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吴承恩与西游记状态:第46集年代:2010
主演:六小龄童马苏石小群孙涛更新时间:2023-12-14 14:02:05
剧中,主人公吴承恩大巧若拙、崇尚公平、风流倜傥、诗文书画、千古一绝;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西游记》人物,与剧中原始人物形象交相辉映;丰厚奇绝的神话、梦想、侠游与斗胆风趣的艺术体现款式、现代高科技的立体体现手法、极大地扩大了天上人间的特殊想像。明朝嘉靖年间,江苏淮安山阳县被嫡小吏吴悦携子前往花果山云台寺,与故人普因和尚攀谈期盼儿子吴承恩可以读书当官、荣宗耀祖…
进入了义务教育时代,国民识字率飞速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学创作门槛的降低,现在但凡是个人就有靠文字当饭碗的念头。然而识字离写作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这里面不仅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对创作者本人的能力要求也是极高的,但凡是跟文字有关的东西,搞创作的人就要高度紧张起来,半分马虎不得。我为什么在剧评前写这么一段话?因为此剧对优秀的小说创作者的工作状态存在极大误解,剧里的
吴承恩,每每遇到一件事,就把它当成灵感写进小说,最夸张的就是那个友人牵来一只长着六只耳朵的猴子,吴承恩就以此为原型写出了六耳猕猴。单凭这个桥段就暴露了一个问题,编剧很可能没看过原著西游记,或者就算看过了,他也没读懂西游记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里安排个六耳猕猴。优秀的小说创作者是以怎样的工作状态来工作的呢?首先就是构思工作占了创作历程的大部分时间,能写出不错故事的作者,本身的阅读量和阅历都是很丰富的,一部分人还要根据自己想要写的内容寻找资料来进行查证,以免故事和事实产生出入,难以令人信服。像西游记这种涉及佛教,道教,历史,民俗故事等错综复杂内容的小说,作者的文化底蕴一定是异常丰富的,各位可以想一下,古代的书籍印刷量并不如现在这般丰富,想写出西游记这种故事,作者这一生要不然就是在读书,要不然就是在找书的路上,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必然是在书房里度过的,当然我要说,西游记作者读书的目的不见得是为了写西游记,而是兴趣所然,只不过在他后来写西游记时,他一生所累积的知识发挥了作用。构思的过程是漫长的,成文的过程却是很快的,作者每天挑一段时间,持续写作,要不了多久一部小说就会截稿,最多会在截稿后改一些错别字,语病,润色一些句子。好的文章一定是下笔成章,行云流水,中间要是阻塞了,说明作者可能连自己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怎么表达都不了解,更不用说写出西游记这种位列四大名著的小说了,而电视剧里说吴承恩从年轻开始写,写到白发苍苍,这怎么可能啊。所以各位明白电视剧里的问题出在哪了吧,吴承恩不可能成天四处闲逛跟纨绔子弟作斗争,批判皇帝,跟奸臣作对,跑到北方去吓唬蒙古人,也不可能只靠身边发生的事来找灵感,要不就是把自己带入成一只猴子来写作,好的小说是积累来的,不是意淫来的。像电视剧里那种方法写作,写出来的要不然是小白文,有点天赋写出来的顶多就是网文的平均水平,不可能再高了。编剧这么写,上到文学大家,下到网文小白,全部黑了个遍,编剧不懂怎么写小说,他才会觉得吴承恩就是这么写的,才会这么编。此剧的问题当然不止这些,比如严嵩和嘉靖皇帝,那是何等样人啊,在剧里被写的如此之蠢。更不要说西游记作者是谁尚存争议,记载吴承恩生平的史料也是很少的。还有一些解释不明白的玄幻内容,比如
孙悟空突然从石碑里蹦出,确实的把纨绔子弟吓晕了,能出现这样的桥段我们就要问一句,这部剧是基于现实的历史人物传记,还是基于神话的传奇故事?吴承恩的幻想里可以出现玄幻色彩,可现实里就不能这么写。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啊六老师!本文版权归作者魔术师索洋君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