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好官与狂生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11:47:23人气:0

视频:胭脂状态:第45集完结年代:2016
主演:朱碧云夏江南张志明更新时间:2023-11-27 15:23:25
1937年8月,淞沪会战之前,上海的蓝家大小姐蓝胭脂因为一盒胭脂,被意外卷入了国民党救国会与日本特高课的对抗之中,揪出了潜伏的日方间谍——上海军需处处长冯子雄,然而他正是胭脂的闺蜜冯曼娜的父亲。冯子雄拒捕惨死,曼娜从此对胭脂恨之入骨。同时,冯子雄的下线间谍“影子”在国民党的锄奸行动中身亡,与他潜伏在同一部门的共产党情报员周宇浩大胆冒充“影子”的身份反向渗透进日本…
好官成长史从剧本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个好故事一般有五点要素:1.一个有意思的主人公。2.陷入麻烦之中。3.解决麻烦。4.被更大的麻烦打入谷底,逆境中转变。5.然后胜利。首先,主人公必须有闪光点同时又有缺陷。有闪光点才能让其被观众所认同所喜爱,有缺陷才有成长的空间。缺陷会让主人公陷入麻烦,戏剧冲突才得以产生、激化,情节由此得到推动。这部电影虽然片名叫《胭脂》,实则真正的主人公,既不是美貌多情的胭脂姑娘,也不是与其两情相悦的呆书生鄂秋隼,而是主审两人冤案的新任东昌知府吴南岱。吴南岱作为主角初次出场并不算早。电影差不多花了1/3的时间介绍了冤案的前情与初审官张县令的错判,吴南岱才将将露面。在赴任的路上,他一身绯色官袍,意气风发,满腔抱负。拜访恩师,痛斥朝廷权奸当道,发誓上任后革除地方弊政,整顿吏治,救黎民于水火。途经地方,不与当地官绅交结,宴会礼金名帖一概推拒。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呈现在观众眼前。但他也有明显的弱点,因年轻而略显急躁,贪功而冒进。恩师临别赠言四字“慎思守志”,正是看穿了这一点,这是一个浸淫官场已久仍不失初心的老手对初出茅庐的菜鸟的谆谆教诲。上任之初,应鄂秋隼同窗的联名请求,吴南岱重审胭脂一案,很快发现案中疑点,释放无罪的鄂秋隼与胭脂二人。但麻烦并没有就此解决,吴南岱随后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种种疑点显示,他其实制造了一桩新的冤案。然而判决已下,并呈报中央,吴南岱因此得到升迁的机会。如果再次重判,意味着他不仅颜面无存,升迁也将无望。再加上已被定罪的书生宿介三番五次的嘲骂,如果吴南岱心胸狭窄一点,完全可以借此公报私仇,顺水推舟。此时吴南岱陷入了内心剧烈的挣扎,几次动摇,剧情推至高潮。最终还是内心的良知战胜对功名利禄的欲望,让沉冤得雪,还当事人一个清白。如果用一句话加以概括,这是一个年轻官员的成长故事。吴南岱代表着人们心目中一个理想的好官形象:心有正义,处事廉洁,胸怀宽广,即使偶尔犯错,但知错能改,把良知看得比脸面重要。狂生宿介不过比起主人公,我认为电影里面最鲜明最有意思的人物形象还是书生宿介。宿介是鄂秋隼的同窗,二人性情截然不同。鄂秋隼为人庄重守礼,一心只读圣贤书,既不爱与同窗交游玩乐,更十分注意与异性保持距离。当宿介为他与胭脂姑娘牵线,即使对胭脂心有好感,他仍断然拒绝夜间私会一事。宿介则交游广阔,风流放诞,外人对他的评价是“眠花宿柳,到处题诗”,活脱脱一个狷介狂妄的名士。但他也有急公好义的一面。当鄂秋隼身陷牢狱之灾,旁人避之唯恐不及,宿介挺身而出(虽然麻烦本来就是他惹出来的),邀同窗一起联名上书(人脉很强大)。为鄂秋隼洗清罪名后,自身却惹上一身腥,锒铛入狱,为了不让好友和表妹受苦,他默认了不属于自己的罪名。宿介之狂,尤其体现在他与吴南岱对簿公堂之时。面对吴南岱的厉声诘问,宿介满脸嘲笑,出口成章:“宿介上公堂,白布落染缸。有口难分辩,冤枉!”吴南岱骂他:“我笑你狂妄无赖,本是学中败类。”宿介立马回了句:“我笑你自命青天,却是个糊涂昏官。”临斩前,又写诗讽刺吴南岱:“笑向府尊赠遗言,覆盘之下多沉冤。红袍本是血来染,我赴黄泉你登天!”吴南岱阅罢此诗,尽管气成河豚,仍是宣他上堂询问,他笑骂公堂,将吴南岱比作潇湘竹,讽刺他“挺秀又玲珑,腹中节节空,不通”。再次激怒决定自己生死的主审官。这人已经不是用“狂”能形容了,用现代的词说,他就是“作”,可劲地作,不识时务地作。如果他进了官场,一定是最早死的那一个。不过正是他的作,更突出了吴南岱的涵养。这或许也正是编剧、导演的用意之所在。本文版权归作者琅嬛阁主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