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立的基因论调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07:59:29人气:0
沉默的镜像

视频沉默的镜像状态年代:2008

主演蒂莫西·赫顿费尔南多·古林·库弗米格尔·安赫尔·西尔维斯特更新时间:2012-09-07 03:00:54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人?只第一眼见他,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你了解他已几个世纪。他就像是你的,镜像。该片以对几起离奇的强奸凶杀案的破解为主线,展现了科学与科幻、善与恶、人性与欲念、自由与束缚这些对立而又深刻命题,引人深思。随着案情不断明朗,我们也会渐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当仔细体会这部电影时,你会发现故事是很巧妙的在各个细节…

西方信奉基督教义,打下了“原罪论”的深深烙印;中国亦有“性善”与“性恶”之争,但因儒家思想教诲,后者还是那么不入耳。不过,随着生物基因理论的迅速发展,“性恶”人性论身板似乎更硬了,例如,一个杀人狂之所以凶残某种情况下可以归罪于他的基因异于常人,这正是[沉默的镜像]的观点。但无论西方“原罪论”或东方“性恶论”,统一的看法是人的行为都是后天形成或后天可以影响的,刻意坚守“基因阵地”的[镜像]看似抱着一条恶魔理论,其实跳不开的仍是坚固的环境塑造论。电影为了阐述导演的观点,焦点放在了一对同卵双胞胎上(哥哥罗伯特和弟弟马克),因为理论上说,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相同的,因此按照基因决定论的观点,其中之一如果有杀人癖好,另外一个同样是嗜血本性。更奇特的是,这对双胞胎是在受精卵时期通过人工手段被一分为二,一个顺利生产,另一个暂时冷冻、十年后也降临人世。导演故意将基因相同的两个个体拉大年龄差距,并被放置不同的成长环境,为的就是给结尾弟弟马克难以抗拒基因深处的杀戮本性做铺垫。导演貌似很得意:看吧,即使环境不同,相同基因的罪恶仍是殊途同归。但正是由于这种刻意,基因论的可信度大打折扣。首先,从电影的剧情线索来看,哥哥罗伯特并非天生杀人狂。导演对于他的童年并无充分描述,并且房东与马场主回忆,罗伯特孩童时期勇敢又听话,如果基因作祟,嗜血本性应该在童年有所显露,但他性格的转变是因于母亲的死,这是外在刺激因素,跟基因无关。其次,马克沦为杀人狂也是因为外界种种诱因,罗伯特的暗示、艾琳娜帮倒忙的心理启发以及不知所云所谓汤姆脆弱的诱导,没有这些,马克恐怕还是个性子直的愣头大兵,基因论未必意味决定论。再者,导演在剧情设定上的一个漏洞是,尽管罗伯特与马克分开成长,但生活遭遇还是类似——哥哥死了母亲、弟弟失去了养父母,这对于两兄弟的性格可是彻头彻尾的环境塑造论,又和基因毫无瓜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换掉马克,一个基因和罗伯特根本不同的陌生人,只要家境悲惨、孤独偏执,又有那么点疯狂艺术家的气质,在罗伯特的“谆谆教导”下也会荣升为嗜血狂徒,那么导演沾沾自喜的想当然论调算只能算是打了个波澜不惊的水漂。原文刊载于《看电影》2010年7月上,稍有改动。
更多>>

最新影评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