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ENOIR(译自法国影评博客)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0:42:13人气:0
黑色咖啡店

视频黑色咖啡店状态年代:2009

主演申河均文晶熙郑有美申秀珍更新时间:2013-02-10 11:36:49

韩国知性影评人郑圣一掷地有声的处女作,示范经典文本挪移大法。2004年重见天日的清溪川两岸像极超现实人工场景,为不眠城市游魂提供乍明乍暗的情感讨论区,熟读杜斯妥也夫斯基《白夜》,和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对白的观众会有额外收获,深爱维斯康堤版本的《白夜》者也少不了隔世对照的乐趣。一段向高达《不法之徒》致敬的咖啡厅之舞,提醒你记得现代电影的不同流精神,俨如指出现在的…

译自法语影评博客,原文地址:http://kim-bong-park.over-blog.com/article-cafe-noir-ffcf-2011-86716699.html(配图皆为原文安排,文中除标明“译注”外皆为原作者注)配图版请见:http://www.douban.com/note/194836942/-------------------------Cafénoir,郑圣一作品今年的法韩电影节(FFCF)再度为观众带来了一部影评人的导演作品。去年我们在FFCF上看到的是《BalladeofaThinMan》(译注:tt1688415)。在这部充满力量的影片里,两个年轻的西方人把目光投向韩国色情业,试图凿开这个晦暗世界的表层。而本次电影节介绍的Cafénoir在悲剧性上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首尔的最底层沉沦Kapeneuwareu(片名用韩语念似乎更有范儿,但是貌似没有F的发音?)讲述一个名叫Young-soo的中学音乐教师(气场十足的申河均从一开场就以高领毛衣示人)同自己学生Seong-yoon的母亲发生一段恋情后痛苦分手。同时,他还和学校同事Mi-yeon(Kimhye-na饰)有着逢场作戏地性伴侣关系,Mi-yeon这个性格有些乖戾的姑娘其实一直默默爱着他。就在Young-soo终于无可奈何地接受恋情终结时,偶然间遇到了Seon-hwa(郑有美饰)。年轻女孩同恋人约定在分开一年后的那一天见面,可恋人却失约了,这让她绝望不已。原本内心已经麻木的Young-soo重生起希望,期待自己能取代那个没有出现的恋人。确实,这听起来更像是洪尚秀电影的情节(洪是郑圣一长期以来在自己的杂志上介绍和支持的导演,这份同金基德共同创办的《Kino》杂志在当时介绍了很多韩国观众无法看到的电影)。整个故事架构在两部西方文学作品上: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不过观众大可放心,这两本书笔者也都没有读过。说实话,读过与否的影响并不大,不管怎么样CaféNoir首先是忠实于韩国电影本身的。导演提出的这两大灵感来源虽说是故事的基础,但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痕迹。而且说实在的,意图发掘人类无解的苦痛,那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歌德或莎士比亚扯上关系简直是必须的。朴赞郁也曾表示受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启发,笔者当时不由感叹,这堪称“提升层次”的必杀技啊。不管是歌德还是妥氏,皆是托辞而已,藏在其后的才是真正的我们钟爱的韩国电影。观众应该注意到了,电影演到一半时才上片头字幕。在歌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名字出现的间隙,戈达尔的名字一闪而过,而戈达尔不正是不按常理出片头的祖师么。没错,这部电影时长3小时20分钟,可谓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怪物,特别是当我还听说此片1)自命不凡2)改编自一直听说但下不了决心读的世界名著3)是向法国新浪潮的致敬之作4)导演是个影评人。更别提浸淫电影节一整天后头胀腿乏,大脑里天人交战不断:一个声音提醒要有职业精神,把工作好好完成;另一个就撺掇随便写个“东方特快”式影评作罢:何况去看是一回事,能不能坚持看完又是另一回事。举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吧,周一晚上电影散场以后,笔者在PortedeClignancourt方向的四号线地铁上听到了如下一段对话。两个貌似高中生的女孩就Cafénoir究竟有多难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起来,大有竞赛谁更毒舌之势,幸好没有拖我做裁判定输赢:女高生1:(笑地喘不气)噗噗噗....哈哈哈...噗噗噗...这电影什么玩意儿啊?女高生2:(同上)噗哈哈...谁知道呢...哈哈哈..反正怪得要死啊...噗..女高生1:就是说嘛...还有一会儿彩色一会儿黑白,太无厘头了吧..噗..女高生2:无厘头到不行..而且中间那个女的突然开始在酒吧里跳舞...还有那首50年代的伊朗歌曲..简直乱七八糟..女高生1:超级~无敌~极品~LLOOOLLL...还有最后结尾两个少女那段是怎么个意思啊...女高生2:对啊,什么乱七八糟的...噗..哈哈哈哈...而且韩国女人演起OOXX就好疯狂啊...女高生1:反正我都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每一个都长得差不多...而且那个男的也太没用了吧...女高生2:超级~无敌~可笑~..不过昨天那部倒是比较容易看懂嘛【我估计她们指的是《晚秋》】...我X,简直是王家卫乘以20嘛....女高生1:还有夏布洛尔...(译注:什么叫躺着也中枪...)简直就是一部3个小时的达内兄弟...女高生1:不会吧...我超爱达内兄弟的说。【WTF?!】[…]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不容易找但总还是有:1)过分的长度让人生畏,但也不能说是这个长度完全是多余;2)找不到文学名著的痕迹也没什么好讨厌的;3)郑圣一关于电影的知识储备大得惊人。开篇第一个镜头的内容是一名少女跪地向上帝虔诚祈祷,接着狼吞虎咽地消灭了一个双层大汉堡。看到这儿你基本就能猜到,讨厌和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会一样多。大广角固定镜头的画面中充斥着鲜艳的红色,让人不由联想到性,整段从形式到内容(忏悔行为和饕餮行为的对立)都颇动人心魄。少女面容也有些古怪,脸色苍白,双目深陷,身处的快餐店一尘不染到令人生疑的地步。这里有点类似DavidLachappelle的摄影和布列松早期的电影镜头的混合物(比如出现在《驴子巴特萨》里的安妮·维亚泽姆斯基)。如此开场很钓人胃口,是沉重与幽默、激情与轻飘,林常樹x1.5和高水平摄影作品的杂糅。它表达的重点无疑是“性”。紧接着就是一连串掠过城市建筑的空镜,而且漫长到让人不禁怀疑,Cafénoir或许首先是一部向首尔这座城市致敬的影片。片中的新浪潮痕迹显而易见,导演自己也很明确地承认并且强调这种传承。片子里法国文化的影子出现了不止一次。在故事的某一刻,一个年轻女孩坐在咖啡馆里读书,她手中的书正是著名的午夜出版社“批评丛书“中的一本(译注:如果没记错的话,书名应该是《什么是哲学?》)。【顺便一提:咖啡馆这段的大景深和背景中交叉布局的人影令我想到《公民凯恩》中的一个镜头。】可以说Cafénoir是把好几种不同的东西移植到首尔城的成果。它既是城市风貌明信片,又是一本旅游者指南手册。从南山到市政厅,从清溪川到汉江,Young-soo漫游的脚步遍及全城。导演尤其亲睐矗立于南山山顶的首尔塔,永远谜一般的样子。不难想象,Young-soo和他那令人恼火的缄默被城市嘈杂的汽车鸣笛声笼罩淹没的样子。本片对于象征的处理比较细致,观者也不必事先了解太多。Cafénoir带我们看的是另一个首尔,不是那个韩国旅游署滥俗广告里的首尔。不过多亏这支在电影节上反复播放的广告,连从未踏足这个城市的我也在片中认出了好几个地标性场所。导演对布景的要求之精细不用多说,光是为了挑选Young-soo的情人居住的别墅,剧组就勘察了超过一百四十处房屋。他在配乐上也尤其用心。就这一点,郑圣一如此写道:“IwalkandwalkthestreetsofSeoul.Thebuildingstorndown.Erectedanew.Simulacrainthenameof‘restoration.’Falsehistory.Fakemodernity.【他文笔也这么好!】Politicalgesturesunfurledinfrontofthem,likealivetheater.Theseasonofpoliticshereiswinter.Ihadtomakethisfilmduringacoldwinter.Thewindblowsfromtheright.Theriotpolicelinedupinthestreets.Randominterrogationofpedestrians.Protestsapproachingsuicides.Somewereburnedtodeathduringademonstration.Theformerpresidentkilledhimself【前总统卢武铉,因妻子的受贿丑闻跳崖自尽。】IwantedtocapturethatSeoul,gaggedandbound.WasitJean-LucGodardwhosaid,makeyourcinemapolitical,insteadofmakingapoliticalfilm?I,alongwithmycamera,mycrewandcast,wanderedaroundinSeoul.Themovie’s‘deadtime’istherealtimeofKorea,thetimeinwhichourdespairdwells.Goethe,Frankfurt1774.Dostoevsky,St.Petersburg1848.Seoul,2009.Deadtimes.Nomoredeaths.”一张明信片或一段回忆,都好似刻意与对象拉开距离的取景框。这部电影中有很多极为精细和讲究平衡感的镜头,场景布局皆是精致和悦人的。看的人几乎能感受到一股冲动,想要吞下这些影像,把欲望逼出水面。在影像的交迭变幻中,我们目击着Young-soo缓慢的自我瓦解。扮演Young-soo的申河均演技精湛,在《我要复仇》里就有些疯疯的,后来在《拯救地球》里就更疯了。与他个人上两部作品的角色不同,这次的角色才代表了韩国电影的真正水平。他天才禀异,身上有种独特的“被动性”。本次电影节『与导演对话』环节中,Yonnsunghyun(译注:今年韩影大热片《守望者》导演)说道:懂得聆听的演员才是最好的演员。Young-soo这个男人正是如此。他缺乏活力、软弱,如同行尸走肉、社会适应不良、孑然一身,自我放逐,但求一死,基本上可以被归为“废柴”一类,(就是LouisGarrel最擅长演的那种)一个病泱泱且带点儿文艺气质的男人。申河均没有被剧本削弱,存在感反而更逼人。虽然饱受命运折磨,但故事的节奏尽他的掌控之中。这是韩国电影的特质之一:每个角色都以各自的方式全力抵抗命运。漫漫长游之后,Young-soo终于决定了结自己的生命(他昏睡了好几日,醒来,然后确定自己果然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兴趣)。颇为矛盾的是,一个如此逆来顺受的人却在银幕上表现出惊人的力量。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老男孩》里的崔珉植,他和申河均面对命运的压迫时各有各的绝招,一个是拳头,另一个是嘲讽。我以前一直把《老男孩》看做一部浪漫的电影,现在这个看法更坚定了。另外,Cafénoir的整体的节奏也相当奇妙。缓慢,但是像瑞士手表一般精准。事实上,不是Young-soo在游荡,而是整个世界在流淌,他只是放任自己像一张卷烟纸一样,在情感的裹挟下任意飘摇。导演用一种很戈达尔的手法重新发现首尔,让这个城市的一些独特之处渐渐浮现。从某种角度讲,这部电影的摄影和笑泪交融的悲喜剧情节比新浪潮更新浪潮。郑圣一是一个勇于并且持续突破类型界限的导演。片中的音乐与影像互为呼应,带领故事主角们沿着情节前进,各个元素如同庞大机器的阀门一般,此起彼伏地上下活动。不同段落之间的张力有大有小,这种差异都在节奏的变化中得以消解,而Young-soo始终处于漩涡的中心,纹丝不动。在很多个镜头中,Young-soo总是被置于主线条的一端,其他周围的一切元素则顺着透视线或快或慢地移动,这正是爱森斯坦提过的理论。影片呈现的最终效果好似一场盛大的华尔兹舞会,一个企图使混乱回归秩序的实验。片中有一处,委拉斯奎茲的《宫娥》被插入画面,一闪而过,紧接着就是那个四五名儿童静止站立的固定镜头。此时,电影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渐渐变得模糊了。本片最大的野心或许就是寻找镜头中的镜头,寻找镜头所能达到一切可能性。假如我们抱着看一个热闹故事的期待去看Cafénoir,很可能会感到失望,但倘若抱着接纳的心态,也就是说做好被闹心、被惊奇,然后乖乖退场的心理准备,那大概总会收获点什么吧。而且如果你发挥在超市排队的耐心,又多坚持了一会儿,那一定不会错过片中一些真正的闪光点。比如在某一刻,Seon-hwa手提一盏灯笼,和Young-soo一前一后地沿着清溪川步行。此时的配乐是维瓦尔第的《圣母晚祷》。这个片段的力量是如此强烈,让我都冲动到想上前一把拉住她,也不能自己地沉浸在Young-soo的绝望中。整部电影给我最大震动的段落其实特别简单:一个长镜头,配合着弦乐和打击乐结合的氛围音,匀速地扫过路旁造型颜色各异的建筑物。也说不清是什么理由,我被这个时刻“电”到了。郑圣一给我们带来的一部完整的电影,完整到以至于长度达到让人痛苦的程度。片中的各种参照和致敬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自命不凡。毕竟如果更钟意平庸之作的话,也没必要对滥俗的剧情斤斤计较。顺便一提,导演甚至还在电影里插进了《我的B型男友》的一个镜头...人物之间的对话有些高深也无可厚非,只要他们谈论的话题也同样高深就行了。比如我并不是侯麦的粉丝,不过倒特别喜欢《慕德家的一夜》,因为他敢于在片中加入一大段的关于帕斯卡宗教观和数学无限性的辩论。这样一来,看完电影我们至少还能学到点什么。种种引用本来有可能沦为冷战后小资产阶级通俗文化那种类型的东西,但是Cafénoir并非如此。片中影射《汉江怪物》时就好象德勒兹谈论约翰·麦肯罗的正手球一样,其实很有趣。好吧,最后还有个小福利:郑有美那段向《法外之徒》里的安娜·卡里娜的致敬舞蹈实在秀色可餐。遗憾的是,如此的用心之作据说在韩国的票房仅7000人次而已。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