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一位本能的现实主义者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7:46:45人气:0
李小龙勇士的旅程

视频李小龙勇士的旅程状态年代:2000

主演李小龙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成龙更新时间:2013-04-18 10:59:37

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于一九七八年公映,当中只有约十一分钟的片断有他亲自拍摄。一九九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约翰。力图先生与李小龙遗孀李莲达女士在李氏爱达荷州的故居中,发现李小龙筹拍《死亡游戏》的武术设计手稿及剧本等,其中部分片段,并没有在公映的《死亡游戏》中出现。这个发现激发他致力寻找有关片段的决心。力图先生是唯一一位获授权使用李小龙的文字手稿、照片、及其…

在《死亡的游戏》《唐山大兄》《龙争虎斗》中都有这样的背景设定:主人公要去的地方不准使用枪支。实际上,任何超自然的器械都是李小龙(BruceLee)极力禁止的。和所有有创造性的人一样,他无限制地依赖身体、感觉,不迷信时尚和权威,作为一个直觉主义者,他相信钱放在口袋由自己保管比放在银行里安全,他更倾向于相信徒手、飞镖或双截棍,胜过相信枪和子弹。所以在《猛龙过江》中,他宁愿用竹签制的飞镖射死对方。抢到行凶者的枪后,他的本能是把它扔得远远的,使凶手避免接触它,而不是自己拿来用。当有人突然抓住他或是从背后接近他,比如当苗萝莉到师傅的墓前去找陈真(由李小龙饰演),他会作出本能的攻击反应,仿佛即使在沉思时他的神经也从未松弛过。他的手能在一寸之内发力,把对方击倒;当他快速进攻时,即使把镜头放慢一倍,也看不清他出招的方式……他显然并不把这些技艺诉诸玄学,而归之于勤学、苦练、深思的结果。他身手敏捷,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变通和灵活性,从他开始,关于男性气概(Masculinity)的肌肉美学也被加以改变,拳击界不再以块头取胜,转而提倡注重身体的轮廓、比例和协调。这一切并不能诉诸偶然,李小龙并非生来就有一幅比别人精致耐打的身体。1965年的美国人知道的武术只有空手道和柔术,它们在朝鲜战争期间被传给了服役的美国士兵。李小龙是首位向美国人教“功夫”(kungfu)的中国武术家。因为他反对门派之见,向外族人教“内家拳法”,招致了同行的不满和挑战,但他最终战胜了对方,用了3分钟。因为没能在比3分钟更短的时间内制胜,他开始质疑自己的拳艺。他首次悟出武术不分门派,只要是好的就可以为我所用。他拒绝任何花拳绣腿的、不实用的成规,认为一切武术的教条都要经过实战的检验和修正。在《李小龙如何改变了世界》中引用了一个镜头,李小龙饰演的人扼住对手的喉咙,在对方黔驴技穷的时候问道:——你的本能是什么?对方答:祈祷。——在这种形势下,你的双臂是用不上的。——是的。——你能踢我或踩我吗?——不能。——那么你怎么做才能生存?——我不知道。——咬。咬在近距离进攻时是有效的。但是轻易不要咬。那是让你牙齿脱落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之所以有这样“直接”的教导,是因为李小龙经过思考回归了武术的本质,那就是防身,或是以最有效的方式阻止别人的攻击。人需要做到像水一样,“tobesoftlikewater,andflexibleandtoadapthimselftotheopponent.”《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李小龙接受英语采访的视频里,帮美国人理解功夫背后的哲学李小龙从不避讳通过攻击对方的胯部来制胜,这并非出于喜剧式的目的,而是因为策略上的原因。首先,生殖部位处于身体的中心点,其次,这样攻击是致命的。他相信真正的搏斗是即兴的、自然的,而不是经过训练的。他教导自己的学生忘掉条规、空出大脑,为了达到“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usingnowayasway,havingnolimitationaslimitation),他广泛学习了牛顿力学、欧洲击剑与拳击的技术与原理,研究了人类运动科学、人体工学,并设计新的健身器材;为了补充营养,他亲自调制了一种混合了生牛肉末、牛奶、鸡蛋和果汁的高蛋白食物;他会电击自己,作为修复肌肉的一种方法,超出专业医生这样做很多年。他闲暇时的一切都围绕着改善自己的身体,这几乎成为他的本能,在《猛龙过江》里,连色情图画、真实美人都没能诱使唐龙(李小龙饰)放弃拉伸肌肉的训练,其中显然有小龙本人的影子。有一段时间,他因为挑战体能极限而伤损了身体,卧床期间,他读了很多书,包括克里希那穆提、铃木大拙、皮尔斯、老子。因此在后期的电影中,他作出了向武术哲学迈近的最大努力。“如果你试图去记住,你会失败的。倾空你的思想,忘记任何的形式,像水一样。成为水,你把它倒在杯子里,它就成为杯子,你把它倒在茶壶里,他就成为茶壶,你看水能流动、蔓延、滴落或者冲撞。”这是他在一次英语采访时说的话。他的落眼点始终是实效,二十世纪诗歌的元素“精确”也体现在李小龙对武术的追求上。简单、直接、精确、经济、实用性、强烈的个人风格……他使武术成为一种生命和文化的感受方式。当他使用双节棍时,他像一个赛博格(Cyborg)一样游刃有余,几乎达到了庖丁解牛的功效。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养生主》)他是第一个进入美国主流视野的亚洲演员,也是第一个不使用特效在电影中展现惊人武术的人。不以表演性来作为武术电影的检验标准,最终却意外地使电影获得了最大的可观赏性。当我们需要奇幻电影时,我们看李小龙;当我们需要现实主义时,我们看那些使用特效的影片。后者在情节构造、人物设定等方面分明是对现实的摹仿。倒是李小龙,在自己的电影中开拓了现实的边界,他的martialart最终成为一种未来主义艺术,在想象力和认知力方面,给同时代人以强烈的刺激。李小龙的电影在极度现实主义的镜头下接近于科幻。比如《唐山大兄》中的“李三脚”(他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出直踢、侧踢、后摆腿);在他饰演的郑潮安对“老板”的角斗中,手指的重力在其胸前仅一拳之隔发力,却足以穿破肌肉导致鲜血外流。李小龙的电影在拍摄方法上和使用特技的武侠电影站在两个极端,但正因为其极端的现实主义,使它接近于幻觉,从而成为关于想象力的纪录片。他像是一位未来学家,在他前所未见的格斗方式的背后是各种观念的革新。比如,“基本上,我们只有两只手和两条腿,不可能形成差异很大的格斗方式。”“最终,武术指诚实地表达自己。”“这只是对别人动作的自由反应。”如果没有他,我们至今也许还没有一种理性化的武术电影,而它在半个世纪后已经成为一个洋洋大观的成熟了的艺术类型,从《叶问》到《少林寺》,从甄子丹、吴宇森到成龙、李连杰,甚至昆丁·塔伦提诺,《杀死比尔》中的乌玛•瑟曼穿着和《死亡的游戏》中李小龙造型一样的黄色运动服。KillBill:Vol.1向GameofDeath致敬的地方李小龙遗作GameofDeath剧照更不用提他的个人象征——截拳道、寸劲、双指俯卧撑、打斗时神秘莫测的步法和叫声。他之所以转向电影是因为他意识到武术发展的方向将要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他决定从事商业电影,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把武术教学建立在武馆的群众基础上。这条路最初并不顺畅,当时流行于好莱坞的中国人要么是老奸巨猾的“满大人”(TheMiraculousMandarin),要么就是龅牙、戴细框眼镜的矮小餐厅服务员,或是出租车司机。李小龙自己苦心孤诣的剧本曾经被拒,他想成为主演的梦想也一直被好莱坞延搁。这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无可厚非,作为一个亚裔,扮演主人公既没有先例也不能保证很稳定的票房。于是他返回香港,希望从侧门进入美国电影界。当时的香港动作片沉迷于浮夸的刀剑表演中,李小龙作出的改变并非不是凭一己之力。他仅仅拍了四部电影,就在32岁时溘然长逝。最终,他通过《龙争虎斗》获得了好莱坞的认可。不能说李小龙没有表演欲,这和他的高傲与严苛的自我审视混合在一起,成为他的性格的组成部分。但是看完他的几部主要作品,还有关于他的纪录片《李小龙:勇士的旅程》等之后,我确信他是一个值得各界重新重视的人,这样的人迄今为止只有一个。在精确性、敏捷、因地制宜和创新等方面,他都是一个导师。本文版权归作者彼得潘耶夫斯基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