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将死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4 20:04:09人气:0
![脉搏探测器](https://static.sqjxzz.com.cn/Uploads/vod/2012-09/504960a59960a.jpg)
视频:脉搏探测器状态:BD年代:1990
主演:基弗·萨瑟兰朱莉娅·罗伯茨凯文·贝肯威廉·鲍德温更新时间:2017-06-16 16:02:51
纳尔逊是芝加哥大学附属医院的学生,为了探明人死后是否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他服用麻醉剂“死”去了一分钟:脉搏探测器的荧光屏上显示的波动曲线成为一根直线。他的同事则动用一切医疗手段将其救活。复活的纳尔逊说他在死亡时看到了令人激动的图像,他的触觉更加敏锐,但从此却被梦魇所纠缠:他梦魇中遇到的因他的侮辱而死去的男孩比利·马奥尼将他痛打了一顿。好色的乔第二个接受了实验,…
濒死之际我们会想到什么?死亡之后有没有灵魂?这都是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疑难问题,各种不同的文明诞生了天堂说、地狱说、复活说、轮回说、投胎说、终结说等各种答案,但从来没有人能够切身体会。尤其是在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大旗下长大,在马主义和毛主义被彻底颠覆之后的无信仰的我,坚定不疑地认为意识伴随着肉体终结而终结。怎么届定死亡呢?中国以心脏停止跳动以标准,国际上许多国家以脑死亡为标准。基于脑死亡的标准,年轻的医学院学生Nelson提出了一个狂妄的想法,通过一些药物及手术促进达到脑死亡,以体验哲学与宗教无法给出答案的死亡之外的存在,再通过急救技术恢复生命。如果此举成功,无疑是医学上的重大突破,也意味着脑死亡的标准将被重新评估改写,并将连带引起医学、伦理学、法律等各方面的争议。当然,由于剧情需要,Nelson成功了。为此,我谨代表全人类感谢他们。他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明知面临巨大的困难,面对无数人的口水,仍无所畏惧。他们代表人类挑战死亡,并且一次又一次战胜死亡,为了世界和平文明长存社会进步上帝存在生命永续人类福祉,不惜以身试死,这是多么伟大的牺牲精神啊。为什么用“他们”?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Frankeistein》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由于Nelson的挑战成功以及神奇体验,帮助他进行手术的几位同学也纷纷躺上了简陋的手术台亲身体验,并一次次刷新了死亡时间记录。然而,体验并不完美,四名体验者无不留下后遗症。死亡之后,大家的意识都进入到一些奇妙的场景。复活之后,每个人都陷入到不同的幻觉中,并深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经过一段时间的折磨,在酷哥David的带领下,大家陆续战胜幻觉,最后是Nelson通过再次死亡复活也战胜了幻觉,可谓以毒攻毒。同学们的幻觉,都是因为久远以前的一些错误、过失或内疚引起,如同《蝴蝶效应》。死亡与复活,在这里只是个幌子,导演想说的其实是救赎。救赎这个话题,4年后的《肖申史的救赎》评论已经泛滥,就不再多扯。罪与原罪,存乎一心。关于幻觉的好电影,还看过《美丽心灵》和《第六感》,顺便推一下。老外总是孜孜不倦地在探索人生的奥妙,即使是好莱坞。保尔同志曰: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我一度认为,临死之前首先会回忆起的是人生最亮丽的篇章,闪闪发光的奖杯,初恋女友的一夜缠绵,初为人父的喜悦,或者写了篇文让全中国的左愤都向右跑。如果把人生浓缩为一座阶梯,登顶回望时能看见的不过廖廖数级。子曾经曰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近我的想法也在动摇。人难免会有意无意伤害另外一些人,也许历尽岁月洗礼之后,最希望的是能对伤害过的人做出道歉或补偿,以期获得德行上的圆满,而不必终日陷于内疚与自责。又扯到救赎,CUT。也许在Nelson们的努力下,我们这一代人将不会死亡。整体上看,电影拍得很烂,我是冲着JuliaRoberts来的。用起搏器居然也不脱光,太不敬业,想来是导演要求过但人家没同意。最后是友情提醒,电影里的叔叔阿姨有练过的哦,小盆友们切勿模仿。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