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足适履的大神版电视剧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7 03:31:16人气:0
华丽一族

视频华丽一族状态年代:2007

主演木村拓哉北大路欣也山本耕史铃木京香更新时间:2013-02-17 23:12:56

1968年(昭和43年)12月31日,万俵铁平(木村拓哉 饰)再次踏上充满回忆的丹波筱山,白茫茫的雪地只有铁平一人的脚印。 时间倒退2年前,铁平还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企业家,他经营的阪神制钢技术领先,奈何没有高炉,不能自己制造生铁,处处受制于帝国制钢这个龙头企业。怀抱着赶上世界炼钢水平的铁平,决心制造属于自己公司的高炉。 铁平的父亲万俵大介掌管着阪神银行,然而金融改革的浪潮即…

木村拓哉主演的《华丽家族》,在1月14日首播以27、7%的高收视开播,一直到3月18日最终回30.4%收宫,几乎一直占据着1-3月的最佳收视,最高收视甚至达到44%,不愧为冬季档首选日剧!    日本的国民偶像木村拓哉久违荧屏四年之后卷土重来,依然雄风不减,再次称霸日本电视。作为普通电视剧来说,如果收视达到那么高,显然是毫无疑问的杰作了,但这部电视剧是根据照山崎丰子的原著小说改编的,无疑就不能那样低标准了。        电视剧将父子矛盾提前激化    虽然退一万步来说,拿原著小说与电视剧做对比都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的表现手段,但既然已经有了《白色巨塔》那样超成功改编原著小说的典范,大家也就难免不生出相同的期待来。老实说,要不是看到那个极端弱智情节(阪神钢铁的员工掉入海中,铁平非常雷锋的跳下去救人)的发生,我大概还不会去追看原著小说,差点以为山崎丰子在原著中就这样写的,随着电视剧这样连续三个月看下来,我也总算非常艰难(平心而论,这部小说写得实在太专业与沉重了,绝对不是流行性读物,也没有《白色巨塔》那样线索清晰)地同时把厚厚两大本,长达85万字的原著读完,才惊觉电视剧改编得实在太多。    电视剧《华丽家族》开篇就将大介与铁平的矛盾推出,迅速激化,果然非常吸引人,但也客观上造成一个问题,让观众过早开始关注家族中的复杂关系,而对故事中涉及的钢铁企业、银行金融背景缺乏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当然原著中非常艰涩的钢铁创业过程、复杂的金融背景以及纵横交错的财经界政治界用电视剧的形式来表现,大概也是极为困难的吧,除非是完全不顾观众需求,一味追求所谓的名著效应,这在完全商业化的日本电视台,当然是不可能的,即使电视台愿意,木村拓哉大概也不会同意。所以从整个剧情来看,编剧桥本裕志可谓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将原著纷繁芜杂的剧情梳理地异常清晰与干脆,只保留了最必要的企业背景与金融情状,以及概述了一下当时日本金融界、财经界、政界等勾结的情况,有效地避免了观众不对这样复杂专业的背景产生腻烦,也删除合并了一些不重要的角色,防止过多的人物干扰观众的收看,从大的方面来说,编剧这样的处理绝对是很聪明地做法,也是保证收视高开高走的好办法,毕竟虽然同是山崎丰子的小说,与《白色巨塔》的斗争仅限于医科大学内部不同,《华丽家族》不仅要讲述钢铁企业、银行业的复杂关系,更要发散型地阐述出生产企业与金融业的互相支持互相利用,以此为背景衍生出的企业与金融的黑洞,更刺激政界干涉等种种复杂形态,结合当时波澜壮阔,暗涌四伏的七十年代整个日本生产力上扬的历史背景,显然用电视剧这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会非常吃力。        铁平形象绝对完美化    但编剧这样处理的第一个弊端就是造成铁平这个人物的虚幻化完美。铁平这个人物的高大完全是建立在对钢铁企业的无比热爱与执著上的,原著中,首先反复强调铁平是技术派出身,对于如何锻造优质钢铁有着绝对的发言权。但对于这个电视剧只是匆匆带过,不仅没有必要的放大与补充,还略去了原著中一些表现铁平如何在技术上与工人争论,最后说服工人的细节,这样,在电视剧中完全看不出木村在技术上有什么过人之处,进一步来说,阪神钢铁的员工们是凭什么对这个总经理那么拥戴的,在电视剧中完全找不到理由。原著同时又指出铁平对经营方面不仅不懂,更有些轻视的态度,这也是他最后受制于大介的根本。    但电视剧也没有充分展开这点,还删除了原著中一个重要情节:在美国要货方忽然要求暂缓供货,使得阪神钢铁陷入困境时,铁平尽管不擅长经营,还是毅然只身前往美国斡旋此次危机事件。同时压缩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木村饰演的这个铁平,怎么看都在事业上的表现始终蜻蜓点水,过于浮面,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看了以后说,木村演的铁平看上去缺乏一个钢铁企业家的实干气质。    而虽然原著中也没有很明显的表现铁平的负面影响,但对于在艺妓馆狎妓之类的细枝末节也没有太过隐讳,电视剧大概是因为照顾木村拓哉的形象,完全将这些负面因素省略,结果就出来一个毫无缺点的完美形象,太没有说服力了。    编剧对于制造戏剧冲突显然得心应手,从第一集开始就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理,而且逐集推进,越到后面越是欲罢不能,绝对称得上是编剧高手,问题是开播前就高呼这个版本将把原著以万俵大介为重心的故事改成以他的儿子万俵铁平为中心开展故事。但直到最后一集之前,非但没有感觉到铁平是第一主角,反而强化了大介的掌控重心位置。        大介逼死铁平岳父    电视剧一些小的改动就不说了,第一个比较大的改动是铁平的岳父大川之死,原著中大川并非是被大介逼死的,只是自己的癌症发作而死,这样的改动本来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非常出彩,既符合原著中大介的性格逻辑,也完全符合原著的精神。而原著中大川死前也没有见到铁平最后一面(当时铁平正在因客户方面出问题而在美国极力斡旋中,这个段落恰好也被编剧删除)。问题是客观上,这样一增一删,进一步强调了大介的阴深与狠毒,弱化了铁平在整个故事中的分量。所以,这个改动可谓在两个角色的对垒时无形中弱化了铁平。再加上其他对铁平戏份的削减,不知道剧组凭什么说把大介的重心交还给铁平了呢?    而且电视剧对于大介与铁平的父子关系从第一集开始就针锋相对,到大川死去的真相被铁平知道后完全激化,两者对立的矛盾远比原著中来的早,原著是到了故事发展到三分之二的时候铁平才怀疑自己的身世的,原著中此前铁平对于大介还是一直是比较尊敬,因为还是需要父亲的支持,所以一直没有和大介翻脸,仅仅是无法亲昵起来的态度。        吸收存款激烈程度被淡化    不知道是不是担心新世纪的观众对上世纪的故事不感兴趣,阪神银行为了在短期内大量吸收存款所做的努力,也被淡化,虽然和原著一样保留了某个分行的角川行长(这个演员就是在《白色巨塔》中被唐泽寿明误诊的那个倒霉患者)为了达到存款目标累死的情节,但在电视剧中语焉不详,让人看得莫名其妙,怎么吸收存款还会死行长?看了原著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时代的日本,每家银行在吸收每个储户所做出的努力简直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不但要挨家挨户去分送礼物、笼络农户,以及帮农户规划资金的使用,承诺将来给于他们种种优惠条件,甚至银行职员还要帮农户们去种田!原著将这些叙述得十分详细,才能让读者或观众了解到分行行长面临的压力,这样心脏病发作死掉才不显得突兀。电视剧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就使得行长的死毫无意义,莫名其妙。        改变二子的发展脉络只为神化铁平    铁平的塑造不够丰满已经成为事实,银平的选角也有些问题,原著中的银平是个用表面冷酷来掩盖自己虚弱的早熟青年,内心充满挣扎欲望但又对现实毫无反抗能力的一个人,山本耕史的娃娃脸与银平这个形象实在反差太大,表演上仅仅是强调了这个人物的虚弱,冷酷就谈不上了,倒是有些过于玩世不恭了。删除了三子这个女大学生角色可以理解,但最让人困惑的是对二子这个角色的改编,原著中二子是反抗大介、相子最突出的一个人物,不仅绝对地反抗相子安排的既定相亲局,事实上也造成了相子在总理夫人面前的失礼,而且更高调地坚决和四四彦共赴美国,挣脱了家庭的束缚,是整个家庭中最让人激动的角色了。    电视剧居然将她改编成在高炉失火时主动提出与四四彦分手,唯一的解释就是怕二子这个真正挣脱家庭束缚的形象夺了铁平的光彩,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来这样改编。        删除三云被搞,增加法庭对质戏    在铁平自杀前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原著都也有一个小高潮的营造:原著是大同银行内部针对三云总经理开展的一场罢免运动,尤其是三云经理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内部会议所遭受的突然翻转,也是机锋暗藏,高潮迭起,充分显示了金融界的尔虞我诈与政界的黑暗肮脏。    电视剧中却大刀阔斧,几乎完全将这段抹去,只交代了一下结果,取代这段的是铁平与大介在法庭的对峙,被编剧用作铁平对父亲大介的最后一击,从戏剧效果来看,当然是非常强烈,然而在初审以后立刻就出现大介用帝国钢铁企业的人替代铁平,撤掉铁平对大介的起诉,不禁让人奇怪,大介怎么这次反应如此迟钝,等开庭以后才想到撤销铁平职务,明显与大介一贯精明谨慎的性格不符,而事实上,在小说中,大介最怕的就是这样父子上法庭的舆论丑闻,因为无论铁平是否成功,只要闹上法庭,就将对万俵家族的名誉产生最大的伤害,进而影响阪神银行吞并大同银行,所以大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这个事情闹上法庭的,像电视剧那样初审以后才中止,不仅小看了万俵大介的城府与手腕,而且实质上对舆论已经完全失效,在    这样的情势下,事实上阪神银行想吞并大同银行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原著中其实铁平根本没有上法庭质问大介这段。        铁平自杀得毫无逻辑    不过电视剧的最后一集倒是拍得非常不错,也真正将铁平的主人公地位凸显出来,用了将近90分钟的容量来交代铁平在整个自杀过程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动以及与大介的最后对话,木村的演技在这一集中总算是充分体现出来了,最后对质大介的一场戏被木村演得既悲又愤,更有回天无力的力不从心,与生为万俵家族的无奈。但仍有一个重大的改编,与原著不一致,从严重程度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不符合人物逻辑的。那就是,原著中直到死前,铁平始终没有机会去直接质问大介,大介就是拒绝和铁平见面,电视剧却在铁平离开家族之后又安排了和大介的最后一次交锋,大介终于承认一直针对铁平就是因为怀疑他是敬介的儿子,而铁平才因此悲愤莫名,极度痛苦的。要说自杀,应当是在这段对话之后自杀才是符合人物的心理发展的。然而,铁平却选择在这之后奔赴筑波深山,那么显然是已经宣泄了情感,接受了这个事实,才在几天后去深山的,如果一进山就自杀,那也可以理解为是想要仪式性地死在童年时和祖父经常出入的地方,但偏偏是又过了几天,直到大晦日(除夕)才自杀,就完全没有直接理由自杀了,请问铁平还有什么必要自杀呢?还好像一定要等到除夕才死一样,太过刻意了。    而根据原著小说的情节,铁平此后其实一直没有机会质问大介,因此非常郁闷,才去筑波雪山散心,直到此时他还没有要自杀的念头,到了除夕那天早上,是通过报纸得知三云总经理因为处理阪神钢铁放贷事件被罢免,感到无比震惊,打电话去证实了这个消息之后,才万念俱灰,怀着因为自己而造成好朋友遭受如此重创的愧疚心情决定自杀的。所以,虽然同样是自杀,但心态完全不一样,小说中是因为愧疚而自杀,电视中的死却好像是因为对身世的愤恨而自杀,但自杀如此滞后又让人莫名其妙。当然,因为是木村出演铁平的关系,最后一集把铁平又一次进行了人为拔高,将他塑造成一个怀有对受害企业员工谢罪,同时又有为了不让自己的存在使家族蒙羞的心情,这样一个高大形象的铁平恐怕已经完全不是原著小说中那个人物了,而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国民偶像木村拓哉的完美化身,所以最高收视在这一集中飙升也是自然的吧,有日本朋友和我说,他们日本人对自杀的看法和中国不一样,对于那种为了顾及别人而自杀的人特别尊敬,不是视为懦夫而是视为英雄,显然编剧正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心理,才如此塑造的。        时代感不够强烈    此外电视剧还有些小问题是,如何让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来吸引现在的观众,别的不说,光是那时的衣服发型的审美趣味就和现在相差颇远,如果真实按照当时的风潮,显然会让现代的观众无法接受,好在这是个正剧,所以基本上所有角色的造型都按最正统的路子走,男的大部分西装,女的也是中规中矩的洋服,既不过分时髦、也不显得落伍,基本上看不到时代的痕迹。同样,绝大部分的室内场景也很中庸,没有刻意地渲染家族的豪华,唯一比较扎眼的是铁平家的场景设计,这样的大开间与屋内摆设应该明显是现代人的眼光,特别是影壁的修饰方面尤其后现代,即使说那时的豪族可能受西方影响比较大,会倾向于西式设计,但也不至于会新潮到与现代的流行趋势如此一致吧。鉴于以上因素,在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就经常恍惚,到底是在说什么年代的事情呢?        音乐很出彩主题歌尤其精彩    全剧最值得赞扬的是配乐(说句题外话,似乎每部日本电视剧中的配乐都无比适合),服部隆之的配乐与整个剧情贯穿得水乳交融,对于情节的推动、情绪的渲染与矛盾的烘托,都有着汗马功劳,即使撇开电视剧本身,原声大碟也自有其独立的可听性。而主题歌和《白色巨塔》一样,又一次选用西方名曲,感觉非常到位,老鹰乐队的《DESPRADES》配上剧作的内容,无论是意境和歌词表现的内容,都让人有些唏嘘。至于为什么山崎的电视剧都喜欢用美国的曲子,应该是考虑到那个时代的日本都是以美国为目标而追赶的吧。其实这首歌日本的平井坚也翻唱过,不过他的英语发音实在是比较汗!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电视剧虽然还算不错,比《白色巨塔》还是差远了,虽然收视貌似比后者还高,为了国民偶像木村拓哉,为了万恶的收视率,即使是山崎丰子的作品,也不得不削足适履吧。不知道山崎老师自己看了这个剧后会不会满意呢?(豆瓣的兄弟啊,我是电视剧开播时写的这个文章,当时没地方贴,只好贴电影版下面,你们也不帮我移过来!!! )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