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伟大的烂苹果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23:00:34人气:0
总统杀局

视频总统杀局状态:正片年代:2011

主演瑞恩·高斯林乔治·克鲁尼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保罗·吉亚玛提更新时间:2023-12-22 14:26:01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两位候选人在之前的得票数旗鼓相当。距离俄亥俄州的初选还有一周时间,两人都把此州当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阵地,开始明争暗斗。候选人之一莫里斯(乔治·克鲁尼GeorgeClooney饰)竞选团队的二号人物斯蒂芬(瑞恩·高斯林RyanGosling饰)年轻有为,此时遭到另一位候选人竞选团队的首脑汤姆·达菲(保罗·吉亚玛提PaulGiamatti饰)的挖角,但斯蒂芬对莫里斯忠…

《总统杀局》是乔治-库隆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被选为2011年威尼斯影展的开幕片。整体来说,这不是一部让人太过惊艳、会吓一跳的作品,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演员表现,都比较保守且中规中矩。然而,这部小规模的片子,在议题和手法上,却又表现出十足的诚意,以最简单和朴素的方式将政治和人性里的冲突展现出来,没有刻意哗众取宠或是讨好观众的矫情桥段,也没有强烈的预设立场和道德批判,因此反倒能引人深入思考。《总统杀局》改编自一出舞台剧,讲述一场发生在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俄亥俄州进行初选时的事情。当时有两位候选人同时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在激烈的选情下,俄亥俄州成为决定两方胜败的关键地点,谁能赢得俄亥俄州,谁就能出线成为民主党正式的总统候选人。此外,由于当年共和党的实力不强,因此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这人将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这场即将在俄亥俄州举办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初选,便成为所有人瞩目的焦点,也成为两方人马拼死斗争的场子。影片主要是从乔治-库隆尼所扮演的一方,一个名为莫里斯的州长及总统候选人,的角度来探讨竞选过程中,相关人员在里头所面对的理想与现实、工作与情谊的冲突。莫里斯是一位态度激进、政见尖锐、强力主张社会公平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候选人。为了竞选总统,他成立了一个非常出色的竞选团,其中由保罗担任总负责人,负责一切具体事务。在保罗底下,有个才智出众的年轻人史蒂文,是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选举团里的首席智囊。《总统杀局》便是以史蒂文的核心,呈现周围人们如何在政治圈里形成一个残酷的食物链,以及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个人必须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最终胜出。史蒂文是一个典型的政治金童,虽然才三十岁,进入政治圈的时间也不长,但方方面面都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与机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相信理想、相信莫里斯是一个能将美国带向社会公平的政治人物。史蒂文与上司保罗形成一个非常完美的组合,后者虽然不像史蒂文将理想放在首位,但他助选的经验丰富且老到,深谙各种制胜手段和计谋。相比之下,他们的头儿莫里斯更是他们当中最讲究原则和理想的人。当俄亥俄州的选情进入胶着,一个手上握有大量票源、足以左右初选结果的议员汤玛斯,提出以“国务卿”这个职务作为合作的代价。史蒂文和保罗都希望莫里斯能接受这个交换条件,但莫里斯却坚决不答应,因为议员汤玛斯不仅在政见上与他不合,人品也无法让他苟同。■影片的转折处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对手候选人的选举团负责人偷偷约见史蒂文。处于激烈的选举斗争中,史蒂文与对手的人马私下碰面是个大忌,然而因为第一时间没能联系上保罗,史蒂文出于虚荣和好奇,结果就毅然赴约。果不其然,对方提出挖角的提议,还告诉史蒂文,他们已经和议员汤玛斯达成协议,将毫无悬念地获胜并取得总统候选人资格,对方据此更进一步地劝告史蒂文:“想为朋友工作,还是为想为总统工作?”第二件转折事情是史蒂文和手下的一个女实习生莫莉好上。这件事情本身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史蒂文竟然因此意外地得知,莫莉前段时间曾经和莫里斯发生一夜情,虽然只有一次,但却因此而怀孕,现在急需一笔现金来堕胎。在这关键的时刻,这种丑闻对莫里斯的选举无疑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在这当中,史蒂文面对了理想与现实、工作与情谊的冲突挑战。由于对手已经取得议员汤玛斯的合作,极大可能性会赢得选战,此时如果跳到对方阵营,则代表自己将拿到进入白宫的门票,但代价是必须背叛莫里斯和队友们对自己的信任,以及背叛自己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至于莫里斯与女实习生莫莉的事情,如果是基于工作和选举,史蒂文应该立即公事公办,让莫莉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尽速拿掉孩子,并在之后立即将她开除,让她从团队中消失。只是这么做,对莫莉来说,不免过于残忍和现实,毕竟要打断的是她的政治理想和工作前途。面对这两个心理冲突,史蒂文最终选择了职业操守,也就是将对手约见自己这件事和具体的谈话面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上司保罗。至于莫莉,则是以顶头上司的身份,严格要求她对一夜情和怀孕的事情保密、私下安排她堕胎、并且要求她在事情结束后立刻离开。毕竟,莫莉自己犯了错误,做出危及团队和选情的事情,就必须认命地承担后果。只是史蒂文万万没有想到,在做完这两件事情之后,竟然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后果和变化。■在告诉保罗自己私下与对手方见过面后没多久,史蒂文就接到《时代》杂志的记者艾达的电话,艾达表示她从秘密管道得知史蒂文与对手方见面的事情,并且表示如果除非史蒂文说出他们这边与议员汤玛斯之间的谈话内容,否则她就要将史蒂文背叛自己团队的消息登在报纸上。这把史蒂文吓坏了,毕竟如果消息见报,史蒂文的前途就完蛋了,因此他哀求对方手下留情,还提到自己一直当对方是好朋友,一直非常友善地为她提供各种消息。不过,艾达很无情地说,史蒂文之所以把她当朋友对待,那是因为她是《时代》杂志的记者,一切都是基于利益的考虑。史蒂文本来以为是对手方将见面的消息透露出去,不过很快地上司保罗就承认是他透露的,因为这样便能名正言顺地开除史蒂文。至于为什么要开除史蒂文,那是因为他不能接受忠诚度有问题的下属,不能让相互猜疑的因子留在竞选团里头。至于莫里斯,他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也非常同意这样的处置方式。史蒂文简直是气坏了,他立刻就跑到对手方那里,决定加入对方的阵营,还提出自己手上有一个大消息,可以让莫里斯一败涂地。史蒂文的反应和反击方式,尽管极为情绪化,但也非常人性、可以理解,然而人心的幼稚和自私在此刻却也显露无遗。当史蒂文最初考虑是否加入敌方阵营、是否无情地打断莫莉的工作前途时,当他人的命运握在他的手里时,他冠冕堂皇地说自己理想高远、道德高超,将职业道德置于个人发展和私人情谊之上。然而当情势逆转,当他自己犯下危及团队和选情的错误,而别人选择无情地打断他的工作前途时,他就毫无犹豫地将职业道德扔在一边,不择手段地要施以报复。只是政治这池子的水有多深,史蒂文直到最后的打击降临才彻底明白。史蒂文在气急败坏和自信满满的情况下投靠对方,却没想到对手方竟然一口就拒接让他加入。对方很直白地承认,当初之所以挖角他,固然是基于能力的考虑,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要破坏史蒂文和保罗这对黄金组合,如今他被开除了,黄金组合没了,让史蒂文加入与否就不再重要。而在史蒂文被敌方开除后,我方雇用他就显得很不智,一方面是愤怒的情绪可能会让史蒂文做出错误的决策,一方面是会显得我方收了一个对方不要的垃圾。在被残酷现实狠狠痛殴之后,史蒂文接着便迎来一个生命的沉重打击—女实习生莫莉自杀死了。莫莉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女孩,父亲是知名的政治人物和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她独自悲惨地去拿掉孩子,独自艰辛地回到家中后,她一再给史蒂文打电话,想哀求他不要把自己赶走,让自己继续留在竞选团中,但史蒂文始终没有接电话。而在得知史蒂文被开除后,莫莉彻底绝望了,她知道史蒂文一定会投靠敌方阵营,一定会说出她和莫里斯之间的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自己的工作前途完了,自己的人生也彻底完了。因为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自己不仅将拖垮莫里斯的前途,父亲的政治生涯也将受到牵连,而且父亲笃信天主教、生性保守,更是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以正义、以道德为名牺牲他人有多容易?以华丽的辞藻谴责他人有多方便?但潜在的代价究竟能有多巨大,往往要到实际面对时,才知道自己根本承担不起。每个人在义正言辞、在冠冕堂皇之际,如果真真切切地抚心自问,除了最迟钝和最无知的人,有多少人真敢说最终不是为了自己?或是实质的利益,或是光大了自己的形象,或是显摆了自己的知识和道德水平,在牺牲他人时,人们最终总能收获这些东西。而当易地而处,却没有多少人真能毫不犹豫、毫无怨怼地让别人牺牲自己。人都是自私的,只是包装方式不同,自我欺骗程度不同罢了。■被视为朋友的记者要挟和侮辱、被莫里斯和保罗开除、被对手方算计和玩弄,在经受这一切后,再加上莫莉的自杀所带来的深切打击和自责,史蒂文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理想、什么叫做现实、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情谊,这一切都是假的,完全看自己唱哪出戏码、演哪个角色。只有自己内心那赤裸裸的企图心是真的,只有自己想飞黄腾达是真的。既然想出人头地,就不该惺惺作态、自欺欺人。于是史蒂文先找上议员汤玛斯,然后便直接找上莫里斯,以莫莉的事情为由与他私下谈判。史蒂文告诉莫里斯,说莫莉临死前留下一份遗书,可以证明她和莫里斯之间曾有过一夜情和怀孕的事情,以及证明莫莉为了莫里斯堕胎和自杀。作为保守秘密的代价,史蒂文要求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开除保罗,让史蒂文取代他的位置,第二件是答应议员汤玛斯的条件,用国务卿的职务换取在俄亥俄州的选票。莫里斯虽然不相信莫莉有留下任何遗书,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两个条件。在隔天的记者会上,莫里斯热情地拥抱那个理念与他不合、但双方进行了违法交易的议员汤玛斯,然后用最慷慨激昂的语气呼喊着他的伟大理念,以及对美国宪法的绝对拥护--理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只有它有足够的亮度,能遮盖住最赤裸的野心。《总统杀局》对美国政坛做了非常露骨的讽刺,揭露政治人物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公开地说出各种公平、正义和道德的主张,但私底下却是不择手段只求当选。而且政坛就像野生丛林,依靠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越是跻身食物链上端的,越是虚伪狡诈。就像影片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史蒂文、保罗和莫里斯,史蒂文原以为理想与道德是政治人物的重要品质,时时将之宣讲和表现出来,便能获得应有的认同和肯定。但他的上司保罗就实际许多,明白理想只是一个空话,如果不能博得上位,再美好的理想也得不到实践。表面上,保罗之所以将史蒂文开除,是因为他的忠诚度有问题,但实际上是考虑到史蒂文的表现过于出色,已经威胁到自己的生存,必须尽快将他除掉。至于莫里斯更是虚伪狡诈,即使在自己人面前,也是坚称自己对原则和理想的坚持,直到关键时刻才以被迫妥协的姿态转换立场。其实,人心多少都是自私自利的,也多少都会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对这种自私进行包装。我倒不认为政治人物就特别自私或邪恶,无论是各行各业,要想取得过人的成就,便必须比一般人更聪明和更实际,更懂得权衡形势,以及更懂得自我包装。只是政治这个行当,因为必须时时出现在公众面前,必须不断宣讲自己的理念,必须取得大众的好感,因此就更加凸显出表里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且,因为政治上头涉及巨大的钱权利益,吸引更多聪明绝顶的人进入,也就加剧了当中的尔虞我诈和权谋算计。然而,民主制度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管政治人物所说的政见主张是否出于真心,一旦上台了,便必须全力实践自己所说出口的竞选承诺,否则民意支持度便会直线下降,那么就没有再次当选的机会。因此,政治人物是否虚伪并不那么重要,只要他们能至始至终都抱持同样的虚伪就行。■《总统杀局》除了对美国政治人物的虚伪和贪婪进行批评,还对美国的间接选举制度做了讽刺。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候选人必须获得各州党代表人的支持、从党代表大会中胜出,方能代表各自政党角逐总统宝座。在第二阶段里,候选人必须获得各州选民的支持,进而获得所谓的“选举人团”票。这种间接而复杂的总统选举制度,有其生成的时代背景,在立宪之初,因为担心百姓素质差异太大,以及国家幅员广阔、交通不便,因而制定了选举代表人制度的间接选举模式,后来更因为政党的形成,而最终形成这种两阶段的间接选举制度。这种间接选举制度一直以来都为人所诟病,留下了候选人与代表人之间进行利益交换的空间,也形成两党独大的必然局面和“选举人团”这个畸形构造,更成为美国民主进程上的一个缺陷。尽管选民直接选举总统的素质问题和交通担忧早已不存在,而相关的改革呼声也从未断过,但这个跛脚民主制度却因为既得利益者的护航,始终得不到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就像影片中所指出来的,俄亥俄州并非美国人口最多或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地方,却因为选举制度和机缘的关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进而赋予该州某些政治人物一些不相称的谈判筹码。候选人为了胜出,便不得不接受政治勒索。《总统杀局》里头对美国政治里头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属于某些政治意识持有者所喜爱的片型。但是必须提醒的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里头存在缺陷,不等于所有总统选举制度都有问题;美国的民主制度存在瑕疵,也不等于所有民主制度都有问题。退一万步说,纵使所有民主制度都不免有缺陷、有瑕疵,也不等于民主制度就和集权制度一样差。就像上市场买水果一样,除非彻底不买,否则在烂苹果里头,总要买一颗比较不烂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就爱吃烂苹果,或认为自己的体质不佳,不适合吃太好的苹果。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