(当政府保护儿童的人来家访的时候她就会先喂点镇定药给孩子,让孩子显得很迟钝).一切为了证明她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在2016年吴镇宇案出来的时候,公号“没药花园”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其中有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刻:一个人的缺点就像是一个人的影子.而一个没有影子的人,要么头顶烈日,要么身处黑暗当中.(现实中的吉普西本人)因果轮回,心灵被虐待有多严重,那股受伤的反弹力量就有多大.吉普西不是没有尝试过离开,她18岁之后曾喜欢上一个男人,主动地跑过去,留下字条告诉妈妈自己要去过新生活,但是被母亲巧言令色骗回来了,之后是严厉的惩罚.砸电脑砸手机.她不被允许拥有这些.吉普西心里知道,妈妈寄生在自己的身上,妈妈没有自己活不下去,妈妈死都不会放手的.如果她离开,妈妈会生不如死的.那样她也会痛苦,因为她爱妈妈.如果她再次逃跑,不论她在哪里,妈妈都能把她找回来的,妈妈一定会这样.关键是,她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母亲从小用来控制她的愧疚感.妈妈如此牺牲付出,怎可以让妈妈痛苦伤心?她没有接触外界,她没有上学,她不能用电脑,她接触到的东西是极有限的.在她所有的认知里,除非自己死,或者妈妈死,否则她们永远都要生活在一起.而成年之后的吉普西已经越来越无法忍受这一切了.生而为人,生之本能,令她有要挣脱去自由呼吸的渴求,笼子就这么大.可她已经长大到继续呆着就窒息的年龄了.可是妈妈不允许她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允许她行走,不允许她吃东西,不允许她谈恋爱......从小到大被药物滥用,我很惊讶她生命力的顽强,她的身体是一个健康的成年女性的身体.妈妈寄居在她身上.她深知这一点,她所成长的环境令她无法“挣脱母亲而离开”,另外,她二十多年来积攒的对母亲的恨和愤怒,在潜意识在伺机而发.就像一条二十多年都被封住的河流,一旦有了裂缝,决堤其实也就是一小会儿的事情.她的真实感受从来都不被允许出来的,从来不曾被母亲接纳的.只有母亲死掉,才有可能自由.她那么多年受的虐待,她的母亲对待她的方式,也会助长了“坏我”的形成.被虐待严重的人,内部也有一个严酷的施虐者.但施虐者从来没有机会出来.并不代表不存在.她的邻居也是单亲母女,就是正常的母女的样子.母女俩时不时会争吵,会表达攻击性和不满,很真实,情绪是流动的,很愤怒的时候,上了大学的女儿会从家中搬走,母亲也会难过生气,心里也会挂念女儿.这是正常的母女.大家的情绪感受都可以自然地出来.活得真实.但是吉普西的妈妈从来都不曾真实活着也不允许女儿真实活着.片子后面是讲吉普西的外婆是如何对待她妈妈的.揭示了前因后果.吉普西的外婆对女儿就是2个字:嫌弃.憎恨.冷漠.无情.总之,就是看女儿哪哪都不好,哪哪都不顺眼.而令我吃惊的是,评论和弹幕很多人都在说:外婆很正常,妈妈不正常.这让我想到一点:观众中有不少人其实从小或多或少都有着像吉的外婆一样的父母亲.被嫌弃在不被爱中长大的.长大之后又成为了自己的父母亲那样的人:这很正常.这种对精神上的施虐者的认同多少有些斯德哥尔德症,如果说这个症有个0到10分来比喻的话,可能大家能患个5分左右或许,没有到10分那么极致.毕竟我们有这个文化基础的土壤,几千年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孝顺的传统观念,有可能制造了许许多多无意识地认同了掌握权力的施虐者的人.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何我们的法律的偏向:由于过失令孩子死去的父母并不会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因为孩子本身,并不具有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也并不作为一个人来对其进行保护.似乎孩子本身更多地被视作是父母的财产.这样的成人会淡化自己的痛苦经历,而像蒂蒂一样(吉普西的妈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这种感受转嫁给自己的孩子或是身边弱小的某个人.自己以精神上的施虐者自居.而且是无意识地.只是蒂蒂是10分的话,可能他们只有五分,但不能说五分就不是施虐者了.蒂蒂会说“孩子我永远爱你”,表达与行为是扭曲的,令孩子无法分清感受是真的,还是妈妈说的是真的.往往孩子会认同最爱的妈妈而压抑及否定自己真实的感受.我们生活中更多会像蒂蒂的母亲一样,处处让女儿感觉到自己非常无能,无用,无力,不配被爱.心理上的被抛弃.心理上被抛弃的蒂蒂也一直在暗暗地对抗和报复母亲.她作为一个受虐者仍然是无法脱离母亲的,母女俩共同生活.这个家庭不需要男性参与.男性都被排除在外了.外婆临死之前还不忘给女儿扎一刀:蒂蒂“妈妈,我爱你,我们都爱你.我也知道你一直在尽你所能地爱我.”蒂蒂妈:“是你,一直让我爱不起来.”蒂蒂妈对女儿是心理上的抛弃.精神上的虐待.而蒂蒂对吉普西就是:身体 精神的控制和虐待,但是一直在对女儿说:妈妈永远爱你.一边女儿体验到了蒂蒂内在受伤小孩的全部感受,加倍的感受,另一边补偿自己在母亲这边的缺失.如果说外婆对蒂蒂的做法变态指数,满分十分,有五分.那么吉普西体验到的就是十分.完全地扭曲.蒂蒂在母亲那里是自恋严重匮乏,没有自信,没有被爱.如同母亲折断了她的翅膀.以爱的名义控制与剥夺.完全寄生在女儿身上.所以升级了.一代一代的问题不处理,后面自然会升级.因为受伤害的感受在叠加.(吉普西本人)如是以爱的名义的控制,该如何反抗?妈妈确实以生命在为自己付出,妈妈确实爱自己啊.这就是无数的吉普西所感受到的.这是最可怕的.我的妈妈为我付出了一生,如此沉重的“爱”,我要如何回报?我如何能够远走高飞与背弃?很多患过抑郁症的人有时会有这种想法:我如果死了,留着我爱的人在这世上受罪,死了就不受罪了.[我最爱的妈妈,我不舍得你活受罪,活着已经如此痛苦.我不忍你看到这个真实的我,你无法接受的,令你生不如死的.我还想要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我还想要活一回.但是,我舍不得你如此痛苦,也面对不了你对我的指责,我无法承受这种愧疚感和沉重......]不论内心的感受如何,潜意识,会反抗.能量守恒在情绪情感的能量中也是适用的,大约是我们都是来自大自然,本身心灵与肉体就承载着宇宙的秘密的缘故.之前受过多少的伤害,压抑了多少的情绪.若不是指向自己,便需要指向外部.每个孩子天性都深爱着自己的父母.若非有因,绝不会伤害自己的父母.一般是,如何被对待的,往往也就,长大之后会如何对待对方.所以,不需要对孩子洗脑:父母(妈妈)有多爱你.如何对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便会如何对你.那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不需要强迫自己的.而强迫自己的人,往往可以做得到给钱,但是,见不到人.潜意识的行为,在表达感受.正如小的时候,感受被忽视,情感很受伤,但物质是被满足的.正如,有的人知道,我可以更多和父母表达爱,可是为何就是说不出来,为何就是不想说.因为,不愿意啊.心,在反抗你的脑子.感受,在反抗理性.而感受,总是来帮自己的.能表达能反抗总是好的.因为如果不是,那股能量就只能指向自己,如此自己需要承担更多的痛苦,比如说抑郁,比如说强迫.母亲的付出是巨大的,但大多数母亲对孩子是很自私的.像吉普西的妈妈的这种母亲,有一位来访者曾如此形容其母:那是只吸血的虫子,你生来只是被架在那里,被吸血被吸干.有些人是看不见的,只能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这种做法.转嫁自己曾受到的伤害和痛苦.若说什么能够拯救自己,那就是自己的感受.与感受连结,感受会告诉自己,灵魂真实的模样,并且指引出一条自我救赎的路.这条路,我认识很多人,都在走.本文版权归作者默默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