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好,请调整预期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19 01:06:33人气:0
敦刻尔克[原声版]

视频敦刻尔克[原声版]状态:超清年代:2017

主演菲恩·怀特海德汤姆·格林-卡尼杰克·劳登哈里·斯泰尔斯更新时间:2022-09-28 19:54:08

故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初期,40万英法盟军被敌军围困于敦刻尔克的海滩之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 英国士兵汤米(菲昂·怀特海德 Fionn Whitehead 饰)在逃离海滩的过程中相继结识吉布森与亚历克斯,同时民用船主道森先生(马克·里朗斯 Mark Rylance 饰)与儿子彼得、17岁少年乔…

---9/2敦刻尔克已经上映了,这篇短文收到了很多的阅读,我也收到了各种回复和私信,有支持的也有谩骂的。因为当时写的时候大陆还没有上映,所以没有剧透和具体的介绍和分析。但为了回复一些问题和自己记录之用,(准备)写一系列的介绍文和分析。感兴趣的可以戳第一篇《由敦刻尔克所引发的关于谢泼德音调,电影音效与电影音乐之简短介绍》---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若不喜,请点击没用,请留言反驳和他人交流。请不要留言/豆邮私信谩骂!对于不理智的部分粉丝,请不要让你们偏激嘴脸代替了整个粉丝群体。其次,感谢回复这篇文章的朋友,截止到7月26日,我尽努力回复了许多留言。但囿于时间精力因素,我不会再进行任何回复。我想重申我的观点:我推荐观众去看这部电影,但希望大家调整预期以避免出现心理落差。我个人的评分是三星半,7分,这个分数对于我个人而言已经属于不错的评分了。因为没有上映的关系,所以这篇短文没有涉及剧透,也就无从谈起具体层面的故事表述。下面的留言中也有许多不错的补充和想法,感兴趣的可以翻翻看。imax70mm格式在香港没有,所以我无法比较70mm与其他格式的区别。之后不会对这篇文章进行任何私信和留言回复了。---以下原文,未做修改---不含剧透,放心观看(HK-UAIMAX非70mm,三星半)关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Nolan,以下简称诺兰)是如今好莱坞的扛鼎导演之一。而除了导演制作人等身份,其对于动漫改编电影暗黑化的推动和几部优秀话题之作,使其多了另一重身份——“明星”。而正如现在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明星建筑师”(starchitect)这一概念一般,对于“明星导演”的讨论已经超过了其作品文本本身而形成了对这个人设的讨论;简单说,也就是其铁杆粉丝和反对者之间的尖锐对立。但这种对立是观众之间的选择,囿于观众的电影阅历和个人体会各不相同,导致了对诺兰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但在羊群效应和集群效应等多重影响下,观众评价趋于两级。其中狂热粉丝占据大多数,而对于稍有微词或者提出异议批评的观众和影评人,往往面临着各种指责。这种情况在imdb,烂番茄,豆瓣等国内外各个平台都有出现。但桎梏于篇幅,粉丝分层化和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不在这篇短文讨论之列。但在学术界和专业影评界1,对于诺兰是有一定共识的。简而言之,诺兰是一位优秀导演,用商业片的形式推广了多种电影技术的发展,但距顶级大师仍有一段距离。其对于好莱坞产业的推动是大于其对于电影史的推动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去观看敦刻尔克会有更好的视听感受,因为摆脱了隐约的“朝圣”观感,也不会过分的“居高临下”。对于普通观众,调整好预期,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相对紧凑的时长,震撼的(甚至有些不节制的)配乐,历史的根基,演员的颜值,都值得票价。但敦刻尔克距离大师作品还有距离,过分的推举只会适得其反。关于评分很多观众观感的落差往往来源于评分之高和实际作品之间的差距之大。这和现在的主流评分系统的体系有关。具体可以阅读王伟老师的“初始锚定”与“算法正义”——美国电影网络评分机制与电影产业一文简而言之,现在广泛流传在外的烂番茄和meta高分具有一定欺骗性。比如烂番茄只有“好”“坏”番茄两种,那么较好(70-80)的影片得分往往会高于这个幅度,因为大家都直接给的“好”番茄(100分)。如果仔细阅读每一位的番茄评语,就会发现很多人在承认缺点的同时也给了好番茄。而imdb一向是诺兰粉丝的阵地,曾经因为诺兰粉丝给作品刷分争夺第一而导致了教父从第一名的位置被拉了下来(肖申克的救赎渔翁得利,登顶第一)。而豆瓣的评分体系,看看那些上映前就五分预定,年度好评的打分就可以一窥几分了。虽然个人认为现在的敦刻尔克评分较高,但对于这部作品,对于导演,这部片子对于普通观众仍是推荐的。因为他代表了现在好莱坞的一流制作水准。这种制作包括了从立项到上映宣传的各个流程。这种专业化顶级化带来的视听享受是不能被忽视的,但这并不代表一部作品是否优秀。关于评分和整体评价,套用MattZollerSeitz先生在rogerebert专业网站上的最后几句(三星半,注:rogerebert网站满分四星,三星半类似80分):“IfsomebodyweretoaskmeifIlikedthisfilm,Iwouldtellthemno.Iloathedpartsofitandfoundotherpartsrepetitiousorhalf-baked.But,maybeparadoxically,Iadmireditthroughout,andhavebeenthinkingaboutitconstantlysinceIsawit.......Itdeservestobeseenandarguedabout.....”“如果你问我是否喜欢这部作品,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甚至厌恶部分并且认为一些部分重复夹生。但自相矛盾的是,我又整体化的欣赏它,并在看完之后一直思索着这部作品....它值得被观看被讨论.....”DunkirkReviewbyMattZollerSeitz,RogerEbertWebsite关于影片(以下为自己观点,不喜可以直接关闭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复杂精彩的背景设定一直是诺兰的标签,架空的环境和特殊设定给予了其自由创作发挥的空间。但这一点也往往遭到诟病,因为大家往往迷惑大家喜欢的是这部作品的涵义还是其发生的设定场景。但基于历史的本片脱离了复杂的设定,而不得不去聚焦于一次相对其以往作品而言简单直接的故事,且故事的结局是确定的。这就暴露并放大了其在以往作品中的缺点,即视听语言上的累赘和不时的乏味。虽然片长的缩减使结构更为紧凑,但仍能感到影片前后两部分的节奏差异,以及多线之间营造时间差异而形成的观感差异。故事简单的化另一缺陷是使诺兰丧失了其玩节奏玩剪辑的特色。诺兰在叙事剪辑上一直都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会让观众有一种敬佩感。但为了不疏离观众,诺兰会在以往的复杂叙事中不断的提醒观众现在的时间线是如何如何的,比较直接的做法有黑白色和彩色的直接对比,动用小物件来确定时间线等。而不同故事线最终有机的结合一起形成一个wow的结局。但敦刻尔克这部作品的性质和结尾的确定性导致诺兰没有办法拍的复杂。虽然仍是多线,但这种转换因为频次的问题而在后半段有些失控失去了韵味。而结尾的固定性也就无法形成共鸣。另外想提的一点是配乐。配乐的水平一流毫无疑问,在剧院轰隆隆的震人耳膜,但实在有些不节制。对于配乐而言,歌舞片,恐怖片和战争片一直是其大展拳脚的阵地。比如经典恐怖片惊魂记中大量的不和谐音和固定音区的使用使恐怖氛围陡升;歌舞片就更不用说了。但汉斯季默的配乐这次真的喧宾夺主了,故事没有被配乐烘托而是被抢了风头。但换个角度,这也体现了故事张力的不足。当然,敦刻尔克仍旧是一流的制作,好看的。其对于产业的推动意义(战争片的回潮),对于导演本身的意义都不应该被忽略。这也是很多五星影评的考虑范畴。但回到电影本身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些鸡肋了。缺点说了一些,优点就不说了,一向的大环境主旋律。相信不少粉丝都会撰文为敦刻尔克喝彩的。但对于普通观众,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糕,调整预期是打开的最好方式。推荐m大和刘起老师的两篇文章,写的有理有据克里斯托弗·诺兰:庸俗的天才?bymagasa《敦刻尔克》之前,评评诺兰吹和诺兰黑谁更有道理?by刘起1.泛指涵盖于filmstudies之下的学术研究和刊物影评,不含imdb,烂番茄,meta,豆瓣等大众评分体系本文版权归作者ParkerLi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