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武汉日夜状态:正片年代:2021
主演:田定远孟宪明杨莉苏洁更新时间:2024-01-01 14:25:16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900万武汉人与来自全国各地医疗系统及其他行业的一线人员,一起打响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武汉日夜》内容来源于从疫情开始,武汉当地三十多名摄影师在抗疫一线持续拍摄数月,多达数千小时的素材之中。影片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及病患为主线,以深夜运送孕妇的志愿者为辅线,展现与疫情抗争、与死神决斗的动人故事,…
武汉日夜如果没有疫情,曹金玲的剧情片处女作《莫尔道嘎》将会在2020年登陆院线,她也可能会出现在国内外的影展之中,并且为下一部影片创作做准备。但,没有如果。疫情,让大家原来的生活轨迹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2020年四月的一天,当出品方跟曹金玲说,有一部关于武汉疫情的纪录片希望你做导演的时候,她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了句,让我先看看素材吧。当真正决定做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曹金玲带着团队的小伙伴在顺义找了一间四合院做为工作室,没日没夜的去观看那些从武汉前线发来的,最新的素材。无数次因为里面的镜头落泪。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描述《武汉日夜》,导演给的词是“陪伴”,这是一部舍弃宏大叙事,以小人物视角出发,在武汉日日夜夜之间发生的亲人之间、医患之间、陌生人之间陪伴的故事。凹凸镜专访了《武汉日夜》编剧/导演,曹金玲,听她讲述影片背后的故事。纪录片要承载个体情感记忆|专访《武汉日夜》导演曹金玲采访:张新伟编辑:张劳动凹凸镜DOC:你每天要看这么多素材,大概一千多小时,那你是怎么把那种负面的、比较压抑的情绪削减掉的?曹金玲:我情绪最压抑的时候,是还没进入这个项目之前,那时候武汉的很多报道,有一些关于个人境遇的东西传过来,那是最压抑的一段时间。后来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当时还问了我上部戏的监制廖庆松老师的意见。廖桑说,不要了,你现在心情这么沮丧,如果你再做这个片子就沮丧到地板下面去了。我说如果做这个电影,也许也是一种间离。他说对尺度要有很好的把握,避免太多主观情感的投射。所以后来我开始创作的时候,尽量不让自己情绪上太过“投入”,尽可能客观的呈现当时的情境和人。在我进入前,片方已经做好了大部分的素材的transcripts(文字记录),特别厚。我们分两步走。一方面我先过transcripts,捋大结构。同时把导演组分成三组,一帧帧过素材。那时候,我们为了怕疫情反复,万一隔离耽误工作,就集中在郊区一个小院里面,早中晚吃饭时都会沟通一下各组素材情况,隔几天集中看一下各组挑出来的素材。我在过transcripts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大的结构就已经形成了,但没有和大家讲。等各组素材都过完了,我们再集中,一同确定选中的人物和情节。在5月底就已经形成了大情节线,就知道我们大体的人物、我们大致的走向、我们影片承载着的内在的意义,其实就都有了,那时新拍的素材也在源源不断地过来,我们随时看、替换、补充。援鄂医护人员防护服上给自己打气的话语六月份的时候,剪辑指导黄子墨在筛选的有效素材线基础上进行剪辑,我开始逐一过素材。大的结构我心里有数了,我不会完全沉浸在素材里面出不来。一帧帧看素材的时候,选择的标准还是很明确的,比如说这个人物线是不是够完整,比如说这个画面它本身构不构成电影视听语言。有的是完全没有这个基础的,我们就先用排除法排除掉。我们导演组这边也在做纸上剪辑,然后再线上剪,形成一个三小时初版,子墨那边也出来一个版本,一直到这里都还是很顺利,后来精剪过程,就非常纠结。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你想间离,其实还是有办法的。创作时间紧,有明确而理性的挑选标准,素材过得比较快。加之我们两位剪辑指导李博、子墨是专业的纪录片剪辑师,我的两个副导演也是纪录片导演,他们是比较克制冷静的。但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冷静。副导演给我讲素材的时候,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我们那个团队因为大家日常吃住在一起,也很亲近,也并没有太刻意去隐藏自己的情绪,有时候抹个眼泪,有时候也会嚎啕一下。护士长整理逝者遗物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是在7月底,那时候我们大概出了3、4版,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要删,舍不得。一方面精剪,就是不断来回一遍一遍过。有些很撕扯的画面,来来回回看,因为你总要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剪辑点才行。第4版从情节上来说,并不是那么能够像现在这一版能带得动人。我们在那一版情感投射蛮大的,那一版完了之后,我自己觉得都进行不下去了,会很烦躁。面对不同的意见很焦躁和抵触。我们总制片人李玮总人很好,她说你去休息一段时间。我们做这个片子其实时间还挺紧,当时还是希望能够在年内就上线。但那时我们全员休了一周左右时间。我去了拉萨。凹凸镜DOC:2020年夏天的时候,感觉已经已经没那么严重了,没想到后面有一些反复。曹金玲:那时候倒不是对于疫情本身的压力,看了那么多素材,对病毒反而不惧怕了。当时的压力还是剧中人物带给你的种种,就觉得特别的不舍,尤其当剪辑时,需要舍弃一些人,你就觉得他说经历了这个还不值得放在片子里,但时长和结构的原因,不得不舍弃,就很难受。我们还是想围绕着生死线来创作,比如说像在社区里工作的也有很好的故事,完全舍弃掉了。有些人前半段极其感人,后边跟着跟着就跟丢了。还有的偶尔抓拍了一下,这个人无前无后,就那么一个镜头,那个镜头就特别抓人。我在去拉萨之前我放了好多在片子里,那个版本基本上不是按情节按人物来跟的,完全是跟着情感,这种只出现一次的这种我们在剧情片里叫strayboy(游兵散将)的这样的角色,我就特舍不得。但呈现出来,就很散,没有主线人物,试映时观众跟不住。大都舍弃了,留了少少一部分。疫情期间,在武汉诞生的婴儿我举一个例子,就是现在影片当中的一个蒙太奇:一些人他们在医院外面输液,有一个老妇人恍恍然奔走,边打电话边哭,就一个长镜头,那个老太太的镜头就只出现了一次,也不知道她在给谁打电话,也不知道他在说啥,但她整个呈现出来的状态,让我特别触动,我每次看到都是很难受,在疫情、灾难铺卷而来的情境下人的无奈、无望、无语都在,我就很想抓一些这样的东西放进来。
涂盛锦曹珊夫妇睡车里凹凸镜DOC:如果没有疫情,你跟《武汉日夜》或者跟纪录片可能不会发生那么密切的关系。你本来的人生轨迹是什么样的?曹金玲:我原来只做编剧,对写作很有兴趣。因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就想我自己有没有机会去做导演,后来去美国学了一段时间。回国后两年时间拍完处女作《莫尔道嘎》,疫情期间做它的后期。一直到3月份,我们才完成了送审版,就想那疫情结束了就忙它的上映,上映完了之后有机会就再拍别的。我其实没有想过会做纪录片,我对纪录片不是很懂。凹凸镜DOC:所以这次《武汉日夜》出品方找到你是一个什么契机呢?曹金玲:是因为出品方看了《莫尔道嘎》。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刚刚剪完,就找一些业内人士来看看有没有改的空间,他们看完后,就和我对接《武汉日夜》具体创作事宜了。凹凸镜DOC:疫情原因,片子的路演也没有去到外地是吗?曹金玲:我们没有路演,我们的首映也不是一个传统的首映。在电影博物馆里面做了一个首映礼,跟武汉那边实时互动。武汉那边还看了电影,我们片中很多人物都去电影院看了。那天是全国的点映,三百多场,那天晚上,很多影评、观影感受就出来了。1月22日,我们首映,因为北京大兴疫情刚起来,我们当日只有两场主创亲友场,24号是我北大校友专场,我就参加了三场映后。不过23日很特别,那天有很多同行包场,我们做直播,我在演播室里看到各地电影院里,观众时时看电影的状态,很特别的体验。之后也有观众的现场采访。《武汉日夜》首映礼凹凸镜DOC:大家的反应是和你想象的一样吗?曹金玲:差不太多。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各种艺术样式皆是载体。我看网上的评论,大家触动的点,提出来的问题、不足,我们大致预想到了。凹凸镜DOC:网上评论很有意思,观众以为一个官方背景的纪录片会拍成宏大叙事,没想到是这样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片子,就会有个反差。曹金玲:在全国点映前,有请很多业内人看片,那个时候还没有最后定剪,还想听听他们的意见,看有没有什么调整,他们看片的时候反馈都蛮好。有影评人、媒体人,也有B站的up主、豆瓣的朋友,他们观影完了都写了简短的评论,是我看到的第一波关于影片的评论,不少人说了和你一样的感受。可能是大家因为对于片子的预设不一样,影片这样的呈现得到了更多的关照和支持。凹凸镜DOC:制片方或出品方定下来的调子,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意见统一吗?曹金玲:我们4月17号通的第一个电话,在这个电话里就谈到这个问题。有两个共识,一是影片的人物为普通人;二是重在陪伴,我们总制片人李玮总当时对素材非常熟悉了,电话里跟我介绍时,时常哽咽难言。李玮总提出这个陪伴,除了亲人之间,还有医患之间,还有陌生人之间。我了解到,是以个体情感体验为先的、以普通人物为切入点的,这也是我关注的地方。我们在一开始便有这个共识。30位摄影师,从1月拍到4月,积累了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后,开始创作纪录片《武汉日夜》。凹凸镜DOC:导演的人生轨迹是什么样呢?曹金玲:我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大概有6年的时间是在戒毒所当警察。后来我就调到了市局政治部,在宣传部门做了很多警察文化工作,跟舞台剧相关,感兴趣后考了中戏读博士。读完基本上就开始全职写作了。在戒毒所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能比你面对吸毒人员更能够知道,人性的边际在哪里。我曾经有过做纪录片的想法,就是在那会儿。我们天天面对那么多的想戒毒的人,他们的那种境遇,特别难。戒的过程中,无论是身体和心理上的那种痛苦,自我冲突、和解都太尖锐了。现在我们也有个戒毒的公益组织——一线希望,这十几年的发展,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太值得记录了。
李青儿夫妇接到小企鹅凹凸镜DOC:您觉得《武汉日夜》里最主观的或者最有导演意图的想法在哪?曹金玲:最有导演想法意图的是全片的结构吧。可能一般的观众看不到,但是从事我们专业的会看到,《武汉日夜》在结构上非常工整,在第几分钟要进入“攻击点”了,在第几分钟进入第二幕,到我们影片的中点,是否拥有全片情绪的次高点?第二幕结尾孕育的新希望是什么?这都是剧作上的说法,到最后的结尾经历了这一切的新人物回到旧世界是个什么状态,这些方法我用了很多。尤其是做群像电影的时候,怎么去跟住人物,是需要架构的。影片像是件毛衣,内在的编法,是有规律的。我觉得我主观的东西都放在这里。剩下情感的部分、人物的部分,还是非常尊重最本真的状态。凹凸镜DOC:这个结构架构是什么时候定几月份。曹金玲:基本上进入一个多月就定了。在PAPERCUT阶段,当时一个大的黑板上面,三幕八个序列十五个节拍点,我们把所有重要的挑选出来的都做成卡片,不断地去试各种可能性。凹凸镜DOC:是一个纸上剪辑的感觉。曹金玲:对,就是做纸上剪辑,我们再过来就是跟出品方沟通的时候,我们直接拿大黑板去沟通,可能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线,A线是谁,B线是谁,再具体到粉色的是谁,绿色是谁,如何交织、如何铺设和回应,等等。《武汉日夜》后期阶段凹凸镜DOC:说到10月份补拍,其实我很好奇,不是因为片子素材什么样,为什么会为什么会有一个补拍呢?曹金玲:其实不算补拍,应该算是追拍,把片中人物现在的状态拍下来。开始是没有追拍的打算的,九月底基本定剪了,影片已经蛮完整的了。之后制片人提议说,要不你去武汉一趟,去感受一下,万一要是有什么新的感受?能够剪辑更好呢?我想能拍就拍一些,也很挂牵现在他们怎么样了,像是
石长江老人,最初丧失了自主呼吸,在七十一天后奇迹般醒了过来,康复得特别好,我还蛮想知道,他是否听得到录音机里孙子孙女的声音?我就说那就去拍一拍,带着纪录片拍摄的小团队去了。每天出去拍啥都不知道,也不做预设。这样的拍摄还有很有吸引力的,就是拍着拍着总有惊喜。拍剧情片,做好剧本、做好分镜、做好排练、都准备就绪了,开始拍摄,一条一条,力求最好;拍纪录片,是从零开始,在拍摄现场一点一点累积,总是有意外收获出现,还是很新鲜、有趣的创作体验。《武汉日夜》剧组在石长江老人家凹凸镜DOC:有没有想把《武汉日夜》做成剧集式的,放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呢?曹金玲:疫情相关的,都不想再做了。病毒快消失,一切快恢复正常,大家该干嘛干嘛。援鄂护士
田定远凹凸镜DOC:结尾曲《你真好》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曹金玲:这首歌在影片中出现的位置,希望大家看到这里的时候,情绪上得以舒缓,有一定释放。我从剧作上考虑有这个诉求,希望大家不要闷闷地走了,希望大家的情绪如江水一样缓缓释放出来,走出影院的时候,心里是稍微舒服一点的。这首歌是常石磊在5月份的时候写的,他在疫情当中的,有时会听到什么或感受到什么,就写一段。有一天,他凌晨一两点,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我看见了。他弹琴,唱《你真好》,旋律简单,词也简单,但这首歌就特别打动我。我是觉得,“你真好”这是最简单的话,好像我们日常的白开水一样。但是你忽然发现,疫情来了之后,我们以前所最不在意的那种日常的生活变得那么的奢侈和珍贵。后来定了周迅来唱,她唱的时候,还没有看过片子,我们给她看了结尾的片段,还是很感触的,录的时候她就掉眼泪。录完之后,她就找机会就把片子看了,后来我们俩见面的时候,她跟我说,她说你看像这样的纪录片是任何剧情片比不过的,太真实、太有力量了。常石磊紧接着那首歌,格局更大一些,它是探讨生死,爱所有的所有,去放手所有的所有。我就想前面那首不要大,落在陪伴。周迅献唱主题曲《你真好》凹凸镜DOC:给人以希望。我感觉是一个女性导演很温馨的东西呈现。您觉得在当下就是说包括疫情这种反复,纪录片的角色在哪呢?曹金玲:在整个的创作的过程中,我就把它当做了是一部电影,尊重和遵循电影的创作规律。纪录电影的话,真实是他的生命,这个是最重要的。在疫情当中,新闻、历史记录呈现的是数字性的、事件性的这些东西,作为艺术样式之一,我觉得纪录片要承载的是个体的情感记忆。我们在选取素材的时候都会落在每一个个人的身上。你说纪录片的角色是对抗遗忘,我觉得这个事件本身只是个情境,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情境下,人在心理上的那种境遇和走过的情感旅程。志愿者
王紫懿夫妇凹凸镜DOC:清明节武汉全市鸣笛,为什么没有放进去呢?曹金玲:创作之初,我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关于疫情,大家已经看了那么多的新闻了,为什么要让观众到影院来看这样一部纪录片,这个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在整个创作期间,一直提醒自己。前两天我看尹鸿教授的影评,说“《武汉日夜》作为一部纪录片,不是事件的自然主义日记,将焦点对准了事件中的人,表现人在这种生死未卜的境遇中的担忧、恐惧、坚强、担当......过去我们在新闻里看事,现在在电影里看事件中的人。”回到最初,这也正是我们主创团队选择素材的标准吧。关于导演:曹金玲,电影编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博士,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电视剧编剧代表作品:《拯救—戒毒所日记》。电影编剧代表作品:《我的早更女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七十七天》等。2019年编剧并执导影片《莫尔道嘎》,影片入选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制片人工作坊。关于影片:导演:曹金玲编剧:曹金玲主演:田定远/
孟宪明/
杨莉/
苏洁/李青儿/曹珊/涂盛锦/王紫懿/
王震/
李超/
王枫娇/
左双贵/石长江类型: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2021-01-22(中国大陆)片长:95分钟又名:DaysandNightsinWuhan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900万武汉人与来自全国各地医疗系统及其他行业的一线人员,一起打响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武汉日夜》内容来源于从疫情开始,武汉当地三十多名摄影师在抗疫一线持续拍摄数月,多达数千小时的素材之中。影片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及病患为主线,以深夜运送孕妇的志愿者为辅线,展现与疫情抗争、与死神决斗的动人故事,这些“平凡人”在疫情面前不舍昼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共克难关。所有的至暗时刻,心中总会有光。所有的天方夜谭,都抵不过事在人为。所有的微不足道,都蕴含生活的力量。疫情之下,武汉的日夜,不止空旷的街道,还有努力生活的身影,更有“破茧而出”的新生,他们无所畏惧,迎接阳光。在这座英雄的城市,900万人将继续迎来一个个清晨和黄昏。他们的面孔,模糊又清晰。他们的名字,普通又独特。他们的生活,平凡又有份量。图片由片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