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观后感——公私不分的“英雄”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16:26:34人气:0
焦裕禄

视频焦裕禄状态年代:2012

主演李雪健李仁堂周宗印田元更新时间:2021-11-27 00:19:05

1962年冬,焦裕禄(李雪健)被派往灾荒严重的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第二书记,眼见街上成群结队的乞丐、纷纷逃亡外地的饥民,他心情十分沉重,下决心根治长期困苦兰考百姓的风沙、水涝和盐碱“三害”,不久,他在多次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治理“三害”的方案。但他深入群众的工作方式招致县长、县委副书记吴荣先(李仁堂)的不满。 升为县委书记后,焦裕禄不顾肝脏经常胀痛,…

焦裕禄》观后感——公私不分的“英雄”原以为是部新片,开看后才知道是十多年前的老片,依稀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应该看过。当时被感动得泪流满面,现在,心里感慨万千,眼泪是想流却流不出来了。是我变了吗?还是现在的环境同儿时已经不一样了?都是,又都不是。有些已经变了,有些却没有变,正是这些没变的东西,让我尤其感慨。现在正流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可以想见高层领导心里的焦虑正浓,为当下社会官与民、政府与群众高度紧张的关系。政府的腐败只是一部分原因,毕竟,普通大众是无法直接看到隐藏在权钱交易背后的腐败的。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与民争利。政府有钱,国家富裕,大部分老百姓却不能分享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活条件的同等进步。资源有限,官民间一种竞争性的关系,而且竞争规则是政府单方制定,老百姓不满的情绪在各种情境之下爆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了。十多年前,政府将焦裕禄拿出来,当成所有党员干部的榜样,激励我们的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学习。那时候的党员干部受到的教育是一种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甚至可以说其思想是狭隘的,被局限在一维空间里思考,简单认为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领袖的话都是对的。其实,他们心里对国家的定义并不明晰,没有国民意识,也并不知道公民的责任与权利范围到底在哪里,没有独立思考的可能。那时候的优秀干部被要求只知有国,不知有家。可是,像范仲淹这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胸怀,不是普通人可以达到的境界,范仲淹也是经过长期儒家文化熏陶、经过对自己近乎严酷的自我修炼才达成这样境界。拿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普通干部,必然导致一种畸形的发展,人性必然被扭曲。于是,我们看到焦裕禄忙碌得照顾不到孩子、妻子,他所有的时间全部贡献给了工作,说得伟大一点是贡献给了兰考人民。因为他这种拼命三郎一样的工作作风,导致其身体出现问题,得病之后依然只知工作,耽误了救治,最后空留一个劳模形象,供后人膜拜。亲者痛,仇者快,令人扼腕叹息。将公家的财物据为己有,这叫做公私不分,被人所不齿。可是将属于自己的时间拿来贡献给国家,而且不知道节制,这同样是公私不分,并不值得提倡。就因为这点,让我觉得很感慨,很悲哀。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早就人心不古了。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常面对各种权钱色诱惑,早就不可能单纯了。依然拿原来的一套劳模式的典型人物焦裕禄来激励大家,这是把群众路线教育简单化。我们希望现在的优秀党员干部的形象是多面的,是一个思想复杂,能力超强,有血有肉,国事家事能均衡处理的一个人。公事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家庭生活温馨有人情味,下班后的休闲时光五光十色,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我们欣赏、羡慕的是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靠一篇文章,一部电影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吗?被打动仅是一时,被感动也能很快就平复情绪,靠这些改变不了一个人,更改变不了一个群体。教化,教化,先教后化。上层决策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能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可想通过一两次专项行动、运动来达成这目标,这是不切实际的。化是一个持续性的动词,消化,由食物转化成精气神;融化,冰雪消融,寒冰化水;文化,以文化人,化成天下。这些化都有一个慢慢变化,最后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教化,是一个无法掺杂急功近利思想的一个长期的过程。好比一个因为伤口感染发炎导致高烧的病人,畏惧用手术去除腐肉带来的剧痛,不去开生肌消炎的药,而妄图用一剂退烧药来缓解发烧的症状,短期的烧退,掩盖了一时的病容,却免不了创伤加剧的后果。所以,与其让大家一呼百应地高喊效忠来表明自己的虚假立场,不如收起那些易于表演的假仁假义。让制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把公权力与私权利套进制度的框架,公私分明,才有真的天下为公。最反感大张旗鼓地宣扬那些抱病工作或者是因为持续加班导致病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英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只是公权力的牺牲品而已。我们不需要人格完美的虚假偶像,当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行使我们的义务变成常态,这个国家才是真正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