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剧透及,理解女主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4:57:08人气:0
寂寞的心灵

视频寂寞的心灵状态:正片年代:2012

主演奥黛丽·塔图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吉尔·勒卢什斯坦利·韦伯更新时间:2023-12-28 12:23:31

1928年的法国朗德省,美丽而桀骜的泰芮丝·拉霍克(奥黛丽·塔图AudreyTautou饰)嫁给了好友安·德吉侯(阿奈丝·德穆斯捷AnaïsDemoustier饰)的哥哥贝纳(吉尔·勒卢什GillesLellouche饰)。她平静的外表下内心狂如野马,曾经渴望婚姻能够平息心头的风暴,反却陷入更深的寂寞与抑郁之中。安喜欢上了一个有着家族病的青年尚·阿齐维多(斯坦利·韦伯StanleyWeber饰),但遭…

偶然的机缘下一位长辈请我去看ThérèseDesqueyroux,她告诉我女主角是《天使爱美丽》的主演塔图,还有港译名是有些噱头的《弒夫告白》,此外对这片子我就一无所知了。毫无成见地沈浸在影片之中,却意外地遇到了这一部重点在心灵而非剧情的影片,对于看电影并不多的我而言,是这个夜晚的美妙惊喜。***************以下为剧透1920时代的故事,以两个富家少女欢快地在林中嬉戏开头。林子里的树木笔直,一切都笼罩着朦胧的辉光。林子的那一头是海,年轻的男子唱着歌,驾着有鲜明红帆的小船缓缓经过。眉毛漆黑的少女叫苔蕾丝,她爱读书,安静的时候,表情若有所思。另一个少女安妮觉得读书是无聊的,她一刻也闲不住。身为拉拉的直觉让我从眉毛漆黑的少女眼中看到了对安妮的情愫——也是对一种纯真之美的珍惜。安妮当着苔蕾丝的面猎下一只野鸽,苔蕾丝凝望着死去的鸟儿蹙眉沈默。这个画面让我想到《时时刻刻》,弗吉尼亚.伍尔芙蹙眉凝望死去小鸟的画面。她们一定是同一类人,敏感地在生活的细节中寻求象征的诗人。这一天分别的时候,安妮笑着说出大人们的议论:苔蕾丝过两年就该跟安妮的哥哥结婚了。于是孩子的时光落幕,镜头再一转,少女已经是成年女子。果然,是由塔图饰演成年的苔蕾丝,不再年轻甚至有些过于憔悴,然而仍有一分《天使爱美丽》中疏离俗世的气质,很适合苔蕾丝。人人都知道苔蕾丝的脑中总是“念头太多”,包括她的未婚夫。不过即使她自己也相信婚姻是个办法,令她安稳下来,合于常轨。两个家族的联姻没有什么选择,安妮的哥哥有些得意地告诉苔蕾丝,结婚后将有多少松树林归于这个家庭名下。爱情在双方那里都看不出什么迹象,似乎对于双方也都并不重要。苔蕾丝缓缓点头,她永远显得冷静,但又有些恍惚疏离。即使蜜月中,丈夫在她身上蠕动之时,她也仍是那样一副若有所思的安静神情。后来的许多剧情是在书信中优雅地铺陈开来,让人意识到影片大概是改编自原著小说。电影的画面很静美,但缓慢的节奏大概也使不少观众发睏。若我再继续照着这样的节奏抒写下去,或许也要迷失在回味中了。还是尽量快些将本就极其简单的故事讲完吧。安妮爱上了那个驾着红帆小船的男子,但他并非家族安排好的联姻对象,安妮的哥哥带着苔蕾丝匆匆归来,家庭设法阻止了恋情。苔蕾丝同情安妮却并未相助,任安妮被父母接走软禁,令安妮非常失望。怀孕的苔蕾丝独自去见了海边男子,他来自巴黎,只是在短暂的休假中享受一段短暂的罗曼史,根本不想娶安妮。他们谈到文学,他也看得出苔蕾丝的与众不同,欣赏而可惜。至于安妮,他说那样的纯真女孩会很快忘记这段往事,按家里的安排谈婚论嫁。的确,安妮疯狂过,但两年过去,终究平静甚至愉快地准备嫁人了。苔蕾丝的丈夫需要吃药,一天四滴,滴在水中喝下。一次发生山火,慌乱中他一天服了两次药,夜间就病痛不已。苔蕾丝观察到这一切,她一方面尽心照料病人甚至累得晕倒,一方面却又伪造处方,开了更多药水在水中事先滴下。丈夫几乎要死去之时,医生发现了伪造的处方,事情败露,苔蕾丝被医生起诉。然而为了家族声誉也为了地产,差点被害的丈夫却连同苔蕾丝的父亲,要求苔蕾丝做伪证,得以免罪。事后夫妻还要假装恩爱,实际却是将苔蕾丝软禁在乡下,禁止她见一切人,包括她年幼的女儿。苔蕾丝始终是安静的,并不歇斯底里,但她在绝食和一根接一根地抽菸中,日渐成为苍白淡薄的鬼魂,让偶尔来看她的丈夫一家震惊。故事的结局竟然意外地光明,丈夫意识到苔蕾丝的谋杀并非为了财产或是恨他,对她长期的囚禁似乎也已是足够的折磨惩罚,于是他放她自由了。最后的画面,是苔蕾丝神采飞扬地走在巴黎熙熙攘攘的街头。******************剧透结束************电影的另一个中译名是《寂寞的心灵》,倒是可以说点出了“弒夫”的动机。苔蕾丝是寂寞的,她跟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她厌恶那些永远谈论打猎或地产或家族八卦的亲戚,她的心灵并不安于法国的乡下庄园。但是她别无选择,因此连她自己也一度幻想婚姻就能让自己死心。但是一颗饥渴的心灵却不肯安分,一切平静的生活表象都煽动着逃离的欲火。安妮诉说自己恋情的信,或许也让没有得到过爱情的她困惑又妒忌,安妮是她朦胧的初恋,所以她嫉妒船上的男子;她在乏味的生活中隐忍,从不曾放任激情,所以嫉妒拥有的安妮。在接到信,从“蜜月”赶回家的火车上,她幻想跳下火车,沈入车外旷野的雾霭。海边男子的那巴黎式的自由,是她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乡下人”渴求不得的,所以她写信问他,一个怀孕的乡下女人会是他美好的回忆吗?她和男子的暧昧不是情欲的,而是智识上的,他们读过同一本书,他明白她的不同——人人其实都明白,但他觉得她不该忍受,而其他所有人都指望她忍受。于是,她那个关于巴黎的梦或者说关于自由的梦,终究扼杀不了,又冒出头来。沉浸在这梦中,她对初生的孩子是不耐烦的,孩子哭了很多声她才不情愿地去抱,而且她心烦意乱的拥抱也止不住孩子的啼哭。反而是安妮跟孩子亲近。尽管当失去一切的时候,她又无比惦记着这个孩子。山火烧起来的时候,苔蕾丝暗暗期盼着火向自己家的方向来。然而没有,夜间,丈夫爬下她的身体沉沉睡去,而她幻想着走到林间,点燃整个森林,让火光照亮禁锢着她的这黑沉沉的家族产业。这只是幻想,丈夫心慌意乱中过量喝下的药,却因为触手可及而成为现实。她其实是怯弱的,怯弱又顽强:她顽强到永远无法甘心于一眼能望到尽头的家居生活,永远无法不去思索不去审视地享受这些庸常,永远无法忍受丈夫和家人亲戚的鄙俗;但她又怯弱得无法明目张胆要求改变,无法去挣脱或者去死亡,无法起身跳出车厢,无法真正纵火——而是以这样平静而隐蔽的方式去谋杀那个简单粗俗的男人。一面对丈夫下毒,一面又尽可能地照料痛苦的丈夫。苔蕾丝是极不快乐的。她偶尔的礼节性微笑总是明显地礼节性。她也从不激动,这台词在安妮和安妮的哥哥口中重复了好几回,“从来不见你情绪激动的样子”。因为她“想法太多”,她不肯接受生活,她要思考生活;也许没有什麽可思考的,但她就是不能接受。她想追求的是什麽呢?也并非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不知道想要什麽,但我知道我不想要什麽”。她想去巴黎,因为这是城市,是现代化,是对传统家庭的破坏,是《双城记》那好的坏的无所不包的时代的舞台,是纷乱然而无限的养料。《时时刻刻》里的伍尔芙也不愿意在平静而美丽的乡间疗养,而是宁愿到伦敦去。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这大概是反映了那个时代,向往自由却又久经家庭束缚的女性,那种没有出口也表述无言的痛苦罢;可是我站在近百年之后,却宁愿不这么去想,宁愿认为这一种“心灵的寂寞”,这种不安和飢渴,是无关性别的。苔蕾丝的丈夫同样被束缚在家族和庸常中,但他并不想挣脱,他感到满足。他的妹妹安妮曾有过一段激情,但是那仅仅是爱情,而非心灵的飢渴,当爱情逝去,她也安于生活。也许,总有一些人天赋异禀,就好像《时时刻刻》中,伍尔芙说,一定有人要死,而谁会死?“诗人,那些心怀梦想的人。”这有些不公,然而天生的诗人真的不存在吗?我自己似乎并非这样的人,也几乎并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存在;有许多标签是为他们准备的,比如”幼稚自私“、”无病呻吟“……然而,我却有时候会认出他们,迷恋上那敏感的双眼,透过这双眼中的悲哀感觉到生命。爲什麽诗人一定要死?“为了对比,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生活”。《时时刻刻》里,“死去的诗人”,有伍尔芙自己,有那个曾经的主妇,却也有最后的那个男人——虽然他是男同性恋者,但,“心怀梦想”几乎无关性别。说“几乎无关性别”,是因为这梦想并非许多男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事业追求之类,而是飢渴的心灵所感受到的时时刻刻的逼仄——这样的心灵往往来自性别的少数派,Ta们的目光太灼人,思想太深入,穿透了这个“主流”的庸常世界,无法忍受满腔热血洒向这一片苍白。伍尔芙说,“永远直面生活;深深地了解它的本质。热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不过,这部片子里的苔蕾丝,依然相信着还有更美好的生活,甚至非常地具体——巴黎;所以她的心灵还不是没有出口,绝望的软禁也没有摧毁她,反而终于摧毁了那些困住她的人,他们在她的独特前让步了,让她去直面更多的生活。那流露出发自心底的笑容,自由走上巴黎街头的结局,美好得太不真实,虽然或可想象的是,巴黎也未必能够抚慰这样的心灵。也许暮年的导演对这个多彩的世界,终究是依依不舍的。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