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歌颂过自由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02:35:22人气:0
观看《无人知晓的波斯猫》的过程中,第一时间想到了两部电影,《巴尔干朋克》和《伊斯坦布尔之声》。除却相同的音乐题材新编和地理版图上的相连接近,它们更接近于作者个人的自我表达。在电影之外,导演找到了另一种托物言志的方式,尽情施展。不过相似当中也有不同,三部影片的情绪态度是大不一样的。《巴尔干朋克》是克制,喜剧和悲剧的因子共存。《伊斯坦布尔之声》是忠实,记录音乐的交流与文化的冲突。《无人知晓的波斯猫》则是寻常人最容易想象到的愤怒,在一个不自由、处处受限的国家里,总有愤怒的音乐和呐喊。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距离“无摇滚不音乐”的时代已经老远,距离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也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因为资讯落后和信息阻隔,我们很难去想象伊朗人的真实生活。如果仅就电影层面,除了古怪男子和有趣小孩,阿巴斯们好像也只是简单一页,流落异乡的伊朗电影也很难去捕捉到真实的一面。那伊朗的现实是什么,他们的年轻人都在做些什么?《无人知晓的波斯猫》的故事就是年轻人要组建一支乐队,由于现实障碍,他们只能曲线救国,拿护照签证去外面演出。整部电影就是不断寻找乐队成员、接触不同风格音乐的过程,从摇滚、重金属、民谣到RAP,应有尽有。《伊斯坦布尔之声》打头有句话,它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古语,大意是说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需要先听听那个地方创作的音乐。需要解释的还有,这些声音往往不容易听见,甚至是听不见。譬如歌颂极权社会的歌曲,那是天天都可以听到,可与之相随的环境根本不可能变得更好。要知道,音乐有上千百种,有的人长着一张诚实的脸,却是满嘴谎言。办护照的老者在电影里讲道,杀掉一百个人后,你心中还能去爱别人么?答,怎么不行?他说,要么爱人,要么杀人。老者说的是电影的类型,如果偷换下概念,用音乐来讲,音乐自然不会杀人,所以音乐是爱人。但即便如此,罪恶的当局也不允许有表达自由和歌颂自由的音乐存在(甚至不允许随便带一条狗到外面)。在他们看来,那不是音乐,只能是政治。而杀掉无数人后,他们也不可能真正去爱人。于是有人也顺着这思路下去,《无人知晓的波斯猫》不是一部讲音乐的电影,它讲的是政治,的确如此。片中起音乐时,画面经常会切到一组不相关的场景,快速剪辑的镜头里有德黑兰雾蒙蒙的天空、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来来往往的行人等等。这种蒙太奇手法处理有最简单的理解,年轻人的音乐与这个国度息息相关。更深一步的含义是他们代替那些沉默无语的人们发出了声音,穿透灵魂的歌声。然而《无人知晓的波斯猫》绝不是一部苦大仇深的怨妇状电影,形形色色的地下乐队各有藏身之所,他们与农场奶牛一起、隐在民居深处,充满想象力。警察局里的装孙子求情,更是好笑之至。有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乐队排练会遭人报警、拉闸停电,隔壁有个小男孩,独自一人时,他就会打电话去报警,所有人都无奈,因为乐队和警察都成了他的玩具物。有人抱怨这电影不应该有一个惨兮兮的结尾,然而如果知道导演巴赫曼·戈巴迪就此上了伊朗政府的黑名单(早先演贾法·潘纳西直接被便衣抓走丢入大牢),这样的结尾是否更加现实一些,残酷得有理。至于戈巴迪本人,他说,如果我没有成为一个电影人,那我会是一名音乐人。【外滩画报】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