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糊涂县令郑板桥状态:年代:2017
主演:赵毅柴碧云胡亚捷肖轶更新时间:2021-11-27 00:14:57
郑板桥才华横溢,机智有为,作诗画作均有超凡的才华,连皇上也刮目相看。但是他为人处事却处处节俭抠门,一粒米掉到地上也不放过,讲起话来亦是言语尖酸刻薄,不留情面。表面是个毒舌才子,实际上郑板桥有一颗善良易感动且正义的心。郑板桥在任期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深得民间百姓喜爱。此外,郑板桥对于民事处理公正,总有他的一套旁人无法理解的怪方法,为人处世的智慧圆满…
郑板桥何许人也,也许你不熟,但是他有一首诗你一定知道,就是小学课本上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作为清朝时期文人的代表之一,郑板桥在文学上的造诣我们暂且可以不提,就说一说他在政治上的作为。郑板桥在康熙年间考上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
乾隆元年中进士。乾隆六年,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任范县县令时,他力求简肃,视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为桎梏。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他常不坐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到乡下察访。即便夜间去查巡,也仅差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因为他常常微服“陇上闲眠看耦耕”,以致“几回大府来相问”,竟找不到他的踪影。乾隆十一年,郑板桥调署潍县,在潍县任上七年,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他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灾情,请求赈济;一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招收远近饥民赴工就食,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孺耄耋充饥。同时,责令囤积居奇者迅速将积粟按通常价格卖给饥民。他自己也节衣缩食,为饥民捐出官俸。在最危急之时,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放粮。一次,他的顶头上司、山东巡抚包括向他索求书画,他画了拿手的竹子,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乾隆十七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愤然辞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他回到故乡江苏兴化定居,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郑板桥的一生真真当得起一个怪字,十九岁,中秀才,四十岁,中举人,四十四岁,才中进士,一生跨越三朝,才华盖世,却直到五十岁才混到个七品芝麻官;他的诗、书、画堪称旷世独立,却为了生活卖了一辈子的画;他虽穷苦交加,却仍旧不向世俗妥协,骂了一辈子的贪官豪吏。史书上的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正直清廉的书生愤青形象,而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十分狂傲倔强的怪人,他清高自傲却不掩世俗,“难得糊涂”是他一生的概括,可在污浊的世间,他却是无比清醒的。在他临终前还留下给儿子遗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郑板桥何许人也,他就是这样一个既是大师又是清官更是怪人的板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