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正发生。2021年9月6日,在7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一名影评人因电影尺度过大而晕倒,并被救护车接走进行治疗。那一部“尺度过大”的影片正是由女导演奥黛丽·迪万执导,改编自法国作家
安妮·艾诺的自传作品——《正发生》,电影情节聚焦在60年代的法国,在这个堕胎还是违法的年代,仍是一名学生的安妮的一次堕胎经历,用极致的写实呈现了堕胎给她带来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伤害。如何来描述这一部电影?逼仄、窒息、渺小、无力。在大多数堕胎题材的电影中,很少有一部像《正发生》一样,用摄影机跟随着女性的视角慢慢深入这场关于只有女性会经历的生理之痛,一点点扒开社会和宗教虚伪的外衣。冰冷的摄影机凝视着女性的身体,见证着倒计时下女性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逼仄狭小的影像空间营造出了独特的生理质感,
让屏幕之外都弥漫着一种窒息感,让人说不出一句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性被折磨着,只能看着虚弱的女性等待着医生关于“自然流产”与“非法堕胎”的审判。坐在屏幕前的我们就像是被“捆绑”住了,被迫去经历了这一场疼痛,不,准确说是三场。权威代表伪善的欺骗,医生用稳胎的药欺骗着绝望的女学生;走投无路下的自虐,女主用烧红的铁棍深入子宫内部;待宰羊羔的命运审判,躺在用简陋的床搭建起的手术台,没有麻药,禁止嘶吼,她最终虚弱地像一只垂死的羊羔躺在手术台,强撑着意识等待着医生的审判。即使没有给太多的空间给男性,仅有的几个镜头满是男性的虚伪、恶心,在逼仄的镜头里满是弥漫着男性的冷漠,毕竟大多数男性或许永远都无法理解这种疼痛感。即使影片最后,女主作为幸存者继续了学业,但仍旧让人感受到这个时代下女性的渺小与无力。当阳光撒在女主的身上,我感受不到希望,只觉得未知迷茫。尝试以女主怀孕为理由发生性关系这部电影没有将男女摆在对立面,但是这部电影又足够的尖锐极端。它是关于女性的也是关于政治的,它直白的令人生理不适的画面不仅仅只是讲述过去女性的痛苦,更多的是让男性感受女性所遭受的生理之痛,更多的是告诉世人这一切仍旧——正发生。电影本身或许并没有多出彩,可以说它平庸,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这个时代,正发生。这个时代女性仍旧没有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利,我们仍旧能够看到生育八孩的荒谬新闻,我们仍旧能看到那个号称“人类文明的灯塔”的国家部分地区仍旧禁止堕胎。在这个男权社会下,“生育”成为了“梦想”的对立面。女主在电影中说到:“因为这是只攻击女性的绝症,无差别地把所有人变成家庭主妇。”为什么这个延续人类文明的自然生理现象会令女性如此抗拒?是因为那些虚伪的带有政治目的的宗教不允许女性意识的崛起,用“文明延续”,用“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绑架女性,用女性的身体满足一时私欲,用家庭和孩子捆绑住女性的自由,用生育来压抑女性以便于自身地位的稳固。这一切都关于政治,关于宗教,关于人的劣根性,可是都无关于女性的权利。这百余年的女权运动到底要追求什么?在这条道路上,女性获得过形同虚设的选举权,女性在自我认知中迷失过,女性也在女权运动中成功过,失败、迷失、成功那么曲折的道路都走过来了,可是仍旧没看见这条道路的尽头。女性自始至终要求的无非就是能够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不论为生育的工具,不被当作满足男性性欲望的商品,不被当作政治的工具。可是这个简单的愿望面对的却是没有尽头的道路。我不想女性这个词被消费,我也不想女性被政治所利用,我更不想女性这个词被赋予太多意义,我只想女性就是女性,不必依靠任何物质存在也不被任何物质利用。但是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女性到底能怎么办呢?我厌恶那些每日沉浸于网络世界的“女权”,我只觉得她们每日的抱怨,每日的骂战,挑起对立是多么可笑幼稚。她们根本没有在乎女性到底在遭受什么苦难,她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为宣泄,为流量,为前途。她们那些反抗的语言是多么的无力,只会呐喊而从不在现实中行动是多么空洞。回到电影,女主在面对意外怀孕她一直是冷静的,勇敢的,即使这一切只有她一个人面对,因为她心里有坚定的目标——学业,她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并愿意为之抗争到底,一寸一寸的争取自己的权力。女性的痛苦不需要招摇的艺术来证明,只需要你一颗能够安静地能够完整地这部电影的心。我总认为这部电影不需要过多的解读,如此简洁的电影不需要过多的镜头语言解读,只需要坐在屏幕前看,就能够明白。我不认为我这篇文章传递出什么思想,甚至可以说是废话一堆,我只希望这能够成为一个媒介。它能够在这个满是黑暗的世界里,用自己的坚毅去点亮这条女性之路,唤醒那些被封锁在主旋律之下的奏鸣曲,不管这个时代有多糟糕,但自由不死,欲火不灭。尼采说:“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他们感到我们渺小,是因为他们无法飞翔,而我们在飞升。祝福所有女性!(豆瓣首发)-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