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功力与年轻的阿修罗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3 17:19:40人气:0
双龙会

视频双龙会状态:正片年代:1992

主演成龙张曼玉利智泰迪·罗宾更新时间:2023-12-29 13:34:20

由于匪徒劫持,一对双胞兄弟刚出生即遭分离。弟弟玩命(成龙)被舞女捡到抚养长大,终日浪迹于社会底层,为帮朋友泡妞,他结识了歌女芭芭拉(张曼玉),因此得罪黑社会;哥哥马友(成龙)被一对有钱夫妇带去美国,接受了良好教育长为著名音乐家,回港开音乐会时,结识世伯家的女儿唐心(利智)。 阴差阳错中,两人互换角色进入对方生活,由于大家分不清谁是马友谁又是玩命,笑话迭出,芭…

最近在读魏君子的《香港电影演义》,其中一段提到了本片《双龙会》,方知本片是为了香港导演协会筹款购建新楼而开拍的,“片中除了张曼玉利智外,其他大小角色及龙套,皆由诸位导演包办”。读到这里,一晃神间,想到了片中的主角——成龙呢?转瞬又明白过来,本片开拍于1991年,那时的成龙成名已久,早已兼制、导、演于一身了,只不过他在镜头前的光彩太过耀眼,以至有些暗淡了他在镜头后的作为。看到这段掌故,又勾起了我对本片的兴趣,便又找来本片温习。当年我对于这类的香港商业电影可谓十分痴迷,如今也是依然兴趣不减。既然本片是为了筹款建楼而拍的,那么票房卖座自然是第一位的了,明白知晓了电影的拍摄目的,再看本片时,竟有了另外的感触。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火爆、各种商业电影看得多了,也就明白了电影不是聚集了大量的商业元素就能卖座赚钱的,尤其是那种顶着盈利压力的电影,最终票房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本片却可以算是商业电影的典范之作,电影中各种商业元素的运用体现出了那一代香港电影人在商业电影上的造诣。故事情节俗而不烂,悬念高潮密而不乱,从影片中对于看似庞杂无序的娱乐元素的调度整合中可以看出电影创作者们的匠心独具。尤其是最后那场修车厂大战的戏尤为出彩,之前所铺垫埋伏下的噱头至此全面爆发。玩命马友二人相像的双胞胎外貌、身手高低的差异以及肢体动作相互感应的噱头,通过空间场面的调度转换,以及其他人物不明就里、如坠雾中的反应,在此场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将全片推向最高潮,试问这样的影片观众怎会不喜欢呢?又怎么能不成为时装动作戏中的典范之作呢?其实并不是娱乐至上就可以粗制滥造、就可以一次性消费,反而要让影片拥有神来之笔,要让观众对于影片百看不厌,才能让影片在相对狭小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票房,这也是那一代香港电影人在香港电影全盛时期修炼的硬功夫,也是我最为钦佩他们的地方。而如今中国的许多商业电影,虽然投资巨大、明星云集、票房也颇为耀眼,但总是让人看过一遍后,就再也提不起兴趣看第二遍了,一次性消费的性质明显。看来有时巨大的市场,虽然有时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容易滋生出些不思进取的吃老本之辈,真是无可奈何。本片拍摄时应该正是成龙的鼎盛时期,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也感觉成龙在电影中的表现,无论是武戏还是文戏,喜剧、正剧都表现的游刃有余,那时的成龙真是生龙活虎,让人看得赏心悦目,全不似近年来的几部戏总让我感到他有些老态尽显、力不从心了。而再看本片时,我意识到成龙的时装动作片中的风格和桥段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你若将成龙近几年的时装动作片和他鼎盛时期的片子相比较,其实他的动作套路和风格几乎是一脉相承、相差无几的,只是为何过去的片子总显得更吸引人一些呢?想来想去,想到前不久看的韩松落的《为了报仇看电影》,其中有一篇《过期的阿修罗》,讲到人年轻时是有异能的,那就是青春,总能制造出磁场,所到之处死伤无数,而年华易逝,一旦岁月老去,青春的异能也就消逝了,再厉害的阿修罗也要过期了。想必《双龙会》时的成龙就是一个年轻的阿修罗,桥段再旧,场面再俗,让那时的他演来都能带出无限的气场、幻化无穷的魅力,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征服任何时间中的任何人。copy;本文版权归作者铁马冰河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