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剑鬼爪》——新雪啼春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21:16:27人气:0
隐剑鬼爪

视频隐剑鬼爪状态:BD中字年代:2004

主演永濑正敏松隆子吉冈秀隆小泽征悦更新时间:2020-08-06 20:37:09

时值德川幕府末期,海坂藩的下级武士片桐宗藏(永濑正敏饰)和母亲(倍赏千惠子饰)、妹妹志乃(田畑智子饰),以及女佣希惠(松隆子饰)过着清贫但安乐的生活。母亲过世后,妹妹嫁给了宗藏的好友岛田左门(吉冈秀隆饰),而希惠却有个不好的婆家。一日,宗藏偶与希惠在街头重逢,在得知她倍受婆家人的欺虐后,他怒不可言,将她背回家中收留养病。宗藏心中对希惠尘封已久的爱恋又重新点燃…

  一、日本传统中的武士精神  在日本文学著作中不难发现两种相悖而驰的极致,伴随着美的总是毁灭、丑陋和破败。正如他们的国花樱花,每当樱花衰败飘落时,便是全国人出动观赏樱花的最佳时期,这是一种悲伤和浪漫、残缺与完美的特殊结合。川端康成在其作品中一直奉行着“物哀”之美,在他眼中,这种美是浑然天成的,因为“日语里‘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不灭之美》)。初次看川端康成的《睡美人》,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六十七岁的江口老人小心翼翼握住年轻姑娘的手,仿佛她是蝴蝶随时都要飞走一样。房间里,老人肌肤松弛的腐朽气味和沉睡中的女孩散发出的芬芳混合成一幅奇异的画面。他透过她粉红鲜嫩的耳垂、滑润纤细的肌肤、鲜活红润的血液贪婪地妄图抓住青春早已消逝无踪的身影。这样的景象和美感在日本人矛盾的性格中只是一小部分。  作为研究日本的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在《菊与刀》的开篇写道:“日本人的性情与行为方式是极其矛盾的,他们既生性好斗又异常温和;既推崇武力又追求美感;既桀骜自尊又谦逊有礼;既冥顽不化又柔弱善变……”同样,中国人在看待日本时也始终抱着复杂多变的心态,侵略的历史带来了难以调和的仇恨,而他们大言不惭的狂妄态度和他们一直以来等级制度分明的文化也是分不开的。当然了这些不是山田洋次在“隐剑鬼爪”这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也不是需要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仇恨与恶劣的历史并不能抹去那些电影和文学的成就,人们仍然热爱高仓健,喜欢宫崎骏,崇拜黑泽明。这是一种难得的宽容。  从日本人从小就在雪地里穿着单薄的衣服磨练意志来看,不难发现他们是个精神高于物质的民族。这种忍饥受冻,近乎摧残身体的方式在他们看来却是必不可少,毕生追求的境界。而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道德的范本一直存在,从未消亡,从人们看待武士精神,到今日电影作品中的武士形象,可以看到日本历史的变迁和人们思想的变化。  日本封建社会中,在天皇和宫廷贵族之下,有四个阶层,士(武士)、农、工、商,还有就是数量最多的贱民。战乱平息后的德川幕府时代,丰臣秀吉的“缴刀令”让武士拥有了特权,只有他们享有佩刀的权利,而且不用劳作,按时领取俸禄即可。在颁布的法令中更是特别赋予了武士权利,可以对那些对他们无理的庶民“格杀勿论”。  武士道原本是“武士的训条”,并没有成文的论著,都是通过上辈人的训诫流传下来的,这其中难免也掺杂了武士本身的理解。在很多影片中都可以看到父亲对儿子巨大的影响,很多武士对于生死、荣誉的最初理解都来自父亲之口。在“隐剑鬼爪”中,片桐宗藏就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父亲为了荣誉切腹自杀的场景始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留学过美国、德国的思想家新渡互道造在《武士道》一书中谈了武士道精神的几个部分:义、勇、仁(恻隐之心)、礼、诚、名誉、忠义。其中,“义”是准则中最重要的教诲。著名的武士林子平曾这样为“义”下定义,“义是勇的对手,是决断的心。就是说凭道理下决心而毫不犹豫的意志。应该死的场合就死,应该攻讨的场合就攻讨。”  要单论义、勇、仁这三点,“隐剑鬼爪”中的片桐宗藏是名非常出色的武士,但是他又打破了很多武士的传统精神。他不再是领主、君王身边的听命的傀儡、愚忠的刺杀工具,他面对忠诚和正义等矛盾作出的选择,具有更高尚的人性意味。他的存在,就像新雪消融,枝头展露的枝芽,仿佛在等待自由美好的春天。[日本是个精神高于物质的民族]  二、“隐剑鬼爪”中的日本  德川幕府末年,货币经济时代让商人阶级越来越富有。他们不再甘于现有的地位,想尽办法跻身上层社会,渐渐和武士阶级拉近了关系。长久的和平时代,让武士渐渐远离的舞刀弄剑的鼎盛时期,逐渐走向没落。和商人阶级的通婚、融合,让武士更多接触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很多拥有领土和权利的武士运用自己娴熟高明的政治手腕,开拓着自己的天下。  哪怕是处在偏远地区的小藩,都感受到了社会中的变革。武士们不得不放下祖祖辈辈都挂在腰间的武士刀,开始习惯西方炮术的火药味。片桐宗藏就是感受变革的武士之一。他的家庭是传统的接受藩主恩惠俸禄的武士之家,随着父亲饮恨的自杀,俸禄的大幅削减,他的生活也陷入了窘境。  1.片桐宗藏的武士之情  片桐是一个具有典型的“武士之情”的人,所谓“最刚毅的人是最温柔的人”用来描述他再合适不过了。无论对庶民或者贱民,他都很尊重,从不因为是武士而盛气凌人、趾高气昂,甚至还为自己凶恶严肃的外形吓到了人而感到不安。这似乎和他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片桐的母亲对待下人绢便像亲生女儿一样关怀备至,从不打骂,还教她礼数、家务、读诗。家里的侍从可以自由在家里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用顾虑主人。  不过,片桐的仁爱和温柔并非是盲目的,而是以正义和良知作为准则。这便是和以往的武士观念有着大大的不同。由于武士是主君的俸禄过活的,除了保护主君的安全之外他们别无所长,几乎成为一柄虽经过千锤百炼,但是毫无思想的武士刀。谈到这种忠义,被日本教育中引用最多的莫过于“赤穗四十七义士”了,他们为了给主君浅野长矩报仇,不惜抛妻、弃子、弑父、违反国法。在成功为主人报仇后,则全部切腹自杀。虽然片桐不是什么野心勃勃要推翻君主之人,但是他也决不是什么一心听命于君主的人。  在一幅名为“被驱逐的武士”的画作中,一位武士跪在地上接受领主的责骂,他强忍怒火,紧握剑柄。触怒领主的武士将会被驱逐,失去一切生活依靠。武士视镇静与克制是一种修炼的境界。所以片桐从头到尾很少有感情的流露,有时候甚至有些表情麻木,只能从眼神中看出他的喜怒。在面对昏庸的主君时,他表现的隐忍是一种不满,像一只张满的弓,却没有搭剑。在面对喜欢的女孩绢时的克制,则是一种无奈。  2.不同阶级间的爱情  “吾念君于晨,吾念君于猎。梓木弓张声,声声入妾心。”  在著名的武士电影“七武士”中,黑泽明就描写了武士和农民女儿之间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阶级之间的鸿沟让爱情显得更像情欲,渺小而易逝,太多约束都挡在爱情的面前。自由选择爱情,在那个繁文缛节的年代是一种天方夜谭。就算在今时今日,很多日本家庭的婚姻还是要听从父母之命,不能擅作主张。  导演山田洋次在影片中,出人意料地展现了一段超越阶级和时代的爱情。  绢是贫穷的农家女孩,十六岁时便在片桐家做工了。她就像细雪覆盖下的梅花,哪怕在最严酷的环境中都能绽放出晶莹剔透的幽香。作为武士,片桐可以抑制这种真挚的感情,作为男人,他却无法抗拒心灵的偏移。绢是他黑暗中的烛火,在这个让人厌倦的充满权力斗争的社会中显得弥足珍贵。  绢嫁人的时候,熄灭了家中的最后一盏灯。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沉闷寒冷的冬天仿佛没有尽头。再见面时,憔悴瘦弱的绢让片桐再次燃起了心中的火苗。他本以为绢得到了幸福,因为任何人都会好好爱护这个善良的女孩,却未曾想奸诈的商人只是把她当低贱的下人使唤,体力不支的绢最终身患重病没人医治,只能躺在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  片桐宗藏知道后,没有片刻的迟疑,心急火燎地闯入商人的家中。绢的婆婆冰冷的回绝和气急败坏的威胁,只换来他愤怒的一句:“必要的时候,我会用剑来保护绢!”他背着奄奄一息的绢,怒火中烧,喝令赶来的丈夫写休书。从今天起,绢要和片桐宗藏在一起,他的绢佩得起任何家庭!  虽然片桐除了挥舞刀剑,对生活真的一窍不通,连煮粥都不懂,却在绢生病时,寸步不离的照顾她,无微不至。绢的笑容,比得上春日早晨出生的太阳,那是比什么都珍贵的东西。他曾经掩饰不住心中的雀跃跟别人说,“你看,绢笑了!”,仿佛发现稀世珍宝的孩子。他也曾因为绢说自己惧怕武士的一句戏言,委曲地嘟囔着,“而现在在这儿,我的心为了绢而怦怦直跳”。这是世间最动人的告白,不过恐怕呆笨的片桐自己是很难发觉了。  最后,在早春的海棠树下,他放弃了武士身份,严肃认真的说了半天无关紧要的废话。看着远处,对早已因狂喜而呆滞的绢说:“我爱你,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就爱上你了。”这是个太过“言不由衷”的男人,却又最终掩饰不住自己的真心。  这段真挚的爱情是属于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回忆。[绢是盛开在寒冬的梅花]  3.武士的刀  武士通常很小就开始练习如何用刀了。到了15岁,他们就可以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刀,这就表示他已经是一名真正的武士了。刀不是一种装饰,而代表了一种责任,象征着忠义和荣誉。武士的刀就像最忠诚的伴侣,片刻都不离身。好的刀剑是拥有灵魂的,它会守护武士,在抽出剑鞘的时候向对手发出威慑的力量。  1962年的武士电影“椿三十郎”中,通片都贯穿着一个主题:最好的剑在剑鞘里。片桐宗藏也曾说,武士的刀是很少拔出鞘的,除非迫不得已。杀戮即使是对武士来说,都是很可怕的。哪怕在日本历史上战乱最严酷的时期,杀人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拥有独裁权力的胜海周伯爵仍旧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极其厌恶杀人,我从未杀过一个人。”  武士道精神也崇尚“在适当的时候挥刀”,滥用武士刀的人被视作懦夫。只可惜遵循这个训条的武士却是少之又少,有时候他们竟然会为了试刀而滥杀无辜。实际上,不仅是武士,在美国西部片里也有很多英雄式的牛仔形象都是杀人如麻的。所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暮年拍摄了“不可饶恕”(Unforgiven),一来纪念没落的西部电影,二来反思当年西部片传达的那些把杀人当作耍酷标志的精神。在电影中,人性被重新唤起。“椿三十郎”中被解救的总管夫人对着恩人椿三十郎,语重心长地说,“你救我固然好,但是不能为了救人而去杀人”。在夫人眼中,椿三十郎哪怕刀法再好,武艺再高,像无鞘的白刃的他都只是一个二流武士。只会死于刀下。  而狭间弥侍郎明明在武艺上超过片桐宗藏,却仍然一再败在片桐的手下。不是因为他出刀不够快,不够狠,只因为他心术不正,过于好胜,反而容易落入对手的陷阱。胜负往往就在他无法预料的那一刀之间。  4.隐剑鬼爪 “勇之大小,不在一人敌与万人敌之分,而在合义与否。义侠之举,虽一人亦大勇;不义之师,虽举国亦只是小勇。”——《孟子•梁惠王篇》  克己是武士的必修课,他们必须做到“胸有激雷,却面平如湖”。不过也正是因为作为武士,片桐宗藏认为有些事情不能忍。所以他暗杀自己的藩主,匡扶正义。虽说隐剑是忍者用来行刺用的,并非用于武士之间。但是片桐宗藏的精神却是属于武士的。  新度户稲造在谈到“勇”的时候说:“勇气,除非是见义而为,否则在道德上就几乎没有价值。”  “椿三十郎”结尾处,椿三十郎的剑轻盈的划过另一个武士的胸口,武士胸口的鲜血似乎被时间冻结之后突然解放般喷发出来。那个震撼人心的镜头成为了影史上经典的一幕。而在“椿三十郎”的剧本中是这样写的:“两个男人的决斗,不能用言语形容。在一个长久的,令人恐惧的暂停之后。结果被简单的一剑所决定。”黑泽明的高明之处就是对时间和视觉的掌控,时间似乎总是慢半拍的,凸现出椿三十郎出刀的快。而视觉上的效果是超出正常的生理现象的,不过却没有人觉得虚假,这种超出的影像正好弥补上了时间脚步的欠缺,营造了完美的一幕。  “隐剑鬼爪”的高潮是在片桐宗藏刺杀藩主时。狭长的回廊幽暗背光,镜头始终远远的窥视着一切。片桐宗藏趁藩主独自一人时快步走到他身边,跪下,面对藩主的质问一言不发。忽然片桐略微起身向右侧墙壁的上方看去,藩主也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的目光看向墙壁。时间也随着片桐的目光停在了墙壁上。他转过身举起手臂向藩主的胸前,轻轻一挥,仿佛悄无声息的鬼爪,随后即刻提起衣服走出长廊。时间仿佛在他走后才又开始流动。藩主未察觉到任何不适,转身继续行走,却突然倒在地上,一命呜呼。屋外的鼓声还在有节奏的敲打,侍从们在走廊尽头来来回回走过好几趟才发现藩主的异样。这种行刺前后的死寂,杀人如鬼爪般无形的窒息感,营造出另一种视觉震撼。与“椿三十郎”的爆发相反,他在那种令人恐惧的暂停之前,已经致人于死地了。我想,这便是黑泽明口中的“一个动作便很宏伟”了。  片桐宗藏从头到尾只杀了藩主一人,却因为他为了正义、遵从了自己的良知,打破了陈腐的愚忠而意义非凡。这也就是所谓的“大勇”。  三、武士电影  黑泽明代表了武士电影的巅峰时代,他曾说:“好的电影既要有趣,又要容易理解。”在创作“七武士”的时候,他就是抱着去拍一部好看的娱乐片的态度拍摄的。创作对他来说是愉快的,他也把这种愉快融入到了电影中。于是,我们看到三船敏郎饰演的菊千代一反武士的隐忍、严肃的形象,在镜头前上蹿下跳,没什么武艺,却有把人逗乐的本领——一会儿当着一帮人光着屁股下河摸鱼,一会儿任性的爬到马背上却被摔了下来,这还不放弃,捂着摔疼的屁股对马死追不放。七名武士之间从来都很少有礼数往来,总是互相调侃、嬉闹,颠覆了武士传统。七名浪人武士,成为了人们传颂的真正勇士。因为在那个人人为了自己的野心战斗的年代,只有他们不是为了一几私欲,为保护他人而战。  近几年,武士电影逐渐无人问津。而山田洋次在2002年又以一部“黄昏清兵卫”将武士的形象重新搬上了银幕,随之而来的他的“没落武士三部曲”。以拍喜剧见长的山田洋次在电影中加入幽默的桥段,自然是不着痕迹了。“隐剑鬼爪”中,他让一群平时不苟言笑的武士,挥舞着两只扫帚满院子抓鸡,最后被一只小小的母鸡搞得狼狈不堪。此情此景绝对出其不意的让人爆笑,且回味深长。在电影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幽默,使得电影非常温馨且充满了人情味儿。  可惜,并非每个导演都有这样将喜剧元素融入电影的功力,如果强加进去反而弄巧成拙。2006年的“花之舞者”就是失败的例证。虽然导演也请去了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的一些演员,但是刻意无趣如同闹剧般的笑料,苍白无力的人物和毫无说服力的表演使得故事毫无光彩,琐碎的细节更是把电影搞得七零八落。原本一个不错的反对“武士复仇”的故事,就这么被白白浪费了。  反观山田洋次在“隐剑鬼爪”中对武士精神的诠释,愈加显得难得。可以看出,武士电影从黑泽明就开始对武士精神有了全新的理解。虽不能说山田洋次的作品代表了武士电影的另一个高峰,或者达到了黑泽明的高度,但是可以看出他对于武士精神不同的理解,赋予了武士更多现代的自由精神。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769891/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