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罗那,和一群老头老太太看了满场。是年轻人觉得自己都不会老嘛.....的确不是完美的电影,叙事偏颇、视角不均衡,Abdul方面的故事太单薄,但整体依然令人动容落泪。(真实图片有点幻灭是不是……)讲真,我很佩服写作原书的女记者ShrabaniBasu.她在2003年游览女王IsleofWight夏宫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印度仆人AbdulKarim”的画像,然后产生了单纯的好奇心——“这个人看起来画的不像仆人啊,他穿着打扮姿态都很贵族,拿着本书侧面凝望,还有一些画像很温柔,这些不寻常的画打动了我。”接下来ShrabaniBasu画了五年时间深入调研,才揭晓了这段被封藏100年的故事。看的过程中,非常想念我那昏昏欲睡、糊里糊涂、懒得动的固执姥姥,是不是今天也在沙发上百无聊赖开着电视度过寂寞平淡的一天。灯火昏黄,睡眼惺忪,还有谁在想念呢。儿女远在天边,陌生的保姆阿姨可不会、不懂、也没兴趣像Abdul一样打开心胸和她交流。那个空着的房间里,老伴的遗像边好久没有人放上鲜花。像电影里JudiDench说的:我每一天都在想念他,没有人懂,我爱的人全都已经离世了,我好孤独。Abdul的到来,无意中成为了女王最后任性和工具,也是她个人快乐和真情实感的避难所。在这段填补空虚的微妙友谊中,女王尽显自己的权力身份带来的自由,越知道其他人反对和看不惯、质疑和嫌弃,越要不计后果、与全世界为敌一样宣告自己的主见,给Abdul更多的特权和优渥待遇,仿佛这是她最终的叛逆。两个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惺惺相惜在一个虚伪的世界。Abdul也是心大,坦然享受这份荣耀与和他的新朋友一起“探索世界”的机会,没有被悬殊遥远的身份所吓到。但是的确这个人物塑造被刻意单薄下去了,他那部分的内心感受与体会,完全没有
维多利亚的表现深刻丰满。他知道自己无法永远不可一世,但是只想陪在她身边做无畏的保护?还是会心存忌惮吗?会留一手吗?会为自己安排后路吗?也许都没有。作为一个陌生土地上的寄居者,他带着他无知的天真,把女王当做一个普通的奶奶,妈妈,脆弱的女人,而不是一个遥遥在上、充满距离感的女王。说人话,走近了人心,就这么简单。一个人讲讲自己的家庭,印度的文化,女王也和她抱怨抱怨自己的家庭。“Iamsoveryfondofhim,”Victoriawrote.“Heissogoodandgentleandunderstanding...andisarealcomforttome.”给他的信件签名,女王都写的是‘yourlovingmother’and‘yourclosestfriend’”,有时还会在结尾留个吻痕。这些动容的小细节,对于一个在位时间最长、饱经风霜、见过所有世面的老太太来说,真的是太天真少女不寻常了。我真的不由得为她开心。女王太老了。苍老面容和皱纹之下藏着的过往记忆,已经没有人有耐心去翻阅解读了。弥留之际,最后只留下一屋子穿着黑衣看着等她死去的局外人。和一个身份尴尬、无法最后送她一路、甚至说不清自己依什么而流泪的亦师亦友亦子的印度青年。姥姥,如果你要走,我知道你会去见姥爷,也就安心了。到时候我要穿着你喜欢的粉毛衣,给你带好吃的,开开心心陪你一起看花、下棋,说你年轻时候骑马执笔走世界那些故事。令你安心开心,gotothegrandhallofeternity.❤️等明天北京时间早上,我就给你打电话,好不好?本文版权归作者Alchemistress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