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高低各不同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05:35:37人气:0
![你只需要爱?](https://static.sqjxzz.com.cn/Uploads/vod/2016-11/5838597ab5330.jpg)
视频:你只需要爱?状态:年代:2016
主演:布莱恩娜·伊维根泰勒·布莱克本凯拉·肯尼迪阿娜·奥缇兹更新时间:2016-12-22 16:45:43
在这个性向反转的平行世界,同性恋是正常,异性恋才是异端另类。每个孩子都是两个爸爸或两个妈妈抚养长大。小女孩艾什丽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平凡家庭。然而她很小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她喜欢男生,而这和她受到的全部教育相左。由于被同学发现她是异性恋,她成为耻笑和欺凌一个平凡家庭。然而她很小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她喜欢男生,而这和她受到的全部教育相左。由于被同学发现她是异…
《AlmostNormal》、《StraightStory》、《LoveIsAllYouNeed?》分别上映于2005年、2006年和2016年,而我是先观看的《LoveIsAllYouNeed?》,其次是《AlmostNormal》,最后是《StraightStory》。三部电影里,《LoveIsAllYouNeed?》是我最早知道的电影,导演KimRoccoShields曾在2012年推出同名短片,16年上映的长片基本上是基于2012年的同名短片电影的故事,将前作20分钟的故事增改成长片中的“少年couple”支线,同时新加了一条成年couple支线,最终达到近两个小时的时长,结果带给我的观影感受却是一场非常失败的体验。在剧情方面,“少年couple”支线基本保持了短片里的剧情,没有做太大的调整,仅仅在细微处做过一些调整,比如修改了EmilyCurtis是在橄榄球队认识了自己心仪的男生IanSantilli,而不是在玩过家家的游戏里;增加了EmilyCurtis和IanSantilli组队排练《罗密欧与朱丽叶》,可惜惨遭Ian的姐姐PaulaSantilli从中作梗未能如愿的剧情;删除了短片里两人确实互生情愫,奈何迫于校园和家庭的双重压力,Ian当众背叛Emily指责其是恶心的异性恋的剧情;增加了Emily在最后选择自杀前,观看过网上一异性恋直男被恐直人士群殴致死的视频的剧情。这些小调整一方面是使得原本短片里薄弱的剧情更加丰富,毕竟短片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带来的噱头远远大于内容,使得我们避免更多关注其话题性而忽略其故事性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与成年couple支线前后呼应,更好地衔接和支撑起整个故事的架构。这里之所以两条支线,一个打引号一个没有,是因为在电影里成年组是成了真情侣,另一对少年组并没有。两条故事线看起来像是平行并进,或是互为因果,但都不是让我感到失望的原因,真正使得我感到失望的地方是出在它一些设定的细节上。首先,本片不同于《几乎正常》和《直男的异想世界》采用“梦游仙境”的手法,整部影片从始至终,都是照搬了所有现实世界里的情况,单纯调换了straight和gay位置的一个平行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故事发生在一个基督教信仰浓重的社会,出现了异性恋维权组织,还有片中随处可见的恐直人士对公开出柜的直人们的仇视,且片子里有关教堂祷告、弥撒、讲经的戏份非常吃重,基本上整个片子里出场过的重要人物都去教堂参加过礼拜。宗教,更准确来说是基督教、天主教的信众,一直都是现实社会反对性少数人群的主力军,他们高举“圣经”的神圣大旗,肆无忌惮地宣告和投放恶毒的诅咒和莫须有的罪名,放大普通民众的恐惧,煽动和利用普通民众的恐惧心理。在这部片子里也不例外,lesbian神父手持《圣经》,告诉我们同性恋才是上帝创造的子女,异性恋只不过是一群单纯为了生殖的罪人,她称呼他们为breeder(繁殖癌)。这里需要提一句的是,无论是本片还是另外两部电影,它们对于同性伴侣生育子女的设定都是,只有在确定建立家庭需要孩子的时候,会有“parentialparents”的角色出现并完成生育这个过程。“parentialparents”的意思就是:只是为了生孩子时的父母。三部电影里,对于异性恋的憎恶,几乎都不约而同使用了异性恋耽溺于生殖的快感,这是违背常理且有罪的行为,因为我们选择男女做爱,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家庭拥有一个孩子,到底生育孩子是通过做爱还是人工授精,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假如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这样的物种,又钦赐下同性相爱才是天理的铁律,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将生育的重担交到异性的手中呢?而且哪怕是男女做爱也并不都是会导致怀孕,难道这个平行世界里没有避孕套这种工具吗?再者,不正是应该生育更多的孩子,才可以产生更多的同性恋吗?我想不出这样的行为有什么罪大恶极的地方,所以这里的设定不但让我觉得有争议,还让人感觉经不起推敲。编剧想要营造一种异性恋和同性恋里剑拔弩张的氛围,然后夹带私货宣扬自己反霸凌、反歧视的立场,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他其实可以直接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地切入故事。偏偏编剧又想要让观众有代入感,想要在观影的过程中感觉到真实,结果造成使用宗教信仰这个设定让人觉得格格不入、适得其反,这是片子的第一个硬伤。其次,两条故事线之间的关联性太弱,一条线阐明校园暴力、校园霸凌,另一条线讲述面对信仰、生存和真我之间的自我挣扎,每条故事线携带的主题都不轻松,但又各行其是,这让观众很难有一个深层次的沉浸,会让影片和观众之间造成一种分裂感,这是第二个硬伤。对此我的想法是,如果编剧将成年线里的JudeKlein替换成长大后的Emily,在经历了少年时期的暴力磨难后,她尝试隐藏自己向社会和家庭妥协,一扫往日的阴云走向成功,成为明星橄榄球员,直至遇见体育新闻男记者RyanMorris,她才再一次敞开自我,决心与世界为敌,待到Ryan由于异性恋的身份曝光,惨遭兄弟会里数名恐直的宗教狂热分子群殴致死,她走出悲伤的角落,投身平权的角斗场,最后帮助异性恋取得平等的人权,她的记忆里或者她的某一个私人角落,仍保留着一张RyanMorris的照片。我在想这样的故事是否会更好一点。《几乎正常》是三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也是我最惋惜的,它有一个非常有爆发力的脚本,可就是在最后三分之一的地方,错失了将这个片子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的机会。作为一部同志喜剧,它是仿“回到未来”式的,不光在穿越时空的方式上借鉴了《回到未来》,在整体电影的架构上也是如此,同时还不忘在电影里吐槽一把:穿越回到高中时代,结果没人相信自己来自未来,也没人听说过《回到未来》(电影上映于2005年,男主在片中40岁,穿越回18岁属于1983年,《回到未来》上映于1985年)。电影有一个好的开头,一场ProfessorJenkins被调戏的戏份瞬间拉近了观众和电影的距离。紧接着短短几分钟内,导演向我们展示了男主角普通的一天,用一场授课、一通电话和一场聚餐,直观地展现了教授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以及向我们暗示作为一个“半出柜”状态的同志,他无疑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年同志危机。说他是“半出柜”状态,是由于,对于代表他过去的故乡,他的家人、邻居、同学几乎都知道他的身份,他是一个GAY;可是对于他现在工作的学校,几乎无人知晓。这也正是造成他中年同志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他一直宣称他是一个Young40的男人,可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年龄哪怕对于一个直男来讲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更别说他是一个“半出柜”的同志。影片上映于2005年,当时美国尚未立法通过同志婚姻,并且社会大众对于LGBT人群的接受度差强人意,男主角ProfessorJenkins出柜之后,面对父母私下失望的抱怨,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无声地离去,周围直人们无形的排斥,如果换做是我,也会选择逃离。村上春树有一本里,写过一个冷酷仙境,是一场令人不愿醒来的长梦,ProfessorJenkins这场逃离的目的地正是属于他个人的冷酷仙境,也是他第二次痛苦的开始。在这个冷酷仙境,男人喜欢男人,女人喜欢女人,才是天经地义,他却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一个女人,她叫JulieErwin。JulieErwin是男主的嫂子,也是他的高中闺蜜,从他俩在男主母亲生日当天的谈话可以得知JulieErwin当初爱恋男主,可惜男主是GAY,只好退而求其次嫁给了他的哥哥,而这件事也成了他俩的心结。所以后面当我看到男主回到过去,明明可以放手大胆去爱,已经同曾经暗恋的男神RolandDavis成为情侣,他却毅然选择去爱JulieErwin,去做一个异性恋的时候,那一刹那,我内心深受触动。我能够感受得到男主内心深处抑制不住的那份对挚友闺蜜的亏欠,也体会到他终究难免做一个异类的命运的悲哀,他明明已经在现实世界吞下太多心酸,可即便是在这样宁可大梦不醒的“冷酷仙境”,他还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承受第二次痛苦。一部喜剧,做到喜中蕴悲、悲喜交际这一步,实属不易,如果戛然而止已然够好,或者极尽升华,以男主在梦醒之后为了融入社会、告慰父母,选择伪装成直男结婚生子,实则每天备受内心的拷问和谴责,那这部电影的立意可以再拔高一个层次,可惜这只是我的一个美好假设,这部片也只是一部娱乐大众的喜剧。没有什么男主梦醒假装直男走向婚姻的戏码,连他到最后依旧没有得到大众真正的接纳,可至少他收获了暌违多年的爱情,RolandDavis这个他曾经的男神,对于他,对于我,多少也算是一种补偿。《直男的异想世界》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好说,如果没有结尾的反转,只能说是一部平庸的电影。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就是一个直男拆散一对拉拉的故事。这部电影里搞笑的地方不多,让人疑惑的情节倒是不少,比如男主的壹号父亲背地出轨“小年轻”(尽管看起来不怎么年轻),但是从未对他们之间具体发生了什么有过详细说明,像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和狗血程度故意设计的一个情节而已。加上被男主横刀夺爱的铁TZeta蠢钝如猪,自己女朋友面前出轨依旧毫无知觉,时不时还主动带上女朋友去泡直人吧,行为方式如同一个巨婴;男主为掩饰直男身份,拉上倒贴暗恋自己的同事打掩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两人一对假情侣,结果顺利瞒天过海。不知是不是编剧忘了这是一部需要智商的喜剧,跟《几乎正常》比起来,这部电影里太多夸张手法和夸张演法,如果说是一部八点档肥皂剧,估计会更合适一点。除此之外,电影的内涵上也乏善可陈,等到临近结尾,男主的零号父亲醒来,我们才“恍然大悟”这只是男主父亲得知男主是GAY之后,气急攻心所做的一场“美梦”,由于已经在梦里因为儿子不是同性恋痛心疾首过一次,所以清醒过来之后,终归还是原谅了他。本以为“画龙点睛”的结尾,反而像是最让人迷惑的一环,我不但未被导演的做作感到惊喜,倒是觉得男主的爸爸也是深柜,如果在结尾让梦里的壹号父亲和现实中的父亲来场偷情,我反而会买账。本文版权归作者滿神的異教徒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