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资料(转自网上)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01:11:23人气:0
视频:遗忘列宁状态:年代:2001
主演:LeonidMozgovoyMariyaKuznetsovaSergeiRazhuk更新时间:2012-09-07 13:32:10
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苏联的缔造者列宁(LeonidMozgovoy饰),同样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他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愈来愈疲惫的身心再也无法应付党内党外的政治斗争,眼睁睁看着党内新贵取代自己的位置。而他,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领袖只能偏居一隅,等待死亡的临近,任凭世人将其从记忆中渐渐抹去…… 本片荣获2002年俄罗斯电影尼卡奖最佳男主角(LeonidMozgovoy)、最佳…
历史题材的《小牛犊》(2001年,亚.索库洛夫导演)描述列宁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对列宁的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世界级电影艺术大师——亚历山大·索库洛夫 亚历山大·索库洛夫是当代俄罗斯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之一,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继承人。虽然这样的比较多少抹杀了一些索库洛夫的个性,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对长镜头的偏好,演员的自然表演,以及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和精神领域的关注。 索库洛夫1951年生于西伯利亚的乡村,毕业于高尔基大学历史系。19岁时就开始担任助理电视导演,直到1975年,他一直在为高尔基电视台执导电视节目。后来他前往莫斯科,进入国立电影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初露峥嵘,引起了塔可夫斯基的注意。在大师的推荐下,他进入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工作。但他早期的大部分作品在制片厂内部都遭到了消极评价,改革前几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这使他一度转向纪录片创作。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他才进入了国际观众的视野。先是于1978年完成的故事片处女作《孤独人类之声》在卢卡诺影展上获奖,此后他的作品得到了持续的关注。 索库洛夫的影片在苏联时期曾引起极端对立的意见,有人认为他的新电影语言是现代作者电影的又一个高峰,有人则指责他矫揉造作而又生硬地重复西方先锋派的电影道路。但他在欧美国家是评论界的宠儿。自上世纪80年代末电影制作环境相对宽松以来,他表现得十分活跃。1989年,他将《包法利夫人》创造性地改编成《拯救与保护》,其作品的典型主题和特征都出现在这部影片中:宗教思想,灵与肉的剧烈斗争,对死亡的迷恋,以及细致的心理物理学。同年推出的《日蚀的日子》则以对人类苦痛尖锐凄凉的刻画令人心惊。两部影片都具有极端诗意的影像和对人类苦难的执著探索。 精神上的压抑与苦闷在他接下来的三部曲《第二次循环/第二圈》《石头》《沉寂岁月》中更为明显。1996年的《母亲与儿子》是他迄今最受好评的影片。通过滤光镜和广角镜的使用,索库洛夫把他在影像上的唯美追求发挥到了极致。这部几乎没有情节的电影对一位行将就木的母亲和其子在她弥留的日子里的生活的描绘,成为导演对生死以及精神问题的象征性思索。 索库洛夫的第二个辉煌期是在世纪之交。在《母亲与儿子》再获国际声誉后,他改变创作方向,准备用四部影片构成一个系列,这就是他的“历史四部曲”,描写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几个权力顶尖人物。已经拍摄的有两部,《莫洛赫》的主角是希特勒,他以自己个性化的观念将其塑造为“莎士比亚样式的现代历史人物”,视线直抵与政权机器相对立的人性深处,该片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2000年他参加戛纳电影节的《金牛座》则以列宁为主角,将焦点从政治历史背景移向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三部计划是裕仁天皇,据说将有日本投资。 死亡是索库洛夫最感兴趣的题材,他迷恋于对人的弥留状态和对死亡仪式不厌其烦的描写,通过对已死亡的肉体的细腻表现,展示与之相联系的精神或道德的痛苦。在失去生命的躯体上,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孤独、宿命与伤痛,言语在其面前显得多余。备受磨难的肉体在他的眼中是真理的载体。以死亡为背景,索库洛夫的探索始于肉体,终于精神。 索库洛夫往往以物理的手法展现影像,一个很小的场面可以被无限地放大、拖长、细节化。典型的索库洛夫式的视觉魔术是从静止或移动速度极其缓慢的超长镜头,以及精细的光影设计下凝练出来的诗意和梦幻般的氛围。 索库洛夫拍摄的纪录片有20多部,“奏鸣曲/哀诗”系列是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他在剪辑与长镜头运用方面极其出色,所有这些纪录片、故事片提供着不同的互相渗透的、难以想象的诗学影像,共同构成了他的电影艺术。对于他的电影,俄国内影迷比较熟悉的有《俄罗斯方舟》《母与子》和《父与子》。 上世纪80年代末,索库洛夫的影片相继上映之后,他不妥协的性格和他独有的创作能力开始影响“涅瓦浪潮”(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的一股潮流)。因为他早期的长片,他曾被人视为塔可夫斯基的继承者,但很快他就成了索库洛夫第一,而且他是唯一没有人模仿的导演。人们将他与当今俄罗斯最著名的电影导演米哈尔科夫和格尔曼并列,称他们为世界级电影艺术大师。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