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HollisFrampton和「指示性」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09:05:00人气:0
视频:怀旧状态:BD英语中字年代:2018
主演:迈克尔·斯诺更新时间:2018-11-10 20:54:04
荷利斯•法朗普顿(HollisFrampton)的《(怀旧)》[(nostalgia),1971]。这部影片只有十二个镜头;每个镜头中,一张放置于炎热碟子上的照片,渐渐被烧成灰尽。全片单镜拍摄的记录,迫使我们看着火焰和残屑的影像。声轨部分也是由十二个小段所组成,而在每一个单元中,旁白者谈论着他对每一张照片的回忆。但是叙述的每一部分,所描述的并非银幕上的照片,而是下一张出现的照…
基础电影理论学中有个“Indexicalityquot;的概念,中文fauxami翻译为「指示性」,简单来说就是因果关系。Stillphotography是「指示性」的:拍摄当时的光线,空间与人物为因,通过光子的传播,在胶片上留下的印记为果;烧毁相片留下的灰烬与烟丝也是「指示性」的:相片为因,其燃烧的副产物为果。bNostalgia也具有「指示性」:相思之人物为因,相思之思绪为果。人们往往仅关注与indexicality的产生与延伸,却常常忽略indexicality的终止与湮灭。Frampton用此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在一对Indexical的关系中,若我们销毁了其中的果,这是否在某种意义上也销毁了它的因?与之同理,人的记忆也存在「指示性」。如果我们选择遗忘,是否它意味着往事不曾发生?若我们销毁了制造怀旧感的物件,是否也因此治好了nostalgia?此外,通过对indexicality的层层叠加(如此片中indexicalmotionpicturefilmoverindexicalstillphotography),答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Indexicality是否可以进行运算,相加,甚至相乘?结构上影片很简单甚至说有些机械化,延续了Frampton一如既往的简约风格(见《柠檬》与《佐恩定理》)。开头画外音看似无意义的对话却在潜意识中奠定了片子“intimate”与“personal”的基调。此后Frampton缓缓讲述了12张相片背后的故事,于此同时每张相片在burner上化为灰烬。与ChrisMarker的《堤》类似,Nostalgia采用了静态摄影相片与画外音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两者都仅有bareminimal的motioncinematography(《堤》中仅有女人眨眼一景为动态,其他皆为stillphotography),然而物以稀为贵,恰恰是稀缺的motion在本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是除了相片外唯一的影片美学元素。随着相片与记忆缓缓化为灰烬,观者陷入一种惆怅与期许相结合的情愫之中。此外,正如许多先锋电影,Nostalgia第二点精妙之处在于其对于”contradiction“与quot;shockelementquot;的探索以及对传统叙事型电影的挑战。本片的标题是怀旧,然而事实上影片内容却是把b相片烧成灰烬;Frampton本人说他厌恶这些相片,却在画外音的娓娓道来中为记忆赋予了新的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毁灭相片的”初衷“,因为录制影片的过程恰恰永久地记录下了这些影像;第三个shockelement最为明显,那就是画外音与画面的不一致性。巧妙利用画面的“慢半拍”,Frampton制造了类似于记忆本身的模糊感,也通过适当的留白与suspense,给予了观者足够的想象空间。然而此“慢半拍”的意义并不止步于此。个人认为Frampton的真实目的在于为了避免在影片中明确回答本文第一段中提出的问题,即:若没有慢半拍的设计,那么回忆的衍生与相片的湮灭可以同时发生,那便意味着indexicality的两端可以脱离互相而存在。很明显,这种显性的回答是不可取的,问题的答案应该留给观者去思考。天才般的创作...本文版权归作者Parhelion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