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谈谈这个故事吧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10:22:20人气:0
视频:欣月童话状态:BD国语超清年代:2008
主演:梁家辉黄伊汶黄海波李特特更新时间:2020-08-06 20:05:59
不幸患上脑瘤并且双目失明的欣月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然而她却有个未了的心愿:到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但欣月虚弱的身体已经无法到达北京,于是当地媒体和社会各界二千多名群众共同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带着欣月在长春坐车转一圈,然后到一个能升国旗、奏国歌的地方,告诉欣月那里就是北京天安门。为了让这个仪式真实,众人对乘车路线、交通工具、行车时间都作了精心谋划,甚至对志愿…
第一次听到欣月的故事,是在大一去医学部上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的时候。那门课真正有思想深度的东西不多,也算不上拓宽了视野……倒是记住了这个故事,还和别的同学讲过。只不过讲过了就讲过了——也没再想什么。其实仔细想想,便会蛮不可思议的——让那么多人参与到这个谎言中,该是何等不容易……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长春,而现实中的欣月是便吉林九台人(九台行政上属于长春)。而如果她是湖北黄陂人呢?武汉市能操纵得起这么大的谎言吗?也许那就不是去不去北京的问题,而是如何治病的问题了;或者,如果,她是山东章丘人呢,那么,济南到北京路程近,也许就真能来天安门一趟……但这个故事发生在长春,一座不大不小,而且离北京不近不远的城市。上述条件决定了这个童话只能在这儿发生?其实不是。上述的条件只是客观上的原因而已。真正实现,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那座城市的性格。想来,大家一起通过谎言来实现小女孩儿的梦想,这件事真是充满黑色幽默,从最开始小女孩儿提出看升旗的梦想时产生便是。在我们的时代,在我们的城市,在理性而带着冷漠色彩的环境(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哪里会有这么天真的梦想?她(或他)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如何治好自己的病,治好了病才能有别的……而她(他)周围的环境自然恐怕也不会想到。不是说大城市就没有爱心,而是有爱心也不会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即便她(他)最后真的没救了,出来救场的也可能是心理医生或者临终关怀工作者等等科学(理性)的存在。内心的需求以另一种方式满足,也难说不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个故事却不是这样。促使这个故事走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便是长春的性格。欣月的愿望,不但有人听进去了,还有人去做,去号召。若非如此,又哪里是一两个记者能够实现的?即便他们能号召,也得有人响应。不是说长春人就比全国别地儿的人都善良,但长春人大都是胆汁质型,热血冲动,敢想敢干,哪怕带点儿荒谬。于是造就了这座城市这种孩子般的性格。这么一个因素,带点儿心领神会的色彩,就像《十七岁的单车》曾被外地某大学思想道德休养老师当成反面教材播放——你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可能有些微妙的东西你就体会不到。然而这种表达就一定合适吗?何况,真的,电影对长春的性格发掘也不算深,只是有所体现而已。这大概是最大的遗憾了。(附注:说道心领神会,倒是可以提一个细节。公交车里,新疆姑娘问“北京”售票员,从天安门去北京师范大学怎么走?售票员说,坐地铁,到新街口倒22路就到了。其实吧,天安门那里本来就有22路,直接坐过去便是了。然而,一上来便提地铁,确实是一些外地到北京的人,路还不熟时的一种惯性思维。)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