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般的超级长镜头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09:08:25人气:0
一个来自伦敦的男人

视频一个来自伦敦的男人状态年代:2007

主演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蒂尔达·斯文顿艾丽卡·博克亚诺什·德尔日更新时间:2013-02-12 17:19:46

主人公Maloin(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MiroslavKrobot饰)是一个港湾铁路扳道工,某个夜里,他在高高的控制室内目睹了一桩可怕的谋杀案。一个来自伦敦的男人上岸,把一个皮箱交给另一个男人,随后二人在码头旁发生了冲突。在争吵打斗中,其中一个男人与皮箱一起跌落海中。扳道工Maloin随即打捞皮箱,打开后发现里面装有大量现金。他既没有报警也没有告诉别人,像往常一样工作生活。然而,自…

奇怪吧,这年头还有用“魔鬼”来形容长镜头,原因在于现实中的贝拉·塔尔算得上一货真价实的魔鬼导演。下面的事情就是个很好例证,片头有ForHumbert的字样,缅怀著名艺术电影制片人亨伯特·巴尔森(HumbertBalsan)。他在2005年2月10日自杀,除了身患抑郁症,一大部分原因是《伦敦来的人》出现巨额超支,财政崩溃无以为继。贝拉·塔尔当时正在科西嘉岛的码头上忙于拍摄,他搭设了瞭望塔、拉来了火车,甚至为了拆除一些脚手架就花去20万欧元。500万欧元预算耗费了一半,电影却只拍了30分钟不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就是偏执狂的惊人事迹。尽管贾木许(JimJarmusch)和加斯·范·桑特(GusVanSant)说起贝拉·塔尔作品时是赞不绝口,留下了“梦幻的、不寻常的、充满远见的”等美誉词汇。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更说希望在有生之年年年重看一遍《撒旦探戈》(SatansTango),但是登峰造极的贝拉·塔尔始终没能达到东欧前辈大师的境界,国际关注度更是不及“长镜为王”的安哲乃至侯孝贤。显然,他拍的电影属于真正面向“少数人中的少数”的那种。《伦敦来的人》改编自侦探犯罪小说,135分钟的片子只有大约30个镜头,开场就是12分钟多的长镜头。要想险象环生确实麻烦得叫人为难,听起来反倒是打瞌睡的绝佳选择。怀疑归怀疑,贝拉·塔尔毕竟是长镜头高手,他同样有办法去讲清故事,消除一般电影里对剪辑的冲击依赖。第一个镜头里就暗藏了主观视角和客观视点的结合,交代了主人公所处的位置和事情起因。再到后来,摄像机经常在室内空间里游走,由单一人物或物体特写过渡到持续性叙事的完整表达,比如夫妻争吵一段是由桌面盘子开始,相撞的台球带出了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影响,布朗妻子出现一段始于主人公的一小杯酒,脸部特写、肢体动作、言语冲突都包含在了镜头中。因为镜头太少和移动限制,影片会尽可能略去些东西,一个镜头里往往有很大篇幅被用以表现或传达人物的情感状态。主人公的真实处境几乎无从得知,影片先明示了扳道工的工作,再让他意外得利,回到家庭后揭示内心矛盾。贝拉·塔尔还充分运用了各种环境声,音响设计亦有精彩亮点。典型几场戏如主人公去捞箱子、小屋锁门,潮水拍岸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去,持续不断的反复。手风琴等乐器也在适当场合出现,舒缓情绪之余跟人物对白的语速形成了互动匹配,台球桌边的舞蹈跟店里的雇工剁肉同样有微妙的趣味。码头和轮船的存在,让人物的去向变得更加难以预测。从主人公所在的高处望出去,几处场景设置和灯光设计更有黑色电影的影子。这部电影基本上是在讨论一个传统议题:人的内心煎熬和选择挣扎,由不义之财扯出的罪与罚、善与恶。几句对白,一扇紧闭的门。直到最后贝拉·塔尔也不愿轻易的给出高潮,哪怕一点点震撼也好。如此个人风格化的侦探犯罪片,还真是难得一见。【南都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05/09/content_785622.htm】《伦敦来的人》TheManFromLondon导演:贝拉·塔尔(BelaTarr)主演: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MiroslavKrobot)它不是常见的侦探电影风格,只是讲述了一个跟逮捕有关的噩梦。——《卫报》PeterBradshaw这一套拍摄模式跟以往作品没什么两样,但贝拉·塔尔的长镜头美学跟世界观却没有任何的弱化。——《视与听》MichaelBrooke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