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驱魔浪人「浪」在哪里?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7 20:02:44人气:0
视频:驱魔人第一季状态:年代:2016
主演:派屈克·福吉特琦普·帕杜雷格·E·凯蒂凯特·林恩·希尔更新时间:2017-10-01 17:21:48
威廉·弗莱德金在1973年曾经执导了一部名为《驱魔人》的电影,影片改编自威廉·彼得·布雷迪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牧师为一名恶鬼缠身的女孩驱魔的故事,影片曾对好莱坞恐怖片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并在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10个奖项的提名,影片最终斩获最佳混音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看过威廉·弗莱德金电影的观众或许并不会对这部电视剧抱有太大热情,早先,一些批评者就曾因剧…
自打WilliamFriedkin1973年拍摄了令人胆战心惊的《驱魔人》(TheExorcist)之后,驱魔类电影就一直照搬他的套路。而令人奇怪的是,这样常演不新的状态依然持续吸引着稳定的受众,并随着近几年温子仁《招魂》系列的走红,正逐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银幕之下,荧屏之上,今年的电视剧里,除了这部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放逐者》(Outcast)外,另一部重返源头的《驱魔人》(TheExorcist)也即将开播。虽然原作同样出自RobertKirkman之手,但《放逐者》不像《行尸走肉》(TheWalkingDead)那样生猛剧烈。无论是漫画还是电视剧,都属于慢热型作品。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它并不那么引人入胜,尤其在电视剧的表现方面。但有赖于原作者的创意,这部驱魔作品仍然显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让人有兴趣将它和传统且一如既往的影视形象进行一番对比。驱魔者设定·放逐者驱魔片中的驱魔者都是神父/牧师及其助手,即便是在像《驱魔警探》这样以EricBana所饰演的具有通灵感应力的警探为主演的电影中,他仍然「需要依赖一个依靠信仰上帝而重获新生的神父」作为驱魔仪式的主导。《放逐者》中也有牧师,但随着剧情发展,已逐渐沦为助手。主导驱魔的是被恶魔称作「Outcast」的放逐者。在目前所透露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些人体内寄居着与恶魔属性相同的物质,两者同样来自黑暗的彼端。(原作和影视剧里都并未明确说明那里就是地狱,这也是目前有人推测该作品其实是外星题材的原因,尽管这一说法已在19期单行本的书信往来中被原作者明确否定。)这些放逐者被放逐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它们一方面具有令恶魔退避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本身散发的「光芒」成了将恶魔们吸引而至的向导。这种「本是同根生」的设定让原始驱魔片中正反截然对立的立场变得暧昧不明,也让剧中人物的互动与选择变得更加充满不确定性。驱魔手段·相斥与五感攻击相比被恶魔附身时所呈现的各种光怪陆离的恐怖,驱魔的手段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路。我们所熟悉的形式主要来自于1614的《罗马礼书》(RitualeRomanum),长时间以来它一成不变,直到1999年进行了一次更新。大部分电影中呈现的仪式和附身景象,尽管存在夸大之处,但绝大多数相当真实。举行仪式时,驱魔者会身穿法衣、使用拉丁文诵读祷词,这些祷告往往包含「恳求性用语」和「命令性用语」。神父使用前者祈求天主让被附身者免受恶魔的侵害,并使用后者以上帝的名义命令恶魔离开被附身者的身体。(在某些作品中,对于语言的要求会变得更为宽泛,例如韩国的《黑司祭们》中,副手就变换多种语言与被附身者体内的恶魔进行对话。)电影《仪式》(2011)除了诵读这些祷告外,驱魔者在仪式特定时间还会采取采一些辅助行动,包括向被附身者身上滴撒圣水、用天主教圣物(例如十字架、圣经等)接触被害者等。在另外一些并不那么原教旨的作品中,驱魔的手段可能偏离宗教而近于魔法神迹、时空穿梭(例如同样出自温子仁之手的《潜伏》系列中的穿越阴阳界),但在《招魂》系列或者由AnthonyHopkins主演的《仪式》这样的电影中,手段仍然更加接近传统,也因此它们同时缺乏表现力,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仅仅挥舞十字架、滴几滴圣水,甚至念出恶魔的名字就能将恶魔击败,这看上去一点也不高潮。《放逐者》同样是反传统的,但在表现力上也没有做的多好。在故事一开始,作者即宣告了主流驱魔仪式的无用(至少部分情况下是如此)。但颇为有趣的是——尤其在漫画中——焦点集中到了主角对驱魔手法的不断尝试和学习上,在一次次替人驱魔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习和了解与他们的对手并慢慢厘清应对它们的手段。简单来说,它包括特殊能力和普适法则。前者是只有放逐者才具有的能力,这可能也是他们遭到放逐的原因,其他附身人类的恶魔都惧怕他们的碰触;而后者包括冰凉刺骨的冷水、喧闹聒噪的话语、强烈耀目的光线等五官刺激。传统驱魔者的圣水、祷告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这些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刺激到了被附身者的五官。在Kirkman的设定中,处于附身初级阶段的恶魔由于刚刚进入被害者的身体,仿佛婴儿般置身于一个新的世界中,一切还来不及适应,他们的五官由此变得极其敏锐,这就是普适法则能够行之有效的原因。而这个理论之所以可行,是因为本作对传统驱魔片中附身阶段进行了一次革新。驱魔阶段·同化与两难困境电影里的驱魔一般经历伪装、暴露、冲突和驱除四个阶段。无论如何,被附身者总是会表现出强烈的怪异性,让人心生恐惧。而在Kirkman的设定中,这样的表现只有在附身的初级阶段才会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恶魔与被附身者会逐渐同化并最终融为一体,除了孤僻的性格,这些最终被恶魔完全附身的人类可能看上去就与常人无异。成功的驱魔让被附身者复归平常,若结果如是,那放任自流在《放逐者》中就似乎并无不可。况且,成功的驱魔不曾给被附身者带来伤害——相反,它是上帝的恩赐,让受害者免于恶魔的侵袭、免除自戕的危险。如果驱魔后发生悲剧,它们要么是不彻底的,要么是被恶魔欺骗的。但在Kirkman的设定下,成功的驱魔未必保证一定带来欢乐的后果。正如电视剧中所展现的那样,由于附身存在不同的阶段,致使如果在早期实施驱魔,那么或可以成功将恶魔逐出体外并使宿主重获新生;而如果恶魔已经与宿主同化成功,此时强行进行驱魔往往会在成功后导致被附身者成为植物人乃至死亡。这就是《放逐者》所带来的全新困境,面对已为恶魔附体的人,究竟是实施驱魔,还是让这副被恶魔占据的人类躯壳继续生存一下,成了摆在驱魔者面前的一道选择题。驱魔环境·背叛者一边是呲牙咧嘴如野兽的被附身者,一边是虔诚敬畏的驱魔者。除此之外,总有一些置身事外的人,他们或者来自于同情的亲属,或者来自于冷嘲热讽的迷信批判者,前者期待被附身者被拯救,而后者相信一切只不过是当事人的故弄玄虚。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宗教信仰的渴望是我们热衷驱魔电影的原因之一,那些存在着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的灵性层面的东西超越了世俗,让我们的内心感受到慰藉。然而不信者从来不是最大的威胁,最大的威胁来自受魔鬼引诱的人,他们甘愿为之服务。《放逐者》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奋斗着的英雄们被有意、无意地孤立着。而和以往驱魔片不同的是,对立的阵营中也可能有来自于被附身者的亲属,他们并不期待上帝使者的拯救,原因正在于之前提到的两难困境。它不仅是摆在驱魔者面前的选择题,对于亲近于受害者的亲属而言,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电影《招魂2》(2016)里不信怪力乱神的女科学家最后我想简单谈一下对这部电视剧的看法:*我不太喜欢饰演男主的演员,缺乏演技,从头至尾一副懵逼样,感受不到任何来自他的困扰、喜悦、愤怒、紧张、悲伤与颓丧;*我也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光线处理,很多时候都太暗了,看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原作漫画的上色非常出色,冷色调的应用很好地渲染了整个故事的气氛。我本来期待在这部影视剧的改编中看到类似《毁灭之路》里的那种色彩处理;*其他演员的表现都很好,虽然编剧对于他们要比原著狠上许多,当我们试图探讨人性、黑暗的时候,总是不吝于将最残忍的事情降临于角色之上。我对此没有太大反感,只是漫画里那种笃信的沉着也同样感染着我,同时不轻易毁灭任何一个出自自己笔下的人物,我觉得也显示着一个作者的克制和仁慈;*漫画、电视剧都属于慢热作品,但漫画一如我在评论《LockeKey》时提到的:「我们会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创造故事发展的节奏。」但电视剧相对来说就是全然被动接受的。它当然可以慢热,但慢热的时候,要么你得足够酷,像《传教士》那样;要么你得足够使人心系角色,像《杰西卡·琼斯》那样。《放逐者》显然两者都不是。本文版权归作者不懈不戒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