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拍出了“家暴”难以言说的痛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02:10:40人气:1
监护风云

视频监护风云状态: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年代:2017

主演蕾雅·德吕盖德尼·梅诺谢托马斯·乔里亚马蒂尔德·奥恩维尔更新时间:2020-08-06 19:23:12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2017)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处女作奖获奖作品。法国导演泽维尔·勒格朗的长片处女作。当米里亚姆(蕾雅·德吕盖饰)跟丈夫安托万·北松(德尼·梅诺谢饰)离婚后,她希望12岁的儿子朱利安(托马斯·吉奥利亚)能够远离拥有暴力倾向的父亲,故向法庭申请单独扶养权。然而安托万成功在庭上说服法官,法官最终判处双方拥有共同监护权。大受打击的米里亚姆除了要接受未如所愿的…

影片《监护风云》的预告片《家暴地图》里,透露了一组数据:在美国,平均每年有500万女性遭受家暴;在印度,超过3成的女性遭受过丈夫的殴打;在中国,平均每7秒就有一位女性被家暴,受害人在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选择报警……而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情况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每年大约有50万女性遭受家暴,平均每3天就有一起因家暴致死的案件发生。法国导演泽维尔·勒格朗在得知这一数据后,大为震惊。于是他拍摄了家暴题材的影片《监护风云》,并因此获得了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处女作奖和最佳导演奖。能凭借处女作拿到导演奖,绝非易事,说明这位新人在导演技法上已经相当成熟了。抱着一丝好奇和怀疑,我看了《监护风云》,发现确实实至名归。虽然处理的是“家暴”这样的现实题材,但导演并没有走伦理片的思辨路线,而是把它拍成了一部心理惊悚片,讲述家暴如何摧毁一个家庭。在恐怖感的营造上,导演也很有想法,始终把“声音”作为第一主角。这一思路甚至从影片第一秒就开始贯彻了。我们看到黑屏上显示字幕的同时,屏幕不断被点亮,呈现出办公室的场景。而且每一次点亮都不是无因的,而是被一个声音唤醒的。第一次是开门声,第二次是开灯声,第三次是敲门声。导演用这种方式提醒观众,“声音”在这部电影里是最有统治力的元素,可以引导叙事。而且,与通常的惊悚片不同,《监护风云》使用的声音不是特殊音效,也不是配乐,而是真实的环境音,从而营造出了极为日常的恐怖感。片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里安全带的警报声。短促、刺耳,一声接一声,映衬着车内父子间的紧张关系,也给屏幕外的观众以极大的心理压迫感。再比如影片的最后段落,家暴男试图闯入妻子的家。导演几乎没有用画面,而是全程运用声音的远近强弱来呈现这个闯入者的一举一动。从最开始门禁的铃声,到不断靠近的脚步声,再到砸门声、吼叫声、枪声、破门而入的声音……这一连串的声音填补了画面的缺失,同时放大了恐怖效果。与此同时,屋内的妻子和儿子也随着声音的逼近而一步步失去生存空间,他们从客厅躲进浴室,最终蜷缩进浴缸里。应该说,这一系列从声音到空间的调度,都是极为出色的。除了声音的设计,导演在呈现“暴力”时也独具匠心。他并没有直接刻画暴力,而是着重呈现暴力留下的阴影,以此来反衬伤痕之深。具体就体现在三位直接受害者“妻子米里亚姆、女儿约瑟芬和儿子朱利安”的身上。影片一开始,夫妻俩已经分居了一年多,但是丈夫留下的阴影,却无处不在。妻子米里亚姆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为躲避丈夫,她带着子女换了一座城市居住。在她的脸上,你很难看到笑容,却能从隐隐的苦楚中看到一丝坚毅。这坚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被丈夫的暴力逼出来的。尽管影片没有提及,但我们能猜到,从前的她也一定心软过,但在暴力一次次卷土重来后,她终于狠下心来。当丈夫再次向她哭诉时,她已无动于衷,并冷冷地对儿子说,“别告诉任何人他来过。”看到这里,你不会觉得解气,相反你会心疼这个女人。因为她为自己披上了本不该有的冷峻。这份冷峻,让米里亚姆看起来有些傲慢。甚至有些人在影评里指责她也是个控制狂,具体表现就是车站那场戏,女儿旷课去送男友,米里亚姆打来电话斥责,这时女儿说了句:“我真的要受不了了。”表面看,母亲确实给女儿带来了很大压力。但我觉得,这场戏并不是要控诉母亲的,相反,它仍然是在控诉暴力。只不过,这一次暴力的阴影体现在女儿的过激反应上。想想,女儿旷课,母亲打电话来询问,这过分吗?一点也不。那女儿为什么情绪如此强烈?正是因为父亲曾经限制她找男友,还对她大打出手,才彻底激发了她的叛逆,以至于如今连一句基本的问询也接受不了。这种过激反应,才是暴力最恐怖的地方,它让人处于极端敏感的负面情绪之中,以致会把“关怀”错认为“控制”。还不止这一处,后面一家人搬进新房,弟弟抢占了大房子,约瑟芬恶狠狠地骂他,“你怎么和那个人(指家暴的父亲)一样!”这句话也惊心动魄。它并不是在说弟弟真的成了父亲,而是在说这个家庭虽然表面摆脱了父亲,但他内化而成的暴力因子,还存在于这个家庭的话语和日常相处之中。其实在整部影片里,女儿约瑟芬是唯一一个没有和父亲正面冲突过的人,但是她身上的伤痕却是最外露的。最典型的一场戏是生日party上,她站在舞台上唱《ProudMary》,歌词唱道:“我们漂泊,我们不停在水中漂泊……”那一刻,父亲正在外面徘徊,舞台上的约瑟芬惴惴不安,根本无法全情投入。那是她18岁的生日,一场成人礼,却因为家暴的阴影而无法安然度过。Party结束后,她和男友默默地收拾残局,然后关上了所有的灯,默默离开,成为了全片最悲情的一幕。一个女孩18岁的生日宴会,竟然是以彻底的黑暗落幕的,这是多悲伤的事情。影片中,儿子朱利安是和父亲接触最多的人。父亲在丢了家庭、妻子、女儿后,唯一还拥有的,就是对朱利安的监护权。面对这个暴力的父亲,朱利安学会了撒谎。我们甚至开始怀疑,父亲的暴力是否会传给这个孩子。有一场戏,导演的设计是很清楚的,就是影片里唯一一场祖孙三代同场的戏,我们发现,原来朱利安的爷爷也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饭桌上,他和父亲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一旁的朱利安都看在眼里。这种暴力不止来自基因,更来自家庭对人的塑造。影片用这一场戏,为我们埋下了这种悲剧的可能性。至此,我们看到家暴在每一个人身上留下的伤痕。这还不算完。影片最有意思的设计,是一头一尾两场戏。刚开始看这部影片,甚至会有点奇怪。因为影片一上来,先是一场足足15分钟的听证会。正是在这场听证会上,父亲安托万用诚意打动了法官,赢回了儿子的监护权。而后面的70多分钟,我们看到安托万一点点露出了魔鬼的真容。看的过程中我就在想,导演为什么要这么安排?那15分钟的听证会是必须的吗?直到影片最后,安托万拿着猎枪闯入妻子的家,被赶来的警察制服。这时视角转向了邻居的老太,只见她惊恐地看着门外,最后悄悄关上门,连上了三道锁。这时我才意识到,无论法官也好,邻居也好,这些外部视角有多么重要。它们其实都在表达:家庭的某种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使得外人难以看透,于是一个家庭的苦难往往也只能内部消化,很难由旁人或法律介入。这听起来挺绝望的,但事实就是如此。不信你看片中的那些所谓“外人”,包括妻子米里亚姆的父母、妹妹、情人,女儿约瑟芬的男友……这些人就处在家暴漩涡的边缘。可边缘终究是边缘,他们对于身处漩涡中的人是无能为力的。父母唯一能做的是暂时收留女儿;妹妹能做的是尽可能陪在姐姐身边;情人能做的就更少了,甚至在和女友的丈夫对峙时,他本身就缺乏正当性……于是,在这些外人无法覆盖的时间里,还有着漫长的黑暗在等待着主角们。他们只能自己面对,别无他法。这或许才是家暴问题最最悲哀的地方。《监护风云》是一部情绪型电影,它不依靠说理,也不依赖故事,而是将“家暴”问题带来的伤害,通过视听语言形成的直观体验,传递给每个观者。它的说服力,是足够强大的。相信每个走出影院的人,都会在心有余悸的同时,冒出一个念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家庭暴力抱持零容忍的态度。本文版权归作者子戈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